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构建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构建

【摘要】随着中国质量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论文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访问,指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参与建设主体单一、组织结构不配套、建设内容不系统、考核激励不到位等问题,为解决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从其主体、客体、运行机制角度进行了构建,明确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一把手”工程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

1引言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是青年培育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环境,从这个层面上看,对于肩负着为服务区域经济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历史使命的高职院校而言,在国家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突出产业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开发,进一步改善高技能人才发展环境”的当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在价值取向及其相应的制度、行为规范和物质表现的总称,依次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校园文化不仅要彰显大学教育的一般理念,更要根植于自身的职业培养目标,形成其特有的个性,包括:职业性,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色彩;区域性,应当满足区域发展的时代需求,引导区域发展与转型;校企合作性,需要依托企业办学,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对标找差,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经过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多方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参与建设的主体单一。对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说,约80%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下同)认为参与策划或实施的师生、企业、政府部门数量并不多,导致一方面由于缺乏与校园文化工作的感情连接,使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无法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和外界的能量交换,难以保障校园文化工作与社会文化大环境、区域经济文化环境保持一致,实现同步发展。②组织结构不配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工作成效不但事关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校园文化工作复杂多样。鉴于此,学校理应设立相应的部门,全面负责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但约70%左右的人认为学院的相关校园文化工作分散在学院的不同部门,使相关的工作难以保持其系统性和协调性,弱化了校园文化工作的育人作用。③建设内容不系统。高职校园文化的构成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其他三层文化都是由其派生出来的,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传播着同样的核心理念。约90%的人认为青职学院的四种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都存在,但需要进一步梳理和精细化,即各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能用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关键是要用质量说活,做到对置身其中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熏染作用[2]。④考核激励不到位。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考核什么,重要的事情得以落实的有效举措是评估考核。约60%的人认为各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少有评估考核的环节,致使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甚至久拖不决。同时,各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参差不齐,也未能通过好与差等级评定的区别对待形成良性循环。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

以上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动,互相交织的,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现系统地整体优化。同时,校园文化工作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以开放和取舍的心态与社会文化大系统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使校园文化工作和外界环境之间形成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而这正与生态系统的构成条件相吻合,从而催生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那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生态系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主体

生态系统主体应由校园文化工作所要吸收的营养成分的提供者来决定。学院领导是校园文化工作的责任人,对校园文化工作有话语权;师生是校园文化的受体,因此,理应听取师生的意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听取行业协会或合作企业的意见;同时,人才最终要为改革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需要政府部门有关人员的参与,为校园文化内核把关。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生态系统的主体至少应来自学院领导、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的代表、政府部门等,并由该五方主体组建校园文化的不同工作部门,分别负责校园文化工作的设计、开展、检查、评估等工作,然后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使校园文化工作的人与事有机结合,推动该工作的成功落地。

3.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客体

客体是主体在开展校园文化工作过程中结出的果实,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而每一层次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维度、多举措地生动化展示,如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发展战略等;制度文化是基于学校制度的制定而确立的行为准则,可以是办法、指导(实施)意见、方案、行动计划等;行为文化是活动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学校作风、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可以是技能仪式、座谈会、研讨会、经典诵读大赛、礼仪大赛等;物质文化是以静态形式的文化成果存在的,可以是师生置身其中的物质环境和在落实院训、学院精神等方面取得的物质成果。在立体化的四个层次的共同作用下,学院营造出覆盖学生成长“三全”的浓厚文化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教育效果。

3.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①政校企三方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积极参与,要想使合作长期进行,离不开其中的自发调节机制和合作共赢机制。对于自发调节机制来说,政府在“质量强国战略”的驱动下,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产生迫切的需求,所以政府会更主动地参与该项工作。同时,政府也会积极出台合作企业的红利政策,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高职院校则以培养优质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回报。对于合作共赢机制来说,企业在为学校提供便利的同时,学校也应从企业员工培训、课题研发合作、技术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优势,三方实现利益平衡。②监督检查机制。有布置就要有检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工作应由相应的监督检查部门按照校园文化的实施标准,适时在各学院进行检查评比,既可及时进行事前控制,防患未然,避免问题的出现,又可进行事中和事后控制,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使校园文化工作常做常新、与时俱进。③考核激励机制。针对考核评价的结果要区别对待,才能让优秀者继续保持优秀,让落后者产生迎头赶上的驱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①体现“一把手”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校领导作为学校的核心灵魂要从内心去关注重视,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各部门“一把手”应是校园文化的第一宣传者、推动者、责任人,使校园文化成为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②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从开始的征求参与者意见的尊重人、开展校园文化的依靠人、陶冶性情及历练品行等的发展人、到最后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的为了人,要始终坚守“以人为中心”这条主线和根本原则,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挖掘,使校园文化工作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仙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分析[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

【2】祝大勇,贾立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4):39-40.

作者:徐奎玲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