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高校校园大学生网络文化论文

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是提升大学生学习效力的有效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以极快的速度走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为在校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络服务和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途径。

(1)学习理念的更新。

校园网络文化更新了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加速了知识的“裂变”,大学生抱着质疑、批判的精神去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集成了校内各种优秀资源,校园BBS论坛、人人网、博客等,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在讨论交流中体会浓郁的学术气氛,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多以班级授课为主,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培养人才,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模式化”人才,即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形式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和主观喜好出发,注重学生的志趣培养。通过网上获取信息及网络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教育渠道,大学生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资源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之余,丰富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关于选择你最喜欢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问卷调查中,有42%的大学生选择师生论著(人物专访、成果推介、科创心得),有66.2%的大学生选择影视作品(视频新闻、校园DV),有59.2%的学生选择文艺原创(小说、随笔、摄影),有52%的学生选择高教集萃(大学讲坛、名家新论、高教研究),选择动态信息(新闻消息、通知公告)的占64.8%。可见,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选择是丰富多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颠覆了高校传统学习理念。

(2)学习途径的变革。

传统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纸介书本,而在当今社会,网络则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首先,丰富、详实的校园网络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学习资料查询提供方便快捷的便利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下载文献、报告、考试真题的形式,直接、快速地获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关于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选择上,有65.8%的大学生选择校园网上的网络文献资料,有25.8%的人选择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料,6.8%的大学生会自己积累书面资料,1.6%的学生由他人提供资料。这足以说明校园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资料的查询帮助是巨大的,其所承载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及查找资料的便捷性,节省了大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网络博客的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有效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发表学术言论,总结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博客已经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互通博客,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博客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时,有42.6%的大学生认为博客对提高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62.2%的学生认为博客能够促进个人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与思考;65.2%的学生认为博客能够共享学习资料和交流学习方法;认为博客能够记录收获,促进个人进步的占60.2%,还有14.6%的人选择其他意义。可见,网络博客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网上查询浏览提供了便利条件。教育系统方便学生及时查询课程设置情况;考务系统的成绩查询功能,方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考试信息;图书馆的中国知网系统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资料。调查显示,有83.8%的大学生会自觉主动地登录考务系统查询成绩,经常登录考务教务系统的学生也高达67.8%。可见经常关注、浏览校园网络文化的服务系统已成为现时期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手段,这种学习途径的变革在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

2.“网络成瘾症”是现时期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障碍

青年大学生具有思想前卫、思维敏捷、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网络具有开放性,它不受宗教、地域、身份、国界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迅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新闻趣事,实现信息的跨时空连接。同时,网络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其承载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画面色彩亮丽。这对于好奇心强的青年大学生极具诱惑力,以至部分大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文化资源缺乏对信息的价值评价和理智选择,产生思想上的困惑,耽误学业,精神萎靡,甚至改变性情,发展到人格分裂的程度。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极度迷恋,每天花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身心受损,学业荒废,患上“网络成瘾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中国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游戏的达到77.2%,高于整体网民。华中师范大学曾对因网络成瘾无法自拔而严重影响学业的13名学生做出勒令退学,34人降级学习的处分。可见,校园网络文化的丰富资源存在着引诱、误导学生思想行为的风险与隐患,这就需要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培养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坚毅品格,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中优质信息的辨识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的新选择。除了选择实体创业形式外,大学生网上开店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网络的操作熟练、透彻;二是网上开店方便、快捷,不需东奔西走,大大节省了开店的房租成本;三是当代大学生多是张扬个性的群体,他们更希望能够自由、自主地选择网店的设计风格、商品的种类和销售方式。校园网能够实现各高校间信息的互通、协调,为大学生提供许多可供选择的、适合大学生谋求创业发展的信息源。同时,各高校间通过网络链接共享资源,方便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创业心得体会,为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精神财富。此外,校园网还经常登载立志故事,上传创业视频,宣传创业典范,通过正能量的传递鼓励大学生在艰辛的创业路途上拼搏奋进,永不言败。

2.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来进行文化内容建构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即学生的基本需求是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就业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转变,得到社会认可的根本方法。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面临两难困境,一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名牌高校情节严重,这种固化的模式仅注重学校的品牌(如“211院校”,“985院校”)而忽视求职者个人的学识素养;二是毕业生专业本位思想严重,就业收入心理预期值较高,多选择环境好、名声好、待遇好的“三好单位”。此外,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障碍。面对此种形势,许多高校开设了就业信息网,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困难设置了许多栏目,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如:“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随时更新全国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及时掌握就业形势;“校内、校外招聘会”,及时、快捷地通告学生全国各地召开招聘会的信息,帮助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热点信息”,往往公告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求职资源,如用人单位招聘指南、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等,为大学生如何谋职指点迷津,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此外,有的高校还设置了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渠道,增强各高校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了解。可见,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方式,打破了大学生奔赴各种招聘会现场忙碌、紧张的传统模式。校园网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孵化器,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密切了同窗之情,加深了师生之义

利用校园网络的互动和交流,为同窗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提升开辟了便捷途径。网络的空间距离使同学间的交流产生神秘感,通过网络连接,同学间可以畅所欲言,分享快乐,还可以宣泄情感,吐露心声,在网络的互动下,形成和谐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通过QQ交往群、人人网、微博,大学生还可以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拓人脉资源,增进友谊。此外,网络的空间距离也为师生间建立了彼此信任、理解的信息化平台,有些高校专门设立网络心理咨询教师,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和学生建立心灵交流的桥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还有的学校建立心灵辅导聊天室,由专职辅导员轮岗值班,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困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进行心灵安抚和精神慰藉,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困难,在与大学生真实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实现真实可信的思想教育。

2.校园网络文化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在校园网上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对象的广泛性,大学生可以进入任何论坛及聊天室,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对自己热衷的话题发表观点和意见,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这种匿名参与的方式,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大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尤其是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其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弥补了大学生高教体系缺少现实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不足。此外,校园网络文化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余活动,如E-mail交友、BBS版面活动、游戏、音乐、影视等,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黑龙江省5所高校进行网络社交的调查显示:有35%的大学生认为运用学校网络进行交流可以增强竞争意识;74.6%的大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有利于学习交流;59.6%的学生认为网络社交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49.2%的大学生认为可以锻炼反应能力,并开发智力。可见,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交观念,提高了大学生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社交恐惧症”等负面效应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羁绊

大学生的生活与校园网息息相关,他们运用网络进行购物、交友、学习等各种活动,他们是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但由于网络社交的隐匿性特点,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覆盖上神秘的面纱,安全性没有保障,加上网络社交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道德约束力减弱。一些自制力弱的大学生出于好奇心在网络中搜集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以此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还有些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盗取他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增加了网络交往的非安全性。此外,网络社交还容易产生避世心理。随着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人-人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导致生活中的现实交往减少,群体意识减弱,人际关系淡化。这种行为长期发展下去会造成过分眷恋网络和依赖网络,造成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困难,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有的大学生甚至还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逃避现实生活,否定现实社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稳定因素。

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影响

1.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是引领大学生思想文化的主流模式

首先,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服务“”育人”两个层面。“服务”功能是指大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实现网络学习,浏览信息,查找资料,结交新友,娱乐身心的目的。“育人”功能是由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主旨目标决定的。人才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由于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互通性与兼容性,社会网络不断蔓延的污浊之气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容易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在多样化中陷入混乱。网络的不良信息之所以能够较容易地侵染大学生,一方面因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成型的关键时期,意志力薄弱,更重要的是它利用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低俗的文化隐藏在新鲜刺激的表现形式中,诱导大学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让先进的校园文化占据网络主流。例如,可以通过大学生廉政文化在高校校园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宣传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为祖国未来培育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受到大学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和感染。“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知识传承和思想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大学特质的文化,是社会文化中较高层次的文化”。大学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在大学里的积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利用网络工具向大学生传播大学文化,传递大学精神而凝结成的一种网络意蕴。因此,它是大学文化的一种网络表现形式,它具有传承性和辐射性。传承性表现为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通过网络手段一代一代地永续传承。这些成果与精华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在校的每位大学生,使大学生以坚守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将其不断地发扬光大。辐射性表现为将大学文化气息与意蕴向大学的每个领域扩散、传播和渗透,使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感受大学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然而,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各种文化都可以把这里作为呈现的舞台,一些糟粕文化趁机混淆大学生的文化取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塑造成型阶段,网络文化的价值引导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调查显示,有4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友观最受网络的引导,28.6%的大学生认为学习观受网络影响较大,17%的大学生觉得个人的金钱观受网络影响较大,也有7.6%的大学生觉得婚姻观受网络影响较大。可见,校园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发扬大学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做到对糟粕文化的有效防控,唱响校园网络优秀文化的主旋律。

2.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的滋生蔓延消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文化

随着大学的开放式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交流空前增多,网络成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连结的纽带。校园网络文化难免受到社会消极、腐朽文化的侵染,在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认识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从狭义看,校园网络文化仅指与网络使用直接相关,内容不属于传统校园文化范围的‘新生’文化部分”。这些“新生”文化成为大学生追求的对象,并形成一种网络时尚在网上广泛流传。然而,并非所有的“新生”文化都是优质的,例如某些敌对势力往往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这些国际社会认同、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美丽字眼作招牌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全球化则为敌对势力渗透提供了便捷通畅的渠道,引诱大学生沾染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这种明显带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话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受到认同,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提出挑战。此外,大学生具有热情敏感的特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以及善于创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他们在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逐渐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生”文化,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一些专门的网络话语对“新生”文化进行诠释,这些网络话语不仅成为网上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成为亚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由于网络文化孕育出的网络话语体系具有多样化、不规范、娱乐性强的特点,因此,这些网络话语更新、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另类表现,从而引起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网络话语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强烈冲突,混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主流文化的正确认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职业发展、社会交往、思想文化等众多方面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各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源泉。

作者:李丹 张森林 赵继颖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