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中渗透的企业文化

高校教学中渗透的企业文化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当前,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各高校在鼓励老师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提倡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但是,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实际管理要求仍然很大的差别。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到高校教育中、用企业文化丰富教学内容仍显欠缺。在注重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合理地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理论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了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真实体验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的无限潜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型、毕业后到企业自己应该具备的相应能力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企业、认识社会,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知识的学习,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从而形成健康的职业心理、良好的工作态度,自觉地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三)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希望员工能够理解、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如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适应工作岗位较慢,特别是沟通能力较低,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非常薄弱,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他们在适应企业工作时往往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磨合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艰难的时期。许多学生在这个阶段离职,原因是未能很快适应从“学生”角色到“员工”角色的转变,这样就很难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现代企业视时间就是生命,长时间的磨合期势必会影响企业利益。如何快速地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并成功地融入到企业和社会中,同时制约着企业和人才双方的发展,是否具备这样的素质也将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在这方面,高等学校的教师也需要深刻地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如果能够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渗透企业管理制度、行业质量标准、从业理念等方面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运作模式适当地植入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校园里就逐步了解、认同、适应企业的要求,这样将大大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能力,缩短磨合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学校中推广信息时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学生不仅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自觉地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良好职业素质。在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奉献的精神、创新的风貌、团结协作以及艰苦奋斗的勇气。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逐步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获得企业的认可,因而更受企业的欢迎。

二、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素质的措施

将优秀企业文化与高等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相融合,要从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达到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满足企业要求的目的。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

(一)教学中用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传承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凝聚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激发着员工的事业追求和工作激情,为企业的日益繁荣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行动指南。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充分发挥以企业人为本、关注人、尊重人的特点,推动高校教育体系创新,同时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自觉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保持一致,促进自己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3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快地满足社会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教学中介入企业的诚信文化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生产力,也是当前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倡导企业诚信服务社会,员工诚信服务企业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对个人而言,诚信是每个人基本的道德情操,是高尚人格的具体体现;就一个企业而言,信誉是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无形的宝贵资产。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实守信的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无商不奸的经营理念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出发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高校教学中,引入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进而加快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优秀的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校园生活开始,教会他们真诚地与他人相处,切实履行自己对同学、父母、老师、学校的承诺,改正他们不诚信的行为习惯,抵制各种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或助学贷款等不良行为。同时教育学生注重诚信品质的培养,自觉地把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形成自己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教学中以企业的创新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是企业实现腾飞的助推剂。企业只有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不断的创新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领导创新能够为企业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保障,员工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高校在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产生各种好奇心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对探求新知识具有满腔热情和不懈的动力。激励他们敢于和善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探索、观察和思考,不断地战胜自我、更新自我,成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人才,这样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四)教学中以企业团队合作文化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比尔•盖茨认为:“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障,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首先,企业的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的完成所有工作,所能实现的只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小步。而越来越多的工作过程趋向于专业化、社会化,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其次,产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趋向整体化。很多公司认为,所有技能中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企业才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效益以及长足的发展。每个人的职业活动,不仅与一定职业群体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同行的支持与协作。一个群体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参与者的通力合作,即使每一个成员都是非常优秀的,也一样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合作精神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作精神已成为企业所需人才的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更是淡薄。在高校教学中把企业团队合作文化精神引入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中,使学生明白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在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上,会显示出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会竞争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学会互相尊重,相互信任,良性竞争,密切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中用企业的实干精神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当代不少学生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吃过苦也不愿吃苦,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他们不仅受到社会上贪图享受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而且在校园环境中缺乏吃苦耐劳的锻炼机会。因此,他们很难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求职时,不少学生只盯着待遇优厚、条件良好的工作;工作时往往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在高校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实干精神教育学生,能够使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通过介绍企业中成功人士艰苦创业的事迹,来教育、感染广大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企业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使他们意识到勇敢面对失败、锐意进取的品质和不断奋斗的精神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法宝,从而能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等坚强的意志品质。

(六)教学中以企业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人的道德意识中最本质、最深刻的层次,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敬业精神则是个人对社会和企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企业用人不再单纯地注重人才的能力,更要看其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所以,在高校教学中引入企业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教育能够使学生们了解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从事本岗位的自豪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责任的重大,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立足自己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成为企业和社会有用之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让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需求,也是高校教学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高校的教学教育中应积极借鉴和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自愿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必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的创新进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艳霞 马艳丽 杨跃平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