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

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

摘要:作为高校通识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直以来深受学生欢迎。只有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才能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更多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诉求。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利用开展专题性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资源、推广问题式教学手法以及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等手段,来有效地促进这门课程的发展,帮助提升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传统文化;高校课程;教学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种基础之上,当代的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以及使用能力,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受到影响从而开展合理的变革。

一、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特点与目标缺乏有效把握

当前的高校教育活动当中,对于专业型课程教学都加以重视,例如在广告学专业当中,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划,都着重于广告创意、PS软件教学等内容,而作为一门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存在并不仅仅局限在了文学院当中,而是在全校范围内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展,在这种前提之下,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设置就缺乏了一定的把握。很多学校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时,仅仅是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并且安排了有关教师与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教学具体安排。这样一来,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实际内容进行有效展示。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教学时,教学特点与目标模糊不清,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兴趣。

(二)缺乏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更是包含了生活、文学、生产以及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而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挖掘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当前很多教师受到了自身教学理念的局限以及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态度的局限,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是很重视这门课程。同时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也体现在较浅的层次。在很多学校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当中,教师讲课都是将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阐释,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当中的具体应用。以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例,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涌现出来了很多派别的思想,无论是黄老之学,还是儒家思想,亦或是在明清盛行的程朱理学,都是思想形态在实际历史当中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当中告诉学生这些思想的内容,但是如果不向学生讲解这些思想在实践当中的具体应用,那么学生及时听完了一节课也会觉得一知半解。

(三)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教学的方式,不应该限制在传统的板书教学当中,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同时让学生对于课堂无法赶到兴趣。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依旧传承了传统,并且很多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一切教学课程。但是高校当中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属于年轻活泼的群体,并且能够不断积极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仍旧使用老旧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取得突破,还会造成课堂氛围的下降,让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内容。

二、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一)开展专题性教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中进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能够有效保证学生们在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当中获取知识。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改革的首要做法,可以从开展专题性教学入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于我国数千年来文化的一种总结性传授,让学生在现代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中能够获取到传统的知识。在具体授课时,如果按照零散的知识点来讲解会导致课堂的质量不佳,应该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内容划分为几个专题,这样既能够讲授文化,又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例如,本节课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佛教思想与发展,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佛教的起源开始讲解,并且讲述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同时在中国是如何落地发扬的,产生了哪些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一节课当中教师将专题内容进行有效的阐释,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可以有效认知这一部分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能够体会到当前教育的环境,在21世纪,中国的教育已经不能够和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等内容割裂开来,在传统文化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方式下获得丰富的知识。众所周知当前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型的网课、数字图书馆以及视频网站当中,都包含有很多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以“酒”文化的教学为例,我国古代文化当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蕴含着人文内涵与交际的内涵,而在不同地区我国对于“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存在这差距,但是我们的课堂却并不允许学生马上走向全国各地来探索“酒”文化,这时就能够有效发挥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能够让学生在教室当中,就领略到全国各地各种不同的酿酒工艺以及存在在民间生活当中的“酒”文化。

(三)推广问题式教学手法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当中,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都是依赖于教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并且教师对于课堂采用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完全凭借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教学,这种前提之下,不仅导致了课堂缺乏活力,还会由于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当前,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推广问题式教学手法,来有效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够将课堂的学习融入到自身节奏当中。在新课改的前提之下,很多教师和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并且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的实践来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更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在生活当中的继承与发扬。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试卷来进行了解,更应该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能针对自身的学习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认知,也能够让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首先应该保证教师从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发言状况以及各种作业和试卷综合进行考虑。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必须要综合各个方面,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质量,如果仅仅将评价局限在了学生的期末考试,那么就会导致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不客观,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其次,还需要保证教师应该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认知,对于一些刻苦努力但是成绩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寻求新的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一些课堂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也应该能够批评教育,并且用温和的姿态去包容学生,让他们能够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促进未来拥有良好的课堂表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展需求、传承传统文化,在高校当中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能够有效影响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态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保证能够将现代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芹,牟浴.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67+169.

[2]陈博娟.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105-106.

[3]蒋林欣.教学改革浪潮下文化基础课程该何去何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01):87-89.

作者:李莉 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