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专业茶文化课程改革探析

高校旅游专业茶文化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茶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崇。在各类公共服务场所,茶艺师成了综合素养的代言人。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不少高职类院校旅游类专业将茶文化课程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将茶文化课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茶文化课程设置现状、课程改革的原则、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茶文化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旅融合;高职院校;旅游;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儒、释、道的精华思想,陈文华在《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指出:“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专指其精神部分。”茶文化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思想和礼仪的表达载体,它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1]。所以说,茶文化是在饮茶基础上出现的文化集合,它包括了茶叶制作、茶叶欣赏、茶叶品尝、茶叶收藏、茶艺表演、茶俗、茶礼等与茶发展的历史和传播等相关内容,也包括了伴随饮茶发展而出现的茶文学、茶艺术以及与宗教、美学、社会学等相关的新的文化。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只有进一步优化茶文化课程的设置,改变以往的课堂式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茶文化的精髓,真正领悟茶文化的真谛,以达到引导学生修身养性,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及社会责任和担当,学以致用,强化其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1高职旅游专业茶文化课程的设置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高校把茶文化作为思想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开设通识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例如《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茶艺》等,从而增进旅游专业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欢。但是很多学校仅把茶艺作为一项获取职业鉴定证书的学科,注重技能的练习,忽视文化的教化,虽然开设有很多茶文化的课,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学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泡茶,但不懂茶文化、茶礼,不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在讲授方法上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特别是讲台式、面对面式的讲授,学生则以记笔记、背诵等方法学习,对于有着深厚内涵的茶文化,学生却难以实现思想上的参悟,难以在精神和信仰上受到影响,从而体现不出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人教化的功能。当前的高职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理解能力强,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快,自身对客观事物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如果充分利用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探索更适合于茶文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高职旅游专业茶文化课程改革的原则

2.1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2]。茶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成了生活中的文化,成了一种境界,感受茶带来的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愉悦,它又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了一种文化的化身和寄托。目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社会各界所重视,茶文化也成了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要通过茶文化的课程让学生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茶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茶对于中国人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中国人对茶的依赖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茶文化受到多元化的文化和很多新元素的冲击和影响,当前的学生热崇于追捧新的事物,相比茶而言,更愿意去接受咖啡、可乐等饮料。高职院校要通过茶文化课程改革,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树立一种责任担当的意识,主动担起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任。

2.3丰富学生人文底蕴。人文底蕴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它是促使学生健康、长久发展的精神动力[3]。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学习,更不是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它需要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通过耳濡目染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不断提高。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有感染力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把传统茶文化融入课堂,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综合文化修养。

3高职旅游专业茶文化课程改革的内容

3.1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有所取舍,应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属性,茶课绝不只是为了教茶,不只是简单的茶艺,它是文化的传承。在教学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渗透和教学完成后的实践反馈方面都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化自信,真正树立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3.2根据文旅融合的要求补充教学内容。《茶艺》《茶道》等课程是职业技能的课程,教学内容更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茶艺除了动手冲泡,还应具有旅游和文化的双重要求,要植入旅游的相关内容,要加强《中华茶文化》的应用。因此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文旅工作的实际内容选取教学内容,使“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成为茶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具体体现。

3.3根据“茶艺师”的实际场景拓展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的基础知识,掌握茶艺服务的基本技能,还要能在岗位上有效地完成服务沟通、组织协调、社会交际等任务,要把茶文化的思想应用于工作场景。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应力求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结合,把课程设置与真实工作内容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场景中提升茶文化的应用能力。

3.4根据学生发展方向提升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群体对茶文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真正发挥出优势,针对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中要采用知识拓展、提升的方式,增加学生在茶文化、茶艺方面所学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

3.5采用大师工作室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大师工作室的教授功能,用大师带徒弟的模式,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工艺,茶叶冲泡、茶艺表演等内容,在观赏、学习的愉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中华茶文化,提高对茶文化的爱好和兴趣。

3.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茶文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通过对茶文化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学,开阔学生的茶文化视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培养过程中以赛促学,以演促学,以真场景促提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茶文化的精髓。

4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和掌握教学的成果,及时反馈各类茶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尺度和准则,导致学生只重视知识的结论,降低了教学的质量[4],从而忽视了茶文化属于的培育属性,忽视对学生思想和精神的修养,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相比之下,改革后的课程更多地融入了茶文化的教化内容,加入了文化自信、责任担当的文化内涵,再加上更具有实战性的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使其更具优势。评价模式从只注重考试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培育过程的评价,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能冲泡出好茶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泡茶过程中感悟出的文化思想、做人的道理,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

5结论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茶文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在茶艺课程的内容上增强了茶文化的文化自信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改革后的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助于学生修身养性,更好地感悟人生,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拥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采用大师工作室的实战操作模式教学,让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枯燥感,减少了与文化的距离感,更能激发学习激情,能真正地领悟中华茶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丁以寿.茶艺与茶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2]张玥娟.中国茶文化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茶世界,2019(5):50-54.

[3]陈静.高职旅游类专业“茶艺基础”课程内容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7):144-145.

作者:翁天均 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