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信息分析(3篇)

高校网络信息分析(3篇)

第一篇:高校行政管理网络信息技术改革

一、中国高校管理行政化的表现及弊端

对高校行政化的界定,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韩建华等人对高校行政化的界定相对规范,他们认为:“所谓高校行政化是指高等学校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上,与行政机关有着大体相同的属性,或者说,它就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设置并运行的,行政体制的显著特征是存在严密而清晰的科层结构。”张继明曾讲到:“高校所运行的管理体系上的行政化从本质上说是由行政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决定的。”李成认为,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功力化”的管理思想在政府与高校的具体表现。有的学者认为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缺少“硬性”规章制度,或者说现行约束高校管理体系运行的章程理想化,不符合现实情况。但本文认为,从政府与高校的角度来讲,政府为了方便对全国高校的管理,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将全国高校组织内部管理体制整齐划一即按照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其实质是政府对高校进行管理,而非高校自治。从高校内部治理的角度来讲,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指行政本位。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学术本位是大学的内在逻辑,行政权力应为学术权力服务。而我国高校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是学术权力受制于行政权力,导致我国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一是在申报或解决学术事务过程中受到行政权力的层层约束,学术权力的实现受制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二是学术团体的“官员化”。高校有一套行政管理体系,学术团体中也存在行政头衔,为获得相应的行政职称“钩心斗角”。从信息传达的角度讲,高校管理信息传播途径是党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最高领导者制定相关的教育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下达后由学校下达各级学院,再由各级学院往下传达。高校行政管理信息传达方式即上传下达,增加了人力和时间双重成本,机构设置重复。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低效,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上述弊端。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止停留于技术行业,也渗透于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时效性对组织的管理至关重要,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组织管理过程中,可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增强决策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高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应适应时展的潮流,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促进高校行政化管理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缓解或消除高校行政化。网络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缓解政府对高校控制的力度。前面已阐述高校行政化产生原因是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力度大,高校缺少自治权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要依靠政府下达的行政指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制定符合各大高校发展的弹性行政指令,改变当前政府统一化管理高校的僵硬局面。其次,对高校组织行政管理结构调整的影响。在组织学中,有效的管理幅度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的因素。组织结构的设计影响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果,管理层级较少,会增加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反之,会影响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失真。目前,在高校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是行政管理层级过多,机构设置臃肿,信息的上下传达需要通过层层关卡,信息传播速度慢且缓。网络信息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能促进行政管理结构从臃肿型向扁平型转变,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便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精兵简政”,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高校行政组织形式是金字塔的科层组织形式。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组织部门权力大,金字塔底端的组织部门权力小,造成权力大的部门人浮于事,权力小的部门超负荷工作。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精简高校行政组织结构,使高校行政组织从臃肿低效的科层组织向弹性高效的扁平组织转变,可以更好地为高校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第二,我国高校现行的信息传递程序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行政部门制定规章制度,经过各层各级部门最后到达最基层的部门,信息传递程序复杂、速度缓慢,会降低信息的时效性且降低行政办事效率。

三、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类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现代网络信息系统运用到高校行政组织中的目的是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提高高校行政决策的效率。保障高校行政管理的网络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其次,提供网络培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目前高校中的任职人员还未“年轻化”,接受网络信息技术相对较慢,再加上习惯于一切服从上级命令的教师对新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适应。为保证信息迅速且有效地传递和反馈,需要对高校职工进行相关的网络信息知识的培训。最后,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隐患,比如: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真假性问题、信息者的身份问题等。因此,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相关配套制度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作者:金亚伟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一、高校思政课网站建设现状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做了界定。2004年,曾令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特征探析》一文中从广义和狭义上进一步定义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层面上讲,是指一定的政党、阶级或社会群体,凭借网络,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网民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阶级所必需的思想素养及信息素养的网络实践活动;从狭义层面来说,研究教育、行为、心理、传媒、网络等学科的交叉知识,用于指导网民的网络实践活动。由教育部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各大高校参与的“中国大学生在线”业已形成。该网站依照“共创、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原则,以“栏目共建、信息交互、活动联办、服务共享”的方式合作共建的一个公益性、综合性中国大学生门户网站。该网站以新闻、论坛、社区、实践四大栏目为抓手,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全方位报道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平台;提升中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空间;引领中国大学生舆论方向的新坐标的平台。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之下,全国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呈现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之势。例如:作为中国高校红色网站的先驱者的北京大学“红旗在线”网站,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以网上互动社区为特色,拓展了党建工作,宣传了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广大学生党员学习的园地和交流平台;天津大学“天外天”网站,集闯关的趣味性和党建的红色性于一体,将入党过程设计得像游戏闯关一样,需要在网络上考核完成20个课时的党校培训及30个环节的党务流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广阔的舞台;上海交通大学与搜狐强强联合,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党务品牌“焦点”网站;武汉大学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独创“自强学堂”网站,作为网络思政教育基地;由南昌航空大学承办的“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目前开设有教育新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研发动态、成果、通知公告等众多栏目,为全省思政师生搭建了一个集科研、教学和学习为一体的网络互动平台,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1.提高大学生网商

国际上,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在2005年,与各大高校合作,设立了一项评估网络智商的考试—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评估考试(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literacyAssessment),首次提出作为“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的“网络智商”这个名词。而在我国,作为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是较早提出了“网商”(IEQ)定义的课题。“网商”是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要素,以“慎独”“自律”为主要特征,驾驭和掌控网络的智慧,是人类在网络时代,独有的一种智力商数。在当代高校生活中,不乏存在一些“智商”高“、情商”高、“网商”低的学生。他们尽管有很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最终却因自控能力差而迷失在网络的浪潮中无法自拔。然而,也有一些“智商”平平、“情商”平平、“网商”高的学生,能够认清网络的本质,从容协调现实与虚拟的关系,拥有抗拒不良信息及游戏诱惑的能力,从而更容易获得学业的成功。所以在网络大环境下,学生要想健康成长,智商、情商、网商应该要和谐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一是正面思想引导。及时充实马列主义最新成果,赋予它时代气息。将社会主流意识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融合,将网络渗透到思政课程上,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软件,使学生乐于了解、接受、认同祖国的灿烂文化;引导大学生分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让网络成为大学生认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有力工具,让虚拟世界迸发的正能量为我所用。二是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将思政课堂教学与课后网络学习相结合,汲取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实网络内容,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辐射功能,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心灵鸡汤。

2.将思政网生活化

细想网络为什么会有那么大魔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利性,所以我们高校的思政课网站也可以遵循生活化模式的构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网络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娱乐、网络求职、网络购物等串联成一个系统,切实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首先,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谈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交往是人的需求之一,所以高校思政课网站需要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高校与网络软件开发商一起研发适合大学生的网络聊天室智能监控系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吸引大量志趣相投的学生参与讨论,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并加以宣传应用,对其他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力。其次,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政课网站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音乐、游戏、视频等中去,比如:鼓励音乐人谱写反映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社会政治进步的音乐作品,并加以音评在各大音乐网站上积极向上的音像作品上网,并在高校网站及各大影音网站或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下载、传播;高校与游戏软件开发商合作,共同开发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挑战性的思政教育绿色游戏软件,让大学生在轻松的网络虚拟世界中受到思想政治洗礼。再次,马云在杭州网商大会上说道:网购拉动内需。大学生是庞大消费群体,不容小觑。高校思政课网站需要将思政教育与网上商品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思政课网站开辟形势政策学习专区,因为形势政策是会直接影响到票价、教育培训费用以及汇率等的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专区,让大学生了解有关规章制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开辟消费者讨论专区,各种网上商品购买的实例,引发大学生的讨论、反思,提高其对网络购物的辨别力,并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最后,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思政课网站也需要与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比如: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这个服务系统可以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帮助学生建立近期、中期、远期职业目标,并分阶段实施以实现目标。包括入学时专业咨询、技术咨询、就业咨询,通过咨询,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就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供在线职业咨询服务。也可以搭建网上创业信息平台,广泛收集当前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并设立讨论专区,便于掌握就业创业动态,交流想法,扩大大学生创业的渠道。

3.加强网络的监管

政府利用行政、法律、高科技等手段,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对网络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有效性。比如德国,早在2003年就专门设置危害青少年媒体检查处,清除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媒体,在2006年,由多媒体服务企业自发组织的自愿检查活动影响下,GOOGLE德国、美国在线德国公司、雅虎德国等多家互联网服务商达成协议,被检查出青少年不宜的网站,将不会在搜索引擎中出现,并对“不宜网站”网址的商家处以最高1.5万欧元的罚款;日本也有类似举措,早在2005年,由30家日资企业共同组建了“日本反滥用电子邮件团体”,从技术层面遏制清理垃圾邮件。比如“:发信域名认证”技术可以对每个邮件的发送者和信息的完整性进行验证,帮助过滤来自伪造地址的垃圾邮件;“发送端口阻止”技术则针对服务器发送电子邮件时默认使用的端口,阻止未经网络服务商认证的服务器发送邮件;防止特洛伊木马攻击的技术、防止篡改网页的技术以及能够监视非法入侵行为,用于遏制非法读取信息的行为。而在我国,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比如:2000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3年7月《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5年3月《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2005年5月《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05年9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等。但是,法律、法规是有了,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执行力,高校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网络管理条例和网络行为准则,加强学生的网上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倡导文明上网。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网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觉地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宣传,以法律、规章的力量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作者:熊晓兰 李建耀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第三篇:高校学生管理网络信息探索

一、新建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的新建校区普遍存在着距离远、办学成本高、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科和专业调整等诸多问题,但在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以下突出的问题。

1.管理成本较高。

河北农业大学本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渤海校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距离校本部212.4公里,车程为三个小时。每周三、周五、周日都有校车往返于两个校区,一辆校车往返一趟的费用至少要3000元,而且随着渤海校区的发展,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校车由原来的每次两辆增加到三辆。由于两个校区的空间跨度非常大,除了交通方面的成本大大增加之外,通信方面的成本也增加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不但不方便,还增加了大量的通信费用。除此之外,对于往返在两个校区的教师,学校还要给予一定的补贴。

2.管理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在高校新建校区的学生工作中,许多高校都采用“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形成不同专业的管理特色。但这一管理方式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调,新建校区没有决策权,使得管理工作效率低。除此之外,教师和管理人员奔波于两地,不能够很好的投入到新建校区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尤其是渤海校区,很多课程采用的是任课教师分段授课的方式,也就是说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讲授,对新建校区的教学质量和科研都有影响。新建校区,由于距离的问题,无法实现和本部之间的资源共享,例如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资源等。

3.校园文化缺失。

每一所高校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校园文化、历史传统和良好的学风以及辉煌的成绩。河北农业大学始建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距今有110多年的历史。河北农业大学创建了以“太行山道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但是在新建校区,这种浓郁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在短期之内形成的。加之,新建校区由于硬件条件限制,开展活动条件有限,学术文化活动不足,学生感受不到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历史文化底蕴,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既保持原有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又体现出与新校区共同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员工思想上的真正融合,是新建校区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极大问题。

二、网络信息平台在高校新校区学生管理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可以说涉及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新建校区来说,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常用的网络信息平台主要有QQ、微博、微信、微信平台、贴吧等,使得学生或教师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及时的联系在一起,它的高效使用,克服了新建校区特殊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在建校之初,就遇到了上述问题,在不断的摸索和归纳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所做的学生工作能够不打折扣地传递到学生身上,而且能使“90”后、甚至“95”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给学生管理工作者。

三、新校区网络信息平台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1.抢占网络阵地,用积极的思想引导学生。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多方收集信息资料,了解到学生们主要采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获取信息。因此,在校区网站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贴吧、微博、微信平台为主,辅以QQ群、飞信群的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的和资料的收集等工作。同时,通过使用微信平台,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此外,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型的网络平台,在网络上也有一个属于每个班级的共享平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凝聚学生。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上网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上网聊天、看电视剧或电影和玩游戏,其中上网聊天的人数是最多的。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面临“95后”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流互动功能,以此为平台了解学生、凝聚学生。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一方面通过建立校区的贴吧、微博、微信平台等多种网络形式来宣传学生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单一的展板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另一方面,由于渤海校区新建之初辅导员数量有限,所以每一名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存在跨年级、跨专业的现象,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交流互动,笔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平台,日常的通知、通告以及学生活动的照片、视频等,有时还会自己写一些想对学生说的话。微信平台的创建不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还有能够促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给大家一个互相了解认识的机会,将学生凝聚在一起。同时利用网络平台覆盖面广,经济、迅速、便捷等特点做了一些调研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技能,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

利用网络搭建学生工作的网络信息平台,把分散的校区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快速、通畅的交流通道,是降低校区分散带来的不便和困难的最佳途径。利于网络弥补学校硬件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将教育和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寓教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实现跨校区办公。目前,渤海校区就在大力地推进自动化办公,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校区建立了管理系统,将学生的所有相关信息电子化,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负担。除此之外,各学院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便于学生了解学院动态,获取所需信息。当然,新建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重要思想指针,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要注重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建立一套基于网络信息平台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的、有特色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作者:张卫丹 王坦 张力元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