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课中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研究

高校网络课中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应用,已在社会中成为一种泛化的社会景观,其不可篡改、信息可回溯、去中心化等技术优势对于解决当前网络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关键词:区块链;高等教育工作;信息传播;优化对策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20年,随着肺炎疫情的爆发,各大高校纷纷将课堂搬至互联网平台进行集中授课,由于网络授课打破了时空限制,任何人均可在线观看,这无疑给网络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认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取向、政策主张而进行的宣传、动员、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及其科学理论。[2]以大数据、算法和计算力为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逐渐成为一种泛在的社会存在和媒介景观。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底层基础技术,可以将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推向价值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价值交付和交换,让价值在互联网上流通。[3]

一、当前高校网络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为:网络课堂削弱高校教师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权威地位、网络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传播效果产生影响、网络课堂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价值引领作用带来冲击。

(一)网络课堂削弱高校教师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权威地位。网络课堂打破了学生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限制。只有拥有互联网,任何学生均可在互联网观看名家名师的任何授课资源和在线直播。这在无形中削弱了传统线下教师的权威地位,特别是教育资源弱势的偏远地区,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教师的不信任和质疑,而网络权威教师则无形中拥有一大批拥趸。特别是在疫情中,所有高校学生均在网络进行知识学习,各种资源的无障碍获取会助长其对自己以往价值观的怀疑。“高校教师被动或被迫把部分信息生产和传播权让渡给互联网络的参与者,导致其对学生的教育话语权被削弱、信息把关能力下降、议程设置能力转移。”[4]

(二)网络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互联网具有迭代特征,即信息更新速度极快,且互联网信息体量巨大,良莠不齐,碎片化的信息尤其多。传统的思想政治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往往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系统性知识传授,还包括课堂后的强化训练和线下活动实践。然而,在网络课堂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均在网络进行,这使得学生聚焦力不强,其沉浸在碎片化信息中,对信息的接受与思考模式都是稍纵即逝的,未加思考便转向其他有吸引力的线上娱乐。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网络课堂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价值引领作用。带来冲击受到网络世俗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坚持正确的方针路线,容易在授课时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不能起到正确传递价值观的作用,并且有可能误导学生。此外,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坚持主体性原则,一味迎合学生的价值偏好,导致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目标,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应承载的价值传导功能。

二、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网络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崔保国教授认为,网络空间是一种世界传播的新体系,也是一种新范式。[5]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网络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区块链技术可以集中管控网络舆论,强化思想政治的价值引领;区块链通过激活平台内的节点,形成了一种受众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强化思想政治的良好氛围;区块链通过共识机制构筑了一种信任环境,形成了一种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一)区块链技术可以集中管控网络舆论,强化思想政治的价值引领。区块链使用P2P网络实现去中心化的目的,网络中各节点处于对等关系。区块链是一个由不同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区块链将主导权从传统的中心机构下放至权利平等的社会个体,由此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价值上实现了受众赋权。区块链是完全开源的系统,可以通过创建共享的程序代码实现精确定义的智能合约或交易类型,以此实现自动化交易,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用户注册成为区块链用户后接收到一对密钥,包括公钥和私钥,其中公钥作为用户在区块链上的账户地址,私钥用于操作该账户,只有接收方自己知道。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事先以电子化的方式进行机器语言编程写入区块链架构中的扩展层。生成双方认可的智能合约并在全网中扩散,每个节点都会自动备份,一旦满足智能合约的规则设定即自动触发交易。区块链运行的核心为“工作量机制”,即优质的网络节点会被标识为权威节点,其信誉度由此提升,而且其是基于区块链平台中所有节点的共同投票构建的。在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区块链信息不可篡改特性实现了对虚假言论节点的标识追踪。这无形中增加了对虚假言论的威慑力,净化了网络空间,很好地起到了价值引领的作用。

(二)区块链通过激活平台内的节点,形成了一种受众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强化思想政治的良好氛围。区块链核心是“区块+链”。“区块”是系统一定时间内加密的全部信息交流数据,“链”是每一区块与下一区块的连接关系,区块链即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结构。[6]如果要对区块链数据进行篡改,必须获准全网51%的节点同意。同时,一旦区块链某一节点被篡改,后续更改也会重新生成新版本,由此形成完整链条。高伪造成本提高了系统的高安全性,进而降低了信任成本,信用成为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其用一种技术保证替代了传统的信用授权。区块链中的决策都是由所有节点共同投票决定的,因为所有的节点地位都是均等的。这使得区块链看起来像是有机连接的网络社群,营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区块链依靠虚拟加密货币构建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商业模式,受众生产的优质内容会被大家投票和点赞,这些数据累计后可以兑换加密货币。通过经济利益对思想政治学习者的补偿,获得了一种布尔迪厄所说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互相转换,由经济补偿实现了受众的黏度。[7]

(三)区块链通过共识机制构筑了一种信任环境,形成了一种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区块链作为可用的前沿科技,其应用范围正从最初的货币、金融、市场领域扩展至教育、健康、科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或者叫作“超级账本”,其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区块链技术本质为分布式数据库、组织形式为链式数据结构、核心价值是共识机制”。[8]法国学者皮埃尔·莱维提出过“集体智慧”这一概念来指称“群体成员各自拥有的、可以用来解决应对特定问题的信息总和”。[9]技术与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关系。法律由于其滞后性往往会带来难以补足的缺憾。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性运用,可以修复法律的不足。当前我国虚假舆论层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法律上的细化不足导致的,而技术往往可以与法律互补促成问题的解决。具体而言,区块链所有节点平等决策的机制和智能合约构建的共识机制,形成了一种大家信任的环境,并且其提供的证据具有法律效力,这无形中增加了对虚假舆论主体的威慑力,形成了一种自我决策、自我运行的良性循环系统。

三、总结

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以及共识机制等优势已经在众多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了创新运用。在网络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区块链亦有用武之地。区块链通过共识机制构筑信任环境,形成了一种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强化教师对思想政治的价值引领,强化了传播效果。然而,现有条件下,区块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区块链技术本身和其与社会经济体制某些方面存在的不相容问题。我们相信,随着社会文化、技术本身以及法律等层面的完善,区块链将成为重构社会组织方式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普遍的社会存在。

作者:陈荷? 单位: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