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网络教学范例

声乐网络教学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1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艺术类院校对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探索的不断地深入,创新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优化院校教学策略的关键一环。对于艺术类院校而言,传统的声乐演唱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多媒体、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而网络化教学模式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多元的专业信息。

一、声乐演唱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类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造了机遇,同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更新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新思路。研究“互联网+”与声乐演唱结合的新式教学模式可发现,艺术与网络先进技术的交互,是艺术类院校课程改革中关键的一环。整合网络内容与声乐课堂,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高艺术类院校声乐教师授课质量的必要手段。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提升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元化、全方位资源的利用率;结合多媒体视听,使课堂更具有科技感,让学生在传统授课模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依托网络化声乐课堂平台,实现线上及时授课的远程教学模式等。“互联网+”时代到来所引发的社会影响,促使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而传统的声乐教育教学工作也必然要适应这种趋势。笔者从近三年收集的资料中了解到,网络化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到艺术类院校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方式、培养目标都发生了转变。由于新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一些艺术类院校着手建立数字音乐资源共享中心,辅助院校师生应用多媒体、网络化声乐平台,将原本单一化的课程体系变得立体化,将原本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得生动有趣。可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艺术类院校建立高效、便捷的学习平台,更为师生获取广泛的专业知识资源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综合型声乐艺术人才培养是艺术类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重新审视艺术类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当前改革的发展趋势。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只是对专业理论、实际表演进行讲解,这种形式化、过场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新型艺术人才培养[1]。而声乐演唱师生作为教学改革活动的参与者,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得来的经验十分重要。由于我国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中强调师承关系,演唱表演时具有比较强的识别性,缺乏个性培养、发散的创新表演意识和全面的知识广度,已不符合当前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而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进行了更多元的完善,扩大了学生综合性知识面,具有更符合新时代教学模式的特质。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口传心授”为主,面对面、一对一授课,存在着十分直观的利与弊。其利是针对性强,教师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就能判断学生歌唱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肢体和声音的演示进行指导。其弊是教学观念保守陈旧,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声乐演唱课堂一旦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则更明显,由于无法近距离与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演唱程度的判断就失去了直观性,而且线上课堂与线下结合多媒体有根本性的不同,还受到网络讯号的限制。在开发相关应用软件时,要立足于当前线上声乐演唱课堂的发展现状,紧紧围绕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需求,促进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完善。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化声乐教学模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众所周知,新媒体的普及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便捷和广范的选择,为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化课堂可谓是包罗万象、内容庞杂,充分发挥网络与线下课堂的联动作用,将网络化平台上的声乐各门类进行更细致的分类,为学生择选资料提供便利。结合艺术类院校的特色,发挥网络化教学与线下课堂的联动优势,不断更新专业的推送内容,使教学相长。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使学生在视听融合中更关注声乐演唱本身,通过富有科技感的声乐课堂让学生对声乐演唱产生更多兴趣。而教师在结合新媒体的过程中也不像传统模式那般枯燥,在授课时更有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从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也为学生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间接地促进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更新。网络资源与建设的专业数字音乐数据库进行结合之后,再利用现代科技,将全方位地为院校师生提供课堂之外的便利。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日渐增强,艺术类院校教师更应立足于网络声乐课堂的改革,更新教学思维,不断学习多媒体的应用。

二、艺术类院校声乐演唱教学的现状

当前,新的声乐演唱网络教学模式快速展开,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艺术类院校纷纷开展在线网络授课。通过对当前艺术类院校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分析,能够客观认识到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其利与弊有所了解,以便今后更合理化、整体化和多元化地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一)声乐演唱网络课堂中教师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于时间非常仓促和紧迫,大部分院校的声乐演唱教学模式依然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延续了传统声乐演唱教学中核心的部分。尽管近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仍不能满足师生真正的需求。首先,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常用的训练方法是用“咪、咪、咪,嘛、嘛、嘛”“妈、卖、米、毛、母”等有声“母音”对学生进行训练[2]。不管是钉钉还是QQ视频,或是微信视频,网络的卡顿导致声音听觉上的“延时”,使得这种传统的“言传身授”的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化课堂的制约。而声乐演唱属于时间流淌的艺术,这种“延时”在线上课堂中所造成师生的口型与声音产生的时间差,导致教师对学生练习的误判以及学生对教师示范的不能准确理解;声音“延迟”还会导致教师示范与学生歌声相互混淆和影响,网络课堂中声音传播的偏差对塑造作品的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全然发挥;多媒体造成声音发生的变化,影响着师生对声音产生的认知感。不仅如此,在传统声乐演唱教学中,由于没有客观评判和示范标准,声乐教师需要用肢体语言进行演示教学,而网络化的完全线上教学模式则无法实现这种声乐教学法,以至于一些院校中的声乐教学不仅开设线上课程,还要求学生将练习的视频录下来发送给教师,教师再对学生的视频进行分解辅导。网络化的线上课堂,也使很多声乐教师对本就一知半解的多媒体技术操作更加陌生,在应用于课堂过程中不是很顺利,经常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障碍。也由于对各种多媒体、APP、移动设备不能熟练使用,影响了课程进度,导致声乐表演课程未能按照原计划进行。

(二)声乐演唱网络课堂中学生有待解决的问题。声乐演唱的网络教学确实给学生提供了更为放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松散的教学模式同样带给学生诸多的问题。由于一些学生自制力不稳定,网络课堂的监管也没能随之匹配,学生在上课时常有断线的问题。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上课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大多在家上课,网络课堂使学生上课状态不像线下课堂那般严肃,十分松散,学习的质量受到影响。线下课堂中一些演唱技巧的学习是需要通过肢体触摸来获取的。在线上声乐演唱的学习过程中,本就有一定难度的声乐演唱模仿视奏就更是存在很多阻碍。因为经过网络传播到不同移动通讯工具时,声音难免会有失真,造成学生对教师演唱的感知程度下降。虽然线上的声乐演唱课堂可以进行录制,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但学生演唱时的肌肉记忆是没有办法通过视频上课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给教师,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本就抽象的声乐演唱的学习难度。通过对线上声乐演唱课程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更能认识到学生是声乐演唱教学模式转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应依托互联网的线上声乐课程发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不仅要推进声乐演唱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也要重视线上教学所的不便,尽快完善互联网与多媒体与声乐教学的结合,赋予网络化声乐教学模式以时代意义。

三、完善艺术类院校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依托数字音乐资源共享中心。笔者认为,艺术类院校建设数字音乐资源共享中心,有利于利用院校特有的专业优势和学术优势,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通过观察、分析近几年吉林艺术学院数字音乐资源共享中心的线上授课辅助教学,发现该音乐多媒体平台解决了师生在网络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传统课堂中所存在的资料不充足、资源更新缓慢等问题。尤其是在近三年数字音乐资源数据库的维护中,有大量的书籍资料被整合到数字资源共享中心;一些专业的音乐机构与院校进行业务合作,将纸本型和序列型的音乐资源数字化,并通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上传,打造成高水平、多元化、专业化的师生共享数字网络音乐平台。这种专业的数字音乐资源共享中心为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优化、更高效、更科学的保障。在2020年上半年线上课程中,平台为院校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的积极运转创造了更稳固、更便利的条件。虽然这个数字音乐数据库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国内的声乐作品多于国外的声乐作品、谱例仍然需要有更丰富的储备。但值得肯定的是,线上课程与音乐资源共享中心的结合,为声乐表演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艺术类院校也可以参考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未来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笔者认为,依托这类平台提升网络化教学质量,比直接到互联网上寻找、甄选各类声乐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和学术性。不仅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还能够以这个平台为基础进行学术研讨,不断开阔师生的学识和知识广度。这种趣味性、互动参与式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与不足,对培养综合型声乐艺术人才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艺术类院校的声乐专业学生还能够在局域网内免费共享其他专业的课程,进行自主化、多元化学习。

(二)网络化教学与线下课堂的联动。从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模式问题来看,院校需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网络化教学与线下课堂进行系统化联动,针对不同专业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升声乐教学工作质量。完善多媒体设施以备师生所需,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还需要将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教师在线上授课时的需求。此外,还应对当前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逐渐解决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之弊。为了更好地进行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与线下的联动,教师应在扩大声乐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辅以网络化能力的学习。如此就能够在声乐演唱课堂中通过使用网上的图文资料和数据库平台,为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深化教学内容和开阔学生视野提供更多维度的帮助。在网络化教学的过程中,线下的声乐演唱课堂应运用各音乐网络平台提供的音乐资源。比如中国知网提供的专业学术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提供的音乐类电子书;各音乐类网站随时更新的音乐讯息;一些音乐组织、机构举办的线上活动、比赛等资源。通过网络化教学与线下课堂的联动,能够建立更为直观的平台,可以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学习状况,有利于辅助教师因材施教。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中,教学资料和内容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可以结合一些公众平台或者微博视频等进行推送,让学生在课余不间断地学习,也能让学生在声乐学习的基础上扩展学习范围。

(三)艺术类院校网络综合型声乐人才的培养。随着声乐演唱网络课堂快速普及,新的移动终端在声乐表演课堂逐渐渗透与运用,如微信公众平台、移动教育APP甚至一些院校针对网络教学的相关学习网站。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要求,声乐演唱网络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艺术类院校改革进程中的关键,具备网络化特质的新一代教师也成为了各院校梯队建设的关键。不仅如此,艺术类院校是重要的声乐演唱艺术人才培养机构,加强对艺术类院校网络化综合型声乐人才教育工作的重视,实际上也是新时期艺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声乐演唱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艺术类院校在声乐人才培养上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专业性和综合全面的接受力。完善现有的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在这个平台互相学习,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提升。这不仅是对事物多样性发展规律的遵循,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一种迎合[3]。艺术类院校应当把握这个机遇,认识到网络化综合型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意义。大力扶持网络化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建设,在财力、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支持,推进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只有提升网络化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注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艺术人才[4]。

四、结语

如今,音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发展已不再是传统单一式,照搬线下的声乐课程模式已然受到了师生的质疑。对于高校而言,改革传统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成为必然。在2020年上半年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网络课堂中存在的利与弊,并结合以往经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线下的优势与网络的优势相结合。就现代院校师生的审美而言,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也是对声乐艺术的更高追求,应运用现代化科技使得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更加技巧娴熟,更能感人肺腑,能够在多元文化中立足。网络化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便利与广博,确实为当前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提升音乐教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前,世界各国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发展呈现增长态势,网络的普及与应用能够解决更多不便利的问题,也为搭建声乐演唱的网络化平台提供新的思路,将网络应用在声乐演唱教学实践中,能够推动艺术类院校声乐演唱教学模式专业化、高效化、世界化的建设。总体而言,网络化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实践,为创新艺术类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资源优势、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提供了可参考的重要经验,为艺术类院校在未来更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用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晔.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9(11).

[2]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姚晓婷.自然歌唱理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7(7).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2

一、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优缺点

科技的日新月异,令人们愈发感受到网络的方便与快捷。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普及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了一些便利,同时也让其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时空限制

高校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一直都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这种“口传心授”的面对面教学方式。面对面授课是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其注重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习得,强调教师对于学生演唱的判断,学生对于教师范唱的理解程度,以及师生之间必不可少的及时互动与交流。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无形中对时间、地点都有着较高要求。而高校声乐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只需要下载手机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更多的声乐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获得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即使课程已经结束,还可以通过录播视频进行学习。

2-拓展学习视野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质声乐网络课程的共享与交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互联网,声乐教学资源可以更加方便检索,同时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的播放,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音乐资源,积累更多感兴趣的声乐曲目。不同高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互之间进行碰撞,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通过对比网络平台上国内外声乐教育家的教学视频,可以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拓宽学生的演唱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鉴别,继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声乐演唱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最终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共享学习资源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习动态,通过网络下载、存储自己所需要和感兴趣的声乐演唱音像资料、文献资料、大师班录像资料等。一般来讲,网络更新速度很快,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声乐学习资源,并与他人共享、交流心得。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不只是一个国家、一所高校,而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进行授课的方式,还可以将自己的课程放在网络平台上,只要能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交流共享。高校声乐网络教学使学生通过在线声乐课堂进行自主化、信息化、碎片化的学习,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增强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专业性,但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4-网络传输的延迟

目前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中最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网络传输的延迟。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声音的同步传输,这就给在线声乐课堂带来诸多麻烦。比如,在声乐网络教学中进行声音练习时,由于网络传输的延迟,往往会出现教师弹奏练声曲弹到一半儿时声音可能才能传到学生那边的情况,有时候等学生听到琴声开始演唱时,教师可能已经将练声曲完全弹完了。在网络传输中出现这样的卡顿、滞后,导致教师无法对声乐教学进行及时指导,这对于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行无疑是致命的。

5-声音效果的失真

音效失真是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根本性难题。高校声乐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声音判断是高校声乐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声音音效的失真会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整体演唱水平的评估。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中,不光要听清楚语义,还要对声音的音质、音高、音量、音长、音准等进行准确把握,而对声音的精细捕捉是需要非常专业的设备的,普通的手机话筒和耳机根本无法完成,再加上网络信号在传输中的衰减、畸变,其音质、音高、音色都会相差甚远,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声音效果失真,也会让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进行困难重重。

6-及时互动的缺乏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中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十分必要。高校声乐专业教师需要用听觉、视觉、感觉等综合判断学生的演唱状态,以分析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句歌词都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面对电脑、手机屏幕进行交流,虚拟的网络环境会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缺乏,在情感上容易产生疏离感,从而使得网络学习中的双方无法做到及时互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声音失真,网络延迟、卡顿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师生之间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及时互动,这些问题势必会让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7-上课情境的弱化

真实的环境有利于教学的规范,虚拟的环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高校声乐网络课程很可能会使学生变得松懈,一是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很难达到在琴房学习时的状态,而且,虚拟界面有可能会不断弹出广告信息,这也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这种“隔空授课”意味着教师不在学生身边,学生则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纪律问题,从而导致上课情境的弱化。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语言、风格、表演等必须在课堂上的氛围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学生在学校的琴房教室上课,在舞台上进行专业考试,在实践音乐会上进行演唱,与在家里上网课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8-感染力的缺失

高校声乐传统课堂的教学情境是活生生的、立体的、真实的,教师在面对面授课时会有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展现,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很好地感染和启发学生的演唱。歌唱家吴碧霞曾经说过:“只要眼神一出来,所有的人都能被它的磁力所吸引。”由于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虚拟性,学生无法准确看到教师的发声部位、肢体以及表情的配合,也无法仅凭声音去理解歌唱的真谛。学生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虚拟氛围中,对声乐演唱的技巧、情感表达、舞台表演等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指导,因此,高校也就难以取得期许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优化方案

纵观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其整体上存在缺点多于优点这一显著特征,需要及时得到改进。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以及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方案:

1-硬件是必备,技术是关键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遇到的问题大致是网络传输的卡顿、声像的不同步、声音音色的失真、高音的卡顿,还有自弹自唱时,需要顾手、顾脸、顾声音几乎忙不过来,以至于不能专心歌唱等等。以上一系列问题,总是会让师生抓耳挠腮、手足无措。针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有能够适应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硬件装备。硬件设备是线上授课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因此,要选用先进的硬件、通畅的网络来保障网络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技术是关键。要掌握必要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具备创建信息数据库、优化声乐录音效果、开发网络课程等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各种需求,构建和推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教学的积极发展。

2-自主是引领,兴趣是驱动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弄清楚自己所唱歌曲的词、曲作者,歌曲的背景知识,调性、音域,演唱风格等内容,使学生在课前做足功夫;课上教师继续将歌曲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讲解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基于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拓展线上学习的内容,除了讲授声乐演唱方法外,还可以给学生推送其他歌唱家的演唱版本,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讲解相关的歌曲背景等,引领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学习。

3-自律是重点,督导是保证

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娱乐性往往较强,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重点发生偏移。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人性中的惰性思维就可能会占据最高点。高校在进行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然而,线上声乐课程仅凭学生自身层面的自律是完全不够的。高校声乐网络课程要注重解决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预习课前知识、完成课堂作业等环节,监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分阶段考评,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视觉技术等参与教学过程,监控和督导学生的声乐学习。

三、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

高校声乐网络课程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心得思路。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中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对于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电子网络、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得到更多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在高校声乐网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声乐演唱的技能,即授之以鱼,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演唱观念、音乐审美能力,即授之以渔,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其在演唱道路上可持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高校声乐专业教师,不能只教学生如何使用声乐网络资源,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演唱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等,这远比只教会学生怎样唱好一首作品更重要。

2-丰富在线声乐课堂教学内容

在线声乐课堂还存在诸多缺陷,要想让在线声乐课堂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就必须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线上交流、互动来创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高校声乐在线课堂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要注意及时更新并丰富在线声乐课堂的内容,扬长避短,打造真实的课堂情境,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声乐教育资源的技术和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价值。

3-调整适宜的教学模式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3

1.现代远程教育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引导网络教育,目前国内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现代网络教育主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技术教育,这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国内一些高校正在探索,并且这种模式目前也只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据笔者了解,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是以网络学校的形式开展,其基本教学内容是教师在网络上利用课件上课、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

2.名师声乐教学视频

我们知道,音乐家、声乐家对声乐作品的讲解与范唱,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如今网络上有大量国内外知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的讲解和演唱视频提供下载,通过观看视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声乐教学网站和论坛

互联网上有关音乐的论坛和网站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和论坛有古典音乐网、北京音乐教育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等。在这些网站中都有较为专业的音乐论坛,话题从声乐、器乐到音乐理论,应有尽有。

4.语音视频声乐教学

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即时在线教学来解决空间限制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是通过网络建立语音或视频聊天室,然后将聊天室ID以及视频声乐教学的安排进行通知宣传,人们可以在约定时间进行网上学习交流。这样一种网络手段,既可以解决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教学者身处异地的空间约束,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教师或教学资源。

二、网络声乐教学优势

1.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师资力量并没有成正比增长。因此,出现了由“一对一”演变到“一对多”的教学形式。通常是5到10人一节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授课教师无法能在课堂上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有助于提高演唱素质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无论是歌唱发声知识还是发声训练都比较抽象。每周一次的声乐课,对于加强学习者对发声状态与感觉的记忆巩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观看网络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视频教学,可以与网络上名师的教学进行对比,加强自身对歌唱发声状态及感觉的领悟。通过与教师沟通或观摩学习别人的上课演唱,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正确声音的要求,并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综合演唱素质。

3.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每一个声乐学习者的嗓音条件和声音特点都不尽相同,使得声乐教学一直延续“师傅带徒弟”“面授机宜”的教学方式。这种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无形中在师生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让很多声乐爱好者望而却步,出现了课后没有教师就不知如何练声的情况。而网络声乐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论坛开展师生在线互动的学习交流,学生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多方面的专业声乐知识,而且在自己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可以通过在BBS上发帖来获得专业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听取广泛的意见或建议。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线声乐教学的方式,在专门语音视频聊天室进行学习。

4.有助于积累声乐曲目

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视野、学习新曲目,是网络对声乐学习提供的又一便利。网络信息交流的便捷使得一些新歌或者一些近乎“失传”的歌曲都能被我们找到,并且网络能提供原唱、翻唱等不同版本的音乐信息,以及歌曲创作背后的相关文化信息供我们参考。学习者既可以较快地学唱旋律,还可以在歌曲的表演、情感的体验、演唱的处理上获得多方面的帮助。

5.有助于开阔视野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如何客观、正确地衡量、判断自身的声音条件或演唱水平,如何避免“井底之蛙”式狭隘思维,就需要借助网络声乐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全面正视自己的歌唱状态,对于歌唱观念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偏差,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网络上国内外声乐教育家的视频教学进行播放,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使学生学会思考,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演唱方法,为己所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6.有助于共享学习资源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的迅速,学习者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并且可通过网络下载,存储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音乐声像资料、文献资料。网络还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新颖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充实的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寻找不同的学习资源,并将其贡献出来与他人交流。网络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资源。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有益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发展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网络声乐教学的劣势及解决方法

1.网络声乐教学的劣势

(1)师生交互性缺乏

目前,通过网络学习声乐,单一的知识传递较好,但交互性不强。由于面对电脑屏幕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疏离感。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每天对着录音录像的机器讲课,而无法获得学生即时的反馈,更不用谈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自己不能很好解决,又无法等到及时的指导。而这些情况,教师不一定能及时得到反馈,也无法保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网络学习中教和学的双方,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2)网络资源组织管理无序

网络上资源虽然丰富,但零散的资源不利于学习,并且资源建设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制约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线学习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使得一部分学习者只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去。这就给其他学习者造成了影响,他们必须从大量的信息中去挑选真正对其有帮助的内容。如果有人想利用网络学习散布一些消极的思想或者恶搞的作品,将会给学习者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

(3)声乐学科特殊性的局限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其授课方式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和电脑的简单操作,其必须要通过面授的方式来完成。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对声音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声乐教学,由于技术、设备、网速和周围环境等原因,都会对声音的质量有所损耗,不能保证声音完全真实的效果,进而影响声乐教学效果。而且,声乐不仅仅是单一个体的艺术,其是集体合作的艺术,很多音乐形式仍然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完成。

2.有效避免劣势的解决方法

(1)利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研究,提供有效的教学网址,鼓励学生查阅。整理收集网络上有学习价值的声乐教学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和文本资料,整理归类后存放在声乐教学网站的资源库里,可通过学校局域网向学校师生公开。学生可以在资源库里找到海量的信息,为学习提供帮助。

(2)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辅助声乐教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互动空间,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提供了平台。网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栏目。一般平台的建设中有侧重学生歌唱技术技巧的栏目,拓展专业理论修养的栏目,还开设有交流和答疑栏目,与学生集中探讨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课后练习的技巧要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又可以带领学生集中研究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关于歌唱声音位置的训练,很多学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难免会走入误区。教师可以通过调取论坛中的相关资源,通过对比来让学生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独立的“学习档案”。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写在“学习档案”里,包括整体的学习计划、单个练习曲的重难点、曲目的简要分析、课后注意事项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平台建设,就像一个永远存在的课堂,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变成无限的教学空间,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

四、结语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4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

引言

在“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政策指导下,声乐教学也投入到创新发展的浪潮之中。慕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任何时间地点的无限信息资源,声乐教学也从原生地流通到世界各地。但是互联网的教育对于声乐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平衡网络和现实教学之间的差距,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形成缺陷的互补。本文从慕课教学背景下的声乐教学的改变开始分析,从教学模式、应用领域和优势三个方面分析当下声乐教学的现状;其次,以“互联网+”背景下手机APP和微信为载体,说明慕课教学模式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最后,针对现有慕课使用情况和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策略,让慕课的教学模式更加方便声乐教学。

一、慕课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学分析

1、慕课背景下声乐教学的主要方式

网络教育近些年一直被教育部大力引进,当前我国许多的机构甚至是师范院校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据笔者所知,中央音乐学院的远程教育就是以网络学校的形式展开,教师在网络上利用课件上课、答疑、考试等,慕课受到了不少学生和音乐教育家的喜爱。专业的音乐家、声乐家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范唱都是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在传统教育中,名师只能在面对面有限的空间里面给现场的同学讲授,时间和地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很可惜。而如今慕课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上课地点和时间没有规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观看大量国内外知名声乐家、歌唱家的讲解和演唱视频,吸取不同声乐家身上的优秀风格,跟着名师学习发声技巧和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也能调动学习兴趣[1]。此外,慕课结束之后,可以去相关的音乐论坛,比如:古典音乐网、背景音乐教育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等,和世界各地的爱好声乐的同学、老师讨论学习经验、困惑等。

2、慕课模式下声乐教学的应用领域

慕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慕课通过在线视频授课,信息传播速度快;第二、网络开放自由,传播范围广;第三、在线视频观看双向交流,互动性强;第四、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学生反馈更加及时;第五、在线视频信息容量巨大,而且可检索可保存,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慕课功能强大,应用领域也广。首先,适用于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授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理论讲解主要是示范法和教学法,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还要进行示范,教学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教材规范。但是通过媒体工具,可以在在线视频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课程会变得生动风趣,此外网络信息丰富,信息代谢快,声乐名家们可以即使将最新理论知识通过慕课分享给学生,提升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其次,在慕课过程中,播放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师的课堂实录或者知名人士的演奏现场,讲解大师身上不同的特色和闪光点,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在线视频,直观感受音乐魅力。此外各种音乐辅助教学软件和联系软件能够让学生在慕课之前预习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2]。最后,慕课模式可以增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为面对面课堂时间和学生人数都受到限制,学生大多数课外时间只能自己依靠记忆摸索。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在将课堂疑问总结,通过邮件或者其他交流软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虽然没有传统课堂形式的严谨和规范,但是灵活自由,老师还可以在慕课时对学生的问题统一回答,做出总结,避免了面对面时学生的害羞和紧张。

3、慕课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

慕课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教学很明显,高效自主,方便学生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课程安排。首先,虽然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始扩招,尤其是艺术类,但是师资力量并没有快速跟上,以往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变成一对多,学生的基础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通过名师的声乐慕课,网络资源可以更好的自主学习,自行选择难度和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学习。其次,声乐教学不同于文理科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发声的知识和训练都是比较抽象,通关反复的网络教学视频观看,可以自行进行对比,加强自身发声状态和感觉的领悟,真正理解正确的声音要求。此外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声乐学习者的自身条件不同,在离开课堂之后,学生不知如何继续练习,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在慕课中利用网络,开展论坛等多种在线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最大程度汲取专业知识和一对一的专业辅导,同时还能得到来自同辈的经验帮助,通过视频语音直接学习讨论这对于优秀声乐资源的共享也极为重要,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又能激发起学习者的潜能。

二、慕课对声乐教学新模式中案例分析

1、“互联网+”手机端APP声乐教学案例分析

手机是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工具,不仅是通信设备,也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高科技产物,各种APP层出不穷,丰富我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生活。在手机的应用下载中搜索声乐学习,就会有多种功能的APP出现,比如:天天学唱歌、教你学唱歌等等。其中胡彦斌团队在2015年推出的“牛班”最具有代表性,在音乐教育领域影响力大,其中《Don`tbreakmyheart》单集演唱课程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就有百万学子观看。胡彦斌等发起者率领自组团队研究设计,集明星音乐教学、超强辅助以及系统配套练习于一体,包括了音乐学系的整个过程,为声乐、器乐爱好者带来最专业的娱乐学习体验,团队负责整个系统化的教育梳理的有20个人之多。随后联合优酷一起推出了《牛班-明星音乐教室》,节目开始就有巨大的播放量,引来音乐、教育、互联网、财经等行业的广泛热议,众多有实力的歌手、乐手来亲自传授,质量高、制作精良,使音乐教育节目引发了圈内人的关注。“牛班”后期具备一定的资金基础和群众基础,开始结合线下音乐教育,目前已经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牛班”同名音乐学校,未来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线上和线下教育双管齐下[3]。牛班的课程由歌手围绕一首声乐作品来解析,伴有钢琴伴奏或者吉他伴奏15分钟的课程中有对歌曲的情绪解析、分段的讲解范唱、高潮部分过渡的技巧处理、一些声乐技巧的发声原理及运用等。在牛班成功之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同类型APP出现,学习者可以结合使用,多平台交流。

2、慕课背景下微信声乐教学案例分析

微信因为其简单便捷,而且安全性和信誉都高,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而且微信功能强大,集合了多种APP于一体,在微信小程序中就可以搜索想要的APP。另外微信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语音或者视频聊天,然后将聊天室的ID和教学安排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宣传,大家可以在同一的时间进入聊天室进行在线学习。2015年中国青年歌唱家协会秘书长马晨光最初开始组建了中国声乐艺术交流群,而如今中国声乐艺术交流群分为一群、二群和三群,从最初的40多人激增到现在的1500多人。名家通过微信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在微信群里对大家进行声乐演唱技巧方面与声乐表演等教授。其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多样。比如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演唱过程,将小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老师通过观看练习,评判其进步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教师同样用小视频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同时能对比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这种移动课堂的方式在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微信群还可以安排声乐教师讲座,群主将计划发到群里进行公布,学生依据自身时间和需求来选择是否参与,45分钟的讲座完毕后,群成员还可以通过音频设备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直接在线进行现场解答[4]。微信讲座成为了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同时降低了学校声乐教学的成本。

三、慕课在声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1、授人以鱼改变为授人以渔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演唱的观念至关重要,才能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是真正的授之以渔。首先,学习热情和兴趣是第一步。慕课声乐教学新模式的出现,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训练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上课状态。此外学生有了自主选择上课内容的权利,积极主动的开始学习声乐,使得课堂学习效果得到了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声乐的习惯和意识[5]。在声乐慕课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自己的课堂内容中,沿着自己的思路走,而要积极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解读和再创造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的声乐知识和演唱经验日积月累。

2、从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到深度融合

慕课教学新模式最大程度延伸了声乐学习的知识面、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提升学生整体的素养。声乐教师充分利用慕课声乐教学新模式的主观能动性,借鉴国内外名师的教学经验与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效率最大化,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此外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声乐爱好者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搜索自己所感兴趣的网络声乐学习资源,掌握最新的声乐知识动态,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才能不在日新月异的声乐新潮流中被淘汰。因此不论是声乐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积极自我更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将声乐教学或者学习与之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基于市场需求建立适宜的教学模式

不管是过去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慕课教学,教师、学生和资源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所以任何教学模式都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学会自我更新,适应新技术的潮流。声乐教学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的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声乐教学的真正意义[6]。模式在设立安排式要考虑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只是单纯的声乐素质培养,从而让声乐教学与社会脱轨。慕课的声乐教学新模式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理念与前沿的思维的声乐人才。

四、总结

依据以上论文的总结,慕课的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了声乐教学的日常中,并且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凭借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尤其是本论文提到的手机APP和微信,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提升了声乐教学质量。但是新模式下出现了新问题,慕课的教学缺乏面对面沟通、录音失真、资源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实际中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着力改善这一问题,让慕课的模式更好的服务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陈宇.“互联网+”背景下声乐教学新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曹青.从慕课制作传播谈声乐教学创新[J].大众文艺,2017(04):245.

【3】于贵祥.网络声乐慕课意义几何[J].歌唱艺术,2016(09):17-21.

【4】王健.高校《声乐》慕课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06):184-185+192.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5

关键词:线上声乐学习;传统声乐学习;优势;融合

2020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音乐教学方面,线上教学成为国内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主要手段。随着线上声乐教学优势的突显,线上声乐课堂也逐渐被声乐专业的学生接纳,与线下声乐学习共同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线上声乐学习的优势

(一)社会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格外重视,我国不少省份已经宣布将体育、美育纳入中考范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育成效愈发明显。在肺炎疫情期间,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问题,教育部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主张“停课不停学”。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音乐专业的课程也以线上的形式开展。此外,在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门联合《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鼓励人们打破惯性思维,鼓励和支持融合化在线教育,为音乐教育的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渐趋完善,很多程序越来越适合现阶段的声乐学习者学习使用,硬件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为线上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网络从以前的2G、3G到现在的4G、5G,文件的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极大地改善了声乐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声乐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在网络上进行声乐方面的学习,更符合实际情况。学生大都想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由于很多原因,不方便直接向教师询问,此时通过电子设备可以快速从网络上寻找解决方法,节省学习时间。现在,大部分声乐专业学生会通过使用平板电脑和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线上学习,并且逐渐适应了这种时间、空间相对自由的线上学习方式。此外,现在电子学习设备的内存都比较大,很多软件还有“云储存”空间,网络上的视频、音频以及电子类书籍也都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在电子学习设备里,为线上音乐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1.课程种类繁多。当前,网络声乐学习课程有多种类型。一是教师通过视频教学软件给学生上课,采取一对一授课、小班形式或是面对众多学生的集体课,进行声音技巧教学。现在很多直播平台课程也会采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授课。开放直播间的讲课类型,更像是线下教学的公开课,学生在直播间内观看教师讲授的理论内容,可以看到教师教授学生的过程,用打字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声乐直播教学与网络主播声乐教学的区别在于,网络主播声乐教学是以主播为核心,通过主播独自的讲解、示范进行教学[1]。二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发展,录播课也逐渐成为当下学生学习的新方式。这是以提前录好的授课视频上传于网络的形式供学生学习。不同于传统的线下授课需要学生在教室里听讲,录播的课程都是教师提前录制完成的,以简短的视频形式分章节公布在平台上,供大家在任何时间段学习。“慕课”就是一个大型录播课网站,有来自各高校的整套录播课程,而且包含多种专业,内容种类繁多,讲解专业,易学易懂,可以为一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2]。2.丰富的乐谱及伴奏资源。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伴奏音乐,大多是采用钢琴伴奏或者是管弦乐、电子音乐制作的伴奏,以往声乐学习者想要合适的伴奏时,往往会在网页以及不同的软件里寻找,耗费时间并且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强弱的伴奏。现在,音乐制作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制作者都很愿意免费分享自己的伴奏制作成果,通过网络上传到各个多媒体应用中,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声乐学习者和教师就可以很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伴奏。由于网络的发展,全世界的音乐学习者都可以在征得作曲家的同意以后,在网络平台上传和转发谱例与大家分享。广大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乐谱大多来自国际乐谱库网站,它是免费的乐谱的资源库,成立于2006年,使用了维基百科的板块和理念,由用户对版权进行监督,并且维护网站的运行。控制上传曲谱的质量,不仅收录了各个时期的作曲家,例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作曲家的部分作品,同时也是当代、现代作曲家用来新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3.开办音乐会成本低。如今开办一场“云音乐会”的成本很低,只需要录制设备、演职人员,以及合适的场地即可。尤其是在肺炎疫情期间,需要控制集聚人群的数量,保持安全距离,注意消毒问题,所以很多声乐专业的学习者都将必要的实践音乐会改成了“云音乐会”的形式,这样可以用较少的成本有效检验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很多声乐爱好者也借这个机会举办或参加音乐会,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线上的录制或者直播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声乐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与分享。

(三)平衡各地教学资源。在相距较远的情况下,声乐学习者可使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或者观看录播课程,避免在路途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设有音乐专业,而声乐学习是音乐专业的重要内容。和其他专业教学情况大致一样,我国西北地区声乐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和演出资源不像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丰富,所以这些地区的声乐专业学生和教师很需要补充知识,其中最快捷、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交流。线上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同时可以平衡音乐教学资源,从而缩小我国声乐学习地区差异。

二、单一线上声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线上声乐学习拥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种类繁多的资料质量难以保障。首先,在发达的网络平台上传学习资料的成本和要求很低,有时同一份学习资料在网络平台上有不同的版本,各种音频、视频鱼龙混杂,质量得不到保障。总体而言,慕课这一类型的录播课程是需要有质量保证的,而没有经过认证的快速直播和录播课程无法确保质量,有的甚至会误导学生,引起专业教师的反感。其次,现在打谱软件很多,音乐爱好者都可以去制作乐谱,所以网络上很多乐谱和标准书籍的乐谱是有差别的,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演唱带来不利影响。

(二)线上伴奏合作困难。线上学习在伴奏方面存在合作困难的问题。声乐学部分是以钢琴作为伴奏乐器,且由于声乐演唱具有特殊性,现场演唱不可能每次都一模一样,根据当时的心情、嗓音条件、身体条件以及外部环境条件,演唱者每次演唱都会有些许不同,现场钢琴伴奏会根据演唱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引导,能够更好地配合。而借助线上电子设备进行伴奏,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网络连线,伴奏教师保留以往现场伴奏的方式方法,根据设备里传来的声音配合歌者,但是由于网络的卡顿以及传输延迟往往会出现听不清以及双方配合不上等问题。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录制好的钢琴伴奏音频进行合唱,这是目前大部分声乐学习者选择的方法,更方便容易,并且可以多次使用伴奏,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自由歌唱的细节没有办法更改,这就要求歌者每次演唱大体一致。以人声去合伴奏往往会使歌者的二度创作比较生硬,情感表现不够生动。

(三)声音传输影响歌唱情绪。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演唱者的情感表达(以情带声)代入难的问题。歌唱者演唱的作品,想要让听众产生共鸣,内心情感受到冲击,声乐歌唱者不但要具备歌唱的各种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倾注真情实感在里面,如果脱离了情感,那就不能称得上歌唱。[3]学生的歌唱情绪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如果通过线上进行,学生有时也许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所以学生的表现会略显生硬,达不到以情带声的效果。

三、线上声乐学习和线下声乐学习结合需注意的问题

声乐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指导,还需要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补充理论知识。因此,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非常需要寻求合适的线上声乐学习和线下声乐学习的结合方法,同时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声音的特殊性。音高、音量、音值以及音色是音乐的四种特性。音高由声音震动的频率来决定,振动的频率一般不会因为通过电子设备而改变,声乐学习者在面对电子设备进行演唱时,音高是不会改变的,可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传递给另一方。歌唱艺术也算是身体艺术的一种,不像是乐器一样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共鸣箱”。尤其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要利用歌唱者自身的共鸣腔体,做到在依据正规声学原理设计的音乐厅里不使用扩音设备,依旧能让音乐厅内各个位置的听众听清其对音乐的细节处理。音量首先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发声音量,但是通过电子设备的传递,音量的大小就和很多因素都发生关联了。因此,要想保证音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对于歌唱者的音色,每一位歌唱者都有其声音的特殊性,通过电子设备的传输,音色会有一定的变化,给声乐教学的声音纠正和技巧学习带来新的问题。

(二)教师的引导工作。在网络上学习视频、音频以及电子书籍比在线下更方便,这也是声乐学习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出发点之一。但是歌唱属于实践艺术,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声音统一性和作品的情感表达等进行指导,并且对学生训练的方式方法进行点拨。声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一定不能只靠课上的短时间学习,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在课下自学,做很多谱面的学习、语言的学习,以及反复回忆和深刻体会,以巩固教师所提到的声音处理以及音乐处理知识。

(三)伴奏的问题。声乐学习中独自清唱很难饱满地表达音乐的情绪、调动听众的情感。尽管声乐伴奏难以同歌曲一般进行情感的传达,也没有歌词存在于声乐伴奏中,但对歌唱者和听众的情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可将歌唱者快速引入具体的歌唱环境中,个人情感也会因此得以抒发[4]。通过线下声乐伴奏的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配合伴奏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线上声乐学习和线下声乐学习结合的方法

(一)运用合适的软件进行声乐课程学习。由于疫情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线上声乐教学还需要持续开展。为了尽量提升线上声乐课程的质量,将线上、线下声乐学习结合起来,首先应寻找适用于声乐专业课堂授课以及学习的软件和网站。当前,较适合声乐学习的软件有微信视频授课、腾讯会议、zoom会议平台、声网Agora,可以结合各个软件的优势和劣势开展相应形式的教学。更多合适的软件和网站有待于进一步发现与实践。微信是现在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的社交软件,但是微信语音通话以及视频通话功能对声音还原度存在较大不足,而且当进行多人声乐小组课时,群组视频声乐教学主要练习声音的统一,以高低音练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而网络卡顿导致的声音延迟问题会使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微信一类的社交软件在声音的传递方面可能会传达得不够全面。腾讯会议、zoom会议平台都以多人会议聊天为主,如果将其作为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会出现以下问题:演唱时会出现噪音,双方交流时出现延迟的问题,所以比较适合进行声乐的理论知识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4G、5G网络逐渐普及,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和通信设备的更新,运用实时音视频进行声乐教学成为一个新的选择。声网Agora采用高音质支持48kHz全频带采样、3A算法,能全面消除回声,有效消除噪音,较适用于声乐教学的视频授课。

(二)通过网络学习进行电子资料的补充。在初学阶段,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听音乐、识谱和小声练习。到了中期阶段以后,学生的演唱方法基本固定,就需要扩大学习范围了[5]。网络上有大量与声乐学习有关的音频和视频文件,观看有关的音乐会、歌剧咏叹调,以及不同高校教师甚至同龄人的示范视频,都成为学生日常需要学习的内容,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学生可以通过乐谱、学习软件以及网站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乐谱,因为声乐专业不仅要学习乐谱,还要多听多看,学习其他乐器以及不同年代的作曲家和不同风格的乐曲;而且,看着乐谱听音乐,对音乐的理解会更深刻。因此,学生要积极运用网络搜集音乐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资料。

五、结语

信息网络的发展、新设备和软件的更新换代,为线上声乐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线上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快捷,能适应当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网络平台上乐谱、示范音频、视频以及伴奏种类繁多,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扩大学习范围。由于声乐学习对声音传输质量要求较高,单一简单的线上声乐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具体的声音技巧练习以及对乐曲深层次的情感表达需要。因此,为了将线上声乐学习和线下传统声乐学习融合,提高声乐学习的质量,应积极寻找、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平台进行声乐课学习。笔者结合实践归纳出适合声乐专业课程学习的软件有微信、腾讯会议、zoom会议平台、声网Agora等,更多合适的软件和网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与实验。建议声乐学习者合理运用网络平台,通过线上学习方式丰富声乐相关资料,扩大学习知识范围,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旭光,金泉瑷.对传统声乐“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延伸[N].中国艺术报,2020-3-30.

[2]苏丹.“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戏剧之家,2020(30).

[3]李震.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J].黄河之声.2020(21).

[4]张昱煜.声乐伴奏的种类以及区别性探究[J].音乐时空,2016(9).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专业水平,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极富创新性、明显的时展性等特点。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教学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它是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诸因素的高度概括,是从整体上思考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中的缺陷

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配置中,声乐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此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学生多元化、思维跳跃的特点。

(一)教学任务设计趣味性较少,缺乏吸引力。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立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对象,是未来在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包括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在内的幼儿老师和非艺术专业学生,声乐学习中混淆了“学前声乐”和“专业声乐”的区别,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的设计趣味性较少,缺乏吸引力。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追求演唱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在音乐活动的教学模式、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使得学生上课缺乏兴趣和动力。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设计目标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就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任务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础的儿童歌曲唱法和学法之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多增加儿歌表演和演唱的相关音乐活动内容,遵循学前教育的培养宗旨,学以致用。

(二)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内容较广,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还应具备音乐活动的编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艺术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发声,还应学会自弹自唱、手指操训练、儿歌创编和表演、儿童合唱、儿童音乐剧编排等多种技能。现在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台钢琴开展单一的发声、歌唱等传统教学活动,课堂枯燥乏味。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在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教学模式创新型探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该课程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就业非常重要。高校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音乐教育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全面营造师生互动。

(三)教学评价不合理,缺乏多元化。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课,声乐课在现阶段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技能,忽视了学生演唱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创造性。评价方式沿用着传统的考核形式,现场进行一对一专业测评。考试内容较为单一。例如,考试时演唱一首歌曲,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发挥。致使学生只重视专业艺术歌曲演唱,忽视儿歌演唱及表演等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部分,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艺术领悟和学习的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学生更好地收集资源,自主学习与时俱进的儿童音乐活动内容和歌曲,开展小组和集体儿童歌曲表演展示进行互评,结合实践完成歌曲创编。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创新声乐课教学情景并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特性、课程设置、授课学时等多方面因素,高校在学前专业中开设的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方式,但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水平及教学能力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师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声乐课教学活动,符合应用实践型需求、开阔新视野和提升教学效果,需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推进了音乐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发展。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引用网络音乐资源,创新了声乐课教学情景,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效率。为了探索与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引入“互联网+”这一理念于此课程中,建立了一种适合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部分,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提供了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一)应用网络教学环境,创新声乐课教学方式。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需考虑全新的发展趋势,进行音乐教学多元化、混合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为推进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完善高校美育育人机制奠定基础。在互联网时代,音乐信息的资源传播性和时效性较强,由原来单一的讲授逐步过渡到多元化方式,线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享黏稠度增加。据2021年中国网络音乐行业发展现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6.58亿人,其中手机音乐用户为6.57亿人。NetEaseCloudMusic、QQ音乐、Facebook、Twitter、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使教育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层次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本体、教学环境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互动任务的设计、教学情景、教学过程等更加多样化,网络音乐资源为教学效果的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互联网作为音乐的载体和传播渠道,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专业声乐学习,课程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儿童歌曲演唱和编排教学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是育人之本,利用互联网资源,引进高校平台“精品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互联网+”互动式开放型教学环境。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极具魅力的新型音乐形式,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带动了网络音乐内容的繁荣。《葫芦兄弟》《春天在哪里》《小星星》《大家一起喜羊羊》《两只老虎》等儿童音乐成为网络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网络即可收集到儿童音乐模块最新资源,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路径自主掌控学习节奏,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提高了知识获取的灵活便捷和个性化程度。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借助线上微信群、腾讯QQ、钉钉等相关网络平台建设“学前儿童音乐资源库”,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前和课后完成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收集和录制视频展示等内容,最终教师将相关任务进行资料汇编,共建资源库,例如,“儿童音乐歌曲音视频曲库”“儿歌教学精品案例”“手指谣视频操”等。

(二)引用网络资源,创新声乐课教学方法。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教学方式。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是一门需要掌握技术的专业技能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并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完成幼儿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儿童音乐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儿童歌曲创编及演唱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摒弃传统观念。引用互联网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各幼儿园有丰富的网络音乐活动资源。例如,中英文儿歌、手指操、音乐活动精品案例等音视频。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的提高作为改革目标,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线上+线下”教学任务,让学生以任务为载体,查找资料、共享资源和解决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教学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驱动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紧密围绕音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适当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完成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新编儿童歌曲《拍拍小手》时,采用了教学任务层次性设计,除了基本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变化之外,动作和情境创设需要新的创意。每名学生直接参与到任务中,或组成小组,团队通过网络共同协作完成。课前应用百度、搜狐等网络平台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微信群、抖音、慕课等平台开展资源共享和学习,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开展声乐教学工作。

(三)借助网络媒体,提升学生参与度、锻炼自主学习力。让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可以通过微信群、超星、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增加互动场景,做到“教与学合二为一、学中做心领神会、做而创融会贯通”。“互联网+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关系,教师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通过线上渠道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个性和实效化。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侧重于“线上+线下”融合的个别辅导而不是单纯讲授,从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渐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和创建新的学习思路,又自始至终都贯穿了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设计不断整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交互式学习活动和经验分享。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声乐课教学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更强,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为教育领域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高校需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设置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线上+线下”混合式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基础开展互联式、体验式等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学习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在声乐教育中利用互联网平台,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平台的互动,增加了师生的黏稠度,广泛调动了学生参与声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新媒体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04-106.

[2]孙艳艳.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优化[J].北方音乐,2019(20):136-140.

[3]陈宇.“互联网+”背景下声乐教学新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4]陈素娟,张瀚玉.网络环境下声乐教学的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8,23(3):116-118.

[5]高鹏,高鲲,陈超,等.“互联网+”视域下声乐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8):195.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7

【关键词】疫情期间;声乐;线上授课

长久以来,音乐院校或音乐师范专业的传统声乐教学主要采取面对面、一对一或一对多、个别课的教学形式,根据具有不同声音特点、不同声音感受、不同声音修养的教学对象,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及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疫情期间,各大高校将这种传统的上课模式延伸到了网络上课模式中,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之前传统意义上的声乐“慕课”,声乐“慕课”多为高校“一对一”声乐教学的补充,起着补充与拓展的作用。在疫情期间,声乐专业线上教学取代了往日里学校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这对于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在疫情过渡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彰显了疫情期间教育工作者对于抗疫的决心与智慧,也成为我国声乐教学史上一个值得深思的教学现象。笔者从自己在“线上声乐课堂”中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入手,针对新型的授课模式进行调查研究。

一、“线上声乐课堂”的授课过程

疫情期间,网络课程得到各高校的普遍使用。声乐专业课程属于实践性、技能性比较强的“一对一”课程,通常以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模式为主。疫情期间,各大高校的教师会选择微信、学习通、钉钉以及云上钢琴这些方便语音或视频连线的“一对一”的软件进行授课,也有不少教师选择使用“一起练琴”软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组课教学。由于声乐专业技能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有的线上教学软件技术还无法完全满足诸如音质的百分百还原、教师示范时的细节、师生合作时的声音同步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笔者的声乐课堂中,笔者的老师开始思索和尝试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声乐专业的传统课堂非常注重对演唱技术的面对面教授,老师往往会花大量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如今,开展线上教学时,老师开始将教学内容从讲解演唱技巧拓展至作品分析和音乐人文研究等方面。在疫情期间,专业老师提前为学生制定了课程表,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上课时间提前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方式为微信视频。上课前,学生与老师双方会提前调试网络,学生要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乐谱、伴奏等。课程时间通常为45-50分钟,笔者与老师接通视频通话时,先进行声音调试,然后正式进入课堂。与以往面对面授课一样,老师在屏幕对面弹琴,学生来唱,首先进行开声练习等,练习中遇到有问题的地方,老师会停下来进行讲解示范,到后半节课时间为回课,用来练习歌曲。学生在上课之前会将自己练习好的曲目以录像或录音的方式发送给老师,在课堂上老师会针对录音中的问题进行指导点评,首先从中指导问题,调整歌唱声音,处理歌曲,然后从作品的和声、曲式等多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讲解。最后,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通常老师还会要求学生对作品展开更深入的研究。由于线上课堂情况难以预控,学生演唱和老师在指导纠正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网络卡顿和断开的状况,以至于整节课的流程进度比面授课堂要慢,导致课程时间拖长。

二、“线上声乐课堂”的两大特点

(一)趣味性。在声乐专业教学中,我国高校声乐专业多采用“一对一”配以小组课的面对面教学形式,而在疫情期间,声乐专业线上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授课形式,激起了学生与教学者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增强了课堂趣味,提高了教学效率。首先,疫情期间人们很少出门,学生在家能用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专业上的问题,也能及时与自己的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使得声乐实现及时性教育成为可能。疫情期间,笔者在每周的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手机录屏,课后将每堂课程视频进行多次回放,寻找自己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跟随视频去练习,再将老师在课堂中所指导和纠正的知识梳理成笔记,运用到自己的歌唱当中。而老师在家通过教学实践,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如何优化声乐教学手段与思路,从而开辟另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广阔的互联网学习资源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维革新。笔者的专业老师除了在课堂中细心地教学,还在课后空暇时间学习其他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方法,同时带动学生们一起学习,在教学群里时刻互动,将自己多年的演唱经验与学生分享,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向老师提问。疫情期间,老师将自己所收藏的作品乐谱以及音频伴奏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够跟着伴奏演唱练习。疫情期间虽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时间,创造了自学的机会,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线上声乐课堂”从面授转换成线上,打破了以往面授课堂的紧张氛围,在课堂上为了不让网络影响上课质量,老师更为亲切认真。在讲授过程中,老师的讲解更加通俗易懂,通过自己的示范来与学生互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慢慢放松,可以更加自然地演唱。除此之外,声乐专业的期末考试也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家里通过视频形式录制好自己的演唱曲目统一提交给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试,学生成了自己的监考老师,不会过度紧张,录不好还可以重新再来。经过几个月的线上课堂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师生之间的默契度,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感。有学生表示,线上的艺术学习为他们查阅和获取学习资源提供了便利,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局限性。笔者在自己学习声乐课的实践中,也看到了“线上声乐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同时这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在初期的线上声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采用微信和QQ的语音通话或视频通话的方式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及时的言语交流,语音或视频通话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师生某一方或双方的网络信号状态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演唱的声音与教师弹琴的声音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而如果采取发送语音消息或录制视频、音频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音或视频通话中声音不同步与信号不好的问题。同时,学生录制音频或视频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等待,等教师聆听或观看完学生演唱作品之后进行讲解,也需要时间,这导致了教学过程不太紧凑。并且,学生在家穿着家居服、拖鞋,隔着屏幕上声乐课,缺少现场感,难免思想懒散、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在日常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家里没有钢琴,难免导致学生在演唱中出现音准的差错。学习每一首声乐作品时都应跟着琴声去熟悉乐谱,所以很多学生通过手机下载钢琴软件来练习自己的歌曲。在日常上课的场地方面,由于学生在家演唱,家里的场地难免会存在声音失真的现象。声乐演唱的教与学,讲究的就是学生与老师能够清晰地聆听对方演唱的声音,而一些学生家中比较空旷,导致存在着扩音现象,使学生很难清楚地听到属于自己真实的声音,而通过视频或者音频录制的方法,教师也很难从音视频文件中准确地把握学生演唱的真实情况,很难及时地对学生的演唱表演进行指导。另外,在以往的线下课堂上,声乐教师都会在教学中用各种细微的眼神和动作进行及时指导,这种“无声教学语言”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演唱,而疫情期间的线上声乐教学中很难将这些“无声语言教学”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学生难以模仿和学习到声音和表演的细节,声乐演唱也是肌肉的运动和身体的表演,通过网络教学很难将教师及学生的肌肉及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时反馈给对方。

三、“线上声乐课堂”的改善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用“翻转课堂”模式解决高校线上声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翻转课堂”是一种巧用网络平台和软件的工具,采取“先自学,后教学”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通过教师预设学习任务及自制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与了解。到网络课堂授课时,学生再将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教师、同学研究和探讨,最后学生通过提交录音、视频或学习报告等方式来弥补线上声乐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提高线上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模式线上声乐课的第一环节就是教师在预设学习任务时要精心制作教学视频,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在制作声乐教学视频时需要对新授课内容的重难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学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可以将知识点高度提炼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视频的内容应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声音示范、表演示范、作品讲解、重难点分析等方面。学生将视频下载后提前进行学习,可以解决声音延时及网络卡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线上“翻转课堂”,学生线上自主完成预习任务,积极进行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并且学生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平台,在“翻转课堂”的预习任务、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就能看到其他同学上传的音频、视频,及时与老师互动并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是一种良性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结语

声乐网络教学范文8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被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手段开始走入了各种学科的教学舞台。新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方面引起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其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利用先进的媒体教学方式来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是现下声乐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方面的工作者,在研究了之前的声乐教学模式后,与现在的新形势进行对比,在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上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新媒体;声乐;实施策略;紧迫;教学改革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现如今最常见的新媒体通常有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广播等。这个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让我们不断地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创新效果,也被其新时代下的独特特征所吸引。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往往很单一,较强的重复性容易给学生带来厌烦感,但新媒体却拥有很丰富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拥有完全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而新媒体的互动性强,互动渠道多种多样,使用率也很高,适用面积很广泛,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喜爱。这些的特点使新媒体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2012年,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人叹为观止,许多中小学教师开始利用这一新兴的平台管理学生。让我们不免开始思考,在如今新媒体的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的教学改革也被推上了探究日程。

1声乐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声乐教学,是一门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虽然不如理科和工科那样一板一眼,但却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实践应用学科,在规律的基础上要加强练习。声乐教学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技能学科。2001年,教育部所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正式出台,音乐课程的核心是音乐审美体验。践行教育部的标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生动多彩、丰富充实,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教师们都很重视音乐的实践,提倡音乐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并且鼓励同学们自由地进行音乐创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实践精神。新媒体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安排的歌唱、欣赏等基本内容,还应根据要求掌握的声乐理论知识,提炼和抓住理论的精华内容进行传授,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声乐方法。因此,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努力探索顺应新时展要求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利用新媒体的手段实施多样化教学,从梳理新媒体教学的特征开始,调整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让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以弥补传统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新形势下不断提升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升音乐审美。

2声乐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21世纪新时代的特征,是对强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大融合。而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体现,就是以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高效的数字化网络教育平台。前面也说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教育技术在大学音乐教育领域内也应该得到广泛的探索和尝试,特别各个学科都如火如荼地开始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候,音乐教育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从传统声乐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声乐教育的重点仿佛只是集中在自身这一门单独的小学科上,只在其自身的难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缺少学科之间的互通和交流。现代教育的模式无论对于哪一门学科来说,讲求的都是全面、全能的创新性发展,对于音乐方面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除了自身的专业性以外,更要对音乐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理念。这就要求对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要求教师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如今,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封闭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在实际中应对问题的能力很差。其次,艺术类院校这些年在招生的规模上不断地扩大,传统教学中使用到的场地、器材等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许多音乐专业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新媒体的一大特点是平台多样、受众广泛,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创新和进一步利用,借鉴目前逐渐兴起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不流于形式,而是从根本上达到资源的整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在辅助教学下的作用,快速有效地改革声乐教学方面的弊端。

3声乐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3.1声乐教学经验反思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对声乐教学模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对于发声练声、音程音阶、气息的控制、音准节奏的把握等一些当堂课的基础训练上,大多数同学都做得比较到位,少数经过一定的针对性指导后也会有较大的进步,当堂的课堂效果看起来不错。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再对学生们的技能进行考察时,其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平走样和知识概念的遗忘。其实,所谓熟能生巧,像声乐这一类实践很强的技能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练习的,间断的练习就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情况。但是,目前的教学时间有限,平台也有限,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检验和监督。所以,教学质量就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另外,学生们还呈现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能灵活地把之前所学到的声乐基本能力和技巧运用到具体歌曲的表达上,或是运用的效果不佳。以至于从整体的能力上来看,好像之前所有的教学工作又回到了原点。而这种问题必须要经过特殊方式的针对性训练才能有所提高,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显得更为必要。相互思维方式的启发有时比所谓的技巧更有效,老师的课上教学为其传授了一种新的技能后,需要学生反复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在课堂上,要采取一种创新的练习模式,并且为学生的自由交流创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多层次多样化的反复练习明显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3.2声乐教学模式在新媒体下的课堂形式

根据当前新媒体应用的新形势,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思索现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希望能从中探索出声乐教学改革,在新媒体教学辅助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首先,一切课程开展的基础,就是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每一个学生在对音乐和声乐的认识上都有不同,音乐素养和天赋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教学不是针对单独一个学生,但是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一个预估是必要的。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几种声乐教学设计思路:

(1)声乐的个别课程采用网络技术软件针对性练习。

这种一对一的声乐训练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独特的声音特点和个性发展方式,对学生声乐技巧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效果也会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方式无疑会提升时间和人力成本。所以,利用新媒体手段是最好的方式,利用先进网络上有效的声乐训练软件,当然若是条件和技术允许,可以请专业的团队设计一款声乐训练的软件。如今网络容量的不断提高,在新媒体背景下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新媒体手段可以自由地获取任何地方最新的音乐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在丰富的音乐资源背景下,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针对性地训练在气息、发声、音阶、音准等方面薄弱的环节。再进一步利用网络的融合性,通过网络的及时性和先进的记录功能,产生明显的对比效果,训练学生更深层次的意识情感、表演技巧等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体会歌曲演唱的基本技能,认识声乐学习的本质,从而进入声乐学习的更高境界。

(2)声乐集体课利用课下网络交流平台及时检验。

集体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学、训练、教学实践等为主的方式,特便是采取小组的模式互相交流经验,或者是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这样竞争的形式要想达到真正提升的效果,就必须要体现公平的原则,采用网络形式,随机抽取题目,或是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评分。态度是一切活动的关键,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在良好的教学模式下取得真正的提高。并且,网络平台声乐教学面向的范围更广泛,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由“喜爱”到“参与学习”。网络的时空性,更能满足老师在课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督促学生进行日常的发声、音准等练习。而且对于音准方面的检查,我相信计算机技术要比人主观的判断更具有说服力。在计算机音乐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乐器和鼠标,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音乐练习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快速的网络交流平台也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生也愿意采取这样的方式互动,使得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时更亲切,效果也更好。利用好网络的超链接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在远程信息的传输方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从而更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的检验。通过微博、QQ等流媒体的网络空间,以讨论的方式设计学生互动的情景,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想。学生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发表自己的音乐作品,将其制作成音频或视频在网络中分享,与其他同学交流。

4总结

通过上述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索,可以说,21世纪无疑是一个计算机的新媒体时代。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为教育活动提供了有效而便利的平台,传统模式中仅仅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传统声乐的教学模式,在新媒体背景下趋向多元化发展,为教师理论的教学和实践交流创造了平台。同时,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为声乐的教学改革研究提出新的想法和模式,大学音乐教育也会在这方面越来越出色。以上是我对新媒体背景下声乐教学模式探索的看法,今后还需丰富自身经验,继续努力把这份答卷做得更完美。

作者:刘佳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