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利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就要顺应并且积极地适应这个发展了趋势,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的培养新时代下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对于高职教育的主体学生而言,他们是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对于许多新科技他们是比较亲切的,而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他们的学习需求已经出现了一些满足不了的问题,所以引入人工智能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优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讨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引言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理论以及发展相关的方法,并且可以应用的一种技术。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智力,并且像人一样去对一些事物进行思考,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提升自身的认知力。最终就是能够像人一样去处理一些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挤进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对于经济结构人们的生活教育生态有了非常大的影响,也造成了一些变革。对于全世界而言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一些国家而言,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例如美国曾经颁布《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英国则颁布了“现代工业战略”,德国颁布了“工业4.0规划”,日本则设计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发展路线,目的是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超智能社会。而在我国,总理在2017年的时候提出了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发展的计划,同时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明确的指出了目标,能够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或者是人工智能等一些新的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2017年7月的时候,国务院还全面部署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并且认为发展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能够推动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能够推进科技强国的新战略。对于课程体系而言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在教育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同时课程他也能够连接生活社会和教育,在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的同时,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同时也会给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和新的可能。在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要积极的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对于信息化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推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新视野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出现了新的视野。从课程编制上来看出现了新的景象,例如在之前的纸质印刷时代受到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课程编制者拥有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这时候老师进行的课程内容的数量和边界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下课程编制它可以通过纸质媒介或者是互联网媒介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在这样新景象下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也是杂乱无序的,学习者要在这些无数的信息中在有限的时间下获得成长,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做好整理,从而让这些信息帮助自己成长。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例如人工智能给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很大的技术变革,也给课程内容的呈现带来了新的展现方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人的感官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影像,例如一些多媒体,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技术,把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清晰可感,让学生了解到一些事物的变化过程,例如从二维到三维的变化,这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到近等不同角度展开探索。其次,虚拟互动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混合下,出现了混合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就是让人能够把真实的情境和虚拟情境结合起来,变成一种可视化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既可以看到物理世界也可以看到虚拟世界,同时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和现实情境可以进行相互的交互。这种混合现实技术可以使艺术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立体,增强现实感,增强学生互动,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实。除了可视化影像和虚拟互动情境,还可以开展可进化的场景。人工智能在学习技术上的体现可以延伸出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虚拟现实或者是增强现实技术的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需求的虚拟情境进化。这时候艺术设计的课程编制就不再局限于一个框架中,而是更加开放,不断的进化。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尽大可能的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数据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可以实现万物互联,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手头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或者是可穿戴的设备进行学习,甚至在自己周围的一些设备都可以进行教育功能。学习设备给学生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学习助理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加合适的课程引导,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从课程实施方式上来看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因为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实施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方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穿戴设备进行人机共融的体验式学习,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手机或者是一些移动终端和老师进行互动学习。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艺术设计专业出现了新的视野,给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遇到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出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学习不必要局限在学校里或者是教室里,也不一定必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离开既定的规则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在原有的狭义教育下,它的作用就会发生改变,甚至会大打折扣,甚至到了未来,学校的教育可能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换个角度而言,就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面对着很大的挑战。例如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学校,或者是来自互联网,或者是来自任何联网的教学资源,这时候学生对于老师的指导依赖性就越来越弱,甚至人工智能可以比起老师提供更加贴切的教育服务,这也给老师的教学地位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威胁。这要引起老师的重视,思考自己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学地位和作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遇到的挑战,还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例如在进行教学定位的时候,老师会思考培养出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而在这个顾城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老师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把教育变为了仅仅是学历提升的过程,或者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而忽视了理论,之后就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错位。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下,不论是唯实践论还是唯学历论,都很难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带来的教学挑战,老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新的审视,从而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应用价值。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1.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体现了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影响可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老师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角色,并且要认识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在主观上要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而不是老师,当学生有这样充分的认识之后,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后续的学习,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并且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和监督角色,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和改革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着重的调整。另外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及时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课程教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能力一些表现进行观察,并且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跟上整个课堂,积极地完成学生转色的转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它的特点就是对于资源的需求非常高。所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最前沿的学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老师还要保证这些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具有多元性。为了提供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库,技术设计专业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这个目标,弥补传统教学资源上的问题,从而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及时地从资料库中调出可以使用的素材,并且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电子教案,让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学习。同时艺术设计的环境发展变化是很大的,老师要及时的更新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最前沿的内容。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下,能够促进自身自主学习。

2.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很大的,这时候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进行收集,并且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他们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问卷等方式,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等不同数据指标进行收集,并且根据这些数据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路径。同时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层面上,大数据能够帮助老师对学生的艺术特质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就推动学生的精准学习,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用心创作能力其实也是学生智力的体现,创作性的人格则是非智力的范畴,老师要帮助学生同时具备这种能力,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讲授的时候,就要进行创新教育。例如通过大数据对于学生的个性进行调查,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共同学习基础之下,再进行有个性化的组合式学习,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爱好和未来的艺术设计规划。其次,学校还要积极的给学生搭建创新创作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且要给学生提供支持,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作能力,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创业沙龙,艺术生创业设计,艺术生挑战杯等实践活动。最后就是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那么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关注一些创新创作的平台,让网络资源的驱动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作。

3.将人工智能技术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

为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效果,可以引入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新体验。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一些交互动作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同步的呈现。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新的教学体验。在艺术设计中需要对三维空间进行学习,例如对于一些三维空间进行重构或者是优化设计,而学生在学习空间内的课程的时候,有时候会用一些二维的平面照片。但在这些学习的时候可能对空间有一个立体的思考,例如对于一些艺术设计的案例,很难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空间创意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定的阻碍。这时候老师就可以积极地引入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教学环境中的虚拟和现实结合,打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360°的全方位感受下进行学习。例如在平面构成的实践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进行二维图形或者是三维图形的设计,尽快地掌握平面构图的操作技能。另外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可视化的影像,利用多媒体或者是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的技术,让教学的内容更加清晰可干,了解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例如一些图形空间的变化,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以学生的设计方案为例,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渲染很多的效果图,而且老师需要全面地对这些方案设计各个角度进行了解,上进行这种方法的时候耗费的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这时候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让学生把设计方案变为VR文件,老师可以及时的进行评价,或者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而且还可以任意的改变角度,可以自主地对设计方案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和评价。而且通过虚拟现实的记忆术,当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思考和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抽象图纸为更加直观形象的立体结构,之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设计图纸变为更加具有实际准确的效果。

4.结合现代化新型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在这种现代化新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因素,例如移动互联信息化,交互性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加入让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丰富,而且我也学生提供了很多生动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能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会受到课堂空间的影响,但在现代化新型技术的背景下,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一些新的网络工具或者是教学app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一些app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看到学生的活跃度,并且可以及时的给予学生一些反馈和奖励,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为了发挥现代化新型技术的作用,并且把它应用到教学模式中,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但对他的思考和调整并不是要推翻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于不能任意地夸大,或者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绝对化的位置下,要在不否认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促进教学模式朝着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发展,这是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因为学生的个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就要打造一个群体智能。群体智能的意思就是在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很多个体根据同一个内容开展有效的学习,而他们有效学习就会产生一些学习效果,这些效果的速度倍增。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群体智能,就是依靠互联网实现大众化的协同,大规模的协作,利用一些资源或者是开放式的技术,课堂上可以利用电子学习,微课,MOOC,SPOC等新技术,其次老师还可以利用3D技术,VR,AR,MR,或者是游戏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法都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学生在进行3D技术应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素材进行造型设计。在这些现代化新型技术的应用下,不断地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式到学生为主导师生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转型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老师会陷入一种思维,那就是单向思维,所以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老师要积极的转变这种单向思维,要打造出一种交互性的共同体,也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变为学生为主导角色,同时老师和学生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会遇到一对矛盾体,那就是交互思维。对于交互思维的理解,可以放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进行思考,那就是人工智能和教学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下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思维状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注意到单向思维中产生的一些局限,同时要打破这些局限,打造出师生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打造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对于老师而言,必须要承认教学主体的多元线,也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思维共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成为关系而存在教学中,所以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其实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主体,形成师生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个主体,但它也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介,这三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处于一个联系的关系,同时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之中,又成为了协同发展的主体。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例如素描和色彩,而在这些基础绘画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采用一些现场绘画的演示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一些绘画技能形成非常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那可能对于一些远处的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要面对的一定的障碍。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克服传统的弊端,老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进行绘画,把这种过程录成一个小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或者是磕坏的时候进行观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发言,例如对于这些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的向老师进行提问,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你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它的实践性还非常强,所以老师要积极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对于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课堂上的主导,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例如在进行色彩变化这个讲授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色彩敏感性。老师要让学生对于一些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自由的搭配,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四、结语

学校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关键点。在高职院校中,为了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信息化发展,更好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自身学院的发展,满足教学要求,需要了解这些学院专业的特点和情况以及内在的要求。并且对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及时的了解,从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环节进行重新的组合,合理的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并且加大信息技术和艺术设计专业的融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课程体系,结合现代化新型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将人工智能技术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结合现代化新型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促进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式到学生为主导、师生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转型,从而构建起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新环境,实现信息时代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胡隆文.自媒体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J].戏剧之家,2020(10):162.

[2]陈爽.基于创新视角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53.

[3]李峥峥.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家参谋,2020(07):211-212.

[4]刘哲军.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1):101-103.

[5]卞观宇,李杨红,朱琦聪.信息化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设计,2019,32(23):84-85.

[6]孙淦,任建,张晓冬.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5):66-68.

[7]唐艺萍.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方式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1):50-51.

[8]齐振伦.“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5):83-85.

[9]乔红娟.信息化技术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13.

作者:谌琪 单位: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