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本文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从课程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进行l分析。

1.课程分析

1.1课程定位。《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的是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大纲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需掌握一定的生化理论知识,能应用基础生化知识阐明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可以看懂简单的检验术语等。它为之后学习专业护理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1.2课程目标。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过程,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及其临床意义,能运用理论知识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

1.3课程内容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十一个章节。其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占32%,物质代谢占56%,基因信息传递占12%。整个授课按照先静态生物化学后动态生物化学的顺序讲授,这也符合学生的理解顺序,重点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调节,难点在于各种大分子的代谢途径和基因信息传递。

2.学情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为女生,文科生偏多,还有不少三校生,理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起点参差不齐,为生化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加之学生学习习惯欠佳,不爱预习及复习,学习方法单一,需要教师引导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女生偏多,课堂纪律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体学习氛围好,学生兴趣广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

3.教学设计

3.1教学设计原则。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根据学生前期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结合基层护理工作的需求,弱化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强化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

3.2教学设计思路。重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类归纳。

3.3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68,其中理论课学时为62,实验课学时为6。

3.4考核评价。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由作业、随堂考、课堂表现等组成。随堂考是指每次课讲新课之前,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所有问题都是上次课的重难点,当场记录成绩。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把握住重难点,同时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此种方式对护理大专生效果很好。

4.教法及教学手段

整个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将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本文重点介绍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4.1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呼吸链中电子在细胞色素间的传递顺序是很难记忆的,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讲。教师讲解:“同学们,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电脑还是很少见的,宿舍一个姓范名醌的同学(泛醌)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CytB),舍友很好奇,都想看一看,看一看用英文说是See一See(CytC1到CytC),看完之后觉得太神奇了,啊、啊、啊、啊,连叫4声(Cytaa3)吸氧去了,传递给氧了。”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印象很深刻。案例分析法:生化教学要同临床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糖酵解”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在剧烈运动后肌肉会感觉到酸痛呢?”通过学习,学生会明白,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的乳酸,导致肌肉酸痛。情景教学法:对于一些比较繁杂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整个过程。例如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三羧酸循环的代谢过程等。对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法记忆知识。例如,在讲核酸的分子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蛋白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多肽链。”教师传授新知:“核酸是由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形成的多核苷酸链。”

4.2教学模式设计创新。教学模式设计要以“培养实践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需要及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生化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可以用到PBL、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学交流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学校拥有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及超星学习通,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笔者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课前教师预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学生根据自己课程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再次进行学习。此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弥补了学生不爱预习及复习的缺陷,同时迫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符合培养高职高专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