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探讨(3篇)

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探讨(3篇)

第一篇:高校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初,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环境设计专业最初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化而来,而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则是数十年的事。1977年,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室内设计随之步入发展正轨;1983年后,许多高校为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了室内设计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制定的历年本专科专业目录,环境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环境艺术可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称谓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同时,工科类院校也设置艺术类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的基础课程至今还沿袭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模式,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要求和学科的发展既区别于建筑学专业,也不同于传统美术专业,所以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反思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并且环境设计专业与院校特色专业相关。工科院校设立环境设计专业大多以土木建筑专业为特色,依托建筑学与土木为学科背景,环境设计专业最初也依照建筑学建制设置专业课程。而从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也由建筑学、环艺、视觉传达、城市规划等专业构成。依托建筑学设置的环境设计专业有以下优势:宏观上体现了环境设计的学科定位,以建筑学为学科依托,环境设计专业被打造成更注重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中观上体现了教学的学科建设,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以建筑学优秀的学科为支撑,其专业设置对环境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微观上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建筑学特色专业的引领下,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基础,通过教师分析案例、讲述设计方法和学生做快题设计练习等程序安排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环境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比较扎实,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其毕业生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就业核心竞争力。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明显具有艺术专业的一些特质,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审美具有独特性、感性思维丰富等。环境设计专业与建筑学专业存在一些区别: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与工科学生具有很大差异,建筑学这类工科专业的学生更具有逻辑思维,而环境设计这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具备感性思维。建筑学作为工科专业与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具有很大不同之处。以环境设计专业方向为例,它一方面是理性的,必须适合工程设计的基础条件和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注重感性表达,审美、风格、形式都是社会艺术思潮的展现。而艺术设计创作有时候更加强调个体行为,强调主观认识与主观表达。

三、教学探索研究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性质与学生思维方式,笔者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

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着重引导并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师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将实地考察、亲自体验优秀设计案例纳入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即将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学生大有裨益。学生分组通过实地测绘,感受空间尺度,对设计要素进行初步了解,并在体验中认知常用景观植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校园中选择基地测绘,认识非常熟悉的树木、台阶、座椅等,感受校园的空间构成与尺度感;其次带学生去西安的大雁塔广场、慈恩寺遗址公园等大型场地感受人文历史气息,让学生在认知最基本的设计要素的基础上感受深层次的设计主题式场地文化;最后学生分组交流沟通,选择尺度适中的小地块进行概念设计。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体验式教学不再局限于小空间的教室,而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到大自然中感受尺度、氛围、景观并发现美和自我。

2.分组讨论教学法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学生选择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内容或者设计内容进行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比个体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更高,不同思想的交换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更多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素质。在考察调研课程中,教师应根据调研内容如基地概况、气候、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等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最后总结整理,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内容中,小组成员分析基地现状优势与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前期的讨论研究,方案的前期分析研究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提出基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景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环境设计是一门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教师除了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之外,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环境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和理论,是环境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收集相关的基本数据,如学生的艺术基础、艺术素质、智商、天资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的评价等,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四、结语

在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传授课堂知识,还要进行体验教学与分组教学的设计,并具备极强的课堂掌控力,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优秀案例,并能对课堂分组讨论适时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为学生进行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乃至进入设计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贾新新 乔治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二篇: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创新

环境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它是利用艺术设计手段来对室内外环境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该专业教学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等行业快速的崛起,这就使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科学的创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成为社会人群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的设计要基于市场的需求,采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围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展开的。同时,还要合理的修订该专业教学体系,致力于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成为多专业、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建设该专业良好基础教学平台的前提下,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建设。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强调

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能够对现代建筑结构和传统民居结构进行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安排学生去实地考察相关现代建筑和传统古民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该专业教学理论事半功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和思考实践项目或建筑结构;其次,学生结合考察的分析和思考结果提交相关的实践报告;最后由教师运用环境设计专业知识对报告进行总结与评断。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空洞乏味的专业知识理论课转换成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了抽象知识与具体生动知识的灵活转换,使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分析与应用能力。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要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还包括构建自己的实训基地,同时与相关企业或公司签订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向一线工地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适应设计公司的工作内容,熟悉项目运作流程。此外,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推荐,并将其纳入企业或公司,作为该领域储备人才,学生在毕业后便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充分利用社会相关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够时刻把握环境设计领域市场需求走向,高校应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办理交流会或学术讲座的办法,适当的邀请一些相关企业管理者、优秀技术工人、项目经理或知名设计师到学校来向学生讲授该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成功的环境设计案例,掌握设计公司的项目运作和管理手段,从而能够协调好施工流程与其他环节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对施工工艺和最新材料进行更好的掌握与了解。

五、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适当的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案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更依赖于教学,新形势下的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时刻把握住社会潮流的前言。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能以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授课,要适当的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案,并与本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授课形式更具创新特色。针对于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自行的分析与理解,使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与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六、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大力提倡教师结构的双轨制

现阶段的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执业资格和教师资格的专业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从而满足双师型教师资格。此外,教师还要与设计公司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学生共同分享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的环境设计经验。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要重视产学研教学的一体化,学校可以结合该专业的特色,适当的建立景观设计、软装陈设和室内方向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配备不同专业技能的教师,学生对于工作室学习具有选择权。工作室的建设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设计公司的项目,增加了其实践项目的经验。

七、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是该课程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力开展该专业实践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能力,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此外,教师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社会和市场,使其成为适应社会环境设计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祖松山 单位:长春大学美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重点针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定策划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试图与实践结合,找到合理的培养途径。据社科院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上半年,我国民办高校超过400于所,比例占据全国高等学校五分之一,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专业人才。但由于属于非国家财政体系拨款,民办高校面临众多困难,这些困难往往涉及到专业教学,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正确面对民办高校所存在的问题,解决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作者从环境设计专业出发,结合民办高校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一、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三点问题,包括教学体系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实践性差等。从具体教学看,民办高校由于属于非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导致师资力量无法与国家承办的高校相比,缺乏专业的教育体系,如国办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体系包括: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装饰等;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如“毛邓马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专业英语等;专业理论课程如:国内外建筑史、环境工程学、材料学等;专业设计课程如:建筑绘画、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AUTOCAD、3DMAX等,所有专业学科加起来超过五十门,体系丰富理论健全,涉及到环境环境所有触及的专业,这样的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出全方面的环境环境人才,但民办高校的教学体系极为单一,专业课程涉及方向少,甚至有些高校只有绘图、建筑史等有限课程,由于环境环境涉及领域广泛,单一的课程体系无法系统的培养学生全面的环境理念,因此致使学生走向社会后竞争力较差。从软硬件配置上看,由于经费有限,到目前为止许多民办高校都无法实现教学与实践结合,而环境环境专业又是依赖于实践教学的一门课程,由于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所学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走出校门后缺乏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师的选择上比较单一,只有选择新毕业教师或返聘老教师,无法聘请与现代环艺设计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丰富型教师,新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经验差,教学实践经验一般,无法给与学生正确的实践指导,老教师思想保守,接受新鲜事物慢,而环艺又是“日日新”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学内容往往与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有所出入,致使教学理念、思想、实践效果等都落后于专业发展。这三点困难严重阻碍了民办高校教学,严重阻碍了专业人才培养。

二、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思与实现途径

针对上述三种阻碍,民办高校想要取得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素质,就要从三个方向入手,第一改变单一的教学体系,从基础计算机教学到专业室内构图设计,从基础教学理论培养到专业建筑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打造全方位的教学体系,同时结合理论与实践,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从空间上、时间上、教学形式上、内容上进一步整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实现校内外实训一体、理论专业实践一体、操作与环境一体,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实践实训”的理论指导思想。但,人才模式培养的构思属于单一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以此想要将构思应用到实践当中,需要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由于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困难,根本所在是师资力量落后,因此想要打造全新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当其冲就是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社会组织和个人团体的能量有限,因此要进行切合实际的资源整合,作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首先,充分发挥校内资源潜能,着力提高办学水平。1、实行“课堂、实验、实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全员育人的积极性。为学生制定出明确的培养计划:(1)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第一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学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环境创作活动,撰写具体设计方案。(2)对口班级互助制,是指专业相同的高年级班级互助专业相同的低年级班级学习活动。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据目前综合性院校环境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2)鼓励、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或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注重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3)积极引进“双师型”专业教师,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充分发挥校外资源潜能,依托有力的校外资源加强师资力量锻造,1.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与走出学校的专业成功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资源输出与资源回馈,并聘请以走出校外的成功专业人事回母校为学生开课,灌输新型实践理念,并开班与学校教师互动的大型理论会议,去伪存真,为在校教师提供实践指导理念,2充分加强校企合作,与知名企业签订人才输送与培养合同,加强人才输送,并定期举办校企联合大赛,借助企业力量提升学生的实习能力,拓宽环境设计专业思维。3实现民办高校与国办高校的联合,搭建网络叫流平台,积极借鉴与学习先进理念,同时实现民办高校相互之间联合,互通有无整合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资源平台。

三、结语

环境艺术教学人才模式培养不能不能忽略基本的师资问题,虽然在本文中提出了一定的解决途径,但现实环境依然不容乐观,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问题,民办高校的转型和发展还需结合自身所处环境进行具体分析。但总体方针明朗,应当紧紧围绕资源整合及理论课程与实践锻炼两个方向不断努力发展

作者:张乐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