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探究(4篇)

高校内部审计探究(4篇)

第一篇:风险导向下高校内部审计实践探讨研究

摘要:

自2011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后,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逐渐形成以风险导向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出发,讨论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风险模型,以及在高校应用实践中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最后阐述了内部审计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风险模型 内部控制 独立性

一、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含义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科研项目的增多、经费支出的加大,对高校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近几年来,科研经费挪用腐败案件屡次见诸于报端,作为高校关键的“系统防火墙”内部审计机构,在日常监督和安全保障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综合考虑高校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分析日常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并以此为出发点,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制定相适应的审计计划,获取充分、适当的相关支持证据,以确保内部审计在高校审计工作中的效率和效果。审计风险的高低与单位所处的行业有关,同时也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结构有关,例如,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思想偏好、单位资产被挪用或侵占的风险、单位所在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以及发生重大不确定事件的风险,另外,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也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即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发生的危险。

二、审计风险模型存在的形式

(一)重大错报风险问题

重大错报风险问题属于无法预知的客观存在,重大错报问题风险越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就越低。

1.报表方面风险

报表方面风险表现在与财务报表的多个项目错报风险有关,通常源于薄弱的单位整体层面内部控制或信息技术一般控制,难以体现在某一个具体账户余额存在错报,例如:单位管理层对发生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缺少关注,从而导致员工舞弊和侵占单位资产;又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缺乏公平公正性,导致“走后门”“找关系”现象经常发生,进而影响单位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这些缺陷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

2.认定方面风险

认定方面风险通常与某个具体的账户余额或者某项具体披露不充分有关,例如管理层设计的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使用的授权审批支付控制活动,直接影响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账户余额,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控制测试可以证实授权审批控制是否得到执行,通过实质性程序检查付款单是否经过主管人员签字批准,以实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存在重大错报问题的审计目标。

(二)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可接受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如果将审计风险设定为既定水平,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问题评估结果呈反比例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问题风险越高,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问题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问题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问题越高。举个例子,如果将固有存在的审计风险水平设定为5%,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为25%,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粗略估计值)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5%/20%),这个时候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只需将检查风险降低到20%即可;如果把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50%,那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10%(5%/50%),这个时候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就需要将检查风险降低到10%以下,以保证可接受审计风险为低水平.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对独立性的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治理结构中应当具有履行审计职责的组织地位,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不受单位领导层的限制而开展审计活动,并发表内部审计意见。具体来说表现为内部审计向哪个级别的治理层或管理层负责,这对于内部审计机构保持独立性地位相当重要。内部审计的工作应该直接向校董会或者审计委员会报告,不受每一级管理层的限制或者影响,否则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因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施加的任何限制和约束,而对独立性造成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总而言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内部审计保持客观公正的灵魂。

四、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单位管理层的职责是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内部审计的工作可能包括评价控制、监督控制的运行以及对内部控制提供改进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了解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提供合理有效的保证,以实现下列目的:(1)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2)观察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3)询问和检查相关档以确定内部控制由谁负责执行。(4)观察内部控制在日常经营中是否一贯运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和其他书面指引获得有关信息,通常来说,询问处理具体交易和业务的工作人员是最直接的方法。例如:科研活动的材料采购可能涉及仓储部门(材料请购单开具)、会计部门(负责账务处理)和验收部门(负责验收),出现这种涉及多方利益的情况下,询问负责处理具体业务的人员的上级领导通常更加有效。在了解过程中,内审人员还能注意到许多正在执行的控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可能在哪个环节缺乏控制的情况,以及可能发生错报而需要控制的环节。在询问过程中,内审人员可以检查并在认为必要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保存部分单位档的复印件,便于确定重要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一般可以划分为形式上和实质上两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校董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并负有直接向治理层报告重大事项和重大异常情况的权利,不受各单位领导和关系的影响,从而能够确保单位内运作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一种内心状态,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提交内部审计报告或者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影响,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对接

虽然单位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之间存在诸多差别,但是两者为达到审计目的采用的某些审计程序是基本相似的。例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会运用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程序等审计方法,审计人员都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所得出的结论。另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即被审计单位,在很多业务方面也存在着重叠。因此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内部审计机构整体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具有能够熟悉胜任单位各种经营活动的技能,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促进自己了解和熟悉单位生产活动的流程,以便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够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另外,在国家政策方针变化时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承接了难以胜任的业务,就可能给单位乃至相关利益者带来危害。

(四)内部审计的薪酬和业绩评价政策

在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政策时,应当注意的是,一是避免内部审计的薪酬与其他部门的评价挂钩,否则内部审计的效果将因密切关系产生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二是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或者内部控制设计的服务,否则将因自我评价而失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合理保证。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应当由校董会或者审计委员会来执行,保证内部审计机构不受限制地执行审计业务。

六、结语

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处在一个从“账项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过渡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的无缝接轨,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经营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高校的经济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要具备审计人员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从我国的目前情况来看,内部审计受制于单位领导的现象普遍存在,单位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防范应对风险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迫在眉睫。内部审计人员也要努力学习审计知识,熟悉单位各种采购、生产、销售业务处理流程,切实做好单位资金和财产安全,成为防止和发现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作者:高幼怀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财处

参考文献:

[1]关于高等学校内审工作职责的探讨[J].财经监督,2010,(22).

[2]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整改监督[J].监督与理财,2012,(2).

第二篇:高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内部审计增值研究

摘要: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在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近几年高校基建工程方面的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给高校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高校内审部门对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从项目招投标、工程预算、现场跟踪审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确保内审工作最大的发挥监督职能。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 基建工程 零星修缮项目 增值研究

高校内审部门开展的内审工作,具有服务的内向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等特点。通过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学院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高校内审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高校内审部门要在学院各职能部门中充分体现自我职业价值,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展示自我岗位价值。

一、高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内部审计的重要切入点

高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违规、违纪高发的地带。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招标的监督、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预算控制价的编制、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现场全程跟踪审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竣工结算审计等工作的开展,有效规范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管理活动,防范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避免发生或降低经济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增加组织价值。根据高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本身的特殊性、高风险的特点,内审部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工作[1]18:

(一)对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招标的监管

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招标风险根据来源一般分为外因型风险和内因型风险两种。虽然高校财务部门每年为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编制详细预算,实施定额控制,但有些项目负责人只就工程总量进行控制,对其实用性缺乏充分考虑,造成资产闲置现象严重,资金严重浪费。为此,内审人员在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招投标的审计监督中主要应注意以下环节:第一,检查负责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招标工作小组是否按照年度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计划进行具体工作部署。第二,检查是否对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可行性论证。因为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决策失误,会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内审人员首先应检查招投标评标小组组成人员是否符合规定,对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全面、客观的技术论证并出具结论。第三,对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招投标现场的监管。每项资产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一般有五个环节构成: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每一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都会影响招投标的整体效果。内审人员应该对招标、投标、评标三个环节进行重点监督。监督采购项目是否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管理办理执行。在采购方式方面要重点监督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密切关注物资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是否符合条件。对不符合单一来源采购情形的,及时指出,要求按照合适的采购方式采购。密切关注招标采购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的组成人员、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是否符合规定产生。对于涉及回避情形的,有没有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标专家是否在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保密的原则等。(二)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预算控制价的编制工程预算价的确定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工程报价的一个有效尺度。一旦工程项目预算价编制不合理,如果以预算价作为最后中标价签订项目合同,即使在合同执行中、合同执行结束后续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能进行变更,只能按照原合同执行,直接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必须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负责编制。工程预算价的合理编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成本,还能使内审部门省略预算价审计环节,节约审计费用,是高校内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岗位价值的又一个有效手段。

(三)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的现场全程跟踪审计高校内审机构是高校基建项目、零星修缮工程跟踪审计的主体。零星修缮工程审计工作,一般由工程专业的内审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审计工作,隐蔽项目的工程量和现场材料认质认价予以记录,作为竣工结算审计依据。对于规模较大的基建工程项目,针对目前高校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现状,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建筑、安装施工现场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审计队伍。外聘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高质量地进行现场跟踪。前提是内审人员必须全程组织、参与协调和监督。这种做法相对完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的做法更为科学,既能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和跟踪效果,又能为学校节约跟踪审计费用,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增值途径之一。

二、高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许多高校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制度比较多,但是与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目标的确立、审计对象、内容的确定、评价指标的确定等各方面缺乏专业而完善的标准;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地沟通制度和渠道。同时,高校内审部门缺乏足够的处罚权或处罚建议权,导致审计执行效果严重缩水,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

(二)审计理念和方法有待提升一是审计理念仍然停留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阶段。目前高校内审工作仍主要停留在查错纠弊和事后审计阶段,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系统。二是在审计方法方面,高校内部审计由于受到专业审计软件和专业审计人员两方面限制,因此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仍停留在采用抽样本、翻档案、查凭证等方法和手段的阶段[2]15。许多高校内部审计仍处于没有专业审计软件,没有足够的专业审计人员阶段。三是高校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纠正机制仍没有建立。审计项目结构有待优化、审计范围覆盖面有待提高。在审计范围方面,目前高校开展的内审项目还主要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层面。至于经济责任审计(离任)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该项工作,但是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评价指标等缺乏一个统一标准,该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倾向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忽视预算执行审计;倾向合规性审计,忽视风险性的分析审计;倾向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对内控制度的完善、有效性评估审计缺少关注;倾向事后审计,对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关注较少。同时在审计深度方面,还停留在查错纠弊阶段,对业务流程设计、内部管理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缺乏深入的剖析[3]86。

(三)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工程专业的专职审计人员严重缺乏、审计方法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多年来,高校审计部门一直未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从而导致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审计人员一般都是财务专业出身,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工程方面专业的学习,即使后续进行过工程专业审计方面的学习,但缺乏系统性。其次在审计方法上,习惯从会计凭证、报表等入手获取佐证数据和信息,忽视了业务过程的监管[4]25。最后,现在好多高校审计人员都年龄偏大,好多都是退居二线中层干部。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使的审计工作无法深入进行,只能流于形式。

三、推进高校基建工程、零星修缮项目内部审计增值效应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条文、行政规章、部门规章都是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的依据。目前高校内审部门已经开展包括财务审计、基建工程审计、合同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多项工作。为了满足现代内部审计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

(二)打造全新审计理念,促进高校长足发展内部审计部门是高校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负责对高校日常管理进行监督评价,献计献策,协助领导做出决策。目前高校的内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内部审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树立全新审计理念,以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对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事项加以约束,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5]98。

(三)强化内审人员素质及技能培训,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内部审计人员面临更为复杂的审计环境,要求我们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升内审人员政治觉悟。同时加强内审人员专业技能、业务修养等方面的提升。强化与审计相关学科(比如财政、金融、税收、税法、财务管理、财会、法律、经济、工程、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并融会贯通。将我们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成满足现代内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动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科研活动,跟踪现代审计发展的新动态、新思路[6]28。高校应建立内审人员准入制度,将财务、工程专业的业务骨干吸收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从而提升内审人员整体的专业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内审人员奖惩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内审人员工作热情。

四、总结

总之,高校内审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将内审工作延伸到更为宽广的领域,着力提升内审工作的影响力度,从而真正实现价值增值。

作者:李强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 娟,张庆龙.论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J].会计之友,2010(07).

[2]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

[3]李永和.新时期提升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

[4]郑阿杰.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2(30).

[5]王宝庆.内部审计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6]李凤华.内部管理审计增值功能探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01).

第三篇:高校治理下的内部审计效用研究

摘要:

作为高校治理四大基石之一的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作用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在讨论高校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基础上,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咨询、防范风险的作用,从而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增强高校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

高校 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事实上高校被“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背景下,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就会导致决策结果的无效性、不公平性、财务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是,当前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内部审计效用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进一步认识高校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加强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关键作用的认识,对当前高校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治理中内部审计现状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持续增长,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办学自主权更加灵活,因此导致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和复杂化[1-2],但是,在高校经济活动转型的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并未能与高校转型同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中的腐败频发现象对高校的整体声誉产生了严重影响。针对高校经济活动转型的新特点,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位内部审计工作并及时更新观念。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治理中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

在机构设置上,部分高校采用审计部门和监督机构合并办公的方式,有的高校直接将审计与财务机构合并在一起,虚设为两个部门,没有实际的审计人员;有的高校的审计部门实际并未履行经济监督的职能,而是将其作为应付上级审计的接待部门;有的高校则将多余的会计人员临时安置至审计部门。上述各种情况,既不利于审计部门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更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有违审计机构设置的真正作用[3]。

2.传统的财务审计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对高校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监督,以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行,属事后监督的范畴。其职能和行为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内部财务收支状况及费用列支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查,发挥监督作用,以达到查错纠弊的目的。目前我国高校进行的各项审计大多属于合规性审计,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审计监督来防范和减少各种违规行为,是一种传统内部审计的保证性服务。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后勤等附属机构也在逐渐改革,对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3.独立的内审机构难以保全

教育部办公厅明确规定,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保持稳定并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但是,有不少高校的内审机构还是被合署或合并,不利于审计工作重点的体现,不利于保证资金、时间、审计人员安排及案件处理的完全实施,因此就很难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审计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不相适应

高校经济业务激增伴随的是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的逐年扩大,一方面,学校希望审计部门挑重担、加任务,有效监督学校的经济业务;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增加的工作任务,审计人员人手不足,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尤其缺少。因此,高校薄弱的审计力量难以适应繁重复杂的审计任务,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常见问题之一。

二、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效用

1.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高校内部审计包括两个方面,即:微观层面详细项目审计和宏观层面长期计划审计。一方面,通过审计具体项目,就被审计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从局部出发解决微观层面的个别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战略性发展活动审计,定期、系统审查高校战略目标,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对高校管理者提出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4]。

2.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高校治理,可以比较客观地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以及时发现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应对。另外,内部审计通过对高校财务报表的审计,能对管理层在披露财务信息方面起到有效的约束和督促作用[4]。现就高校审计的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活动和基建项目中的监督作用。重庆市某高校在2000年至2008年共完成财务审计项目277个,审计资金总额1040407万元,促进增收节支734万元;实施基建、修缮审计项目1882项,送审金额69364万元,审减额4748万元,审减率6.85%,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湖南一高校在1999-2001年间审计各类合同731份,涉及资金1.98亿,为学校节约经费2584.42万元,四年完成基建维修工程审计项目1581个,审计金额2.22亿元,节约资金1544.49万元,核减率为6.9%;完成财务审计112项,审计金额34.35亿元,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618.1万元。3.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作用是公正评价已发生的相关经济活动,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是评价、监督、监管高校中的经营活动。即评价学校诸如投资、成本、收入和利润等费用发生的相关中心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期间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监督和监管内部领导者委托活动的经营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经济有效和切实可行执行[5],并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便相关领导能更有效地管理学校的各项经营活动。

4.内部审计的咨询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强、数据可靠、地位较高等优点,这就为审计提出比较全面的、客观的建议奠定了基础。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就实际管理部门受托管理高校的各个薄弱环节和各种错弊提出改进建议,以供管理者和其他有关各方在决策时参考。例如,2008年至2010年,重庆市某高校审计处共完成审计项目1250项,在查出各类违纪违规资金1856.1万元的同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264条,审计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得到整改和落实,有效改善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5.内部审计的防范风险作用

审计是高校治理中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措施,包括对已识别风险在现有的管理、能力、技术、程序及风险偏好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对被审计对象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审核以识别潜在风险,分析风险来源、可能性及后果,从而确定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6-7]。另外,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一旦高校经济出现决策失误,就很可能导致巨额经济损失,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为进一步规避高校的运营风险,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在内部审计中,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开拓战略风险评估审计。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1.找准高校内审工作的定位点

作为高校的内部监督机构,尽管内部审计不直接参与高校的经营管理,但需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的相关制度等进行监督,以保证有限的教育资金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高校的内审部门还应当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这就要求其不能只强调事后的会计凭证、财务报表审计,而回避其服务职能。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突出内向性服务的特点,要定位于为领导提供决策、促进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经济效益上。

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由于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上,不少高校把内审人员的配备当成上级下达的一种任务考核指标来完成,从而形成了高校内审机构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都应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在机构内下设有关职能科室以分管审计工作。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做好内审工作,防范和化解内审风险的基本条件。

3.加强高校审计队伍的建设

审计工作是一项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领悟能力及理论知识要求都十分全面的综合性工作,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对高校内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人员配备的合理与否都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所以,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对提高高校的审计水平、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能起到根本的保证作用。

四、结论

高校内部审计以其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高校治理,有利于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是管理层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保证。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可以协助高校管理者监督检查日常经营活动,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在内审过程中发现问题,为管理者提出管理建议,防范管理风险,增强高校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高校良性发展。

作者:周丽萍 孔蕤 单位:盐城工学院财务处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玲.当前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11(10):183-185.

[2]陈喜辉.林艳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0):39-43.

[3]赵楠.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27(8):102.

[4]熊美欣.论内部审计在公立高校治理中的作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5(5):39-41.

[5]占静婉.高校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及其途径研究[J].审计,2011,3(14):27-28.

[6]王超辉,王炳燕.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与作用[J].学校管理,2012(2):63-65.

[7]周旺东.中美高校内部审计比较及启示[J].审计,2012,4(8):34-36.

第四篇: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现状思考

摘要:

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内审机构设置形式不一,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方式单一,审计结果公布和使用情况较差等问题。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独立性,规范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拓展业务面,更新审计方式,适时公布审计结果,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率等手段加以改进和完善,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关键词:

西北欠发达地区 地方高校 内部审计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自上世纪80年代设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成型的体系和模式。相对全国发展水平而言,西北欠发达地区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其在保证学校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各项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学校财务风险等方面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一些地方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高校自主办学权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也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好地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服务。

一、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一是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楚。长期以来,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属于一种相对集权的管理方式,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对自己的权利有某种约束,认识不到内部审计对学校经济活动的监督、评价作用,甚至连内审机构也是被动设立的,内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二是学校内部的职能单位、教学单位不能正确理解内部审计的防护性作用,在一些重大经济活动上不知道要让审计部门参与或虽然知道但不想让审计部门参与,在进行审计时不积极配合,认为内审工作就是“找麻烦”,将内部机构与被审单位对立起来,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三是一些教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清楚,对内部审计寄予过高的希望,当内部审计结果未能满足或不符合其预期愿望时,就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表示失望,甚至认为内部审计不作为;特别是在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上,认为内审部门不主动审计或审计结束后“不处理”几个人是不合适的。这些认识水平上的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内审机构设置形式不一,缺乏独立性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要求高校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大多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还有部分高校将纪、监、审合署办公;从分管内审部门的领导来看,有的是书记、有的是校长、有的是副书记、有的是副校长,还有的是纪委书记。只有独立设置了内审机构且由书记或校长领导的高校内部审计,其地位相对较高,能基本保证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没有独立设置内审机构、分管领导为学校副书记、副校长或纪委书记的高校,其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内容和内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

(三)内部审计力量相对薄弱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都要求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足够的内部审计人员。[2,3]但目前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业务素质总体偏低。从数量上来看,同等规模的地方高校中,有的配备了七、八名甚至更多的审计人员,有的则只有一、二名审计人员。[4]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基建或其他部门轮岗转来的,这些人员工作经历丰富、业务能力较强,但审计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现代内部审计所需要的一定的专业素质;有的则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虽然审计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工作创新性强,但对有些政策法规了解不够,缺乏实际经验,职业道德也有待养成。

(四)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方式单一

目前,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修缮审计等三个方面,对学校教育资金整体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几乎涉及不到,导致审计范围狭窄,降低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审计方式主要以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主,很少开展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在具体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审核、观察、询问和函证等传统方法,对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计算机审计等一些现代审计方法运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审计“纠错防弊”的作用,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5]

(五)审计结果公布和使用情况较差

审计结果的公布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增强审计成果使用的效果。目前,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大多建立了审计专属网页,但内容多为一些规章制度、部门职能、案例分析等,对本部门审计结果的公布较少。对审计结果的使用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只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使用比例较高,其他如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对审计结果的使用比例较低,表明内部审计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和发展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6]从表面上看,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存在如上问题,但从深层次原因探究,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没有跟上高校的发展,自身定位比较落后。长期以来,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效益。这样,高校内部审计的目的也就定位于“纠错防弊”,保证业务的真实和完整。这样的定位,一方面束缚了内审人员的思想,忽视了内部审计的管理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将工作重心简单的放在了对会计资料及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的监督上,而对学校整体办学、宏观决策等缺乏应有的热心与关注,不愿意主动创新审计业务;另一方面导致大家认为高校内部审计是件比较简单而且单一的工作,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也不需要专门的、高深的理论指导。这种思想的存在,忽略了高校内部审计也应该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这一事实,从而导致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方式单一、审计结果使用不佳等问题。

二、改善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高校领导要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健全主要行政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审计工作领导机制,保障内部审计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和培训经费,重视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树立权威。其次,内部审计部门也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积极开展审计业务,用业绩和效益说话,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内部审计宣传力度,扩大审计影响力,提高广大教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接受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监督。

(二)强化独立性,规范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各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要求,规范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同时,《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七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1]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

(三)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各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年龄结构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解决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次,应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促使内审人员掌握包括法律法规、 会计、审计、工程、经济和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内审人员执业能力、扩展知识面,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当然,对于确实有困难的高校,可以考虑借助并利用专家工作。

(四)拓展业务面,更新审计方式

如前所述,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想要得到发展,内部审计部门首先必须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各高校内审部门一方面应继续发挥内部审计“纠错防弊”的功能,加强对学校财务收支、基建修缮、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突出内部审计部门在加强风险管理、规范组织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审核与评估功能,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率,保障学校持续稳健运行。同时,在审计手段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得到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分析方法应用到内部审计,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科技含量和审计效率。

(五)适时公布审计结果,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率

审计结果的利用是发挥审计作用的关键。首先,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明确审计结果公开要求,利用现有宣传方式,适时公布审计结果,增加审计透明度。其次,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和学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利用审计结果,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率。

作者:宋孟宁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对北京市130家机构的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4).

[2]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第17号令)[S].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S].

[4]张晓瑜.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访东北财经大学校长[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5]王晓天.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控与审计,2012,(5).

[6]李刚.关于推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的思考[J].教育审计,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