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探微(5篇)

高职会计电算化探微(5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

摘要:

根据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实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与素质的人才。为了达到该目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了解企业和社会市场在人才方面的需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不但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而且要认真研究市场与社会在招揽人才方面的要求,以此确定好自身在教学中的重点及改善教学方式,甚至改变课程设置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从而造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文本就目前企业与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及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市场人才需求;会计电算化教学;能力培养;教学问题

通过对历年人才市场上招聘财会类职位调查报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企业与市场对财会类的总需求人数较多,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具备相关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还需具备一定的会计工作经验。但眼下高职院校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方式难以让该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培养人才的计划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填补专业人才的空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也应该适应社会和市场人才需求的需要,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满足社会和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实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明确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定位参考了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恰当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了较大的比重,实践教学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也不强,对会计类工作缺乏经验,不能立即持证上岗,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明确定位好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使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尽快适应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二)实训教学环节存在缺陷

目前,因会计工作上的局限性与特殊性,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不能做出适当的安排,即使有单位愿意接受,也只是让学生浅尝辄止的进行学习,且很少让他们接触到实际资料。有些院校在看到该效果后逐步取消了校外实习,改为在学校内部的会计实验室实习;另有一些高职院校选择聘请全国较知名的商界及金融管理界人士作为非专业化的辅导教师,来给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理念上的讲解,但由于大部分兼职教师都是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不仅讲授费用昂贵,课时安排有限,而且这些兼职教师基本上都是采取讲座与座谈会的形式,单一的给学生讲解会计的理论理念,缺少动手实践教学环节,并且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很少给学生讲解他们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并总结的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解决策略,所以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帮助十分有限。这些都使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实训教学环节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实践训练方面条件有较大限制

财务报表数据和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计算机和技术工具也在进行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财务软件和相应的技术工具已经成为财务人员准确和及时完成填补记账凭证、进行资源核查、登录会计账簿、编辑财务报表甚至全部财务工作内容的重要工具。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实训条件有限,主要表现有:会计电算化实训所用计算机的配置相对落后,财务人员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较低,并且处于节省成本大量使用市面上的盗版软件,导致许多功能无法使用,资源的匮乏和条件的有限使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的好处。其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熟练,导致不能正确处理计算机应用技能项目,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病毒防护及数据库软件等,这样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

(四)授课教师相关专业知识较为匮乏

会计电算化作为涉及了会计学、管理学、互联网及计算机科学、金融学和电子信息系统管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知识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对教师的专业与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存在有些专业教师缺少对于专业知识系统的和透彻的认识,由此导致授课的教师虽然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但难以将计算机技术和会计专业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而让对于计算机技术熟练度相对较低的学生独立完成各个不同课程的有机结合与应用的难度则会更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目标观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人翁,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教学理念及树立正确正确的目标观,即“以人为本”的目标观、“产品”市场观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观等。以人为本,就是指教师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与就业需要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故从源头上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观。比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以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为教学目标及服务社会基层组织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方针,加强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处理日常经济事务的应用能力,进而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和会计技能进行更好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要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涉及范围广,还与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相结合,就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要求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并对就业领域与职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了解与分析,这样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才具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规划教学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从试卷考试改为无纸化,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把学生的专业能力视为主要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理念,并且以此规划与改善教学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在会计人才能力的大纲与框架下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制定好突出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方案。另外,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丢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使用一些优秀的实训教学方法来完善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实务课程,如反向思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例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操作有一套固定的程序顺序,即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报表管理,用这样的业务流程来进行处理会计事务。这样的方法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路,能有效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运行会计软件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分析报表不平衡的原因时,学生可以采用反向思考法来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按照固定程序的相反方向逐一分析与检查,即报表系统是否出错→期末处理是否错误→日常业务是否出错→系统初始化是否出错。这样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与创新实践教学技巧

高职院校在校外的实训环节,应选择规范性且与专业知识相挂钩的实训基地,并让教师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一名“员工”从面试到参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与实践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更能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为了突出“实用、实际、实践”的教学特色,在学校内部建设功能较为完善实训基地,并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规范且针对性强的练习实验,让其多增加实践与练习,构设出贴近实际的、必要的模拟环境。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认识和观念上的调整,完善实训教学的训练及创新实践教学技巧。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教师除给学生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概念之外,还要对学科内的各知识板块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熟悉关于财务的技术工具和软件的运用。第三,教师要强化高质量的指导能力。增加教师的阅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加强实务人员和院校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方面的合作,并建立教师与会计实务人员进行沟通与联系的渠道,以此强化教师对学生高质量的指导能力。在高职院校方面,可以由校方或者系部院部出面聘请富有会计就业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士给学生进行就业内容的讲解,并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就业上的指导。研究更有效的合作方式,让灵活机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会计实践教学中。此外,教师应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在模拟实验工作中对自己需要充当的角色进行正确的挑选及分组,以此完成教学案例中布置的任务。丰富实际教学案例,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能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分析比较完整和真实的案例数据,提高各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使其尽快的融入到市场和社会中。

(四)增强职业训练

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者进入某一领域人才市场的准入资格,能够证明就业者的专业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会计行业更是如此。实施“双证书”教育,教师可以把职业认证课程结合到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体系中,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内容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到会计电算化课程方面的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如: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用友ERP应用技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从中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获取优先进入到人才市场的“通行权”。

(五)完善会计电算化教育管理体制

教师与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改善会计电算化教育管理体制,有以下具体方法:第一,鼓励会计电算化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将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术融入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第二,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如对会计专业课教师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师资培训,加强和会计电算化行业内的软件开发商、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及各个高职兄弟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第三,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价值导向,对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多样化的改革,采用证书考核、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与社会市场的因素,必须跟上市场信息化发展的前进速度,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目标观、规划与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增强职业训练,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技能人才。

作者:刘璐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的选择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0).

[2]吴冬霞.基于德育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3]范利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探讨[J].快乐阅读,2013,(07).

[4]杨晓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3).

[5]周燕.构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3,(08).

[6]梁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6).

第二篇: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在会计电算化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工作,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改革

0引言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财务软件功能的使用也越来越深入,这使得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使用财务软件,能够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已成为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入。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在学生角度,还要满足学生的考证需求。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从高职高专视角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1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教与学相分离,教师唱独角戏

“填鸭式”教学依然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其授课过程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这种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施展,自然学生也就很难参与到课堂中。长此以往,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学生也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老师也因为唱“独角戏”而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这种教与学相分离的状态不仅不符合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而且也成为阻碍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因。

1.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两极分化严重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会计电算化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会计电算化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部分课时偏少;在教学内容上,仍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件制作上却没有突破,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少实际操作的体验,难以增加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仍然感到茫然。有些高校虽然把教学任务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完成,学生跟着教师进度进行操作,但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仍居于主体地位,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教学评价缺乏人性化及灵活性

目前有关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依然遵循传统评价模式而缺乏创新性。多数采用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全然不顾个体的差异,更难以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平时不学,考试前一周突击一下却能拿到好分数,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平时认真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规避以上种种弊端。因为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不用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完成任务的形式和内容,其仅仅是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发挥团队协作的智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自由发挥。

2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探讨

2.1师资队伍建设

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具有“双师素质”或者是”双师型教师"。也就是应具备教师的“三术”,即学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高超的技能)、艺术(较强的表现手法和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顺利实施。每学期,专兼职、教师都应该深入一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掌握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任务驱动操作,才能指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充分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2.2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检验。因此,学习效果的评价绝不能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大体印象这种简单的模式来确定。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既要关注其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作为教师,就应在施教的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而有效地探索问题的空间。对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应体现分层评价的积极性,更多地肯定学生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必须以充满信任的眼神、饱满的热情、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精确的点评给学生心理上的安慰及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当然,对于学习效果的考核,除了传统的考试,对会计电算化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考核方式上完全可以创新,比如以完成一个企业一个月的账务处理为主,辅以一定的理论知识考核即可。在成绩的分配比例上,应提高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2.3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最好自行开发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同时要聘请具有一线企业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编写。教材应重在体现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按照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完整的业务活动设计会计事项,将这一业务贯穿整个财务软件的各个子系统里。内容上既要与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相吻合,又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2.4搭建现实与虚拟的交流平台

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角,老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因此,要想保证学习的效果,有效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1)课堂教学互动化。教学互动化课堂不再是老师们的“一言堂”,它应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互动地带。由于在课前已经将所学内容通过微视频、微课等数字化资源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将原先的讲授时间用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拓展。通过集体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来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说,可以就“如何生成资产负债表”这一问题,首先在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形成结论之后再向班级成员阐述小组观点,最后由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点评。类似的这种互动教学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积极性。此外,针对进度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老师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满足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个性化的需求。

(2)课下交流网络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为互动化的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老师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程资源,还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已不受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虚拟交流空间向班级成员专题讨论,让学生针对这些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展开在线探讨,网络交流成了课堂互动的补充。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去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收集和归纳学生的问题,做好课堂辅导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企业对财务软件功能的应用也逐渐深入,财务软件也随着企业的需求不断改良和发展,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也必须随之变革,尤其是高职高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体系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将会更加适应时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刘丽娟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10).

[2]李孟军.基于ERP系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探析[J].北方经贸,2010(9).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第三篇: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式教学改革

摘要: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实践教学环节是其目标培养的重点工作,需要更加重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如今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了企业之后普遍出现的问题是,高理论水平但是动手能力很差,很多毕业生身上甚至存在只能看懂凭证信息,不会操作相关的财务软件这样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表现:在应用财务软件系统的过程中,遇到简单的应用故障的时候没有能力去维护;运行会计软件的过程中会出现操作失误,引发异常情况并且没有能力去解决;更换财务软件之后适应能力差。所以应该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将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能力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系统管理以及日常维护方面的能力。同时从会计证考试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的素质两方面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一)调整一次教学为两个学期

第一学期的时候重点对基础应用等进行讲授,对系统管理、报表、固定资产、薪资以及应收应付系统等进行具体的学习,掌握基础操作办法;第二学期重点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强化知识。

(二)由传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改变为在实训室内进行教学

在实训室内开展教学活动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练”与教师的“教”,对教学效果进行巩固,同时调整课时安排,保证第一学期学时有54以上,每周至少有三节课,教学内容上侧重会计考试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更好地通过会计证考试;第二学期学时为54以上,同样保证每周三节课,重点对知识进行巩固并且提升能力,将学生综合应用操作财务软件的能力提高,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需求相满足。

(三)教学内容需要与会计证考试的要求高度符合,并且兼顾其他方面

虽然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值得我们重视,但是理论教学仍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情况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普高专业的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基本属于空白的,所以首先要做好理论知识讲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进行强化;而职高学生或者专业为“3+2”的学生在此之前对于会计相关知识已经有了系统化的学习,所以应该以实践练习为重点,对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大力培养。

二使用新型的科学教学方法代替传统教学模式

调整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课程教学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学生应用财务软件的综合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教学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实验法或者讲授法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有效,没有看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的作用,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仅动手能力有限,而且不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尝试将更为科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来。

(一)将“做中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引入

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对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有真正地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可以选择分组的形式,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将被动学习的学生变为主动进行学习。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来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在班级内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或者上机练习,尤其要强调的是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学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水平。小组中那些学习能力强并且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的学生,要将自身的影响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鼓励和帮助,带领他们去将实验中的问题一一解决,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采用这种分组教学法,不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在无形中还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了培养。

(二)采用情景式案例教学法

本文中所说的情景式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有一定区别,首先需要学生对基础的会计电算化理论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以及问题收集起来,进行归纳和总结,最终形成独特的情景式案例,然后让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践过程中运用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然后由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在课堂上进行发言,初步解决问题并进行操作演练,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由老师带领学生彻底解决问题。

(三)对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形成“双轨课”

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将传统的手工记账模拟模式延续下去,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例如《中级财务会计综合实务》这门核心课程,现行的教材在内容方面与教学要求之间有一定差距,所以可以由会计专业教师联合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制,不仅在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记账中都可以使用,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电算化环境,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分两步进行综合实训,一是多人分岗位训练。首先在实验室内进行岗位部门的划分,将各种公章、转讫章、银行结算凭证、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财务工作必须的办公用品等配置齐全;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并在组内进行分工,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例如主管、往来核算、出纳、稽核、工资核算等等;最后将业务仿真资料发给学生,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对资料进行处理,在熟悉了各自的岗位业务并且可以熟练操作以后,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岗位,这样轮岗进行下去。这样学生不仅对每个岗位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对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更加明确,深入理解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二是单人完成全过程训练,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某企业单月的所有会计业务,对会计的整体流程进行模拟实践,具体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写和审核,对账簿进行登记并核对以及其他财务报表的编制,最终成为一整套的系统性实训资料。这个过程与多人分岗位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手工和电算化的方式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完成了训练以后就可以上岗进行工作了。

三对考核内容以及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对评分标准进行拓展,手工账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使校内模拟实训拥有更大的考核范围,例如综合实训,改革以后手工帐、电算化模拟做账、实训完成水平、实训期间具体表现以及小组成本打分五个部分共同作为实践考核标准,真正掌握每位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对其成绩进行评定。其次是对校外实习进行强化管理,评分标准不只是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学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去抽查实习率,条件允许的话去现场检查时期情况,从而对实习效果进行提升。考核方法主要依据企业考核标准,结合校内教师的考核,保证学生的成绩既可以反映其工作能力,又可以展示其学习成绩。最后是学生必须同时获得上岗证和毕业证才能顺利毕业,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养成努力认真学习的习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将会计专业技能熟练掌握,还要取得相应的证件例如会计资格证等,这些都需要列入学校规定之内,保证学生毕业以后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可以将课程考试结合认证考试为一体作为课程的考核内容,同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初级会计师考试课程,这样一来学生毕业的时候不仅拥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还拿到了初级会计师证,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说也算是一大特点。

作者:李艳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苗会永.关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宁波电大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99-101+107.

[2]李天宇.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适应企业ERP人才需求的改革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9:46-48+53.

[3]吴娟.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基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4:67-70.

[4]刘艳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237-238.

[5]喻硕.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5,32:146-147.

[6]陈颖,刘华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268-270.

[7]任少波.ERP视角下的高职财会类专业会计电算化教育实践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346-347.

第四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市场繁荣,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急速增加。但实际中却存在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的情况,为彻底改变这种情况,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学科,其专业课程体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学生后期就业的好坏。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正在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也正发生着改变,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在了解人力需求的基础上,调整及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岗位培养专业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岗位责任,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具备针对性及实用性的特点,也就是必须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调查发现,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行业较多,但岗位存在着一致性,这些岗位对人员有着以下方面的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娴熟的专业基础能力、较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比较落后,教材内容更新较慢,造成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摆脱原有体系的限制,在优化组合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职业技能培养理念。为了确保课程体系具备实用性,高校还需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确定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点,然后细化分析这些职业能力中包含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将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按照难易程度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完美体现以工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内容:体现与会计资格证书考试对接;结合财务会计岗位特点;教学内容源自实际;技能训练中还原会计实际工作流程。比如校企合作中与会计事务所合作,通过接触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结合人力资源需求创新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结合会计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需求,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与此同时考虑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后期学习需要,给学生后期职业发展及规划打下坚持的基础。这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整。

1.模块化课程的结构

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模块结构主要包括四种:拓展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在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适用及够用原则,适当综合及整合原有的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确保两者均衡发展;推行人文与科学、通识与专业相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课程结构中体现出做人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

3.结合职业技能考证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新形势进行创新,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出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推行课程和证书融通与理实一体的模式。通过汇总各个高校实行两者模式结合的培养方式发现,职业证书有着比学校考试认可程度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并且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相互吻合;而理实一体意思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上,要实现教师、教材以及教室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常说的“三位一体”。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差距的存在对学生后期就业及工作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组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姚丛笑 单位: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认证思考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6.

[2]李文.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45.

[3]李强.网络会计是电算化会计发展的技术基础和方向[J].科技资讯,2009(16):112

第五篇: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学生实践教学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高职院校教育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在高职院校当中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几点加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特点

在高职院校中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要核心目标,既要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出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在高职院校当中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其中相关会计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和理解的,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高职院校的电算化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因此就要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主导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不断提高和丰富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掌握会计点算化教学之前,要对教学的发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要提高自身在教学工作上的创新能力,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灵活的将教学经验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

(三)发展速度较快。

在电算化实施的最初是一种代替传统手工会计的手段,到现在已经逐渐成为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整合阶段,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

二、加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具备较强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技术和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首先,在每一节会计电算化会计实践课程之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熟悉的掌握实践课程的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同时也应该熟悉的了解实践的各个流程,这样才能够在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及时的解决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现阶段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核算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相比来说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的更新速度还比较慢,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前沿的会计电算化培训,提高自身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水平。再次,为了更好的组织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当中,对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应用进行熟悉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最后,为了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将自身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到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定期派送高职教师去外地进修,弥补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要鼓励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师积极的参加技术等级考试,对取得电算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教师予以奖励,这样就可以通过进修和自学的两种方式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技术水平。

(二)不断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在进行电算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课程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设置会计电算化会计课程结构还比较单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传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的实训力度,对实践教学和理论的教学课时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会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改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环境。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就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有配套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基地,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很好的应用,通过实践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可以筹建一些多媒体教室,保证学生都可以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具体的办法如下:增加计算机设备的数量、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升级、设置良好的网络环境等。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高职院校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在高职院校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发挥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艳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鞠秀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2).

[2]郑准,程志宇.基于就业导向的经贸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