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1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教学内容

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而言,对于教师的综合性要求较高。不仅需要翔实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还需要对于人力管理和信息分析等学科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分析能力。同时要紧密配合会计学和各等级财务会计的理论,通过对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常用常务系统进行核算时,其数据结构内核,功能组织和架构,总体工作流程等,最好能对软硬件原理和操作都有自己的观念,从而在后续的改进和开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新。这样的复合型专业会计人才正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尽管涉及多种课程内容,仍然要以会计专业为核心。要始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对于前导会计类过程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配合上机等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于会计业务规则的掌握。只有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够时刻牢记会计的基本准则才能够做到将计算机技术为会计学所用,而不是在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中模糊了会计业务的针对性和多变性。综合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应该以会计业务的基本原理的多角度梳理,常用会计业务系统的开发,安装和操作维护为实践主线,辅以一定的案例分析和场景综合,从而培养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化会计信息专业人才。

2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扩张对于会计人才的期望和要求。主要不足有:第一,沿用传统会计教学习惯,教学安排不合理。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实务训练两部分构成。其中理论教学往往会从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入手,逐步渗透核算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制度准则和法律法规,对前导课程的知识进行梳理;而后简要介绍典型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并详细讲解如何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实务训练往往给定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往来表,要求学生通过使用特定的会计软件针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汇报。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和报表的处理,工资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相对应的采购应付系统和销售应收系统等模块。这些模块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只有对每一个处理流程都足够熟练才能够胜任现代化会计业务的计算。但是由于传统会计的教学对于实践的课时安排往往集中于帐务处理和报表处理这两部分,导致学生难以对其他模块有较为透彻和深入的了解,真正进行会计核算时,无法独立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全部流程。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固定。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内容往往采用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制度和流行的软件为模版进行教学讲解,但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这些知识内容早已被取代,虽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是无法做到和现实情况相统一,只有借鉴作用而不能结合实际,紧跟潮流。另外,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和上级示范为主,学生很少能够进行完全独立的软件使用,接触到的软件使用场景也几乎固定,不会出现某些现实会计业务中常见的错误,导致学生在进入真实多变的会计行业后,面对很多软件使用故障和模糊不清的任务操作不知所措,无法通过问题现象的分析排除故障,解决困难。在教学考核方式上,基本都是笔试考核占主流,脱离了会计电算化重视实践操作的初衷,不利于培养灵活多变,能够处理各类会计业务的实践性人才。

3如何结合社会发展进行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训练和上机操作进行统一的整合和课程设计,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以会计电算化为前导课程的实践类科目。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模拟现代企业中的会计部门的不同职位,在会计系统中分管不同任务,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往来情况,进行各环节的会计业务处理。定期以数据分析和业务报告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改进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和流程不清晰,计算不精确之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引入与企业间的实习项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也非常之快。学生往往在书本上学到的系统操作知识,待进入会计行业之后早已被淘汰,因此需要重新掌握,磨合期较长。通过进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不仅能够对当下较为实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通过会计行业较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的指点,获得与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角度,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4结论

总之,会计电算化在当今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当从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课时安排,改革校企合作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刘迎春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