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效益会计论文

高职教学效益会计论文

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不能只是教育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培训及课程评价的改革,更重要的应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立具有中国特色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应从社会、学院、学生、教师等方面入手,借鉴成功的国外会计教育教学经验,立足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具体情况,深入细致科学的分析、研究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

1、改善高职会计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学院管理者应清楚定位各专业培养目标,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加大对教学设备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为教学管理服好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不断学习会计和其相关的新知识,既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研究适合学生需求、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法,强化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搞高学生综合素质

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强化操作技能,学会自主学习,既要“学会”,又要“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继续学习的需求、能力,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日益显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弊端。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着教材内容滞后,比较偏重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会计的动态发展性;培养目标的重点不够突出;偏重讲授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偏重传统会计教学设备,忽视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因此,这些弊端造成学生毕业出路窄、灵活差、上岗适应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效益低下的主要表现。

1、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效益的产生

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便于学生就业,会计专业设置上存在较大随意性,既沿袭了过去的按学科设置专业的做法,又盲目学学的专业设置。而这种盲目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其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很难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要。因为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课程设置方面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①课程设置滞后、课程内容滞后;②专业课与基础课比例失调;③重视诠释方面的课程,忽视理论功底的课程;④相关的专业课设置存在明显遗漏;⑤专业课之间内容交叉重复,衔接性差。

2教学目标管理缺乏明确性影响教学效益的大小

会计教育目标决定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培养方向,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运用哪种教学手段和向学生传授哪些教学内容。而当今教育目标上存在着两大现象:一是把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同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加以区分,二是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同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等同。

3应用型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教学效益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可会计实践经验匮乏,只注重理论教学。由于待遇问题,许多高学历、高技能、高层次的教师往往不愿进高职院校,即便来了也留不下。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中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拥有比例不到30%的“双师型”教师,而很多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无论是实训教师还是专业理论课教师,90%都是“双师型”。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提升效益的基础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岗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会计核算、记录经济业务事项、作出会计预测、实行会计监督、提出管理决策建议等。为满足会计职业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出面向不同岗位群,拥有良好职业素养及一定知识和技能结构,具有一定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基本能力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首先是要加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的基本能力为:会计确认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会计预测和决策能力;其次是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沟通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应变能力

2、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模块化设计是提升效益的途径

(1)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

高职教育始终面对两个市场即就业市场及生源市场。在设置、调整专业时,既要考虑生源市场、吸引考生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就业市场。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侧重了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的同时也照顾了生源市场需求。“就业导向”体现了职业岗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是“订单式”培养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对于“订单”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专业,可以根据“订单”设置专业,反之,可以考虑以“订单”设置专业的方向,通过专业方向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化。

(2)开展行业调研,制定会计专业能力标准

由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涉及的能力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主要指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的职业素养、实践技能以及各单元鉴定考核方法等内容。能力标准由能力代码、能力名称、相关能力、能力要素、能力简介、能力表现水平、鉴定指南、条件说明等构成。由于会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因此在开设专业、制定能力标准、设计课程以前,必须进行大量行业调研,找出行业中最“必须”、最“实际”、最具有“生命力”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各高职学院具体情况设计要开设的相关课程、设置相关的会计专业、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以突现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3、加强教学策略调整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主要方式

(1)建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情感等,使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表达的内容,而不单纯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法中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理解、体现学生知识、情感、智力,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难点设计适合学生水平、多种多样的并受学生欢迎,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模式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通过活动、对话、实作、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自觉参与的教学活动。

(2)实现教学活动选择的多样化

会计学科既具有较多的公式、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它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会计时,只有把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公式、原理、概念,才能使综合知识灵活运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也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组织者,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法的开端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其不同的教学方法。

(3)丰富教学活动资源准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制作学习环境中能使用的学习资源。选择、设计学习资源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这种资源它的使用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环境中,教师不能用学习资源进行演示,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因此,最好选择交互性强的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①编写能力模块教材与学材

确定课程内容以后,接着的工作便是编写或着选择该门课程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实际包含两种类型一是教材,又叫教师用书,结构主要由前导技能、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活动设计、设备需求、职场安全、评价方法等内容组成。二是学材,又叫学生用书,它的结构主要由前导技能、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内容描述、学生自测、参考资料、实训练习等内容组成。

②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化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媒体变得丰富起来,不同的教学媒体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亦是不同的。教师对媒体的选择是一个学习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若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4、实现教师与学生观念的转变是提升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实现教师与学生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观念的转变两个方面:

①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本人必须具备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材、课型、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时数等,策划授课的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教学的重点以及辅助工具。课中,教师一方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使学生参与达到最大限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尽量的发挥。课后,教师要为学生辅导答疑,指引学生的知识拓展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激励者,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角色。教师通过采用个别化、协作式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组合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相互协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学习过程主动参与,达到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对重难点的深刻理解,对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强调的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变为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②学生观念的转变

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受到的是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是学习的源动力,学生习惯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及“教师考、学生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适应性问题成为很大的阻力。课前,有些学生可能不会按教师要求收集、准备资料,且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课中,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任何活动,对讨论不积极,对分组不配合,不愿意发言或害怕发言;课后,有一些学生不复习,不进行知识拓展训练。所以,在开展这种教学活动前,要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学生思想转化工作要靠教师教学艺术,也靠教学模式本身魅力。高职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思想也正从不成熟逐渐转向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对“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方法所表现出来不适应不仅仅是个人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制度造成的。所以,教师只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经过积极工作,学生是能够接受的。而一旦认同了该模式,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热情,对传统教学模式反而难以适应,这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证明。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及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应该面对认知复杂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此,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认识加工策略、新的学习风格,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