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综述范例

课外阅读综述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1

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关注英语短文内容的读懂,更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英语阅读方法,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1.结合教材内容加强略读指导。

略读是英语课外阅读最为重要也是最常使用的阅读方法。在训练中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之后能够迅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的阅读目标,然后能够迅速确立自己的查找范围,通过自身的再度浏览,从而获得信息点。

2.联系具体语境进行词义辨析。

在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陌生的单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英语理解。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帮助学生直接告知英语单词的意思,事实上也无从告知,而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猜测词语意思的训练,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已经具备了完成这种训练的基础。在教学六B有一个新的单词concert,学生在遇到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单词的中文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短文的上下文以及教材中配备的图片进行猜测和辨析。这种训练对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形成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精心组织阅读活动,搭建学生阅读平台

课外阅读虽然名为课外,但如果一味放手让学生自由放任阅读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长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其阅读效益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认知和感受的交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1.变化方式,改编教材内容。

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兴趣和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对教材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对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的话,既是对所学英语教材的一种巩固和练习,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种随文英语练笔的方式,有效地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英语整体素养中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妙用。

2.综合运用,自创漫画作品。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漫画因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而漫画也是集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阅读形式,对于蕴藏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英语漫画的创作。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所读阅读材料的再次利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3.搭建平台,开展表演活动。

阅读本体的价值在于通过大量的反复阅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量,并在大量有效的阅读中感受英语句法和句子结构,形成对英语实用的直观体验。而课外阅读如果一味单一地阅读,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展示的渠道,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各式各样的平台,旨在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通过开展故事表演以及演讲、英语短剧演出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储备得到有效展示。这样,学生才能拥有阅读的动力。

三、总结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2

国内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者都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课上引入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李卫清曾在《思维方式与英语写作》一文中提出,在打稳、打牢、夯实语言的同时,如何多侧面、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接受异族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消除自己对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的误解、尽量避免汉语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李卫清,87-93)与传统的写作方法对比,刘华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语法正误,或单纯教授英语句法、篇章结构的特点,而应把英语写作这一文化行为置于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中,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必要时,要进行一些专题讲座),以加强文化导入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中国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在写作教学中,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逐渐转换思维模式,或至少限制中式思维在英语作文中的体现。(刘华,61-63)国外一部分二语写作的研究者也提出了文化比较的重要性。Rivers认为在写作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注意该语言的语意的区别差异(semanticdistinctions)和句法结构(syntacticstructures)的运用,还要让他们适应该语言思维表达的逻辑方式以及掌握段落展开的模式的不同,甚至包括写作的风格等等都要他们学会与之适应。(Rivers,317)而Atkinson更进一步讨论了如何把二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融入二语写作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Atkinson,49-63)

2设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本实验随机抽取英语系一年级随机分班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人数为40人左右。另随机选取一个班为比较班,人数要求相同。

2.2设计

实验采用前测、后测定时作文的方法。作文限制时间相同,作文类型相同,作文要求相同。前后测的作文由同一教师评分。实验进行20周,约为一学期。实验班和比较班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授课。在实验班增加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具体活动包括:1)制定课外阅读书目,分组阅读,以书中所论文化现象为讨论主题,每周一次组织课外讨论,每组轮流做host,时间为60分钟。2)课堂report,每周一次,每次由2人(班内随机组合)作10分钟左右的report。Report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书目,或者由学生自己查阅,在做report前一周征询教师意见。教师务必确保report内容的连贯、非重复性以及一定的理论价值。参考书目:1.徐行言主编,2004,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张从益等,编著,2004,AComparativeStudyofWesternandChineseCultures,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3.郑春苗著,199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3步骤

2.3.1前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可参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两个班级作文要求完全相同。

2.3.2实验

实验班和比较班其他课程完全一样。实验班学生分为20组,每两人一组。在活动1,即课外阅读输入活动中,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挑选的阅读书目中有关文化的内容,提出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并邀请教师参加点评。在活动2中,即课堂report,一人搜集中国文化,一人收集英语国家文化。每周一次,用课前10分钟作report。实验持续20周,约一学期。

2.3.3后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完全相同,且作文类型与前测相同。

2.4结果评论

2.4.1实验班前后测结果评论

对实验班前后测结果采用t检验,可以得出前测和后测是否差异显著。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语法水平均有提高,这也可能是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原因。所以,为了检验文化阅读及中西文化比较report是否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显著效果,还需要进行其他分析。

2.4.2实验班和比较班后测结果评论

利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班和比较班的后测结果检验,即可以得出实验班和比较班差异是否明显。如果差异显著,即可以得出文化阅读和中西文化比较report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3结语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3

摘要:

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贯串阅读课堂始终。阅读教学前,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阅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摄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阅读完成后要运用相应的问题予以检测,强化阅读效果,培养英语思维意识。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读写训练;英语思维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进入文本学习之前运用英语思维去思考问题。英语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板块,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运用英语思维摄取相关信息,提高英语学习质量。英语思维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还没有英语运用的意识,老师要把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课余时间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训练思维能力。

一、阅读前趣味呈现,激发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是从单词教学开始的,只有积累够多的词汇,识记本单元的陌生单词,学生在阅读中才会减少许多障碍。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困难也可以增强阅读信心,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中有效链接生活实际,开阔思路,丰富想象,思维能力也逐渐提高。老师在开课之前还可以为课堂增添趣味因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老师要充分利用西方文化活动,为课堂补充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无穷的意蕴,体会英语词汇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如阅读苏教译林英语六年级下U-nit1《Thelionandthemouse》,这是一则童话故事,学生本来就有较大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相对简单一些。课前,老师准备了“thelion”和“themouse”的头饰,并制作了“thelion”和“themouse”对话的课件图片。在学习之前老师提出任务要求,经过阅读学习,梳理出狮子和老鼠的对话,带上头饰模仿表演,体会动物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阅读文章内容,并尝试模仿狮子或者老鼠的语气语调朗读句子。学生有着较高的参与热情,主动用英语思维描述“狮子”和“老鼠”的特征,识记本课出现的新单词,为下一步的交流作好铺垫。

二、阅读中注意启发,鼓励摄取信息

英语阅读教学还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快速摄取文章信息理解文意。小学英语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能够抓住中心事件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老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文章题目,从题目中得出文章主人公或者文章说明的事物。文章的每个段首句都包含着重要信息,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就可以把各段首句串联起来,运用英语思维进行整合,从而得出文章大意。只要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灵活掌握英语语法,就可以整合出文章信息并准确表达出来。如Unit6《Aninterestingcoun-try》,本课学习的是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老师引导学生“解题”导入学习。题目中的单词“interesting”是“有趣的,令人感兴趣的”,根据平时所了解的信息,你认为澳大利亚有哪些有趣的事物?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What’sdoyouwanttoknowaboutAustralia?Let’sreadthepassageandtrytoknowit.学生在朗读时,老师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Readandunderline:kangaroosandkoalas,footballgames,Sydney等,串联关键词就可以解读出题目中的“inter-esting”。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在长期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阅读后灵活检测,培养思维能力

文章阅读的效果需要有配套的检测机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不断发展进步。阅读检测通常是在文后设置问题,有的是“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清文中的主要人物;有的是“判断”形式,帮助学生辨清文意;有的是“选择”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多种形式的问题检测,还可以为学生理解文意提供“线索”。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前可以先读文后的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章可以更快地捕捉主要信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用问题检测阅读效果就是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目。阅读能力的考查在英语学习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彰显了缜密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强化问题检测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学习Unit7《Summerholidayplans》时,老师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讨论文章内容,梳理文意。老师用大屏幕展示阅读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1)Whatarethechildrentalkingabout?(2)HowlongwillYangLingstayLondon?(3)WhataboutSuHaiandLiuTao’ssummerholiday?学生如果读懂了文本内容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组织问题答案时可以有效训练英语思维能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贯串于平时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老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老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学习的兴趣,把英语学习变成有趣味的活动。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作深入指导,启发学生快速摄取信息,在文后设置阅读理解题目,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优化思维创新。

作者:朱琳超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第二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目前,英语作为世界官方语言,伴随着国际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性把握文章的意义、内容和写作基调。此外,阅读教学还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阅读习惯的养成,既是英语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更是学生学好其他英语项目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文章的撰写,首先通过引言部分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表述,引发读者对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视;接着,就小学生由于词汇量有限,导致的阅读厌恶问题,提出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的观念;随后,提出训练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作为阅读的重点;最后,鼓励小学生的阅读之中立足整体、大胆预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整体内涵,并由此实现阅读对小学英语学习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信息、提升文化知识,并且阅读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熟练地阅读技巧、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展开英语阅读教学训练,并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一课题,当前在教育界掀起研究热潮。

一、培养学生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定义的是一种阅读方式,指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性阅读和把控,并最大限度减少停顿,实现对文章轮廓的认识。目前,我国小学生用于英语专项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年龄的原因,自身认知能力有限;除此之外,我国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还缺少语言环境的营造,诸多限制因素造成当前小学生英语能力欠缺现象,与学习投入不成正比。也正是如此,小学生现行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导致文章阅读困难,当前众多的小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是为了学以致考,根本谈不上兴趣。长此以往,困难越来越多最终会消耗完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衍生出厌恶和抵抗情绪,严重阻碍英语教学的开展。可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提升其整体性阅读技巧。首先,在目标制定上因人而异,并尽量降低任务要求。实际教学中,小学生会经常遇到不熟悉、不认识的词汇和语句,此时明确告知学生通读文章大意,把我整体内容便可。这样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小学生才能有兴趣认真阅读文章,并通过这一时期儿童外部学习内驱力的需求下,多鼓励、多奖励,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上下文联系,来理解陌生词汇和语句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

把握文章的关键词,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进一步认清阅读材料的主题,更有利于小学生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能力。阅读过程中,精准的发现关键词,才能有效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句的意义,进而得知全文主旨信息。对小学生关键词把握的训练,可以通过培养寻读着手,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阅读,比如叙述性文章中,学生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快速掌握事件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相关信息等这些特殊内容。此外,小学生还可以在阅读文章之前,先了解阅读理解题型的问题设置,带着问题有侧重点进行文章通读。通读过程中可以对预测的关键词部分进行反复研读,或通过标记形式记录重点。

三、立足整体、大胆预测

小学生由于词汇量有限,阅读过程中立足整体、大胆预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英文材料阅读速度和学习兴趣培养都起到重要作用。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英语目标来说,现阶段的小学生英语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小学开设的英语课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环节应摒弃对英文词汇、语法方面的偏重。指导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小学生学习毅力的缺欠,引导学生遇到生词时,尽量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测,而非逐字逐句翻译出阅读材料每句话,更无须一遇到生词或不懂的语法就立马寻求外界帮助。上述论点还基于小学生阅读材料普遍简单易懂的现实,通常情况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上下联系或相关提示语句、图文图标等猜测出生词的大概意思。另外,小学英语教学中,新授词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教师应通过多样化呈现和讲解帮助学生拓展对词汇的理解,帮助学生培养在阅读环节大胆预测的能力。此时,要求教师不应单单教授学生这一需求掌握的词汇信息,而应拓展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图文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示新授词汇的相关信息,或根据相关信息引导对词汇的预测,进而加深对新授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在教授“sun、moon、star”等名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短片播放以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或是邀请小学生上台表演这些词汇的绘画,通过直观的形象个词汇联系帮助小学生深刻理解并熟记词汇。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竞赛学习法,让全集小学生积极参与,在规定的时间最快最准的记住新授词汇的小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和肯定。

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项目,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而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所有教师应该重视到阅读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意义。一方面指导小学生阅读训练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整体性英语阅读,通过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目标,并尽量降低任务要求帮助小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训练小学生对材料关键词的把握,通过培养寻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快速,和精准化发现文章关键,进而锻炼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阅读中对陌生词汇大胆的预测是英语学习的又一重要方法,不仅锻炼学生独立的思考,还能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曹琛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毕胜.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05.

[2]杨蓓.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2,14.

[3]王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4]白微.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18.

[5]王欣.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3,75

第三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开始学习的第一种外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同时也应该从基础抓起,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主体。

关键词:

生本理念;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是--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同样也被认为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此,小学生必须从小学好英语服务于自己以后的发展,从小做好阅读工作。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英语逐渐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传输信息的桥梁。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他对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数量。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词汇的训练

对阅读材料而言,词汇就像盖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就无法建造高楼大厦,因此,没有大量的英语词汇,就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学生学会积累词汇。课堂上教师要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认读词汇能力,以免造成学生只会看图片,而不认识英语单词。教师在注重听说能力的同时,还要进行认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课本中的词汇外,在其他阅读过程中遇到新词汇也要引导学生去积累。比如:在学习“fruit”这一词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学生想:水果都有哪些呢?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apple、banana、pear等.无形之中学生学会了新单词,还认识了好多水果名字的单词。再者,学生学习了一定量的单词以后,在讲述新单词时,教师要注意新旧单词的结合,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反过来,在阅读中遇到”blue”,老师就要学生想一下红色、白色、绿色等英语单词,然后对他们进行综述,都属于颜色,最后又引出“colour”这一单词,逐渐增加词汇量。

2激发阅读的兴趣

对阅读材料进行精心筛选。小学英语材料的筛选是提高小学英语阅读兴趣的关键,不仅要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不要超越小学生的思维范围。同时小学生的词汇量贫乏,知识范围、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应该避开单词量过多、难度过大的短文,应该选择以短句为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使小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英语阅读的信心。对于刚学习英语的小学生,还可以选择带有图画的小短文,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完“Telephonecall”一文,老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奥特曼面具,然后问同学们谁喜欢带这个面具呢?小学生纷纷回答:我、我、我,老师说:谁来读完这篇文章就给谁戴上这个面具,这时小学生都争着来读。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实现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尝试大量阅读后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作为小学生应从一开始的英语学习中就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一定要保证每天都阅读三五篇材料(简单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阅读材料的难度在开始选择简单的,太难或太简单都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次是要求学生自觉学习,学生是受教育者,尤其是培养阅读习惯,更需要学生坚持。比如:晨读对英语来说英语是黄金时间,小学生坚持每天早晨可以读几篇课文,这样既能增加对文章的记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4扩展课外阅读

教师除了教小学课本中精选文章外,还应给学生选择一定的材料进行课外阅读,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课外阅读作为丰富和拓展自己阅读能力的助手。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总是于新鲜事物怀有很大的好奇心,而且想象力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让学生大胆的去接触新鲜事物,积极的感受英语界的环境。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内容过于死板、枯燥,小学生刚学习英语的热情就会退缩,这时候课外阅读重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学生学完“colour”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山水的文章(有花草树木都带颜色),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英语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既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又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手段之一。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看起来是件简单而平庸的事情,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话题。在小学阶段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阅读的过程中寻求阅读的乐趣,保持阅读的兴趣,对于小学英语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长期坚持,急于求成或漫无目的的阅读不仅不能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反而会使小学生更讨厌学习英语。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智力差异,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将课内、外阅读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正确有效引导,从而进一步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杜丽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梅.浅谈小学中段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2013年9月.

[2]程国娟.浅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年11月.

[3]张经纬.浅谈小学英语阅读兴趣引导与提高探讨[M].基础教育.

第四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老师要根据学情为学生推荐恰当的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积累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作铺垫。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策略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内阅读教材量的不足,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英语课内教材比较简单,以贯穿单词为主,句型比较单一,复现率高,很多学生读几遍就可以背诵下来,没有阅读难度,学生当然就没有阅读兴趣。英语课外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了解更多西方的民俗风情、用语习惯等,为以后英语阅读奠定基础。

一、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内容大多是图文并茂的材料,图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词的储备量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人生道理。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单词复现率较高的绘本图画,让学生爱上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则要选择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一些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高年级英语故事也有插图,老师也要指导学生通过插图捕获文章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老师为学生推荐阅读读物时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单词和句型,选择联系比较紧密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单词。如三年级下Unit4《Where’sthebird?》一课,练习的是介词in,on,under,behind的用法。三年级的学生词汇储备比较少,在选择阅读文章时,最好选择绘本,如课本插图一样bird在不同的位置,学生可以识记对应的单词。不断复现的句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形成语感,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Theveryhungrycaterpillar》(好饿的毛毛虫),开篇的一句:Inthelightofthemoon,alittleeggslayontheleaf.学生根据图片很容易理解毛毛虫的卵在什么位置。学生能够读懂句子就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从而进行文章阅读。借助图画阅读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方法,只要老师指导到位,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方法并巧妙运用。

二、自主阅读,交流展示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只要拿到阅读材料就要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哪怕有的单词不认识,在第一遍阅读时也要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内容,理解文章大意将产生很强烈的自豪感,会更加投入到交流展示中。独立阅读感悟可以减少外界干扰,真正有自己的阅读收获,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入讨论故事内容。所以,自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在第一遍阅读时,也不能反复回读,坚持继续阅读,了解大意,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展示阅读成果,这才是自己的阅读收获。例如,学习《Onthefarm》之后,学生对各种小动物的名字有所了解。老师在推荐阅读时选择了《ThetaleofPeterRabbit》,本篇文章比较长,阅读难度比较大,老师先给学生介绍了故事的大意,然后选择其中两页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说一说“彼得”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在阅读时可以推测出陌生单词的意思。每个学生对“彼得”的看法都不同,在展示交流时,有的学生认为“彼得”非常淘气,不应该不听妈妈的话,让妈妈担心。有的学生则认为“彼得”是个聪明的冒险家,即使非常淘气,但是有经历有收获。这就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在交流展示时有思想有看法,从而激发阅读动力。

三、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阅读有方法可循,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单词储备量比较少,阅读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猜词法”就是阅读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根据故事的前后意义或者是单词的前缀、后缀猜测单词的含义。学生还要学会快速摄取信息的技巧,根据阅读文章的题目,以及每个段落的段首句,归纳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并针对方法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贯彻执行,以有效内化运用,在高年级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总结方法的意识。如五年级下《Howdoyoucometoschool?》一课,学习的是运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老师为学生推荐阅读作品《TheJollyPostman》,文章内容比较零碎,Postman送的信比较多,老师让学生首先找到文中的关键词:TheBears,TheWitch,TheGiant,Goldilocks,Grandma(wolf),Cinders等,根据收信的对象复述故事内容。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强化摄取信息的能力,并归纳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般不需要字斟句酌,只要能够掌握句子大意就可以继续阅读,不可在回读中混淆文意。课外阅读是补充学生英语知识的重要渠道,小学英语课时比较少,课内知识比较零碎,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所以课堂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内容的阅读训练。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力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展示阅读成果,增强成就感。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鞠春燕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制约着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小学英语学习正是为学生以后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知识能力基础等都会对其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忽视英语阅读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新的学习方式,提升阅读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学生特点,引发阅读兴趣

阅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整体来说,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阅读水平不高,加上受到母语思维的不利影响,在把握英语阅读材料方面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现在一些小学生一看到密密麻麻的英语字母,就感觉无从下手,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英语基础、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的Unit3Ouranimalfriends时,在storytime部分,教材用生动且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动物朋友,小学生大部分对小动物是比较感兴趣的,很多学生也喜欢养宠物。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时,就先让学生尝试着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学生说:“Ilikemydog,itisblack.”有的学生说:“Ihaveawhiterabbit,ithastworedeyes.”学生们纷纷争着发言,思维非常活跃,对小动物的知识也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在接下来阅读storytime部分时,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由旧知进行迁移,阅读理解也就非常容易了。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阅读的强劲动力,教师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活动中。

二、借助多种手段,创设阅读情境

有利的外界环境和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有利因素。教师作为英语课堂阅读学习的组织者,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采取可行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思维也活跃起来,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真正投入到英语阅读中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例如,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5Helpingyourparents一单元教学,对于这一单元storytime部分学习,教师通过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个学生周末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视频。视频不仅有直观的图像,还配有简单的英语介绍,学生们对于打扫卫生、擦桌子、做饭等日常活动也比较熟悉,在看视频、听朗读介绍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理解。关键时,教师通过这则视频迅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storytime部分,在这种阅读情境中,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内容非常容易就理解了,对于其中sweepingthefloor这些没学过的词汇也比较准确地猜测出词义,极大地提升了课堂阅读的效率。由此发现,创设英语阅读学习情境的方法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英语阅读,而且可以为英语阅读增添乐趣,帮助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三、创新阅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取翻译式的阅读方式,对于英语阅读材料,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以期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材料内容。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习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创新英语阅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5Helpingyourparents的storytime阅读时,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取了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Help-ingyourparents进行对话,在学生们对于washdishes、washclothes、sweepthefloor、cleanthewindowanddoor等词组已经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进行限时自主阅读教材storytime部分的内容,发现不理解的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在这种阅读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多增加了机会,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性也得到了展现,同时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的合作交流,取得了比较不错的阅读学习效果。由此说明,不断变换应用新的英语阅读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阅读技能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升理解能力,强化英语阅读的体验,优化阅读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需要把阅读教学置于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技巧,灵活多样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在全面理解阅读材料内容主题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不断提升,亲身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莫根红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途径分析

英语教师在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趣味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课外阅读、丰富阅读积累等方面探讨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

一、实施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的时候,小学生学习英语比较困难,所以在小学教学当中教师激发学生兴趣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有了兴趣学习,才能够在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面对长篇大论的英语阅读,学生只有带着兴趣去读,才会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当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让阅读成为能够让学生愉快的活动,这是顺利开展英语教学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掌握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更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只有学生认识英语单词,有一定的词汇积累,才能进行无障碍的阅读。教师在英语课堂当中可以穿插儿歌、游戏等形式,或者是使用你画我猜的方式将两个同学组成一组来进行词汇记忆的游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精心设计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精心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语音、语调或者情绪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或者学生可以把文本内容编成对话,然后表演朗读,深入理解材料。其次教师可以寻找一些课外阅读,在课堂当中和学生一起探索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阅读的技巧和单词的解析,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方面的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使用幻灯片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看着图片编故事或者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在设置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在学生阅读前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解决问题,最后在阅读后再次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能够精准地理解阅读材料,使理解更加深入。学生对文章有了了解之后,可以通过讨论或者是小组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交流当中激活思维,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另外,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注重一些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整个课堂当中要教授学生一些英语阅读技巧,比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者是预测内容,并且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些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为学生推荐一些基础篇的阅读材料,使这些学生能够巩固基础,在课堂中能够不吃力。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增加一些阅读难度,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学习“poorman!”时,Lookatthisman.Whatishedoing?He'scarryingaverybigbox.Theboxisfullofbigapples.Hewantstoputitonthebackofhisbikeandtakeithome.Canhedothat?No,Idon'tthinkso.Whynot?Becausetheboxistoofullandtooheavy.Look!What'swrong?Hedropsthebox.Poorman!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为学生展示图片,然后让学生猜测drop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没有捷径,只有多读、多练,并且长期坚持下来才会有所提高。教师在课堂当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平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能够脱离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自主、积极地进行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大量地接触英语语料,增强语感,丰富知识,并且可以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升阅读及理解的层次拓展学习的深度广度。拓展课外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匮乏。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能够大量的阅读,但是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校园当中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英语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播放英语电影或者英语歌曲等,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形式。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4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语文学习的水平高低将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近几年来,又兴起了“群文阅读”,将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发展方向。“群文阅读”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构建体系的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做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一直伴随其始终,在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还要各方面进行试验、调整,让“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

1“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1]。

2“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信息的繁多与杂乱让人们在信息群里无法找到主要的信息线索,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2]。“群文阅读”课程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少、费、差、慢”等问题,同时,它从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改革。小学语文运用“群文阅读”课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突显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提高校园整体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设“群文阅读”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其必要性。

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途径

“群文阅读”是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3.1要建立一支高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由于“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内容包含量非常大,需要教师有开阔的眼界、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对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呈现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除了运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自主阅读教学和指导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法,增加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3.2要加强教学内容建设: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多文本”,即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选择组成一组文章进行研究,选择的文章之间主题相同,写作手法相近,文章表达相似,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下,最终对同一题材的文章形成共识,获得概括性的总结,从而促进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同时,教师在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选择与学生贴近的话题进行准备教学题材,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在阅读大量文章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话题内涵,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有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教师以诗歌学习为题材,那么师生共同准备与诗歌有关的阅读材料,集古今中外名篇与课堂中,《诗经•蒹葭》、《天净沙•秋思》、《西风颂》、《白桦》等名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古今诗风不同,整体领略诗歌的魅力[3]。结束语“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目前还未全面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还在不断的尝试完善中,为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全面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做准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人们对语文的重视,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作者:陈顺珍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2]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15-18+24.

[3]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1-4.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摘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该从小学做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起阅读兴趣。尤其应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使其今后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要依托阅读有效性的,如何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施路径展开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

1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是以授予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会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机制来安排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小学生都是年龄处在7-12岁之间的初学者,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都是比较乐意学习并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的。但是由于其心理上的不成熟,其对知识的接受通常需要采用一种情感上容易接受的方式。因此,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采用一些图画和插入的书籍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阅读的深入,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对所读书籍进行评价,使其能够从感性的认识不断向理性发展。按照学生的心理,将阅读的进程安排为从文字到内容再到思想的过程。例如,为了让小学生通过读书培养乐于助人的思想,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读漫画的形式了解到帮助别人的光荣和好处。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教师要通过小故事的讲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乐于助人的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内在动力,同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施也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基础时期,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力,使小学生自身产生对阅读的需求,从而激发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的兴趣是保持学生驱动力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持久的最好方法。小学生由于心理和智力各个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很多时候学习是靠家长和老师引导以及给与的压力,如果失去这些引导和压力,学生就会迷失在学习之中,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在这个时候,兴趣就成为了最好的助手,他能够维持学生不断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间断的进行自己喜欢的书籍的阅读。为了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习惯选择适合该学生的书籍,同时,老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课外读物知识竞赛等,来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课外活动中,参与其中的学生会不断的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作为观众的学生也会不自觉的想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以便能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要想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必须着力营造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是在很长时间内形成的一种不宜改变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是经过长时间、反复的进行而达到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方言的一定影响,因此,应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朗读。其次,逐渐养成学生默读的习惯,相对于朗读,默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读书的速度,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能够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最后,应该培养学生喜欢爱护图书的习惯。爱书不仅是一种勤俭的表现,更是一种美德。

5开展课外的阅读活动

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还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材课外课文,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此外可以开展以下课外阅读活动:(1)开展阅读交流。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课外阅读交流可每周安排一次,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内容为自己课后所读的各种书籍。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2)尝试日记赠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用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轮流互赠活动。如此以往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切盼望的自我行为。(3)进行习作创作。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勤于动笔能有效促进阅读内容的深化。在阅读的基础上,可经常举行一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计划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丽娜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许红.让我们一起来读书———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7).

[2]胡鹏.谈如何拓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创造思维;训练

面对21世纪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为了赶超世界先进的国家,为了民族的腾飞,为了使小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这也就是孔子的“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怠。”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德国诗人歌德说:“现在最有独特性的作家,原来并非因为他们创造出什么新东西,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能说出一些好像过去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而现在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他们习惯依据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记得我在讲《黄河象》一课时,部分学生对黄河象化石的来历产生疑问,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想象当时的天气很炎热,黄河象到河边喝水,难道天气温和黄河象就不用喝水吗?还有黄河象有可能是被挤下去的,而不是自己摔下去的。因为热,所以黄河象们你争我抢地喝水,老象身体弱就被挤下去了……”我认为学生提的问题有道理但还不够严谨,这其中有他们的“发现”,于是我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的问题并做了分析,使学生们心服口服。他们虽然没能推翻作者的推想,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高兴极了,为自己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欢欣雀跃。课堂上这样的问题,尽管思考时不够细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的,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2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问题、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如学习《桃花心木》一课时,有一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回答问题:从小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的孩子幸福吗?大部分的同学都回答“幸福,这样才能经历风雨勇敢地成长。”可是却有一名同学回答:“不幸福,因为这么小的孩子就要独立自主,实在太辛苦,这样丧失童真的孩子怎么会幸福?”我对于这个同学的答案表示肯定,我们在获得的同时确实也失去了许多。这个同学就看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一面,这就是思维的求异性。难怪有人说:“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也难怪契诃夫高喊:“有才能的人是没法模仿的,因为每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都有他完全独特的地方。”这也就是我所提倡的求异性思维。

3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古圣韩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非是要我们承认学生们的才能,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因此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案只能和老师的“标准”答案一样。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冀中的地道战》老师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没有问题”。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课,突然有一名同学举手了,他问:“为什么地道不会被炸弹炸毁呢?”老师解释因为敌人没有发现,所以炸不到。“为什么要说敌人进了地道以后的事?敌人不是不会发现吗?这不是画蛇添足吗?”这时我把问题抛给了同学们,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最后同学们结合时代谈到武器的先进性及威力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你们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这是很可贵的。你们很会思维。”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

4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一般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用泰戈尔的话说就是:“让睁眼看着玫瑰花的人,也看到它的刺。”记得在《放弃射门》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即使是技术平庸的前锋,也能将这个球捅入网底。”大部分同学都赞成这个球肯定“势在必进”,却有一位同学认为:“既然是争夺亚军的两支队伍,实力应该相差不多,这个守门员肯定不是省油的灯,所以这个球不容易进。”瞧!这就是思维的变通性,对于同一句话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使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这个问题我把它称为“课堂闪光点”,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变通思维来看问题,使其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作者:张小平 单位: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九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在为大家提供帮助的同时,请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

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多种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该并重。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为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提供一定的帮助。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校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小学是系统接受语文学习的开始,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能够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做好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如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请广大同行予以指正。

1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文化功底和文化修养,一定能够为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上也要不断提高。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指导阅读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上,在阅读方面只要求学生能够流畅阅读课文即可。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改中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所学语言的熟练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做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等。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是对教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一定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错误教学理念,对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课标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和提高,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

1.2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只有教师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不断充电,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把语文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更是不能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够把最先进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适应时展的需求。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即使自己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能够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的技巧,才能够在综合运用各方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放飞思维,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2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动力的推动下,主动进行阅读和思考,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2.1做好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万事开头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保障阅读教学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小学生年纪小,可塑性较强,教师要在教学前做足准备,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文章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趣味性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充满期待,在期待的推动下,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更浓。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章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阅读兴趣自然不会形成,阅读水平也不会提高。

2.2善于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同样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投影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感受教学内容,学生们感到很新奇,求知欲望强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在多媒体丰富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提高。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进行阅读的学习。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还要运用好课外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温军茹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白团乡东璧阳城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网络技术拓展阅读实践

摘要:

网络技术具有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进行快速的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有助于我们高效收集、利用信息。将Internet应用到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网络技术;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对于语文学科的拓展阅读可以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质相关的某一主题目,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质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的过程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经历了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类、信息资料的解释、规则原理的再运用等阶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这些优势,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1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兴趣,让各层次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网络多媒体教学,可通过依赖网络教室进行。利用网络的优势,既可由教师适时将信息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化解抽象知识点,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参与演示、参与交互,来把握演示的时机。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红军革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便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以革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拘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体现,教学氛圈生动活泼。

2利用网络优势,开展主题搜集,让各层次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计算机的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也就是说,计算机的阅读量大。我们平时的阅读只限于书本,且有时还要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阅读面狭窄,也难于提高阅读效率。利用网络进行阅读,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由此,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还可通过书刊、报纸、杂志,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学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活动类型。在《长城》一课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有的同学就留意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下载了许多幅长城气魄雄伟、蜿蜒连绵的照片;有的学生通过阅读网上信息,知道了更多历史上流传的与长城相关的传说、神话,对长城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更有的孩子对北京的名胜古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找到并阅读了古老的北京的名胜,并从中华旅游网站下载了大量包含北京大小风景旅游地的优美的照片和详细介绍的网页,并用Power-Point做成动态的电子读书卡片。在学生们津津有味地收获劳动果实时,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最和谐的体现。

3利用网络优势,归纳整理,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面对大量的网上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后,开展以“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方向的拓展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依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因、发展和结束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的从类型线索———人物、事件、自然地貌等角度进行归类。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两个线索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会了对《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用图片、数据等具体资料加以充实理解。学习了课文《你,浪花中的一滴水》之后,学生对雷锋的理解相当模糊,“雷锋那种精神很高尚,但是在印象中离我们很远”。在后续的拓展阅读中,学生找寻有关资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一组同学从雷锋扭秧歌的故事中感受到雷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情趣的人;另一组学生将雷锋改名参军的花絮讲给同学听,认为雷锋是一名对党、对革命有感情的人;这些细节一下子拉近了雷锋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学生脑海中的雷锋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这对正确理解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的局限。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学生们掌握了更多学到知识的技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主体是学生,主体必须参与,如果主体不参与,永远学不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网络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拓展阅读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笔者同时认为,教学时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也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学习其精神与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我们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作者:石媛媛 单位: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富林路小学

第六篇: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把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差。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提倡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也逐渐被提出和运用。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因此,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造成语文教学成为“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而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味地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使得教学氛围沉闷,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而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严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致使教学效果较差。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文章内容,忽视了传授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因此,在阅读教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利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地位,极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或者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再加上课堂教学活动中,阅读材料不足,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有限、阅读视野狭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

1.3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严格管理的方式,维护课堂秩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给学生以后的阅读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2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学生是学生的主动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

2.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会受到时间的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看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课程理念会逐渐深入和发展,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的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4]。

作者:符秋霜 单位: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99.

[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3.

[3]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10:179.

[4]倪雅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3:132+141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

摘要: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全面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的,把握阅读活动的特点,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提高效率;方法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对的课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下面把自己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总结一下,供各位老师交流参考。

1树立明确的阅读目的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换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及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2准确把握阅读活动的本质特点,扎实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通过对阅读目的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的共识:第一,阅读是一种吸收的过程,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归并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第三,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逐渐形成的技能过程,这种技能是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活动过程的同时,伴随一系列可操作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技能,是阅读成功的必要条件。

3开展高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3.1把握阅读主旨,提高阅读兴趣。

把握阅读主旨是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阅读指南和主攻方向。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坚持这样做了,一定受益匪浅。”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在阅读助推器的作用下,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与单元教材“亲密接触”。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删繁就简,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和相互作用。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兴趣高了,阅读目的性明确了,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3.2拓宽阅读领域,加大阅读范围。

课外读物暂且不说,仅就课文课本内容而言,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等等,无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文章(克隆技术等),陆续编入课本中来。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难于相比的,可见内容之丰富。学生阅读这样的教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更谈不上鉴赏、评价课文的。我们要扩大学生知识面,注意收集积累,并提高他们的认识。

3.3培养良好的阅读概括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自己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培养要从思维能力培养入手,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3.4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提高阅读效率。

(1)开展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2)开展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3)开展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分析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4)开展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5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习惯呢?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因此,良好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阅读中还常常会触发深刻的思考,而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又往往稍纵即逝。这就需要边读边动笔。此外,在阅读中也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也应及时或作摘记或作索引。如果学生能养成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将会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阅读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者:孙彦玲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鳞字中心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思考

摘要: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灵魂。语文是生命之根,语文教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是其教学的中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培养小学生识字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培养孩子们写作的必备前提。所以,作为教师要更加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此,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了几点思考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弊端;思考建议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未来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着手,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极为重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它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下,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以及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素养能力。要想实现这些能力提高的途径就要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完成。只有建立有效、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才会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才会发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那么,从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此项课程在教学中仍有一些弊端存在,只有弥补漏洞才会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至此,笔者在此基础之上也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建议。希望对各位同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以下是具体思考论述与分析: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1.1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阅读很少: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比较重视自己独奏演讲,学生在下面是忠实的听众。这样一趟阅读课下来之后,老师累的够呛,而学生缺少自悟的阅读。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更缺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有所突破,才会真正提高孩子们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中,由于教师重讲没有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与标准,很多探究式教学以及自主式教学模式未能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正因教师教学理念缺少创新,对新的教学要求理解的不够透彻、模糊不清仍然处在应试教育下,所以,课堂上导致学生对阅读课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死气沉沉。

1.2课堂上语言激励性不强: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语言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采用你很棒、很好的语言字样。这种激励性语言起初对于学生来说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但如果经常使用会让孩子们缺少新鲜感,更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念。另外,许多教师愿意在课堂上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打击,血多差生会觉得老师已经放弃了他们。所以课堂上,教师的激励语言要不断的创新更不要轻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语言的使用与激励的评价要恰到好处,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如鱼得水,让所有学生才能更好得展现自我。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建议

2.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首先,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培养学生的语速兴趣。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2.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定位的转变。新课改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新为主线”的精神核心决定了教师由原来的一重身份变成了多重身份的“共同体”,由原来的课堂主宰,变为课堂教学中的引领者、示范者、组织者、监督者。所以广大教师正在努力地摆正主导与主体的位置,正确地处理好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那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逐渐增多,参与的热情日渐增高,教学效率也日益提高。其次,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多元化的角色转换必然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与活力,广大教师正逐步摈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课堂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一些弊端问题的发生,要迎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在教学中才会顺水行舟,才能超越自我,在课堂上才会给学生创造精彩。

作者:赵春英 单位: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园小学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7期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年05期

[4]董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5]张莉丽;;浅谈新课程中农村小学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9期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知程度,是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的必要技能之一。所以,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加强对阅读能力的练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并早日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参考并借鉴了现有成功的语文教学文献,同时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发更多的学者共同探索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出一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他们大多数还无法做到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并且可以持续关注,直到形成习惯。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一旦兴趣被点燃,非常有利于带动学生很快进入到阅读状态,当学生真正找到阅读其中的乐趣,就可以把兴趣转化成自然意识,充分扩散思维,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里,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首先在开场白中卖一个关子,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把所有人的关注点吸引过来共同解答疑问。阅读的时候尽量让同学也参与进来,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经过一番亲身体验,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了,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来寻求答案。

二、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里,老师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善于发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课下也同样能够自行阅读杂志、报纸等,更多的阅读练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迅速地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随时勾画关键语句,而其位置通常在段首或者段末,对于优美和具有启发性语句更要及时抄录下来,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另外,鼓励学生养成记录读后感的习惯,这样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其中心思想,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到持之以恒。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自主阅读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所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从而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优秀学习态度。具体做法,例如,老师要积极搜集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像儿童杂志、期刊等,并且带动学生一起阅读,创造阅读气氛。阅读结束后,老师主动带领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交流,指引学生们表达自身的理解观点。在这里,除了创造好的阅读环境之外,还要重点对阅读情景进行构建。老师具体要做的是充分联系文章里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真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

四、全面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本来就因人而异,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足够正确和深入。那么就需要老师从提高同学的主动阅读的观念上入手,指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开阔眼界,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要不忘“以人为本”的原则,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学生拥有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阅读起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上一项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语言能力水平。所以,老师要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提高阅读技能方面投入更多的努力。经过笔者分析,老师首先可以从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传授其阅读技巧,同时,积极为同学创造有利和谐的阅读环境,并且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阅读水平。然而教育改革永不停息,我们寻求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方法的脚步就不能停止,只有不停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促进我国小学语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苏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中心小学

第十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得得研究》(编号:2015C271)

摘要:

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过渡到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为主,最终达到学生能够从语文阅读作品中体会美感的目的。本文将具体分析研究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敲门砖,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阅读教学,因此,强化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水平,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农村小学因为自身条件落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目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农村小学位置偏远、教育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年龄偏大,与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相脱节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还停滞在过去,因此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一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就是对文本逐字逐句的进行解释,力求具体分析到每一句话,每一个生词生词。这种教学模式经常会使得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气氛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与发展[1]。

1.2阅读资源匮乏:

与城市小学里优质的教学资源相比,农村小学甚至都没有一座像样的图书馆,即使有了图书馆,里面的图书却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甚至一年到头也都不到几本课外书,没有图书,农村小学的学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堂上除了教师和学生,也就只有课本和习题集了。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帮助农村小学建立充满图书的图书馆,彻底改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尽快让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读到有价值的、适合的课外读物。

2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践

2.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在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发生相应改变,从原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通过对学生适当指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农村小学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经常组织语文教师进城学习和参考其他学校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来。在课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在班级设立固定的一个时间作为“阅读时刻”,我把每天的放学前半个小时设为班级的阅读时刻,以往学生在这个时间里都已经写完了作业,没有事情可干,因此学生在放学前的半个小时总是会出现随便说话,打闹嬉戏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我把它设为了班级的阅读时间,一到时间就由班长或我提醒同学回到座位上,拿出课外书安安静静的进行阅读直到放学。平时我还让学生们通过写读后感,把抽象的阅读活动落实到笔头上来。我设立“读书日”,在“读书日”上让学生们相互分享、推荐最近看得课外书等等。只有增加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

2.2改善阅读教学方法:

农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可以对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分段式引导。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在阅读语文作品前对其进行预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让学生充分调动起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深入挖掘农村语文阅读的教学资源,例如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忙农活的文章,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眼界,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比如在《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中,作者通过介绍了四季的叶子,来表达赞美了叶子的奉献精神,因此我会让学生们在课下去捡一些自己觉得漂亮的树叶,并且仔细观察树叶的颜色、纹理和其他的特点。当课文中具体介绍叶子的时候让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叶子进行介绍,和大家分享他选择这片叶子的理由,觉得这片叶子与众不同的原因。以学生分享和赞美叶子为出发点,逐步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了解叶子甘当配角的奉献精神。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身边的真实素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深入把握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内在情感。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踏青或者春游,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城市参观博物馆等等活动,通过让学生亲生感受大自然,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做到让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回归生活。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对阅读作品进行逐词逐句的解释说明,转以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方面作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整体把握感知小学语文阅读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对刚才学习的阅读作品进行回顾和反思,比如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读错或写错的生字生词在多练习几遍,把作品中有没的好词佳句妙段摘录到小本子上,在进行反复诵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相信这样一套完整的学习流程下来,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3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学好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关键。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将阅读课堂分成阅读前的预测阅读、阅读中详略得当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后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作品。这样既能全面照顾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小学语文,同时也紧密联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作者:戚丽玲 单位: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市洛西镇三柏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永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02:27.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5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启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限于软、硬件方面的条件,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此,我们应当积极探寻改进方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改进

语文学习的核心和基础是语文阅读学习。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建立起基本的语感,从阅读中捕捉到字里行间的美。同时,阅读教学还可以为写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国情下,在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限于软、硬件方面的条件,其阅读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对次进行改进,提高农村小学阅读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过关

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必然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在农村小学,一些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在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时,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

(二)不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并同学生展开交流对话,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把握文中的脉络,使阅读教学具有针对性。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一言堂”的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样,学生由于被动地接受教学,其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同时,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无法很好地把握文中的脉络,使教学效果或大打折扣。

(三)不注意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精神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第一目标。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其宗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促使他们形成热爱阅读,主动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仅仅进行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内阅读还必须同课外阅读相结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种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能来学以致用,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能运用于平时的阅读中来。但是,一些教师并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在每次进行阅读教学后,没有及时为学生开具课外阅读的书目单。导致阅读教学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面并未得到拓展,阅读技能无法学以致用,学科素养并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

(四)没能运用信息化的设施来辅助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采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如PPT等,来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不少农村小学受制于客观条件,缺乏信息化的设施,教师只能沿用原有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无法提高。

(五)没能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可以记载学生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进行主动思考,可以检验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没能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钻空子、“滥竽充数”、口到心不到。

(六)缺乏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小学生大多贪玩、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但与此同时,小学生通常性格活泼,乐于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要想让学生主动配合阅读教学,主动热爱阅读,教师并须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靠强制性的手段来逼迫学生,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现实中,一些教师常常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盲目地依靠“管、卡、压”的方式来逼迫学生接受阅读教学。这样在学生眼中,学习俨然成了不得不喝的“苦药”,到头来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

二、改进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方案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方面的培训力度

针对于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存在的普通话不标准,从而对阅读教学造成影响的状况,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化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在普通话方面过关,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开展阅读教学。

(二)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针对阅读环节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时机来有效地点拨学生,同时与学生就课文中的内容展开沟通交流,让他们在启发和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配合阅读教学。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为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进行点拨:①文中三大自然段总体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着主线来展开的?②叶圣陶先生为何要主动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中生去修改作文?他又是怎样为作者修改作文的?作者通过叶圣陶先生对一个初中生的浓浓关怀,感受到了什么?③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的内心里有什么感想?分别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和段落得出感想的?此外,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就以下方面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叶圣陶身上的哪些闪光点?参照本文,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把握住课文中的真谛,真正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三)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进行延伸

每进行一次阅读教学,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课文风格接近,或出自于同一作者的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为例,我们在教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巴金的另一篇作品《海上日出》。并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方面,总结出文章中的写景手法、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另一方面,来对比两篇文章在写景手法上的不同。使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法进行有效运用。

(四)运用信息化的设施来辅助教学

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小学的建设力度,使电脑及互联网等信息化设施在农村小学得到普及,便于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设施来辅助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及时更新观念,并有意识地掌握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

(五)布置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无论是进行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的教学,我们都要及时地布置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自主思考后,记载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我们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读书笔记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来考察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

(六)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我们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大赛,让学生以口头的形式,对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时的心得体会进行演讲。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的乐趣,从而主动地配合阅读教学,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精神下,需要我们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创新。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更是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改进软硬件设施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模式上的缺陷,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郝兆有.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和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11-115.

[2]张贵芳.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2013,(15):123-127.

作者:徐龙山 徐豪 徐硕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法院

第二篇: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多以分析文本内容以及句段含义为主,使得文本内容变得抽象化、格式化,弱化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体验作者的体验,将作者的体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情感,促进自己的精神的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的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通过倾听来思考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基于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从其价值及策略两个方面,为当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目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分析字词、句段等文本含义为主,禁锢了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对调动学生对文本自主体验文本的积极性,将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融合在文本的学习中,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将大有裨益。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阅读是针对分析式阅读而言的。即在阅读中,学生要通过体验作者的体验,将作者的体验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情感,促进自己的精神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主体身份进入文本,体验作者的感情、遭遇、审美和价值判断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个体的价值判断、选择能力、情感体验等,让学生学会认同或者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构筑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的途径。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价值

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

形象思维培养的关键期,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形象思维因素,达到量的积累后,为今后的抽象思维提供基础。体验阅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直观的情境或者感官教具等,让文本中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情感体验的表达,启发学生获得并创造生动的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与传统分析式阅读比较,体验式阅读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重点加强情境设置,启发自主、自觉进行文本的情节感知和细节体验,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地位,如果发现问题,教师会引导学生调整思路、深入体验,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学生阅读体验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多进行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主体位置。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消———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在教师引导下,对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突出地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的体验阅读更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情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一方面源自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一方面源自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感知和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今后阅读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构建起科学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结构,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紧密结合小学生思想、心理等特征,以现有教材为依托,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创设情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创设直观情境。内容包括教师带学生一起去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真切的体验。这种情境创设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创设间接情境。也就是教师可以借助媒体、信息技术等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展现、实物演示、画面展示、音乐熏陶、情境表演等各种丰富的形式来展现文本内容或者烘托文章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这种情境创设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间接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感知。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体验

品味语言,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首先是以读促品。读有多种类型,比如朗读、默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及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而且读要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以达到品味文本的目的。其次就是以想促品。它是在读的基础之上,对语言进行进一步的体验,包括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在学生品读完语言后,将学生品读的语言与现实生活、已有经验、相关情境等进行联系结合,加深或者创造出新的情感的体验。

3.开展对话深化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通过倾听来思考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对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表达。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并且尽量支持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或者敢于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其次,就是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反思体验。教师要学会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表达中要与其进行持续性对话,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再思考,体验、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其生活体验相符,教师还要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差别对待,因材施教。总之,在小学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方面的感悟教学,启发、鼓励、引导,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杨四耕.什么是体验:一个教育学概念的研究机[J].今日教育,2009,(5).

[3]葛捷.对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3,(29).

[4]雷振国.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17):11.

[5]邱丽娟.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77-78.

[6]黄佳.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探讨[J].新校园,2015,(01).

作者:高钰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儿童福利院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探析

摘要:

阅读教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所在。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在“倾听”中增强感知,在“诵读”中深化理解,在“品评”中深刻体味,在“说写”中升华绽放。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开拓创新的重要路径,深入的阅读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能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生语感的培养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简单地说,语感就是语言意识,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七条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所在。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应以教材文本为根、以课堂教学为基,充分发挥“听、读、品、说、写”的功效,让语感这枝“玫瑰”在学生心中静悄悄地绽放。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就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更多地进行讲解,重分析、重机械训练,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重新得到了重视。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继承传统教学中好的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的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篇内容,包含了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因素。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领会,学生的语感就会逐渐形成。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强调学生主体的阅读与思考,学生语感的形成正是对语言材料的细细品味与深刻体验。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能力的形成,以及强调学生认识能力的提升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价值理念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就是建构“阅读社会”。[2]在现代社会,阅读理应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阅读在语文课程的地位要更加凸显,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地位将得到确立,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在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中就要求“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导向很明确。“语感”并不神秘,主要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3]语感的形成重在“感”,必须有丰富的积累。所以新课标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1~6年级合计约150万字。2000年小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在新课标中对于古今优秀的诗文,要求背诵的增加了一倍,达到160篇(段),这说明课标更重视通过诵读、积累培养语感。当然背诵应以大致理解内容为基础,强调“悟”,反对死记硬背。学生语感的不断加强,自我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就是能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4]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5]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主要技能,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必备技能。新语文的阅读教学,既要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死磨硬缠、机械训练的做法,又要给“文本”合理定位,其有效教学策略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6]其中:立足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基;超越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根;回归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需。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求的有效策略。[6]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在“倾听”中增强感知

语言感受力是语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说话时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是情绪上喜怒哀乐的外化表现。比如,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啊”,以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可以表现出惊叹、赞许、无奈、痛苦、伤感等不同的情感。学会并能够“听”出其中的意味,是语言感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并利用教材文本资源,通过准确丰富的语音表达,辅以背景音乐、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听”出语言中蕴含的情感、美感和作者内心世界,从而培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感知力。如教学《望月》第二自然段对江上之月的唯美描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闭眼倾听录音,设身处地想象,让学生在倾听中想象沐浴明月清辉、眼见照亮的江面、跳动的光斑,学生们很快感受到语言的美妙。

(二)在“诵读”中深化理解

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深化提升语感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指导学生反复吟咏、仔细揣摩,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深化理解、潜心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音韵变化和情感体验。教学《燕子》中描绘燕子飞行姿态、动态的第三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体会:“斜着身子”、“一转眼”、“掠过”、“唧唧叫着”、“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让学生读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蓬勃的生机。《梦圆飞天》中神舟五号飞船准备发射的情境:“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语调抑扬、语速缓疾、语音轻重等方面变化,生动表现了其时其境其情其景。

(三)在“品评”中深刻体味

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叶圣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文本中的“文眼”、“字眼”等关键处,引导学生对词语、句式、语序等以替换、增删等方式去对比、推敲、品味,从中发现课文语言运用的妙处,体悟语言的意蕴和情味。课文《黄果树瀑布》中有一段: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飘、拂、涌、盖”四个关键字,让学生揣摩、体会,“飘”和“拂”让人感到轻、柔、远;“涌”让人感到声音响亮、水势凶猛、气势磅礴,也越来越近;“盖”更显出巨大的声势和气魄。如果换成“流、吹、奔、掩”,则弱化了表达的意味,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精妙。再如《灰椋鸟》最后一句话:“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反问句改换为肯定句,通过句式的变化品评其中的不同意味、程度轻重。

(四)在“说写”中升华绽放

王尚文在《语感论》中,根据言语主体和言语作品的关系,将语感分为听、读为主的输入型和说、写为主的输出型两类。[7]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感培养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熟练乃至出色地运用语言文字。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发挥想象,自说自评、自写自悟,使语感之花在学生自主实践中升华、绽放。一是设境说写。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表演课文中一些精彩对白,允许学生自主发挥,使学生在表演中增强语感能力。还可以出示与课文关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写,再与原文对照比较,在实践中体会评鉴出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如教学《草原》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把自己说写的美景和感受与原文对照比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语感。二是模拟说写。《爱如茉莉》一文,通过一些平凡的动作来体现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芬芳无比的爱,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像文中一样,用一些动词来说说自己身边平淡而又感人的爱。由此将文本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平凡语言却能表达出无穷的魅力。三是创新说写。教学诗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方式,调动大脑中贮存的经验,发挥想象去说写。学习《雨点》时,学生写出了:风拂过枝头,留下了一树春色;风飘过田野,留下了满地硕果……学习《狼和小羊》时,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接着“狼扑向小羊……”续写出了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徐伟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J].安徽教育,2005(11)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4.

[3]谢忠凤.小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语言素养提高的途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4]孙德玉、吴支奎.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2.

[5]金本能.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9.

[6]吴永军.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03(11)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6

一、阅读目标“简明”,让阅读教学具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实,三维目标中的能力和情感目标更应该是体现在课程的高度上,因此并不需要每节课都要体现这样的目标,而且也不是一堂课就能实现得了这么多、这么高的目标。因此,教师要确立“简明”的阅读目标,从而让阅读教学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处理《乌鸦喝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这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们可以舍弃三维目标中很多虚的东西,抓住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制定以下目标: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通过对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简单明了地把握住了阅读教学的真意,因为简约,易于理解,所以容易达成,便于落实。

二、阅读内容“简要”,让阅读环节具有明晰性

一堂课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上紧发条填充知识,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即使课上得再精彩,学生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知识轰炸。我们要通过教材的有效处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明确,要合理分配时间。例如,在《日月潭》(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中,作者用几段很精彩的描写将日月潭活灵活现地展现到我们眼前,其中不乏经典的词句。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品读。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了文中所描写的日月潭的三个画面。然后提问同学:“你们从这三个画面中都看到了哪些美景,它们是什么样的?”生1:我看到了树林,湖水,白雾,星光和建筑……生2:我看到了蒙蒙的细雨笼着水面,就像做梦一样……师:太棒了,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们的。(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二、三、四段)师:在这三段中,我们可以找到作者描写这些美景的用词,分别有碧绿的湖水、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倒映在湖中、蒙蒙细雨、披上白沙、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通过这些词语,我们闭着眼睛想象一下,是否就像回到了刚才所播放的画面之中?生3:我觉得比刚才的画面更美。生4:闭上眼睛,我仿佛就看到了日月潭在我眼前,很美。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引导学生详细品读这些词语,通过词语感受日月潭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美。接着,我又让学生对比文章和画面所带来的感觉的不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字所赋予的景色的美感。

三、阅读过程“简洁”,让学生阅读具有自主性

阅读过程“简洁”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删繁就简,简化环节,提高连贯性、流畅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点线面,去除各种花俏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去读、去想。例如,《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散文,这种类型的文章非常难以教学,该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懂得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呢?教学中,我用敏锐的目光抓住一个“谜”字,紧扣“谜”题,读懂爸爸的话,抓住“昨天、童年、所有时间”来解“谜”,使得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了时间的珍贵。最后拓展思考写话:“仿照爸爸的话,写写身边那些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事物和你对时间的新认识。”整堂课书声琅琅,以读感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涵养。这样的课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由“教语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表达心声,描绘生活。课堂上陆教师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成功实现了从教语文到教课程的华丽转变。

四、总结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取舍,要学会砍掉粗枝繁叶,让学生学得清楚,看得明白,学得高效。教师要通过简约化的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堂从深层上丰富起来。

作者:郑庄燕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五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阅读帮助人们通过文字获取信息、感知世界,进而认识世界。小学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倡导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促进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是对21世纪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落实。个性化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特感悟阅读的一种教学形态。但大多数小学教师并不能准确地把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质,认为这只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名词”。要想明确这一概念,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一)个性化阅读

许多研究人士对个性化阅读下过定义,例如,“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类似的说法还有,“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最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引导他们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培养阅读反思的能力,并使个性获得最优的发展”。概括起来,个性化阅读就是指把阅读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自我建构,展现自身的独特体验。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

把握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就可以真正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吗?这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深入思考。如若把两者等同起来,未免有失偏颇。何谓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前还没有专著对这一概念进行过深度的分析,只有一些学者和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做出相关研究。代洪敏指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宫雪松认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利用多种多媒体拓展学生的阅读平台,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之间、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综上所述,虽然各方表述不同,不难发现,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教会他们有效的阅读方法,开拓思维,获得更多知识。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阅读兴趣

众多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更是为以后阅读思考打下基础的黄金时期。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习得,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小学生渐渐厌恶阅读,身压重负。而个性化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阅读、喜欢阅读。小学生因其年龄心理的特点,只有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作品的美,他们才愿意主动去阅读学习。因此,兴趣的培养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促进个性发展

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确立了个性全面发展的理念,而个性化阅读教学正是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个性提供了平台。正如有的研究者提道: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必须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文本展开积极对话,聆听作者的心声,从而分享独特的体验。(三)启发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灌输模式,倡导“教师引导性、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理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着自己的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和交流,循着自己的思路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没有内容的约束,没有方法的限制,小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权威,提出对文本的独特见解,从而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实施中的误区研究

(一)角色错位

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个性化的程度把握不好,导致角色错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片面理解《标准》的要求,认为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学习,导致学生个体学习无指导,没有明确目标,使得学习低效。这种情况下的教师多以下列角色出现:阅读课堂召集人,学生“哇啦哇啦”读书,教师在一旁若无其事;阅读课堂旁听者,学生热烈讨论,教师不给予评论,争论无果;阅读课堂的捧场人,学生无论如何表达,教师直言说好,无指导改进。无教师引导的课堂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因此,追求个性化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出课堂,放任学生个性,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个性化。

(二)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

如今,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全国盛行,相关主题公开课陆续出现。通过观课,发现这些阅读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学形式标新立异、花样百出,学生在课堂上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语文知识究竟掌握了多少无从知晓。教师放任学生阅读,只是对个性化阅读的形式理解,这会让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中迷失方向,对阅读内容无所思考,失去“语文味”。

(三)知识面局限,理解片面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要让小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就对人物形象有深入的理解,未免太难为他们了。小学生本身的经验有限,知识面狭窄,对文意的把握也不准确,非常常见,但教师仅让学生阅读教材课文,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延伸拓展,造成读得多却理解不深。

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面对实施过程中的类似问题,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为了确保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展开,本文总结出如下的教学对策。首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是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这样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不强,可能理解了文章意思理解但却把握不准主旨,这时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引导他们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反复阅读和揣摩,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其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丰满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次,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需要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对于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感悟,教师不能置若罔闻,应通过教会学生自评、互评,最后给以总结,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归宿。教师是整个评价环节的核心部分,应教会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自主评价。最重要的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应以大量阅读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知识面。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为以后高年级的习作积累素材。

五、结论

通过上述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对于以下问题,如准确理解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异同还缺少系统的论述。通过概念对比,不难发现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异同,虽然二者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后者更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贴近教学实际。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理解个性化阅读理念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标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此外,如何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值得进一步研究。因此,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不能只是课改背景下的一时热情,教师要把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使个性化阅读教学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

作者:芦歌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及策略探究

一、明确“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而“读”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充分的“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反之,如果不重视“读”的过程,或者放弃“读”的过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听说读写能力就成为了空中楼阁,不会取得实际的效果。

(一)“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以“读”为根本。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在阅读时间上予以保证,使学生能够读得充分,能够从整体方面有所感、有所悟,最终形成语感,切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在训练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只有充分地读,才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他们的记忆能力是最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季黄金期,组织引导学生多读,并且熟练记忆精美诗文和妙语佳词,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体会遣词用语、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发领悟到的遣词用句之法和写作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诵读指导,使学生能够用心读、用心听、用心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真正凸显感悟的作用。

(二)“读”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在进行心灵对话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之间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而且是超越时空的。同时,它也属于认知活动的一种,更是读者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对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作为读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高的,认识潜力也是巨大的。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组织与引导者的角色,然而教师的阅读指导只能是学生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的外在因素。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促使其学习的内在因素是不断学习的需要与自身语文原有素养之间的矛盾。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若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有必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生成的内因,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内因为语文素养的提高服务。其中极为关键的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多读、少讲,保证读者在心灵方面与作者对话。

(三)“读”的过程就是理解与感悟的过程

关于读书的要领,古语说要坚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用心最为重要。一是用心思考、体会文字作品,二是用心地去品味、体验自己的诵读,也就是所谓的理解,边读边思考,从而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把握思想感情。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重点就包括体会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感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是极为关键的。因为每个学生的精神感情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用真情去感悟、理解课文,只有如此才可以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形成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互通与共融。因此,教师应该遵循朗读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对于一般的课文,要在流利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整体内容,把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写作中。对于感情丰富的课文或者文章段落,要求学生必须读出感情,进入文本的境界中,认真品味有所感、有所悟。对于叙事类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把心贴近文章,尽最大努力与主要人物进行情感的交流,感受其心理与情感,如此才可以把握住课文的内涵。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朗读

对于阅读理解而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以及产生不同的感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从各自的独特视角体会、感悟课文,并以自身的生活阅历有机地结合,读出真情实感。

2.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课文中具有拓展空间的关键处,立足于原文,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合理地进行想象,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更独特、更具有新意的语言,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无限魅力。例如:在讲授《白杨》这篇课文时,针对该文的结尾:“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笔者向学生提问:爸爸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什么?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把课文的情景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一步去想象,这一做法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想象他们真切地得到了情感体验,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未经历的体验与情感,从而陶冶了情操。

(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的精神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一旦进入到文本阅读的情境当中,他们自然就会产生出一些疑问,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再加之阅读经验不够丰富,可能没有办法梳理问题,也可能是有了问题,但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没有去思考和解决。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考感悟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在阅读时如果学生能够提出疑问,就证明他会读书和思考了。读书与思考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读书实质上就是化文本的书面语言为个体语言的过程,只有读思结合,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因此,会读书的人必然会思考,通过思考疑问也就随之产生。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要根据实际灵活进行处理。浅层次的可以不作答,由他们自己解决;深层次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加以解决;针对与课文教学目标没有多大联系的问题,可以要求他们课后探索解决。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所谓的质疑点,其实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或者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点和训练重点。具体方法包括:其一,从课文题目切入,抓住题眼进行提问。例如《草船借箭》一课,可以立足于“借”提问:为什么用“借箭”而不是“骗箭”;其二,通过提问,揭示出课文中表面矛盾的地方。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中,写一位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对这个句子,提问“焦急”和“耐心”两个词一起用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三,通过比较重点字词、句子用法的优劣来提问。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中,针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可以提问:为什么用“抽”而不用“生”或“长”?

(三)通过强化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全身心、自主地经历阅读的过程:一是组织学生反复进行集体朗读或者个体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思考、感悟、体验和创造,促进其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二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这一环节可集中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先在组内进行,然后再通过全班同学的交流加以解决,最终使学生由“读会”变成“会读”;三是培养学生敢于说话,要坚持开放教学,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只有多读、多说、多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四)通过自主合作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他人进行充分交流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书本知识,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依据确定的方向,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开展阅读专题活动。通过这种自主合作阅读,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每个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交流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三、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积极在教材中发现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感悟和体验的内容,并创设相应的环境与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并通过积极对话,充分体验探究语言文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逐步培养起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作者:汤桂芹 单位:伊春市友好区第一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培养的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各方面还处于一个空白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穿插进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趣味性,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能够在以发现美的态度去面对未来与人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培养的时代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在教育层面只有不断的打破旧有模式,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中,加强审美的培养是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改革内容。增加审美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知识范围,让学生能够从小就能够接受新的时代特性。

(二)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的时机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审美提升打下基础。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让小学生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美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掌握语文知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培养的全面性

在旧有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更多的停留在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上,对学生的审美培养能够扩宽学生的综合素养。审美培养有利于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对美的范围和定义有全面的认识。审美培养焦旭为学生的价值形成奠定了基础,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之外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培养的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通过全新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来构建学生全新的审美体系,是深化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的有效方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情景构建来实践审美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景来开展教学,以帮助学生感知美感。例如,在《花钟》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播放《黄鹂鸟》、《太阳当空照》等歌曲,营造出较为轻松的氛围,同时让学生们能够想象出文章中的美景。在文章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首先朗诵一些语言优美的诗词,描述一个具有美感的意境,为文章中花开的时间进行气氛的渲染。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审美培养实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课件将一些优美的图片以及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审美培养的效率。在《荷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寻找现实中的荷花进行拍摄和录制,然后在课件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感有真实的认知,同时可以建议感兴趣的同学让家长带着去实地进行观赏。伴随着轻音乐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能够较为容易的领悟到文章中所描写的美景,加强对美的感受。

(三)通过课程内外审美技能延伸来实践

在课堂上选取一些语言文字较为优美的文章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重复的阅读来加强对文章美感的感受。在对文章的优美文字进行观赏后,应对文章的传神美、意境美以及结构美等多个层面来进行赏析,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的审美技能潜意识的对课外读物进行赏析,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美充斥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中,只有善于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才能提升生活情趣,而较强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需要具备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技能。因此,审美培养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通过小学语文中阅读的教学渠道,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审美培养。在不断的进步和变革的时代中,教师应保持着持续的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审美技能。

作者:薛虎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平阳实验学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途径与方法

一、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一)以良好的教态营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讲解闻其声,同时也会通过教师的教态察其色,因此无形中教师的教态就能够影响教学气氛。一是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通过微笑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畏惧感,使课堂气氛变得温和,有利于开展教学;二是对学生要进行积极的鼓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欣赏、挖掘、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多用赏识、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多以“真好”“真棒”“真聪明”等语言夸奖学生,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自信,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努力阅读,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二)以游戏的形式营造氛围

小学生具有贪玩、爱玩的天性,对游戏的兴趣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游戏进行,例如找朋友游戏:教师把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及其近义词或反义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安排学生拿着其中的一张,去快速地寻找它的朋友———近意词或反义词,这样立刻就能调动起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三)以活动的形式营造氛围

学生通过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表象思维,能够直观地展现课文的内容,并使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例如:可以针对某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创编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再现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这样的阅读课堂一定会是妙趣横生的。

(四)以设置悬念的形式营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在讲解课文时,故意结合文章内容设置一些带有悬念的、趣味性的或者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有了悬念,学生的认知就会产生矛盾,自然就会具有强烈的探究疑问欲望,进而就会自觉、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孩子们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阅读灵感和思维。

二、积极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有限的,课外阅读才是更为广阔的认识世界的载体。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课本的文章与课外读物相结合。在学习课内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外搜集与本文的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大致相近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指导他们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增设课前小故事环节。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每天安排一名同学在课前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不仅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知识,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三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号召同学们捐献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阅读,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四是倡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爸爸妈妈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与孩子一起徜徉于阅读天地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切实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更为轻松地理解、把握阅读内容,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一)把阅读权真正还给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文本是三位一体的,但是其主体是学生。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却忽视甚至抹杀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强行输灌给学生,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权,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习伙伴和阅读方法,自主进行阅读交流。在初步阅读课文时,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由进行阅读,主要任务是通读全文,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勾画出自己感觉不理解的内容,粗略地领会文章的大致意思。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急于求成,不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即使设置了这一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也不足,只是走过场而已,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收获。因此,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自主阅读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真正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的直接途径。通过朗读课文,学生的智力能够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思想也能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传递情感,与作者形成共鸣。

1.进行朗读示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在小学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一些景物描写的课文,如《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秋天的图画》《日月潭》《美丽的小兴安岭》《珍珠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天上的街市》《彩色的非洲》等,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进行示范朗读,通过声音把文章中的画面再现出来,把学生带入阅读的意境中,使学生不仅入境,而且入情,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课文,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秀美的山川河流的感情;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以及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树立高雅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

在学生自由朗读、集体齐声朗读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考,给学生留足读后进行质疑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朗读中随时进行质疑,也可以在读后集中进行质疑,然后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充分、主动、全面发展。

3.鼓励学生敢于说话。

阅读教学适当地进行开放化处理,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想说就说,面向全班同学,多样化地进行语言交际,通过同座之间、小组之间、全班之间的广泛参与,形成多说多练的良好阅读局面,只有这样才可以持续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而学生能够说出来,就表明他是经过思考和研究了,其思维必然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其语文综合素质必然会有效提高。

(三)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应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在作品解读的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造性地思考、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独立、个性化思考的权利,在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课文研读。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佣》一课时,需要学生体会兵马俑类型鲜明且不同的形象,对此教师没有必要讲解得太多太细,也不必统一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读、大胆地想、自由地说。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机械地进行阅读,强行地统一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尝试进行课文拓展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能把文章读得全面和深刻是最为重要的,而单纯地就文本而读文本只能是浮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因此,可以把阅读拓展到其他相关的领域,如在阅读《二泉映月》时,可以组织学生聆听这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乃至于聆听其他的名曲,从而进一步形成心灵的共鸣;在阅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较为全面地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科学成就,乃至于他的珍闻趣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改编,并且进行角色扮演,把文章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反复砥砺、运用语言,提高阅读能力。事实上,博览群书,广泛地涉猎各种健康的阅读内容,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不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王琨 单位: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第一中学

第六篇: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引发了“阅读、写作和计算”这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需要基础教育做出适当的回应。而当前的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学生的自主性被忽视”、“学生的阅读习惯欠佳,阅读能力较弱”等问题。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怎样让学生学会阅读?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这的确值得深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在山区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为阅读教学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走出教材和学校的局限,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实现网络资源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打开阅读之窗。

二、网络资源在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任何活动、兴趣都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笔者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浓厚的兴趣,以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力求“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学《出塞》这一首古诗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穿越到唐朝,去感受历史上的一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心理历程。”然后请学生观看壮阔的画面:一轮清幽的明月,照耀着寂寥的边关和萧条的景物,战士们登上城墙,呆呆地望着明月思念家乡,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正当学生沉浸在孤寂、苍凉中时,一声声鸟鸣伴随着嘹亮的军号打破了夜的宁静,自然地让学生联想起连年不断的征战,以及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战士,教师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凡音者,生人心者也”;“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借助音乐和图画恰到好处地烘托点缀,使课堂变得多维、立体,为阅读教学营造了充满活力和人文气息的氛围,促使学生披文入情,从而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网络资源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之道才是根本。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1.学案导航,交流共享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预习,设计好前置作业,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的预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了解其大意;二是让学生搜索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还要深入阅读并整理、内化,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共享。

2.深悟课文,内化应用

指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既是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利用和内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来理解课文,对课文重点紧密相关、又有较高难度的问题要结合精读、反复读、列提纲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大胆探究。在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与认识得以交流,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多活动的机会。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容量和方便快捷,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缩短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距离。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让学生领悟老人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链接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海明威曲折一生的简介;主人公桑提亚哥的人物原形、狮子、大海、风浪、小男孩、老人的象征意义等。在学生对写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后,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老人在海上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老渔夫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最后学生领悟主人公“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从阅读一本书到阅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一本书向阅读生活、阅读人生延伸。这是学会真正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热爱阅读的更高境界。在阅读教学中,巧借Moodle社区,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如“以讲诱导法”、“以身示范法”、“赏识激趣法”等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等荣誉评比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形成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非常便利条件。教师在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这一环节,要注意确定课外阅读的延伸点。根据教材按单元划分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和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减少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和传说”,围绕这一主题,在魔灯社区里的资源部分上传了《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作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在活动部分设计“我的展区”,学生带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智力背景阅读后,在展区里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感受;还设计了“小小评论家”专区,鼓励学生批判性有创意地进行评价,使孩子在精神与个性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跨越,既让学生拓展了阅读面,又使他们很好地巩固、延伸了课内学到的知识,实现了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的双赢局面,学生们“双翼俱丰”,在书海里自然能自由翱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的延伸点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从课文中心内容切入,向同一题材内容延伸;二是可以从课文作者切入,向课文作者的其他名篇延伸;三是从课文体裁切入,向更多同体裁的作品延伸;四是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切入,向同时代的作品延伸。从这些方面进行设计资源,让学生课外进行浏览、阅读、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品质和质量,真正将“大阅读”“大语文”观落到实处。

三、网络资源在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给学生的阅读制订明确的目标

阅读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适当提高或降低目标的层次。同是高年级段的孩子,素养高的可以让他们选择内容稍深的名篇巨著普及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而素养较差的则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进行阅读,增加积累,得到体验。这样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达到各自目标,得到成功的体验,满怀信心地去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合作与竞争

作为山区的小学,学生受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也不一致,故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些差异。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生的阅读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还应使学生养成小组相互交流的习惯,学会资源共享,在合作中提升阅读能力,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阅读质量。

(三)注重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语文离不开家乡的文化底蕴。面对山区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瘠”的现状,只要立足本土资源,抓准突破口,用准策略,山区学校也能在阅读的天地中有一方绿茵地。把《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作为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旅游、歇后语、对联等,都传播着几千年来的当地文明,我们因家乡而骄傲,让山区的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家乡的乡土文明很好地传播和传递下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山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拓展学生阅读的途径,并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就能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实处。

作者:罗美琼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但是,如今的阅读教学课堂,若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有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寡言沉默,究其原因,我们没有为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教学氛围,部分学生,并没有被文本内容所感动,他们感受不到阅读的妙趣横生,自然也就没有阅读的兴趣。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当通过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即营造与文本内容情感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当中。比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是以简练、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为了让年龄小、自控力差的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当中,仔细品味文本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课前,我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桂林山水的资料、图片,课堂上,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了我自己制作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多媒体课件,悠扬宁静的音乐,配以优美生动的图片,立即将学生带入到了美轮美奂的桂林山水世界中,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桂林山水到底美不美?它美在哪里?”由此,使学生在刚才欣赏优美图片的基础上,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句话道出了质疑、释疑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质疑、积极解疑,使“疑”成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力,并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认真文本,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如此,既能加深对学生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在导入课题后,我对学生说道:“小朋友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都能想到什么问题?”“雪地上都有哪些画家?”“画家在雪地上画了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画?”“谁画的画是最漂亮的?”“画家为什么要在雪地上画画?”……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兴奋回答道,于是,我继续说道:“小朋友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一起去找出问题的答案吧,一会儿记得把答案告诉老师。”听罢,学生都捧起课本,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读完之后,也都积极踊跃地回答起了刚才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学习气氛显得异常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样,我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并要求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找寻问题的答案,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引导者和指挥者的身份作用,向学生传授各种简单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使小学生在阅读时,做到有法可依,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增强他们进行阅读的自信心。经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整体阅读法、四部阅读法、变序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以整体阅读法进行举例。整体阅读法,即从教材整体出发,通过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这三个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我便采用了这种方法:首先,通过题目,我让学生明确了文本中心,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继而,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分析课文内容,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即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最后,联系整篇文章,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我们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之后,便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日后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广为探索和研究各种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快掌握有效、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方海军 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分析

语文阅读教学随着时代的改变其教育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多数是采用以老师为主体的授课原则,其模式是固定的,老师抛出问题,再给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通常处于较被动的状态。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这就离不开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创造,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取合作学习策略的意义

1.使学生的积极性高度提高,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合作学习方案首先应该让学生对其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体验,将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还要具备对教研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引导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出问题,使学生由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继而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2.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针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半灌输式教学,教师的讲课思路是将文章分层次讲解,最后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总结。因为该教学策略是由老师做主体的,所以学生很难以自我角度出发理解文章问题,同时受到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影响,其学生在对阅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合作学习策略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中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自主理解知识的能力。小组成员通过学习模式能够取长补暖,互相进步,而同龄学生间具有更容易沟通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文章进入深入思考,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以及理解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新时代的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更具备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融入合作学习的策略,能有树立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小组团队进行学习时,团队与团队之间又能够形成竞争意识。通常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单位,以老师在讲解李白的《静夜思》为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组,在每个小组中派出一个代表朗读这首诗,根据朗读的感情、声音洪亮程度等作为衡量学生朗读水平的标准,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这样学生对于朗读的激情也会提高。也因此能够更好的感受这首诗中浓浓的思乡感情。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大概意识,并结合诗中的背景对诗中刻画的画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古诗,在此过程中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意识,又能够树立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课堂教学采用分组合作式教学。

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先布置提问问题的方式,使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的小组。分组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均衡性。在授课前就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话题进行深入谈论,小组成员之间就能完成有效的互动,继而相互学习,大大的提高其学习兴趣。这样的模式也会使促进学生完成预习步骤,使学生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作了大致的了解,使老师授课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有一定帮助作用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对于个性不同、程度不同、背景不同的学生,要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充分掌握,使语文阅读合作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在小组语文阅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不厌其烦的解答,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3.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使语文阅读合作学习策略得到创新。

使语文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不断总结其教学经验,及时进行反思。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阅读知识就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帮助,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教师在阅读课堂提问为例,教师可以在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上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一些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学生的差异制定出一系列差异性问题的提问,再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再对其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化。

4.创建适当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提高。

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用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使授课内容和形式更为灵活,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时更新。以联系实际场景为例,使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技巧来在设定的场景中进行指定的内容表演,学生在合作参加表演后,能够使其应用实践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同学对其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是由巨大帮助的,使其人文素质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还应该融入文化知识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应用场景,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主要体现在其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是策略的主要原则,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完成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学习。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一定要具有丰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作者:何丽娟 单位:杭州滨兴学校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1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以下本人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些粗浅经验谈下感受以确保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长期课外阅读中受用。

(1)标记:

将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词汇进行必要的圈点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积累和印象。

(2)结语:

让学生学会在文章阅读后进行必要的总结,这样不仅让学生抒发除了真实的情感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和作文表达的能力。

(3)列提纲:

由于个别文章篇幅较长,为此,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后整理必要的提纲出来,对于学生学习原文作者谋篇布局而言,非常受用,可供学生以后日常作为习作进行参考。

(4)精读与浏览:

针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材料,要让学生学会有选择的进行阅读,特别是针对篇幅较多的阅读材料而言,要让学生学会浏览性阅读把握对阅读材料整体的把握,当读到精彩处则可放慢进行精读并加以体会。

2让学生从朗读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学习是学生掌握语感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过程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而朗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感。

2.1通过朗读、揣摩,培养学生语感:

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反复朗读,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进一步揣摩,从而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过程中,要精确的调动学生通过何种语言学习而获得语感的培养。教师要调动学生不断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让学生视阅读过的语言文字逐渐转换成自己的口语,让学生加大一定量的写作词汇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2.2通过朗读形成内心视像,激发学生语感:

对于阅读教学中,一些阅读文章中的词句虽易于理解但却赋予独特鲜明的感情色彩,强调了文章作者的“良苦用心”或“独具匠心”。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朗读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形成学生对文章理解下的内心视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感。

3让学生乐读善悟

3.1乐读,是完成阅读任务的前提:

培养学生乐读就要全面充分的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坐下。当学生陆续坐下后,一些学生感觉到的紧张,语速变得结巴,此时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相反我耐心的听完这个学生读完坐下,首先给予该生肯定和表扬,这样该生的自信逐渐增进,这个学生后来越来越表现出对阅读课程的兴趣,在后来的作文习作中越来越好。很难想象如何武断的让这个学生在阅读课堂中未读完就让其坐下会对该生造成什么的影响。因此,要让学生乐读就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只有学生乐读才能切实掌握阅读能力。

3.2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加以指导,使其善悟: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依据阅读文章后的感受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提出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做好正确引导,积极倾听,避免对学生感受和发表意见的“不管不问”和“不理不睬”。

4总结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7

摘要:

目前高中英语在阅读方面的教学备受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关注。阅读作为高中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图式理论的基本定义、特点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对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

图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

近年来,高中英语的阅读已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阅读成绩在英语成绩中占有重要比重。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图式理论作为高效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图式理论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所谓图式,就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个例通过抽象化、概念化等方式归纳其共性特点,并发挥大脑的存储功能对知识经验给予存储。图式具有多变性、层次性、差异性等基本特征,图式分为语言、内容、形式三种图式类型。所谓图式理论,即人们过去的认知模式、认知特点早已在脑海中形成固有思维,进而为现在的认知提供学习经验。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老师阅读教学模式传统

高中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高中英语老师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在英语语法、单词等方面仔细推敲,然而对英语教材中阅读的结构、中心思想、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往往一带而过,不做重点详解。多数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模式传统的问题。

(二)学生英语阅读文化知识匮乏

因为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再加上高中生对外国的民俗文化了解的较少,所以高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混淆母语和英语的学习思维。这样极易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理解浅显、做题失败。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在社交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不仅要掌握学习英语阅读的基本方法,而且要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题量过大

英语是高中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英语成绩在考试成绩中占有重要比重。高中英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经常采用对不同类型题进行大量训练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只是提高了做题技巧,但英语交流的能力反倒下降。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具体应用

(一)语言图式理论

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学生经常在语法、词汇等方面遇到问题,学生的语法基础薄弱、词汇量匮乏,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障碍重重。语言图式作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英语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言图式理论,即老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语法知识,进而构建系统的语言图式。例如,在扩大学生词汇量方面:学习单词centric—中心的,在其前面加上“a”,变成acentric—无中心的,个别单词前或词根前加上“a”,就会变成意义相反或对立的意思;在巩固学生语法方面,英语老师要将语法融入恰当的语境中,避免枯燥地灌输理论。应用语言图式理论的学习策略参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促进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技巧。

(二)内容图式理论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背景中学习英语,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也比较浅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内容图式与文章主题息息相关,内容背景、内容熟悉度的文化色彩浓厚。由于中国的高中生与外国学生的文化差异较大,面对同一个术语,两国学生诠释的含义可能会截然不同。例如,Antsinone’spants.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学生都能翻译,但这句话的实质意思是形容人的坐立不安,不是学生所理解的“裤子里的蚂蚁”。由此可见,英语阅读教学不是单词的简单相加,英语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应采用内容图式的学习策略,积累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形式图式理论

高中生要想充分地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大意,运用语言图式理论和内容图式理论往往不够,除此之外,还要应用形式图式理论策略参与英语阅读的学习。每种文体都具备独特性,例如,描写文通常不用叙述主题句,而是以事件发生的顺序或遵照时间规律来写;议论文主题句通常在文章句首、段中或者段末显现,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总结性概括、具体分析”等形式布局。高中英语阅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局限,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促进了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

作者:张聃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九中

参考文献:

[1]庞艳宏.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印天兰.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35):157.

第二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在阅读中,略读(skinning)、浏览(scanning)、精读(detailedreading)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技能。在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不改变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的前提下,重新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确定阅读的步骤、任务和阅读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阅读教学;教学理论

一、课前功课要做好

英国诗歌(Englishpoetry)介绍了诗歌的特点和作用,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接着讲述了中国古代几位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和白居易以及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历史,还提及了不同时期的英美诗人如JohnKeats,JohnMilton等。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提前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如:熟读课文,查好不认识的单词,标出不理解的句子等。

二、课堂阅读阶段

课堂阅读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找读”(searchforusefulreadingmaterials)

“找读”就是找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阅读素材。一方面阅读材料要适合自己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阅读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食肉植物”这篇文章,大家可能很熟悉。所有植物都在猎取食物,它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从空气中和土壤中获取营养。我们虽然对这篇文章很熟悉,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基本没有见过食肉植物。接下来以一篇中考文章为例,一篇完全适用于初三年级学生的文章,来说明找一篇学生感兴趣的文章的重要性。文中第一句就问“Canplantseatpeople?(植物会吃人吗?)”,显然课文要告诉我们“植物会不会吃人”,这是我们大家都想知道的,也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这种题材的文章就适合用来作为阅读材料。

2.引入课文,介绍背景知识

“引入”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引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引入课文的方式有很多,但通常是采用问题式或故事型为主,比如说提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又和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给学生讲述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等。

3.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又称为“略读”或“扫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快速地浏览课文,忽略一些难词难句,先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意。并非是一字不漏,一句不漏地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插图、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及各段的主题句或结论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例如,在“食肉植物”这篇文章中,抓住主题句或结论句后就能比较快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内容。“Canplantseatpeople?”(开篇句)让读者觉得奇怪,就会在读者的心中留下“难道植物会吃人”这样的疑问。作者在接下来的两段的开头就给出了答案。所以在略读时,我们只需要阅读每一段的开头句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课文后的阅读题就容易解决了。如文章后的问题76:76.TheVenusflytrapisakindof.A.plantB.animalC.foodD.meat根据第二段第一句主题句TheVenusflytrapgrowingindrypartsoftheUnitedStatesisaverystrangeplant.就能判断出正确答案应该为A。

4.“浏览”(scanning)或“跳读”(comeacrossnewwords)

“浏览”或者“跳读”也属于快速阅读的行列,在阅读过程中不用发出声音,也没有必要读准每一个单词。同时,在阅读之前,要求老师根据阅读材料设计出“找读”或“浏览”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获取的信息。因为阅读目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质量的高低。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否明确以及回答问题的正误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Englishpoetry”可采用下列问题:(1)WhendidEnglishpoetrycomeintobeing?(2)WhatistheexampleofmodernEnglishpoetry?(3)WhatistheadvantageofreadingEnglishpoetry?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迅速地在文章中将答案定位,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回答,然后核对答案。这种阅读技能是高中教材中规定的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阅读技能,阅读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当今由于网络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对于教学来说,教育工作已经进入了教不胜教,学不胜学的时代。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钻研教学理论,方能适应社会发展。

作者:朱国前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中学

参考文献:

[1]骆北刚.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7).

[2]周红.谈英语阅读课中的提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第三篇: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设计

摘要:

英语教学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展创新合作的精神,促使学生在进行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了解中西的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

高中英语;英语教学;阅读

1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应用价值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简而言之也就是“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将任务穿插中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另外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则主要包括任务前、任务中以及任务后三个阶段。其中任务前也就是在教学之前教师则需要将阅读任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任务中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任务后则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让学生在小组中直接发表答案,也可以让小组派出代表在讲台上进行演讲或者书写,在发言结束后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由此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积极鼓励之前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使之成为以后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

2任务型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阅读前

阅读前的任务主要是猜测,其中包括猜测单词以及猜测文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和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对本次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略读,标注出文章中出现的不理解单词,老师则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单词采用其他单词替代,那么这样也就便于学生记忆。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文章内容猜测过程中,通过文章单词意思的猜测也就逐渐能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借助于题目意思的延伸也能够了解一定的文章内容,比如说在食物讲解中,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单词表示自己的喜欢的水果,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英语表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讨论时间。学生在问题讨论过程中也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2.2阅读中

阅读前的工作是为了阅读中这个环节更加顺畅的进行。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词汇,同时还要对文章内容大概含义有全面的了解。在文章阅读过程中通常阅读三遍,第一遍则为大致浏览,即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第二遍则为精读,对文章内容有具体的了解;第三遍则为解决问题,针对课后问题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当然在时间比较紧迫的考试中,则可以首先进行大致阅读,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即可以带着问题再一次进行阅读,以能够找到问题答案,最后一遍主要作用是检验问题答案是否正确。总之在阅读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技巧,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对于提升学生阅读成绩也具有重要作用。英语阅读过程中主要技巧包括:寻找文章主旨句子,以能够对文章内容大致掌握。在文章中都会有一句能够直接概括主题的句子,找到这句也就能够直接掌握文章主题。一般在文章中也会出现一些过渡句子。看到这些句子的时候也就能够掌握文章内容,同时也能够对阅读理解题目答案有基本了解。这些句子也被称为是文章的脉络,顺着文章的主要线索,就能够正确找到问题答案。另外还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不用慌张,可以在文章阅读完之后对单词意义大致猜测。如果通读原文,实在是关键的单词还猜测不出来,可以借用单词工具的查阅来了解,但是查出来之后要进行新单词的登记记录,可以在课后进行记忆。

2.3阅读后

在文章阅读结束后,并不代表已经完成阅读任务,文章阅读结束后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总结,总结新认识的单词,思考文章讲解的具体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分析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可以学会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新单词的应用范围及对策等等,这些问题均是在文章阅读之后,需要仔细思考的内容。

3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也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从而深化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样化情景式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从而固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实现任务和课程的有效连接,任务不能够和课程教学内容想脱离,必须要对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以充分发挥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兴邦 单位:庆阳市陇东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唐玉菊.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谭美丽.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四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摘要:

英语教学包括了很多种模块,其中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主要的教学难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高中英语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对阅读理解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出了详细分析,并且归纳出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整体策略,为以后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可以归类为一种基础,这是提高英语语言表达的主要技巧方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必须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只有阅读更多的英语文章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单词的魅力,利用英语文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所示:首先,目前在英语教材当中每一名学生都会阅读教材的文章,大部分教师注重的是教材文章知识的运用,或者重视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应用,这种以教材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实效性,导致英语阅读真正的内涵很快退出教材中,教师引导的方式没有起到决定性意义,在阅读文章中找不到足以吸引他们的亮点。其次,在教材中英语词汇涉及的比较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汉语作为基础,采用汉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英语单词,单词是英语阅读的主要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很难理解单词的意义,在应用单词时不能及时回答某个单词的特定含义,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受限,只限于学习教材文章的知识,而不能够阅读课外的阅读内容,因此,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很难提高,有时候还会对阅读的内容产生误解。最后,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经常会低声阅读,或者心中默念,这种阅读方式看似不会打扰别人,但是这属于不良的阅读方式,采用这种不良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还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在遇到生僻单词时,选择查词典会对词典产生依赖,这种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会让学生丧失阅读理解训练的意义。

二、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1.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了保证师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应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生加强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启发式教学的影响下利用积极的思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在选择教材进行教学时,应先把教材的内容整理好,让学生能够明确文章的整体性,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解释,具体流程如下所示:学生应该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阅读前的问题、学生在头脑中有了大概的框架之后让他们进行细致研读,从而挖掘中心内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和优化阅读习

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阅读理解的基础,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方式。在短暂的时期,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注重对整个文章的把握,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整个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3.扩大词汇量,提高猜词的能力

掌握一定词汇量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理解英语文章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成绩,因此,对于学生在词汇量的掌握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词汇,并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来熟悉词汇,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一些记忆词汇和小技巧,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在掌握词汇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从而使学生能够加大对词汇的掌握数量和精准度,高中教师还可以传授一些记忆词汇的方法和小技巧,不但增加了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在掌握词汇的过程中还影响到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总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阅读理解可以是一种多种因素影响下比较复杂的课程,对于大部分的我国学生来说,阅读理解主要重视语言技巧,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他们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讲,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只要在教学中坚持完善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以及推理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就一定能把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到最理想的水平。

作者:侯起娟 单位: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莉.如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6).

[2]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学,2004(1).

[3]裴光刚.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第五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写探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模式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高中生英语的综合水平,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通过英语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两者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关键词】

读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中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现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最终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将英语的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这样在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这就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英语阅读时间就少之又少。况且目前的教学模式多是将英语词汇的学习作为重点,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轻阅读重词汇的教学方式着实有些不合理。大多数的高中校方都未把英语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学校也没有为学生配发足够的阅读材料,有意愿多阅读的学生在自己购买阅读材料时,由于缺乏老师专业的指导,也往往是盲目的购买,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英语教学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试卷上得高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才算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2.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关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这一方面,老师一般只是讲讲写作的内容要点及文章框架,并没有细致的讲解写作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并不能很好的表述出文章的思路。老师仅仅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词汇及语法方面,忽视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会很生硬,缺乏新意。

3.高中生英语综合能力分析

从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中不难分析出多数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处于偏低水平,这和英语教学模式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时代中,多数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忽视了他们的综合发展。在英语学习时,词汇和语法是基础,但是最终能够让学生学会将词汇和语法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写作和阅读中才算真正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改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将学生放于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负责发言,向讲台下的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负责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生硬无新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尽力充当一个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加以指点,但没必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全部解释给学生,应多留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从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逐渐过渡到主动汲取知识,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

新课改的要求虽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但并不是表示对学生一味的放任不管,老师应该平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碰到学习难点时,应及时的帮他们解决问题。虽然在同一间教室学习,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不尽相同,老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引导他们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保证他们的基本课程不落下的基础上发掘出他们擅长的地方,着重培养,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出他们的天赋。

3.拓展学习空间

高中英语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开阔他们的眼界。如可以指导学生挑选有价值的课外阅读资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可以让他们领略到更多不一样的文化风采。学校还应多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关于英语阅读的学习活动,如英语文学片段表演活动,学生在组织文学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想象力,还可以调动起他们对学习英语的热情,表演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互相交流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可以让学生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制作英语电子报也是一个很好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法,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学生阅读的内容多是来自于课本,缺乏新意,提不起阅读兴趣。由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制作英语电子报这类有创意的读物,还可以进行英语电子报创意评比,有竞争就有动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英语电子报的题材和内容较新颖,可以吸引更多学生观赏阅读,制作英语电子报不仅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还提升了大家的阅读兴趣,可谓双赢。

4.积极评价

这里的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含了校方对老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让学生认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进步。校方对老师评价依据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他们的教学成果,还应多了解他们的教学方式及平日里对学生的教学态度,根据多个方面客观系统地进行评价,一方面对优秀的教师加以奖励,另一方面多鼓励工作中尚有不足之处的老师向他们看齐,由此,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还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总结

基于读写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很好的贯彻了新课改的教育方针,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让他们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将阅读与写作融会贯通,真正的学会了将英语应用自如。

作者:范海蓉 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英语组

参考文献:

[1]张丽;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刘宏清;语篇分析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事例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

[3]徐红;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探讨[J].才智,2014(32).

[4]张永锋;英语报刊阅读对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

第六篇:高中英语文学阅持续默读读应用

摘要:

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启发学生对于英语以及外国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然而,学生阅读的动力明显不足。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采取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探究持续默读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中的可行性,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持续默读;高中英语;文学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系统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逐渐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应提早进行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侯林梅在《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中表示“国内对英美文学教学研究关注薄弱”。2003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毕业生(八级)应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课外阅读量(各种文体)累计达到36万个词以上。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对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很多高中并不重视英语文学作品的教学工作,也缺乏完善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案和模式。比如,一些高中的部分英语老师本身就不了解外国文化和历史背景,无法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缺乏系统的教学模式。此外,因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在高考中几乎不出现,导致大部分学校忽视其重要性,只关注应试成绩,相应地在课程上极少安排英语文学作品阅读的课时。

2.未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只关注卷面成绩,将英语阅读范围简单地局限在教材课本和试卷题目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直接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交流互动和对学生的启发教育,还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匮乏,但没有完善的阅读计划、过程和评价,因此,没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和爱好。

3.缺乏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基于“自下而上”(bottom-up)的模式,简化了英语阅读过程,忽视了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教师更是只注重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的理解,并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其原因就是在高中英语文学教学中,缺乏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指导教学,也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高中阅读教学停滞不前。

三、“持续默读”理论内容及必要性

持续默读(SustainedSilentReading,以下简称SSR),也可称作DEAR(DropEverythingAndRead)、DIRT(dailyindependentreadingtime),它是指持续的、无声的阅读。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里具体阐述了这一概念,“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然后好好享受阅读之乐吧,不必受提问、作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纯粹是为了兴趣而阅读”。Gardiner(2005)则认为,持续默读是指在教学安排下学生群体无声的阅读。应用于高中教学中,简言之就是教师每天安排出10~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安静地阅读,时间长短取决于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持续默读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佛蒙特大学的小莱曼•C•亨特(LymanC.Hunt.Jr.)提出来的,后来由两位阅读专家罗伯特和马琳•麦克瑞肯(Robert&MarleneMcCracken)发扬光大。通过持续默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持续默读的开展实施

1.实验对象和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准备

本研究对象选自繁昌一中2015届高一4班和5班,4班为对照班,共有人数50人;5班为实验班,人数为52人。两班均为理科平行班,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阅读水平和阅读积极性大体相当。试验时间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阅读材料主要选自《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4级)》,适当补充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如Frankenstein,TheboomingbootsofJoeyJones,GracethePirate,TheQueenofSpadesandotherstories等。

2.实验的实施步骤

实验前,4班和5班学生均接受了统一测试,试卷为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2015年9月份试题的阅读部分。而后,4班的学生按照正常上课模式进行英语学习,5班的学生则计划在周一至周五每天英语课前10分钟持续默读。实验从2015年11月初持续至2016年1月底,等实验结束后,两个班再接受一次统一测试,试卷为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2016年3月份试题的阅读部分。我们利用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统一测试成绩以及常规考试中的阅读成绩进行前后对比。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按规定时间完成默读,我们制作了个人阅读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当天所阅读的书目和页数,而教师本人有一个全班读书统计表。同时,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对持续默读的态度,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简单的访谈。

五、持续默读的结果分析

1.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文学阅读“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实践了共3个月,繁昌一中高一4班和5班在实验前后的统一测试成绩如下表1所示。两次测试分别为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2015年9月份试题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2016年3月份试题。此外,我们还将校期中考试(2015年11月)和校期末考试(2016年2月)中两班英语阅读理解成绩进行对比。在持续默读之前,5班的阅读成绩稍低于4班的阅读成绩。在仅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持续默读之后,该班的阅读成绩有所提升,并超过了对照班。虽然差距并不太显著,但足以表明学生每天进行阅读对阅读考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从此实验可知,阅读的作用虽然难以量化,但高频率、大量地接触文学材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有着积极有效的帮助。

2.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的影响

在持续默读实验结束后,我们就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见表3)与分析。调查对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52张。总之,这些数据或许并不能完全证明学生已养成了阅读习惯,但至少证明该持续默读计划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生活创造了一个新的开端。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提高,阅读技能得以增强,相信他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结语

持续默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建议在高中阶段,教师可适当利用持续默读法,在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能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完成从接触阅读到喜欢阅读的过程。不过,本文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样本较小,仅以两个班级进行对照研究,因此,其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和可商榷性。

作者:黄瑶琪 单位: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2]韩亚元.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低年级化的可行性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2):66-69.

[3]侯林梅.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1980-2010)[J].英语教师,2011(7):59-62.

[4]黄惠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2007(4).

[5]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沙永玲,麦奇美,麦倩宣,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6]巫正洪.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3).

[7]周春艳.英语教学中SSR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4.

第七篇:高中英语阅读图式理论启示

【摘要】

将知识体系中的固有知识与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内容进行结合,是图式理论所倡导的主要方式。随着图示理论在扩充知识面、单词掌握量的提高,理解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的突出作用,图式理论逐渐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更具题材内容而建立不同的图式结构,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度。

【关键词】

图示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从单词着手,讲解语法知识,偶尔融入背景故事和历史资料等。教师对图式理论了解较少,没有对学生从语言、内容、形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学生在知识点的融入、结合和拓展方面的能力较弱,进而是根据表面文字来学习和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理解运用程度较低,记忆时间短,不利于后期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从高考的英语试卷的内容来看,阅读理解部分占据40%以上,层次不一,并且其他知识内容的考察也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语法的掌握有关。英语试卷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语法的运用能力和单词的掌握程度,同时阅读理解分数的高低对英语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受到中式思维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理解存在偏差,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应用的国家在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在一些文化类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向和深层含义。例如学生在面对“Itwaspapkedlikesardines”,联系上下文是表示游泳池的水很脏、人很多,但是中国学生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甚至有些英语知识差,深度理解能力地的学生误认为这种情况下,游泳池里面有很多沙丁鱼。由于此句话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全文的理解存在偏差,进而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2)哑巴英语现象严重。学生每天学习单词、语法,分析句式的组成结构,进而理解文章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能力较弱。在某班的42名学生中,有5名学生不能听懂外国朋友的话语,有33名学生能听懂其所说的话语和表达的含义,但是不能与其进行正常的交流,仅有4名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能够听懂并与外国朋友做简短的交流。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是认识到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开创的教学模式,其作用表现为:一是引导学生建立语篇图式,通过阅读内容,将文章的内容分解,建立全文的知识结构,成立知识框架后,将内容填充,保证文章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和认识,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二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运用图式理论在思维中建立导图,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绘绘制成树木、人体等不同的图案,不同部位表示文章的不同结构内容,进而在看图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结构。学生之间的好胜心较强,为了建立更具特色的图式,纷纷开动脑筋,完善图形结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三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为文章建立图式结构,将语言、内容、形式等知识进行融合,英语知识的信息量不断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激活图式

多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固有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体系将结合,激发学生运用图片、时事等方式来阅读文章。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激活,融入到新的内容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内容,并且建立相应的图式。例如在一篇社会类文章的讲解中,教师通过时事、题材背景知识和讨论的方式将学生的图式激活,进而让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在新的方面理解文中的内容,为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扩充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形式图式等图式的调用需要建立在语言图式的基础之上,学生的语言图式能力较弱,没有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和语法,就不能推动其他图式的发展。例如在讲授电影的过程中,学生就要立刻建立与电影相关的词语,有悲伤、欢乐、浪漫、趣味、暴力、理性、言情……只有在列出一个主题之后,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大量单词和短语,才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把语言图示扩充,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三)丰富内容图式

阅读理解的内容是建立在政治、地理、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之上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来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量,所以学生要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教师除了要推荐学生观看《罗马假日》、《魂断蓝桥》、《碧海蓝天》等优秀的经典电影之外,了解其文化和历史背景,内心细腻情感的变化和电影的表现形式,还要推荐学生观看收听BBC、美国之音等节目,从中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和站在不同国别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的立场。除了了解西方的文化之外,还能够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进而扩充英语学习的背景知识。

结论

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不断提升,为了理解并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充分调动固有的知识容量,将其以图片、背景的形式展现。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一个知识点抛出之后,学生能将同类或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连接,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学生知识量得到扩充,进而理解文章的能力加强。

作者:朱晶月 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茜.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09:64-65

[2]李想.基于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5.03:146-147

[3]王丽娜.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9:154-155

第八篇: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指导

摘要:

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教师不得不对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展开探讨,详细阐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途径。如何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英语教学工作的首位,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来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知识,还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的使用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的英语语法和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

3.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能了解到外国各种各样的语言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英语阅读中,学生可以在不同读物中感受到不同的风景,从而更加了解英语的语言背景和语言文化,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对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阅读中还能找到乐趣。这种乐趣还能不停地推动学生去阅读更多的读物,满足自身的阅读渴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英语教师要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彻底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如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要让学生学会“扫读”“跳读”“视读”等阅读技巧。在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进行扫读,对文章的大意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从而用“跳读”与“视读”的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快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子,进而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最后对文章进行“精读”,以对文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学生才能尝试到阅读的乐趣,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去。

3.重视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在阅读中进行积累和训练,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在课外读物中感受不一样的英语氛围,更接近英语生活方式和语言环境,进而扩大阅读视野。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阅读的书刊目录,或者优秀英文网站,英语小说、故事读本等供学生自由选择。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笔者组建了一个班级的QQ群,供学生在群内进行阅读交流,而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群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也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阅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英语阅读技巧,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阅读积极性,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增加阅读积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作者:杨碧芬 单位:福建省漳浦达志中学

参考文献:

[1]程晓晖.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罗萌.探究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第九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升

摘要:

高中英语阅读的题材非常广泛,体裁也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其中涉及的各种知识包罗万象,非常丰富。要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词汇教学和阅读的关系,处理好英语语法教学和阅读速度的关系,处理好英语阅读素材的难易结合,处理好长文和短文的阅读关系,同时把精读与细读灵活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英语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阅读,这是学习外语的终极目的,不仅要实现人际沟通,还要能够进行自如地阅读,能够借此进入那个民族文字的历史中,通过文字,以文字为桥梁和媒介,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许多老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或者是选择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或者是把许多阅读资料当作练习语法知识的载体,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许多细枝末节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老师在课上讲得很投入,听起来内容丰富,却常常收效甚微,甚至是效果不明显。那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呢?

一、正确处理词汇和阅读的关系

一般来说,词汇量是阅读的基础,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倘若一味地强调词汇,或者过度地倾向于词汇教学,往往对阅读教学不利。许多学生集中攻克词汇,先让自己有足够大的词汇量之后再开始阅读训练。这种方法的英语学习是舍本逐末的。在正规的英语考试中,必然会保持一定的生词量,这不仅仅是英语考试难度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考察,其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的语感,考察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者是词缀对生词进行猜测和判断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学生有查词典的习惯值得肯定,但也要警惕形成依赖性思维,一遇到陌生的词就去查词典,是不科学的,这样下去,一是失去对自己英语学习记忆力的信心,一旦眼生就感觉自己无从判断,不能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二是丧失了语感,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词意的机会。这样的阅读对于熟悉词汇、培养语感毫无益处。增加阅读量,也就是在增加生词出现的频率,如果是常见的词汇,就不要去查词典,锻炼自己让自己在反复的阅读中去认识并且记住这个词,而不是去背诵它。所以,二者相辅相成,但一定要注意阅读对于词汇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能单纯地认为词汇学习是阅读的基础,还应该认识到阅读是积累词汇的有效渠道,只有在阅读中学习到词汇,才能真正地把握这个词汇的意思。

二、正确处理语法学习与阅读速度的关系

许多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混淆了与语法教学的关系,结果,把阅读教学肢解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语法教学,把每个段落里面值得讲解的语法句子拿出来作为典型例句,又引申出去。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再以“阅读”为中心,而变成了“语法”为中心。这样阅读一篇文章,不得不时时停下来,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没有阅读速度,阅读失去连贯性,就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质量,使阅读者不能从段和篇的角度去把握全篇,也就不能准确把握整篇文章的精髓。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依照这样的阅读模式进行,阅读需要恰当的速度,如果过于把注意力放在字句上的阅读,就常常容易把握不准写作者的真实意图。当然,某些关键词语还是要很认真地研究和推敲的。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忘掉语法,适当控制阅读的速度,加强对于阅读速度的关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是英语老师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

三、正确处理软素材与硬素材的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阅读资料恰好是他们读起来流畅,而且自己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就喜欢选择这样的材料去进行阅读训练,而那些生词比例更大,读起来不顺畅,材料内容自己又不太感兴趣的文章,就显得非常生硬,会成为学生英语阅读的障碍和难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正确处理这两类文章的比例是每位英语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要以更多的美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维持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借此锻炼学生的语感。可以安排学生每天进行英语美文朗读,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或者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来大声朗读。这些美文词汇不复杂,生僻词非常少,但是句式优美,用法灵活,深得英语语言之美。让学生坚持朗读,以此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习英文运用之妙。这样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其次,要有意识地攻克具有代表性的“硬文”。有些文章的难度不仅仅体现在词汇上,还体现在句式的复杂和长度上,也体现在所写内容的深刻性上。在题材上,往往是政论文或者是科技说明文,涉及的内容也比较深奥。这样的文章适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比较特殊的句型。对于难点的攻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上的进步。适量的“硬文”练习和阅读是有益的,但是要避免把此类文章的攻克当作重点。最后,合理安排两类文章的比例,把学生喜欢的题材,生词量相对较小的美文朗诵作为常态的英语阅读,而间以少量的“硬文”,通过典型文章的阅读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两者进行合理的安插,能够调节学生紧张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正确处理长文和短文的关系

一般来说,英语阅读的主要对象还是短文。一些老师总认为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长文,让学生阅读英语原著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观点未必有些偏颇,长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世界的文化,增加对于英语阅读的背景知识,每个学期或者每一年都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原著小说,或者其他长篇的报道,对于英语世界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思维习惯等都能有较好的理解。长文阅读对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无论长文还是短文,坚持每天的阅读是非常关键的。开卷有益,对于英语阅读来说,同样如此。坚持每天进行英语阅读,保持对于英语词汇的热度,重复加深语言印象,逐渐培训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用已知的英语词汇去解释和记住新词汇,逐渐形成稳定的语感,便可有效地提高阅读有效率。

作者:张宝庆 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56.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第十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写研究

摘要:

英语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科目,而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读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同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也被逐渐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其中基于读写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升其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能力培养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水平。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师生对于读写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大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英语语法知识,却严重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未能将读与写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没有认识到读与写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其英语学习水平。第二,受高中阶段教学压力影响,大部分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进行读、写练习,因此学生读写能力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始终把握好教学的原则,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切实解决好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要领,学会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1]。

(二)注重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要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将教学评价始终贯穿于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制定完善的英语学习评价标准,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结合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英语阅读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且将评价方式应用在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中,将评价方式作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课堂分层教学

为了达到良好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对所教授的内容实施系统化的综合分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找到学习重点,进而提升教学水平[2]。筛选出教学中的难点,并进行深入讲解。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开展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进行基础性的英语阅读训练;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开展英语阅读技巧的训练;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

(四)提升教师热情,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读写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热情,在英语这类语言型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和感染力往往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和带动学生,同时运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科学选择英语教学阅读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合理选择英语阅读材料,可以收集与国外风土民情和民俗习惯等有关的资料作为英语阅读的材料,一方面通过丰富的阅读内容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类型的阅读材料将欧美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材料当中人物的思维习惯及价值观念等,进而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式。教师还应该对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进行整合,将其进行分类,确保其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可以适当对收集的阅读材料进行删减,使其难度水平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符合,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掌握好读写教学模式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当中的应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开展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曹小莉 单位:陕西省合阳中学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综述范文8

1.1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开设:①反映软件新理论、新方法的高新技术课程或讲座;②根据培养方向或模块设置的课程;③针对单位要求开设的课程;④完备的课程体系需要或课程发展要求。

1.2教学管理体系

学生必须按照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教师也要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者根据教学安排组织考核。讲授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由工程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学生考试成绩实行学分制,考试不及格或因故未能参加考试的,在中期考核或开题前必须补考合格。学生至少修满32个学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1.3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进行应用技术培养或有明确应用背景的理论研究。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参加导师项目(横向或纵向)的研究开发;②在指定的工作站实习6个月;③自己联系IT公司实习6个月。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必须填写申请表,由导师或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签字、盖章,实习完毕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单位介绍或项目概述;②主要实习内容或项目开发模块;③实习或项目开发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2培养质量体系

2.1培养计划制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目的、培养要求、课程选择、课外阅读书目及期刊、培养方式等内容。培养计划应明确课程学习内容、所需知识结构、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技能、相关知识学习、研究方向或今后从事的工作领域。为了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到后即指定指导教师,学生和导师根据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导师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在3个月内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包括4个阶段内容。1)课程学习阶段。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学习、选修课程学习、课外阅读书目及期刊。2)实践学习阶段。明确实践学习单位或相关课题(项目)。3)中期考核及开题阶段。根据研究方向或项目要求查阅文献、撰写综述、进行中期考核、在综述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开题工作。4)论文撰写阶段。完成课题或项目实验及数据收集整理,撰写学位论文及毕业答辩。

2.2培养过程控制

培养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时间节点控制、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审核与答辩、学位授予等。

2.2.1时间节点控制

在规定的时间,设置相应的教学或培养目标,一方面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明确任务,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准时返校;另一方面规范教学培养管理工作,从培养程序、制度上保证培养质量。

2.2.2导师负责制

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刚入学即分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这样可以使他们尽快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或项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根据学校或学院的学习安排和制度,提前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制定培养计划、督促学生的课程学习或实践学习、指导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和撰写开题报告、协助和监督学生的实践学习、指导和审核学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学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如果导师指导的学生由于外审不通过而未能按期毕业,导师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减少招收相应数量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若导师连续2年有学生因外审不通过未能按期毕业,将停止招收硕士研究生1年。

2.2.3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

按照教指委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一般由12~14门课组成,其中高级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是必须开设的课程,总学分达到32学分,实践单位评价为合格。考虑非全日制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特点,对于因客观原因未能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者,统一在中期考核前1周进行补考。

2.2.4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

只有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全部合格者才能进行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为防止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流于形式,保证开题报告工作顺利进行,原则上实行教师交叉开题,成员全部由教授组成。

2.2.5学位论文审核

学生只有通过了中期考核与开题报告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论文审核制度:所有论文必须经过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学院组织的、外校的盲审,只有通过教授委员会审核通过、率符合要求、外校盲审通过的论文才能获得答辩资格。学位论文初稿必须于第3年8月底前提交,9月初学校组织院教授委员会进行初审。在初审中,我们只对学位论文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不淘汰任何一篇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第2稿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初稿意见进行整改,并于第3年10月7日前提交,10月中旬院教授委员会根据初稿的整改要求进行复查,同时学院进行学位论文。未按照整改要求逐条进行修改或率高于30%的学位论文一律暂缓答辩,作延期毕业1年处理。率在20%~30%之间的学位论文,要求根据意见进行整改。学位论文第3稿必须根据意见进行整改,并于第3年10月中旬前提交。10月中旬学院对提交的论文进行第2次,率高于20%的论文淘汰,作延期答辩1年处理。率低于或等于20%的论文提交学校研究生院进行盲审抽检(随机抽检,比例为5%~10%,之前有学生学位论文盲审不通过的指导教师,本次必抽检),其余论文全部由学院送外校同行专家盲审。通过学校、学院盲审的学位论文才能获得答辩资格。专家评阅意见为“修改后重审”和“不同意答辩”的,论文一律视为不通过,未通过的学位论文作延期1年毕业处理。

2.2.6学位论文答辩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有序进行,把真正优秀的学位论文推选出来,同时把在论文答辩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导师,论文答辩实行导师回避制。原则上导师不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参加答辩小组的导师实行交叉答辩,答辩小组全部由学科负责人和教授组成。答辩小组成员由学院统一安排,并在答辩前公布。所有论文答辩中发现的问题,学校会反馈给导师和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在最终提交的学位论文中修改,同时提交由学生、导师签字的“答辩论文修改情况反馈表”。

2.2.7学位授予

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学位授予工作。院学位委员会对最终提交的“学位论文”“答辩论文修改情况反馈表”“学位申请表”进行最终审核,符合条件的学位论文,通过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核,报送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授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院将于每年3月中旬举行学位授予仪式,表彰院优秀论文获得者和指导教师,获得院优秀的论文,将被推荐参加校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评选。

2.3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管理和提高培养质量,我们设计了专业学位硕士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由信息、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信息查询、报表打印和文件管理等模块组成。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管理学生的学籍、课程学习成绩、学生导师分配情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档案等。实行信息化管理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档案,为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