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培养范例

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1

[关键词]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学;企业文化;传统文化

人才市场需要劳动者具有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选择人才时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应该担负起主要责任。职业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如何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探索以下几种培养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全方位贯穿于教学中。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体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融为一体。要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理实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1]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2]一体化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改变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由单一评价方式转变为过程性评价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全方位贯穿于教学中。在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过于简单。经常简单地用安全文明生产评分来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成绩,把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混为一谈,而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成效不显著。学生的职业素养应贯穿学生实习的全过程。把一次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明确标准和质量,制定过程性评价表。过程性评价表的使用,促使学生找到自身不足,不断地学习进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1)实习工具的放置是否规范。按规定要求工具和量具应分开放置,不能混合放在一起。(2)工具的规范、正确使用。在一体化教学中,工具不能违规操作,例如不能用锉刀敲打台虎钳。

(二)在一体化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技能操作课为主的课题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每组分为操作者、观察评价者、记录者,在操作中轮流担任三种角色,进行分工合作,最后进行小组内互评。这样做的优点是通过分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我,同时对其他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的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小组成员之间增进了友谊。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能深刻体验分工合作的好处,并且通过观察和评价他人的优缺点,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加速了自身技能的提高,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操作中角色的互换和合作,增强了学生主动沟通的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符合职业素养中的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沟通意识。

(三)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一体化教学中,尝试让教师把自己示范操作制作成微视频,然后把该视频应用到一体化教学中。例如在钳工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攻螺纹的操作拍成短视频应用到教学中,而不是用教学资源上的视频。为此做了对比实验,即把同一个题目的课,一个用其他资源中的视频,一个用讲课教师自己的操作视频。结果显示,用讲课教师操作制作视频的一体化教学效果比利用其他资源的好。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操作技能掌握的速度快、操作姿势规范,攻螺纹产品合格率比后者提高10%。教师的示范操作代表了教师的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从内心佩服教师规范的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教师的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有了操作的欲望,提高了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态度认真、精力集中,促进学生的模仿,效率显著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严格执行“6S”管理,真正起到行为示范作用。

(四)在一体化教学中,根据教学课题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与课题相关的工作页或任务书

在教学中,学生按时完成工作页或任务书的同时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例如,在钳工一体化教学中,手工攻螺纹是钳工的一项技能操作。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两张工作页,工作页一的内容是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如攻螺纹的分类、攻螺纹的工具等。第二个工作页是攻螺纹操作后,学生需要总结的知识点,如攻螺纹的操作要点等知识。课前,检查学生完成工作页一的情况;总结阶段,检查学生完成工作页二的情况,并且把检查结果记录到学生过程性评价表中进行评价。

二、学校与企业进行“双元”育人的途径,采用“引企入校”的育人方法

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学校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签协议这一层面,进行深度合作的不是很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有效的“双元”育人制度和评价方法,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较差,多数只是停留在对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对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我校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蒂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引企入校”形式的培训,由企业提供设施设备,提供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参与新生入校面试,并安排家长参观合作企业。其中基础课程由学校教师负责,技术实践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引企入校”办学模式,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轮岗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统一穿着合作企业发放的工作服,在工作站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任务单、指导书和工作规范,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该企业的状况一模一样。合作企业定期举办有关员工管理的专题班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能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自己与企业要求的差距。企业安排优秀员工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学校与企业相融合,让育人落到实处。从企业要求与学生管理相统一、企业与学校共同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共同体,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的全覆盖。

三、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可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供有益启发,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资源,将诚信、合作、友善、礼让等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内容融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并转化成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为此,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座谈会,并确定传统优秀文化课题,使课题与职业素养要求紧密结合。确定课题后,各专业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组,由教研组组长安排教育实施。学校在学生教学楼道或工作站等明显的位置张贴融合职业素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名言;在橱窗中设立职业素养宣传板;在日常的校园广播中宣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等,使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听见,无形之中就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熏陶。通过环境布置,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校园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区域,根据专业特点悬挂该专业国内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宣传画,用他们的光荣事迹和名言来感化教育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着重宣传“在校文明学生、在岗优秀员工”,创设“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素养熏陶,以便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在一体化工作站,学校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车间,并张贴安全操作规程、生产操作流程,使学生感觉和在生产车间一样,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凭校牌进“车间”上岗。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综合性的。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教学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多种途径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学生职业素养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而职业素养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其途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韩睿.在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9(2).

[2]张忆雯.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将是永恒话题[J].江苏教育,2010(6).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2

关键词:畜牧兽医;委培生;职业素养;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工作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主要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1]。因此对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职业素养上。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文化素质几部分构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增加到了765万,创造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2]。第二,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3]。第三,有利于高等院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4]。第四,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高职院校的委培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外,用人单位文化内涵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5]。

二、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了订单委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常订单培养的学生相对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仍存有不足。1.委培生服从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是衡量执行力和忠诚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分工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职业工种之间明确分工,有效配合,对的工作指令必须坚决执行。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委培生由于感觉到没有就业压力,行为懒散,缺乏团队合作的锻炼,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表现出对工作指令的执行不坚决,不能与他人形成有效的团队配合[6]。2.职业道德信念不坚定,缺乏职业信仰。在高职院校的委培生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是畜牧兽医行业的现实,大部分工作岗位需要节假日无休和倒班,没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部分委培生由于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毁约退出定向委培班。3.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创造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部分委培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践操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创新创造性能力有待提高。4.职业意识欠缺,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委培生施行的是定向委托培养,用人单位已对用人计划做了全面规划,毕业后一般都会成为订单企业的员工。委培生在具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

三、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

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高知识技能型、高复合技能型、高技术技能型、高经营管理型的“四高”人才。畜牧行业的从业者不但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将经营和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良性优化。2016年5月,学院与扬州市农委签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协议,2016年实际招收扬州户籍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16人。这批定向委培生入学后减免学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毕业后推荐到扬州各区县农技部门就业。此项工作先后得到农业部、江苏省农委等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上,该做法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学院具体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1.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委培生在入学后并没有客观理性地思考个人的职业规划,缺乏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因此加强委培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院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入学时就对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绍畜牧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努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学院与委培单位共同设计并落实委培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2016年,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专业诊断与改进试点之一,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在深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学院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扬州市农委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牛羊生产》、《家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等核心课程及《动物繁殖技术》、《动物外科与产科》等相关专业课。把课程学习内容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增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注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委派责任心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班的班主任及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发挥对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提高。3.营造职业环境,激发委培生创新精神。学院为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积极引入优秀企业的文化,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着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将委培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合,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委培生的创新精神。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是学院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应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业余文化学习的全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院将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着力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及评价机制。通过3年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使其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泽.企业培训方式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6,27(9):138-139.

[2]范江洪.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5):42-43.

[3]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46-47.

[4]黄立.夏世鸣.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2015,(6):86-87.

[5]黄文琳.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5):95.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3

关键词:航空服务;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策略

近几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商务出行与旅游度假交通工具的选择更倾向于飞机,这使得我国民航业发展迅速,逐渐实现“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转型,而转型也带来巨大的航空服务专业人员缺口,因此各大高职院校的民航服务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也引发了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关探讨,职业素养的培养探讨就是其中之一。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和创新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让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接近职业标准。关于职业标准指导下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要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具体到职业领域表现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并逐渐内化为个体执业过程中的综合职业品质,其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能力、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认知与行为的综合外在表现,对于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职业素养体现在专业的业务知识,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从职业素养的内涵看,这是学生走向岗位并融入社会积极就业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并践行以职业标准指导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构建

(一)专业的航空服务知识

航空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这是其客舱服务的基础,也是其就业的基本要求,更是衡量其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航空服务专业知识是综合而系统的,不同的航空服务岗位对应不同的专业业务知识和不同的职业标准。基于航空服务职业标准,空乘人员必须具备航行一般知识、礼仪服务知识、旅客心理常识、紧急救助知识、地理知识、机组资源管理知识等等。而对于航空安保人员,要求其具备专业的格斗技术,具备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的专业技能。对于机场安检人员来说,则需要具备物品核查技能、劳动保护知识、机场联检基础知识、相应法律法规认知、人身及物品检查专业知识等。拥有专业的业务知识,才能做好航空服务的本职工作,因此这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内容。

(二)良好的职业行为与品德

对于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必须突出服务价值,而服务与其职业行为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带来优质的沟通、表情管理等等。优秀的服务降低旅客的流失率,也拓展更多的新旅客,给旅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满足旅客的各种个性化服务要求。职业行为习惯往往与职业行为品德结合,如具备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对于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服务行业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旅客,不乏因航空延误或其他事由导致的顾客投诉或无理取闹,甚至是旅客的不理解,不配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矛盾冲突,合理地解决问题。而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航空服务人员工作强度大,也更需要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才能立足岗位,踏实工作。如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航空服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沟通能力,这是赢得旅客信赖与满意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服务沟通能力体现在善于倾听、体态合理、亲和力强等多个方面。善于倾听,主要是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旅客的需求,避免言语肢体冲突,对于不同旅客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坚定立场,又要缓和旅客情绪,让旅客在感觉到被尊重的基础上,圆满解决争议问题。良好的体态主要通过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及神态体现,航空服务人员要保持微笑,加强与旅客的目光交流,以得体的体态语言赢得旅客好感。要具有亲和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每位旅客,做好每一次服务,同时融入团队,具有协作意识,互帮互助,勇于奉献。以良好的职业行为品德打造良好的服务口碑。

三、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以职业标准统筹课程建设

对于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来说,要基于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进行专业的课程指导与训练,让职业素养培养落地于教学全过程。将职业标准与技能考核、证书获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职业标准学习的自觉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契合职业岗位标准,就航空服务专业来说,核心课程必须参考民航岗位职业标准组织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模块化课程改革,增加实训操作项目,积极整合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始终立足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岗位特性和职业标准,以两者为依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优化的参考,并将国家执业资格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考核验收标准,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与民航行业标准能力要求保持一致,教学评价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统一。通过岗位专业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提高其职业服务标准,如VIP接待方面以民航VIP接待标准,组织学生实践训练,让学生模拟接受客人电话预约及接待,并指引贵宾人员休息,辅助办理登机手续等。

(二)以工学结合强化情境训练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标准的契合,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走工学结合之路,以有效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一线岗位的适应能力,以获得针对性的职业标准素养训练。高职办学实际和趋势来说,可以着手三个方面。其一强化仿真情境训练,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要坚持职业标准指导下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演练,仿真模拟,让学生立足于岗位真实职业环境,深入理解相应的职业标准。其二顶岗实习训练,在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岗位实习,实训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负责,实习完成后开具工作实习证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训练。重点是职业标准指导下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掌握岗位实操技能,树立职业素养导向,坚持以职业标准统筹实习经历,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其三指导学生自主创业训练。高职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摇篮,实用人才培养必须落地于创新创业实践,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指导航空服务专业人员自主创业训练。在学校的牵线下,引导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自主开展校园创业,并通过与航空公司沟通,机场对接,使得学生获得创业框架指导,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转移到企业当中,或者是专业的培训机构中,以自主创业训练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市场,接受锻炼,自觉地用职业标准指导专业学习,拓展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三)发挥教学考核的积极作用

考核相当于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督促与指导作用,因此以职业标准指导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考核。考核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考核体系设计上,应关注职业标准,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服务态度、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品德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一方面围绕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强化职业标准的渗透,另一方面以证代考,让部分课程职业标准落地。具体来说,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主要是双证融通。致力于学生岗位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双目标的提升并统筹与教学全过程的考核中。引用航空服务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专题报告、工作现场考核、操作技能测试、情景模拟考验、特定服务场景演练等教学考核,提高职业标准的考核效率,也实现民航局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与课程成绩的互认,让学生自觉地以职业标准指导技能学习,以获取相应的执业证书。考核中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兼顾,合适的成绩占比让职业标准融于专业技能训练。以证代考,具体来说,参照职业标准编写课程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技能评价与职业标准相对应,这在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中尤为重要。以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程考核,推动技能教学的落地。高职院校推行以证代考制度,以职业标准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安检实务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组织课程理论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考核时组织学生进行民航局民航安检员职业技能考试,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纳入到本课程的成绩评价中,督促学生以职业标准指导技能学习并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没有成功考证的学生需要重修课程,直至考证通过。当职业技能证书占比在学生考核中达到60%以上,考核的强化作用就更为明显。在考证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了解民航服务岗位职业标准,自觉以职业标准指导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操,调动起学生教学实践的热情。

四、结语

职业教育侧重职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两者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中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关注以职业标准指导职业素养的提升。航空业发展迅速,航空服务专业人员培养备受关注,而作为服务行业及职业素养尤为必要,以往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企业与学校自成体系,学校单方面的组织教学,学生真正走向岗位,很难快速地适应岗位,展现出理想的职业标准和素养。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探索职业标准指导下的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以职业标准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其职业认知,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优化,实现高素质高技能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参考文献:

[1]胡新贞.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航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9,17(03).

[2]龙海燕,宋艳丽.高职院校面向多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03).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4

职业素养是对职业和职业有关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总和;并同时包括个体的职业行为能力和与职业有关的社会行为能力、自我行为能力。职业素养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体现在工作中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熟练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忠诚、沟通、合作。

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1.职业认知不足

对职业的正确认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影响,正确认识职业才能更好地确定个人职业目标,更好地找到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工作。笔者对本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当问及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认知时,90%以上的学生回答:酒店的工作环境好或者酒店的待遇不错等,可是当他们真正踏入酒店工作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相差太大,酒店的工作劳动强度大而且枯燥乏味,很多人开始抱怨甚至离职。

2.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价值的基本认知和态度。职业价值观影响个体的自我定位、自我发展。很多员工把工作仅仅当成赚钱维持生活的饭碗,他们工作后丧失了追求进步的意识,更谈不上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日复一日的乏味工作中,很多员工因薪酬低发展空间窄而频繁离职。

3.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员工出现频繁离职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缺乏职业发展理论的指导,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的。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你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找准职业定位,从而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

4.职业道德感缺乏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发展的基石,爱岗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时刻抱着在哪工作都无所谓,高兴就干不高兴就走,将个人情绪放在第一位的心态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会有个人职业发展机会。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1.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工作着并快乐着”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源于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从入学开始,通过入学指导、讲座、酒店参观见习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酒店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了解酒店服务工作的性质,帮助他们树立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素质拓展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讲座形式开设《酒店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弟子规》、《企业文化》、《礼仪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和进取心。职业道德培养还要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专题报告、艺术活动、创业竞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精神。

3.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沟通能力

充分依托校内实训室,将酒店的典型工作任务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我们不仅仅要训练学生的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专业形象,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被提升为主管及以上管理者需要的团队合作等能力。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按照企业标准开展实训项目,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沟通能力。

4.就业指导教学中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5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实践教学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逐步建立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紧密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强调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探索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8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本科职业院校试点工作,全国先后共计批准 21 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出到相关院校正式挂牌成立四年时间,标志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式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提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相关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企业参与度较低,导致产教融合产出较少等问题,进一步提出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教育部办公厅于 2021 年 1 月 22 日印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通知》再次细化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定位、设置标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调研分析、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这标志着教育部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工作的专业设置指导与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同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又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本科层次职业的发展,《意见》中指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鼓励高校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建设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职业本科专业,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 10%。至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打开了中国职业教育新篇章。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具体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及职业行为准则,是职业精神的综合体现。被誉为“中国创新培训第一人”的吴甘霖出版著作《一生成就看职商:一流员工的职业素养》,被称为是“一本打造一流工作者职业之魂的著作”,在前言中写道“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上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曾有人用“冰山理论”来分析职业素养,认为职场能力就是一座冰山,冰山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为职场人的形象、知识、技能等,这些属于容易被人发现的显性因素,而隐藏在水下面八分之七的冰山则是不容易被看到的,这部分代表了职场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的因素,这部分隐性因素则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职场素养。曾经也有人将职业素养比作为大树的根,能力、形象、技能等为大树的枝叶,茂密的根部吸取养分缔造出了枝繁叶茂。可见职业素养是毕业生职场成败的关键因素[1]。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是高职高专的升级版本,也不是本科层次教育与高职高专的嫁接组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任何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规划都会有大量的调研论证,专业设置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基本不会存在专业设置违背社会发展需求的可能性。当今的企业大多都面临着招工难现象,众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同样也面临着难择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职业素养的缺失应该占据一定原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目前还未有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具体要求,通过调研、座谈、查阅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在众多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中,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未凸显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出两条明确规定:培养方案应校企共同制订,需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使毕业生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未设置职业素养培养类课程,仅仅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需求。职业素养类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树立正确职业观。

二、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容易出现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能力知识化,认为记住某些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关的能力;二是能力技能化,以为掌握了某些技能就具备相关的能力。这两类问题的出现是具有普遍性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往往习惯于从教的角度去看待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看待教,教法与学法完全重合,这种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容易导致教学模式机械化、重复化,让学生感到实践课程的枯燥,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体会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久而久之丧失兴趣与学习的动力,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够,阻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我国,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很高,但社会对具有一定技能技术工匠的认可度偏低,且两种职业很少产生交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二者已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办法》中,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 50%。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一定比例并有实质性专业教学任务,其所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一般不少于专业课总课时的 20%。关于“双师型”。虽然至今相关部门没有给出准确、科学、权威的定义,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已经成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共同呼声。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普遍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从字面意思理解,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或者双职称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同时具有其他一种职业资格证。例如,“教师 + 会计”;二是从能力方面解释,技能传道授业解惑,在讲台上把理论知识传授好,也能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训练的老师,也称为双师型[2]。将持有“双证”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就会激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双证,部分教师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所讲授的课程完全不对口。例如,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教师,所讲授的是国际贸易类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参加理论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对职业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职场环境有充足的认识,却未必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关于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选择要求,目前还未有相关规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授课模式很容易造成能力化,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低,影响学生梳理正确的职业观

目前,虽然职业教育越来越被关注,但社会普遍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高等教育中的低端代表,不仅表现为成绩差、管理松、更表现为就业率低等等。从而,对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的学生会先入为主,贴上“职业”的标签,就是退而求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普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是能力落后的体现,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校企合作不深入,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状态,紧追社会需求不断升级改造,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难主动花费太多时间、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占有主动权,对于学校来说,处于弱势。在《办法》中,明确要求培养方案应校企共同制订,需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但是,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全国 32 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基本都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的企业多数来自当地。合作企业的规模、文化氛围、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开展合作必要性、校企合作深度等都良莠不齐,势必会影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选择优秀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这类企业有一流的生产运营管理经验,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踏实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这些都会在无意之中浸润学生内心,逐步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不重视校企合作,很容易造成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无法真正开展校企合作,互惠共赢。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难题,从原来的传统院校到现在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看似是教育环节中的边缘一环,其实对学生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后,在面对未来就业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建设,避免工作时出现更多的不适应。对企业而言,如果刚就职的员工职业素养较强,也会避免出现由于不适应的离职率过高等问题。所以,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而言,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增设职业素养类课程,发挥多角度育人合力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原有基础上紧紧抓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增设职业素养教育板块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职业素养板块课程包括职场利益、沟通技巧、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课程。首先,可以依托专业技能课,开设职业素养类的选修课程。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等课程。职业素养类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同时,拥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审美、健康的心理、敏捷的判断力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活动辅助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课堂的吸引力与活力,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职业素养知识竞赛”“职场礼仪模拟大赛”等,丰富职业素养教学形式与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形式、教材选择上,务必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除了设置国家规定的人文素质课程以外,对应企业需求,设置职业素养课程。授课形式多元化,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不再让实践课程成为一句空话,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在挑选专业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实践课程可以适当补充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料,提前让学生体验职场,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认同感

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能仅限于外部环境,学生职场意识的建立才是内因。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常常被忽视,不知道什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有什么作用、认为以后工作后再提升也来得及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本身忽视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学生,甚至有的高校教师对于职业素养的课程也表示可有可无。因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重大。为此,加强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在日常授课和生活中向学生传输相应的职业素养意识,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由在校的职业素养培养到终身的职业素养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是师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实训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甚至关乎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直接参与到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将“模拟”转化为“真实”,还可以为师生营造真实的就业环境,实训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从着装到礼仪,完全遵照职场要求,增强紧迫感,对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全面的、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趋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为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要贯穿学习和就业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侯红英.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75-77.

[2]  程玉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95-97.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6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护生;职业素养;岗位胜任力

中高职贯通教育充分利用中高职办学资源,能有效缓解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匮乏、中职生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1]。上海自2010年起实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我校自2012年起开始招收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为培养符合临床要求、适应岗位需求的合格护生,我校在制定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护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为导向,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融入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教育,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职业素养和护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护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护理行为和护理技能,其中护理技能是显性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和护理行为是隐性素养[2]。良好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效果,与护士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学情分析。我校自2012年开始招收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学生,至2018年9月共有7届,434名学生,其中2012级中高职贯通护生已完成中高职阶段的全部学业,现已全部毕业。在教学中发现,我校中高职贯通专业护生的护理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认同感差;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主动性不够;护理礼仪举止不够规范,沟通能力欠缺,人文关怀意识淡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评估能力、判断能力欠缺,职业防护意识较差。

(二)培养方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基于护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要求,我校确定了“以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为导向,在教学中突出专业技能,融入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医学职业认同感、职业精神等人文教育贯穿始终。通过多重教学环节的确定,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技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相关职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型技能人才。为强化护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我校在专业课程中采取中职与高职一体化设计。其中,医学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贯彻“现代护理观”,以“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为特点,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掌握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将人文关怀与沟通技巧贯穿护理工作中,使护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护理岗位。

(二)开展技能比赛,巩固技能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使护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根据每学期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校内护理技能比赛。通过平时操作练习及考核情况进行初赛,选拔参加校内比赛,对成绩优秀的护生进行奖励。选拔优秀护生参加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以展现学生技能。

(三)重视人文教育,提升综合能力。根据国家卫健委《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护理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患者权益等。因此,我校积极地在护理教育中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中去,激发护生对护理人文的认识,从而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3]。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临床案例,将专业和人文相融合,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激发护生换位思考的意识,使护生感受到在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引导护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关爱患者,体现人文关怀,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的可持续发展[4]。根据学校特点和护生的兴趣爱好,我校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共开设十个学生社团,包括民乐队、合唱队、舞蹈社、广播站、书法社、集邮社、电影社、计算机兴趣班、VOE英语口语社、文学社等,中高职贯通护生的社团参与率达100%。引导开展护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医院志愿服务,使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使护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体验护理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认同感,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5]。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职业礼仪。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恪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礼仪,是每位职业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护生要做到仪容仪表整洁端庄,言谈举止真挚大方,服饰搭配得体,表情自然舒展。进实训室必须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穿戴护士服,从服装上引导、强化护生的职业意识。在平时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提醒护生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态度诚恳、声音适宜、语速适当、耐心倾听、适时呼应,交谈时应用尊敬、礼貌、商量的语言和语气,恰当运用肢体语言,保持合适的谈话距离等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护患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6]。

(五)注重德育,培养职业精神。院校教师应探索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制定护生德育培养方案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不断深化“一贯制”与“分段式”相结合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学校应结合中高职贯通护生道德认知及行为实际,结合职业特点和时代要求,围绕“善、爱、诚、孝”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规划、认真设计、强力推行道德讲堂活动,成为我校对中高职贯通护生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又一新载体。每次道德讲堂参照“五个一”流程进行,即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由教师做一番点评。同时,学校积极利用各类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对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实施重点帮教。如以聚焦环境整治为主题的“爱我校园”活动;以聚焦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有礼行天下”活动;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18岁成人仪式”活动;“无烟花季”系列教育活动、校园义卖活动等。把法治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贯穿常规教育中,充分利用法治教育报告会、主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实战演练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普法和生命安全教育,同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通过主题班会、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开讲座、劳模进校园等专题教育,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四、成效与小结

通过努力,我校中高职贯通护生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在各方面起着引领作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曾两度荣获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多名护生获市优秀学生干部、市卫生行业中等职业学校三好学生、市奖学金等。5名学生在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护理项目二、三等奖和团体一等奖。4名学生推优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级中高职贯通护生就业率达96.92%,其中就业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占82.54%。通过多重教学环节设置,我校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护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实践证明以护理专业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临床护理职业素养为导向,基于学情分析,多方协同努力,突出专业技能,融入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教育,能使护生潜移默化地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形成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职业意识和高尚的职业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梅,南德红,吴冉.专业认同和适应性视域下的中高职贯通学生综合素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50-55.

[2]方瑞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综述:以护理专业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14-17.

[3]孙静,周滋霞,高薇,等.两岸合作教学模式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8):56-57.

[4]谭秀萍.护理临床教学中如何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2:4.

[5]陈凌云,张咏梅,曾芬莲,等.护理专业学生课间见习教学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85-86.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7

【关键词】财经专业;隐性职业素养

一、培养隐性职业素养是时展的需要

一位私企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叹息说:从国外买回了一流的设备,却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主要原因是工人不按流程操作,责任心差,致使生产的产品工艺粗糙,根本无法和国际一流的产品竞争。只因现实中显形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容易见成效,而隐性职业素养由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量化,往往被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是时展的需要。

二、培养隐性职业素养有助于显形职业素养的提高

我常为学生成绩停滞不前或提高缓慢而苦恼,教研时也常和同事讨论,找原因,想办法。最后总结出几条:学习不主动、缺乏恒心、怕吃苦、习惯不好等隐性素养的缺乏,是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隐性职业素养提升了,显性职业素养也必然提高。

三、培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良好的隐性职业素养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学生将来成人成才的道路上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四、要通过日常教学培养隐形职业素质

1、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我在财经专业学生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在回答为什么选择会计专业时,“父母的意愿”、“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随便选的”占到了36.08%;在“你对所学专业了解多少?”的回答中,“不清楚”高达66.66%。这就造成学生学习专业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显得尤为重要。1.树立职业自信。中职生普遍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会计专业发展前景及毕业后待遇高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针对学科特点,我还采取思维导图、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最大可能降低专业课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2.培养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做事就要做到最好。我要求学生对作业和账簿中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不能放过,及时更正。一开始,有些同学毫不在乎,改错马马乎乎,书写也不认真。我在课上表扬改错认真者,并结合将来就业说明这样做的意义。对屡教不改者,私下找其谈话,做耐性的说服教育。当然,持续的检查督促是必不可少的。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的作业和账簿登记大为改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3.增强服务意识。财务部门不仅是管理部门,也是服务部门。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给老师搬张椅子、上课前擦干净黑板、收拾整齐讲台、上课时帮老师拿相关教具、主动捡起一片纸屑、相互礼让等。对帮助别人,为同学、老师服务的同学提出表扬,树立典型,正面引导,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是对会计人员基本的要求。我搜集了大量财务案例,如海尔砸冰箱事件、安然公司造假倒闭等,将这些案例贯穿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诚信廉洁教育。我还要求学生从不抄作业、考试不作弊等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课代表对上交的作业严格检查,有抄作业者上报给任课教师,并在千分制考核中扣除相应的分数。经过坚持,基本杜绝了抄作业的现象,诚信考试、诚信做人成为共识。3、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会计工作必须要认真严谨,才能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无误。在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有些财务人员办事不认真,应付差事;在报账、交税过程中,不会与人很好沟通,使企业和各方面的关系比较紧张等。1.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我建立了作业、笔记、改错本积分制度,每周检查一次笔记、错题本并作出评价,根据完成的质量记入千分制考核,督促学生养成及时记笔记和改错的良好习惯,通过优秀作业、账簿展评进一步巩固。良好习惯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2.养成与人沟通的习惯。财务人员需要与银行、税务局等众多部门打交道,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我重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积极沟通来完成各组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组织等锻炼与人沟通的技巧。隐性职业素养是基础,显性职业素养是外在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显性职业素养培养中,强化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能为学生将来成人成才提供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陈鹏.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J].职教通讯,2015(19):76

职业素养培养范文8

中职教学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职业学校,中职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就业型人才,但就业型人才也需要足够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得以胜任。语文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发掘教材的潜在职业素养资源、渗透职业素养相关理念、提升学生人文内涵以及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都能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带来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的学科水平通常都不是特别优秀,因此中职也是在考虑这一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基于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教育。职业素养指的是从事某工作时,员工所必备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及道德意识。现今社会,高职业素养的员工常常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即使其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中职的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任,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发掘教材潜在职业素养资源

中职教育系统中,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等,因此中职语文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中职教师在教学语文课程时,应注重对潜在职业素养资源的发掘,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语文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形成简单的因为设置了语文课程,所以学习语文的想法。具体来说有五点:第一,教师应重视对课文内容的发掘,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所树立的典型形象,为学生培养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应刻意引导学生去理解及领会教材中的典型形象,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体会到敬业精神。第二,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某一作者,对他的经历进行详细讲解和描述,介绍作者的相关经历和理念,使其成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使学生沉醉于作者的人格魅力之下[1]。第三,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口语交际会锻炼学生表达与理解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学会了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思想含义。第四,教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刻画人物形象或描述人物内心等等。

二、渗透职业素养相关理念

虽然中职学校更强调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职学校就是只教给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类型。仅仅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是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和本科院校比起来具有先天劣势,因此中职学校应转变思路,通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也就是听、说、读、写[2]。听:学生应学会倾听,包括他人的意见、领导的发言等等,首先学会听,学会理解他人所要表达的想法,其次才能开始实际行动。说:是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学生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读: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读,学会学习新的理念,并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提升自我。写:也就是实践运用,学生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解决语文难题,或用于记忆新知识,而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工作当中,就是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加强。

三、提升学生人文内涵

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内涵,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师的研究重点,也是中职语文的核心价值体现。语文教师的优势在于解读课文内容,而职校的语文教师通常会对不同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做出最现实的选择,也就是利用其对不同专业的基础性理解,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各专业课的理解[3]。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观念。中职学生对社会职业的理解通常比较片面,他们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对不同职业会产生不同的认同度。而语文教师就应通过提升学生人文内涵的方式,转变他们功利化的想法,使他们不那么重视职业本身的地位。

四、提升语文教师自身教育素养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应首先从自身做起,通过提高自身素养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教师应首先于自身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榜样,不断丰富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及时获取新鲜资讯和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学生当中,培养其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教师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为这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五、结语

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着眼学生的未来,充分为学生的前途考虑,努力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和优秀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

作者:杨秀梅 单位:河北省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沧州海事学校

[参考文献]

[1]沈惠芳.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