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广策划范例

文化推广策划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问题;相关对策

0引言

在耕地形态上,云南耕地很多都是坡耕地,没有建设相对健全的田间道路,很多农田面积都不大,而且分布相对零散。由此可以看出,限于地块面积因素和交通因素,很多耕地都无法应用大型机械作业,以人力畜力为主。这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很多大、中型农业机械,只能在耕地集中、交通便利或地势平坦的耕地使用。尽管当前社会背景下,云南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当地较高重视,但是仍存在一些可见的问题,欲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就要弄清楚当前现状,以及具体存在哪些问题。

1概况

云南为我国西南部重要省份,地势属于山地高原地形,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地形整体可分成东西两大地形区,中间以元江谷地与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作分界。东部就是滇中和滇东高原,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在地形特点上主要包含丘陵和起伏不明显的低矮山丘;西部既有峡谷,也有高山,地势相对险峻,以山岳冰川地貌为主。云南地区限于高山峡谷的地势,尽管水资源丰沛,但基本存在于峡谷底部,很多耕地都在山腰地带分布,很难采用传统机械动力调水方法,最大化达到水资源利用的目的,这也是众多耕地成为望天地的原因。全省总面积中,山地面积站到了接近89%,剩下的为盆地,占到了11%。耕地总面积为607.21万hm2,论鞋底接近100万hm2,常用耕地为458.21hm2,超过25°的梯田、耕地接近50万hm2。

2云南农业机械化作业现状

2.1云南农业机械化作业情况。现阶段,云南农业机械化总体而言,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发展,农机化作业面积2010年为372万hm2,2016年增加至627万hm2。相对而言,农田耕作与机械植保为主要方式,机械播种和收割,机电灌溉则应用不多,因此发展相对受限。云南地形特点决定,就算使用农业机械,也主要为中小型机械,而无论是收割机还是播种机,都是大中型机械,这也平添了更多机械播种和收割的难度。

2.2农业机械化在不同作物的适用情况。总体来说,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中,花生、油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机械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作业环节主要包含机械耕作、播种、收割等环节,鉴于大中型机械在种植面积较大时应用价值会更高,因此水稻和小麦的机械化程度更高。

2.3单项农业机械作业情况。单项农业机械作业本质上为生产辅助措施,是独立于耕作、播种和收割等环节之外的,包含化肥深施、中耕除草、机械覆膜、秸秆还田和饲料打捆等。总体而言,机械深施在作业面积上在逐年减少,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和青贮饲料面积总体保持不变。节水高校灌溉面积从74324hm2,发展至154383hm2,翻了一倍有余。单项农业机械作业的种类,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国家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等。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向小型化逐步发展,云南机械覆膜生产方式也同样迎来快速增长的趋势。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使各种农业、经济作物实现了集约化生产,灌溉措施例如喷灌、滴灌等措施,也在不断发展中。

2.4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作业情况。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作业指的是和农产品加工储藏息息相关的各项辅助措施,包含脱粒、磨碎、烘干、冷藏等环节。云南省可耕地总量较少,因此人均耕地面积不大,在经营模式上,主要以农户分散式经营为主,生产粮食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自给自足。基于此,针对农产品的初加工,例如脱粒、碾磨等,主要为小型机械,应用的都是微型或小型脱粒机。与之相对的,生产经济作物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因此需进行初加工,举例来说,马铃薯主要加工成种薯、或者鲜食马铃薯,核桃加工成干果,咖啡、茶叶和菜籽经过分级。因此,在农产品方面,不会有过多加工环节。

2.5建立并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执法效能的提升。鉴于云南很多山区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受限较多,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全面落实市场监管责任制,通过责任书的签订,明确执法人员权责边界,进而达到农资可追溯管理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在农资购买环节上可以更放心,提高经营许可证年检制度的健全程度,利用年检的方式,优胜劣汰,清除不达标的农资店,促进市场准入标准的提升。

3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尽管云南农业机械化方式增加了作业面积,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机械服务对象的作物种类较少,仅聚焦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其次,机械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耕地耕作方式的改进;另外,云南农业机械普遍为中小型,没有充分发挥机械效率;最后,经过初加工与深加工的农产品数量较少,未能彰显农产品价值。对此,应从以下角度入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1加强土地流转,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加强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首先,限于云南地形特点,很多耕地都在山坡地上分布,交通便利性不强,大中型机械无法有效展开工作。其次,土地的经营模式相对分散,以户为单位,导致尽管区域相同,但是种植模式却存在较大差异,作物种类不一而足,播种、耕作和收获时间要求都有一定差异,需要的机械设备也各不相同,而且田间未能留出完善的更路系统,平添了更多机械作业难度。针对上述问题,相关单位应以农田改造为重点,提高农田建设的标准,设置完善程度较高的田间机耕路系统,达到整理零星农田的目的,扩大机械作业面积,促进地面平整度的提升,争取最大程度达到机械作业要求。除此之外,应当重视调查研究的作用,和本地产业情况充分结合,实现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土地规模化的进程,引进或组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水平,实现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的提升。

3.2加强和厂家的对接,农业机械配套机具应有针对性。现阶段,很多拖拉机技术参数与配套机具质量参数,在设置上参考的都是淮海、北方、江汉平原的土壤条件。首先,限于地形和成土母质影响,在土壤质地和耕地土层深度上也可能体现出不同,一些地区含有较多含量的砂石,地区涂层也相对浅薄,为拖拉机的使用带来较大限制。其次,受到地形和地貌的影响,云南气候多变,有很明显的小环境和立体气候。基于此,除了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还有各种经济作物(如水果类的西瓜、柑橘、香蕉等;经济作物类的茶叶、咖啡等;中药材类的重楼、三七等;设施栽培作物类的蔬菜、花卉等),都具备不同的栽培、管理以及收获参数,因此在农业机械方面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应当和农机生产厂家加强联系,实现农机利用效率的提升。

3.3树立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的水平。传统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以农户自产自销,或者种植户签约种植公司,依靠公司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在品牌树立和发展上,自产自销模式难度较高,在市场上难以形成品牌发展的源动力,而且市场竞争力较低。因此,应当重视龙头企业的作用,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的提升,扩大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农产品数量,后续和传统文化、区域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底蕴充分结合,进行策划、包装和推广,发展本土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达到建设现代农业营销体系的目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结语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2

图书馆是教育院校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教师和学生查询文献信息、资料和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给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视野拓展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中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本文就如何在中职文化建设中有效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中职教育;文化建设;图书馆推广

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但职业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加强调服务,倡导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技能与素养并重,信息网络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中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方式和倾向性有了很大转变。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面图书馆在中职文化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亟待发挥,一方面又给中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挑战,采取何种推广策略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成了新形势下各教育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中职院校为例,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当前阶段中职学生阅读习惯、方式和倾向性分析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习惯、方式和阅读的倾向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现在的学生更愿意通过这些可移动、便携性强的阅读器阅读电子文献信息,而不是厚重、不方便携带的纸质文献,相较于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图书馆阅读行为,学生更愿意采取这种自由、灵活的阅读方式。第二,从当前社会整体阅读趋势来看,很多现代人阅读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是寻求某种实际功用,大多数时候阅读只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和途径[1]。对于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年龄特点以及所接受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在阅读对象上往往会更趋向于娱乐性、功利性。比如,言情、推理、科幻、武侠等文学类以及高考、就业类书籍。

二、实现中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导读员队伍建设工作,为阅读推广工作打基础。

第一,鉴于中职院校自身教学特点,首先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贮备方面应该把自身院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以及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并深入调研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学生实际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建设与自身院校实际更相符合,具有多样化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库。比如,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趋向娱乐化特点,可在图书馆当中加入一些漫画类、科幻类以及爱情玄幻、悬疑类、生活娱乐类的图书、杂志等[2]。此外,还可以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加入有关各类不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等信息。同时,在考虑自身院校办学条件、投资计划的基础上组建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和通讯员队伍。第二,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图书馆并没有专职的图书导读员,通常都是其他部门人员兼职,以致导读员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高,相应也就无法为学生、读者提供专业的高质量导读服务,不利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中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建专门的读者服务部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素养和能力,又有责任感,对工作积极的导读人员,导读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文献检索技能和敏锐的信息情报意识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这样才能为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服务保证,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二)创新阅读推广形式。

第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打破固有工作观念和模式,充分利用院校自身师资资源,借助图书馆场地邀请知名教授、学者开展阅读讲座活动或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思维,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第二,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网络阅读的推广工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在综合了解院校各专业学科方向、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各专业学科有关的,且具有较高学习价值的网址、网站、微信公共平台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归纳整理出来,通过院校图书馆网站多种途径推荐、分享给学生。二是针对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创建一个可供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因为网络期刊或是其他专业学术信息都有一定时效性,所以,还可通过这个平台把有关的动态发展信息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链接阅读[3]。此外,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成为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同时,通过手机这种携带方便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网上阅读,阅读那些数字化信息资源。所以,完全可以把手机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个途径,创建手机图书馆,开展手机阅读推广工作。第三,将学生和导读员等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其在图书馆阅读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开展多样化阅读推广活动。

中职院校在阅读推广工作当中可以借鉴新闻阅读端线上到线下的OTO经验,当学生线上登录,并进行了在线阅读、评论和发言、分享等操作后,图书馆方面应采取积分、等级提升等方式分别将其转化成相应的积分和等级,学生或教师等读者则可以凭借积累的积分到线下图书馆换得相应奖励,比如,获取阅读资格、拓展阅读权限、延长借阅时间等[4]。这样一来既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线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又能够提高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同时,当图书馆组织开展书展或讲座、读书会、书友活动等线下实际活动时,通过网络推广可以大大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辐射范围;读者在线上的阅读行为可转化成线下实际奖励的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参与线上活动的热情。在实际践行的时候,图书馆方面可以适当面向社会开放阅读服务,先针对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开放。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比如微博、微信、论坛、社交网站等,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推广面向的群体对象、阅读推广目的以及不同种类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功能与管理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如,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就选择微博、论坛这类受众面广,且比较成熟的社会化媒体;针对年轻人群或是更注重交流互动、阅读指导的话就选择像微信、论坛这样的平台。

(四)针对图书馆阅读的开展情况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情况划入到各级学校部门文化建设的目标考核当中,以校长为首,逐级将此项工作贯彻落实下去,定期评选出在图书馆阅读方面有良好表现的部门、班级和教师、学生,发挥出相互之间的带动作用[5]。

三、结语

众所周知,阅读对于学生素养提升和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一直以来校内图书馆就是其进行阅读、学习、文献信息资料查询的主要场所,是教育院校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学生阅读习惯、方式和倾向性的改变给中职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挑战。所以,中职图书馆应认清发展形势,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导读员队伍建设和多种阅读推广活动以及监督考评机制建立都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

作者:田宇 单位:陕西省第二商贸学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郑庆华.中职院校图书馆阅读策略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9):92~94

[2]马红亚.经典阅读推广在中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大众文艺,2014,21:247~248

[3]余元秀.中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J].科技资讯,2014,12(19):246~247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农业产业;问题对策

我国农业发展已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就要以生产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供应形式为框架,打造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格局,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滞后问题,可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因传统农业种植观念的制约,出现了推广力度不足的现象,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此,应找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农耕生产容错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利于在技术资源方面扶持农业生产,有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1-2]。1)农业机械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现有经济产业发展态势而言,新型技术产业模式的搭建,正以新业态形式立足于既有农业生产格局中。农业机械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应用为农作农耕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点,以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劳作,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集成性。2)农业机械技术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在机械设备大范围应用背景下,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小面积耕种逐渐转变为利用机械设备操控大面积耕种作业,人们只需要操作机械设备,便可完成一体化耕种。与此同时,随着“三农”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类资源项目也在大力扶持农业机械自动化、现代化的发展,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以及资金项目的微观扶持,扩大农业机械化普及范围,助力乡村振兴。3)农业机械技术可推动产业化发展。现有农业机械运作模式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搭载机械设备及操控系统,对终端操控功能进行一体设定,且技术体系是按照农耕作业诉求进行逐一匹配处理的。比如人工播种、农作物施肥以及农作物收割等,均可通过不同技术参数完成自匹配处理,在农药喷洒环节,传统农耕作业中需要人工进行逐一处理,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消耗,农业机械化则可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且不会对农业从业人员造成身体损害,可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农业市场中的主旋律,自动化运营模式呈现的新业态特征,伴随着农业基层改革机制的落实凸显其应用价值[3-4]。对此,笔者认为在后期发展中应加强对各类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实现顶层与底层的对接。但从现有农机推广工作开展形式来看,仍存在局限性,制约着我国农机现代化的发展。

2.1农民认识存在误区

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主要依托地方政府进行宏观的宣传与引导,但当此调控工作具体作用于农业从业人员身上时,受限传统耕种的影响,农民自身对先进的技术体系存在抵触心理。此外,基层农业劳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慢。农业机械技术及机械设备涉及的专业知识较为复杂,特别是在部分电脑程序控制方面,需要对专门的编程软件进行操作处理。农民对于新知识的抵触,再加上自身接受能力较弱,产生抵触意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

2.2政府推广力度不足

从“三农”政策推进形式而言,政策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陈旧、传统的农业耕种体系来讲存在支撑力度不足的现象,而这也是现有农业体系改革的一项重心。一方面,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惠农政策的落实,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结合区域农耕条件、技术范畴、作业规划形式制定推广措施,保证在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方面,对人们接受新技术的心理落差起到补偿效果。另一方面,农业推广人员配备不合理、后备资源匮乏,导致机械设备或农耕自动化理念无法深度根植于农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特别是对于部分更新较快的机械设备,地区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将产生技术设备与农耕作业之间不匹配的现象,无法将资源有效利用到农耕生产环节,产生推广受限的问题。

2.3推广范围受限

从农业经济体系讲,机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可助力农业产业的发展。从微观层面而言,农业机械技术起到的经济价值更多是由农机生产企业以及销售企业来决定的。这使得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对企业具有较高的依赖程度,其也可看成是人们在购买农机设备时受到农机生产企业的价值引导,对农民既有的生产意识进行调控。但是从现有的农业企业推广及宣传形式来看,单凭企业进行宣传,无法改变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农耕种植思维,部分农民采取观望态度,不敢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买主观认知不清的农机产品。特别是较贵的品牌类的农业机械设备,此部分设备只有在耕种期间或农作物收割期间才可用到,而每年不仅需要支出大量的使用与维修费用,还需进行专业化的保养,整个过程的消耗成本令小型农业从业人员望而却步,尽管政府已经给予较大扶持,但推广效果仍不佳。

2.4推广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毋庸讳言,当前部分农业领域尚未能全面实现信息化,特别是农耕时节繁忙的农耕任务,压缩了农民的休闲时间,农民无法通过网络系统获得更多的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则是以推广人员为主,采取线下对接形式,向人们逐步推送一系列的农机知识,一对一、一对多的农业机械推广形式固然可加强推广效果,但是框架化理念无法达到预期推广需求。例如,推广人员按照理论知识进行一系列陈述,却未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理论知识,出现农业从业人员兴趣不高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农业推广人员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虽然自身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但是在实践方面缺乏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沟通技巧方面的不足将造成思维化差异,降低推广效果。

3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对策

3.1加大农业机械技术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单凭某一项环节为切入点进行推广,难以发挥作用。对此,需采取多路径并存的形式,发挥推广效能,其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承担起引导作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宣传活动。农业机械企业可进行多维度宣传,通过宏观引导与微观技术推广之间有效衔接,提高推广时效性[5]。一方面,地方政府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规律,结合地方风俗习惯、农业生产属性等,制定宏观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方案。同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框架式的宣传力度,令农民了解机械技术对于农业耕种的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多维宣传,辅助农业从业人员了解机械生产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可与企业进行联合,改变以往枯燥式的宣传模式,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农民了解机械技术及其耕种原理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其对先进技术成果的掌握,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观念,更好地激励广大农民购买与使用机械产品。此外,村干部应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多方面宣传农机领域先进技术成果带来的农业价值,形成多区域联动的推广与宣传。

3.2提升推广人员水平

目前,一般是由人员下基层完成对各类机械生产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的推广。从实际推广路径来讲,可看成是推广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直接接触的一种形式。在与农民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深刻了解到农业从业人员对于技术的抵触心理,以及对新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期望值。即在不断的沟通与引导下,令农民摆脱对新型机械技术的偏见[6]。对此,政府部门应承担起培训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的职责,及时引入农业生产工艺以及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理念,全面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在对技术及设备的推广过程中,立足于农民需求,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推广的时效性。

3.3建立健全推广机制农业机械推广

技术机制的建立应立足于“三农”政策,保证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各类技术推广体系,保障农业从业人员的既得利益。期间,地方政府部门应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缓解新型设备的购买压力。同时,应综合考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呈现的经济价值。因为农业自动化生产呈现的季节性特征,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存在规律性,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一季的农作物收成,使得在农作物耕种与农作物收获期间,对不同专业设备产生短暂性、集中性的需求,如果在此期间农民购买设备,将在后期承担更多的维修费用。此时,政府部门牵头,针对区域内农作物的收割和播种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机械生产企业,采用租赁的形式,或由地方农业部门购买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收割作业处理,多方协调解决问题,可为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7-8]。

3.4搭建农业机械技术试验场所

我国农业生产基数较大,要全方位实现农业技术的布设,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对此,需采取分阶段推广模式,地方政府部门针对农业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的应用面,建立技术试验基地,引入大型农业企业,讲解各类技术应用以及设备运行模式,辅助农民了解农机自动化产品及其机械技术对于农业耕种或收割起到的作用。借助详细化的数据,阐释农业机械化技术带来的作业价值。然后,针对农民进行整体化培训,令农民熟练掌握各类操作技术,提高农民的购买意愿[9-10]。

4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展望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经济效益高、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证稳产高产和增产增收的农业机械品种,是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如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和大型复合智能农机等。对此,需要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机大型化、精细化的发展。例如,液压系统与电气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电磁控制技术,完成对收割机以及耕种机的无级变速处理;通过传感器功能,实时检测机械设备驱动中的损耗信息,进而完成自主化耕种及养护。同时,受限于我国大体量的农业产业布局,应当着重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产业项目,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从微观层面助力小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械的节能和农用多种能源的开发,对内燃机的耗能类型进行分析,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类型,减少农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以及高耗能问题。

5结语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4

【关键词】文化馆;京剧;戏曲普及;群众戏曲活动

一、推广群众戏曲活动的意义

相声名家郭德纲经常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这句话不仅是说相声,更是说戏曲,学过戏曲的人都知道,戏曲行业里规矩很多,如果要追随哪一位大师深入学习,需要正式拜师,并举行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师父端坐,徒弟立于两侧,同道及前辈于前就坐,主持人介绍师父和弟子的情况,徒弟向师父行三鞠躬拜师大礼,师徒双方互相表示拜师心意,然后徒弟为师父献茶,并从此之后改口称为“师父”。拜师礼自始至终体现出一个“敬”字和一个“礼”字。尊师重道是戏曲行业最为看重的品德,礼敬师长是学习戏曲文化非常重要的品行。戏曲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别说整场戏,就是一场折子戏,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其中有主角、有配角,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场戏的所有成员是一个大的整体,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演出好作品。多年来,很多经典戏曲作品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经典的戏曲故事演出了成千上万场,百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为什么还是百听不厌呢?戏曲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吸引这么多人民群众喜爱呢?宫廷戏曲主要表达惩恶扬善、为国尽忠、讲情讲义的故事,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杨家将》《秦香莲》《群英会》等,地方戏曲更加贴近大众,更多表达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循环的人生真理,代表剧目有吕剧《姊妹易嫁》等,《姊妹易嫁》主要讲述了张家大女儿自小与牧童毛纪订亲,成年后毛纪高中状元,但他回乡时还是装扮成落第书生的形象去张家迎亲,张家大女儿嫌弃毛记贫穷,不愿出嫁,父亲无奈让妹妹代替姐姐出嫁,姐姐知道真相后痛心疾首,后悔不已,像这类的故事在地方戏曲中不胜枚举。对戏曲文化的继承,不能停留在程式化的唱腔和身段上,更重要的是要继承戏曲文化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种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把仁、义、礼、智、信、孝亲、敬师等道德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包容无一不蕴含着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戏曲以其独特方式把传统文化浸润到人的心灵中,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戏曲通过精彩的典故教化大众明辨是非善恶,知晓人情事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观众通过对戏曲典故的了解和对戏曲文化的认识,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真诚待人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对戏曲服装、锣鼓、唱念做打等戏曲表演的欣赏,满足了内在的精神需求。

二、传承民间戏曲文化刻不容缓

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曾是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特别是网络文娱产品内容过剩的背景下,戏曲艺术面临的已经不是老生常谈的观众流失、人才断代、改革创新这样的问题,而是行业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戏曲的意义在于传承,戏曲艺术的传承是与时代的赛跑,戏曲从业者要有危机意识,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而不是等戏曲消失了再去寻找。文化馆是传播文化艺术的桥梁,肩负着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责任,为了把戏曲活动全面展开,近年来,东营文化馆在每年冬天农闲时节都会举办“百团千场乐万家”“送戏下乡”等活动。冬天送戏下乡的时候,观众早早地在寒风中等待,看着台上的演员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观众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还有的小朋友说,没想到戏曲这么好看,有些小朋友立志长大也要成为戏曲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举办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养老院活动,文化馆每年都让无数大众欣赏到免费的戏曲演出,给养老院孤独的老人带去了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精神的关怀和心灵的慰藉。无数场的演出把戏曲文化展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刻在观众的脑海里,使群众感受到了戏曲的博大精深。

三、戏曲文化走进校园,在娃娃心中播种爱上戏曲文化的种子

戏曲具有民族性,国家也非常重视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力度保护扶持传统戏曲文化,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戏曲精品力作需要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作强有力的支撑,振兴地方戏曲、推动文化产业,需要更多人关心传统戏曲,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传统戏曲。大力提倡和弘扬戏曲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有人提议在小学音乐课中增设戏曲艺术教育,重视戏曲的启蒙,给孩子们种下爱上戏曲的种子,这种建议值得有关学校认真考虑。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含了歌唱、绘画、杂技、武术等门类,在小学课堂中,可以教一些以身段为主的内容,通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戏曲现场演出的观摩,在寓教于乐的良好戏曲氛围中,激发孩子们对戏曲的兴趣,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戏曲基本功的培训。在学习初期,应选择用传统唱腔打基础,如京剧《三家店》中“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空城计》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贵妃醉酒》中“海角冰轮初转腾”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简洁流畅,老师可以逐字逐句进行示范,并让学生进行模唱学习,其间穿插进行台词教学和语言辅助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身段教学,身段训练要严格按照戏曲的程式规范进行,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戏曲功架肌肉记忆,要对山膀、云手、提甲、水袖等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教学。随着学习时间的积累和学习的深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折子戏,又称“短剧课”,让学生系统学习戏曲折子戏,接触戏曲现代戏以及戏曲歌曲,这里面既有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戏曲程式化的突破,无论在唱腔身段难度上,还是在人物性格思想上,都与传统戏有所区别,更具灵活性和多变性,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们会从不了解戏曲,到对戏曲产生兴趣,再到喜欢戏曲,进而成为戏曲文化的传播者,甚至有的孩子长大后会从事这个行业,成为戏曲专业人才,真正做到使戏曲传承后继有人,一代一代把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下去。

四、培养戏曲人才

为了把传统戏曲文化渗透到各个阶层,近年来,东营文化馆举办过三届吕剧培训班和一届京剧培训班,多次举办京剧票友大赛和吕剧票友大赛,其中的获奖者至今仍活跃在全市各个戏曲舞台,成为各戏曲社团的主要演员和骨干力量。随着培训班的开办,各县区的戏曲爱好者闻讯而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斐然。文化馆还请来了专业的戏曲老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成人戏曲辅导教学不同于别的领域,学员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当不同、嗓音条件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戏曲的基础也不同,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辅导老师根据这些人的差异,大致采用四类辅导培养教学方式。首先是对有一定戏曲基础的人群进行教学。这些爱好者接触戏曲时间长,对戏曲的唱段比较熟悉,部分人群深受样板戏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演唱水平,针对这部分人的辅导教学,一般从老生和青衣两个行当展开,戏曲的“四功五法”也即“唱念坐打、手眼身法步”都要进行普及性教学,对学员就戏曲的来源、出处、历史做针对性的讲解,随着学员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加深,以及在老师指导下的反复练习实践,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条件突出者将会被送到戏曲学院进修,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全面提升戏曲表演水平,培养成戏曲艺术表演的骨干力量。其次是针对社会大众进行戏曲艺术的普及。成年人的身体调柔期已过,身段辅导是难点,对这部分人群,文化馆主要开展戏曲知识理论讲座,同时,以辅导他们的唱功为主,把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家名段陆续传授给他们,同时,采取媒体录制传播的方式,把教学视频剪辑成每集十分钟左右的视频片段,通过文化馆的公众号平台进行推送,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和交流,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快速地把戏曲文化向社会大众普及。再次是培养戏曲乐队人员。在群众戏曲活动中,乐队人员老龄化突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各种原因造成乐队人手短缺,乐器凑不齐或凑不完整,急需年轻乐队人员。东营文化馆举办了戏曲乐器培训班,对有意愿学习戏曲乐器的群众,文化馆提供平台,请老师面对面进行指导,同时,文化馆负责购买演奏需要的桌椅板凳和乐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来学习,有些年轻人由此爱上了戏曲,成为戏曲乐队强有力的后继力量。最后是培养戏曲创作人才。在新时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戏曲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戏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戏曲故事都来源于民间,像京剧《对花枪》《望江亭》《穆桂英挂帅》等剧目,就是在借鉴其他剧种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出来的,东营文化馆通过举办读书会,组织大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大家从圣贤教诲中汲取营养,同时,组织戏曲爱好者深入基层,近距离接触各行各业从业者,包括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老人、年轻人等,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目前最关注的问题等,从而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创作出反映广大民众心声的戏曲作品,并帮助把作品搬上戏曲舞台,这极大地调动了创作人才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戏曲剧本的创作中,创作出了许多歌颂伟大时代、反映广大人民幸福生活的经典作品,为戏曲改革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五、全面开展群众戏曲文化活动

为了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当地精神风貌,培养基层戏迷爱好者,推动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东营文化馆全面开展群众戏曲文化活动。

(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票友协会。目前,东营的票友协会从最初的一处发展到了现在的十几处,包括京剧、吕剧、豫剧、曲剧、秦腔等剧种,戏迷、票友人数达近千人,新的青年票友不断涌现,票友协会多次开展戏曲联谊和票房联盟活动。

(二)开展戏曲知识进大学校园活动,不定期到学校进行戏曲知识普及讲座,在校园内增设戏曲活动场地,活跃校园戏曲文化。到文化馆分馆开展戏曲进社区活动,举行戏曲专场演出和戏曲比赛,通过一系列戏曲主题普及活动,加强各协会、各团体之间的联系,通过戏迷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提高社区居民对戏曲文化的鉴赏水平。

(三)为了加强不同门类的戏曲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文化馆从多方面入手,为剧团提供不同的舞台,扶持成立业余剧团。同时,文化馆聘请老师定期授课,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让戏迷们接受到更专业、更细致的指导,引导戏曲爱好者广泛学习各个行当,包括文戏、武戏,使其获得长足进步,同时,文化馆利用自己组织正规严谨、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的优势,与业余剧团进行合作演出,推动戏曲文化渗透到各个社会行业,潜移默化培养更多戏曲爱好者

(四)针对一些从未接触过戏曲文化的人群,文化馆定期举办“戏相逢”戏曲联谊活动,打造新的戏曲服务平台。邀请一些年轻人社团来参加活动,同时邀请周边亲朋好友以及从未接触过戏曲的人员来参加活动,让大家以戏会友、互相交流,让大家面对面触摸到戏曲的行头、服装、道具、化妆,在演员与观众近距离的接触互动过程中,有观众忍不住感慨道,戏曲的服装太美了,真想穿上这一套行头,化个戏曲的妆容,照张相做个永久的纪念。

六、结语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5

关键词: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传统文化

商业推广是以视觉形象、广告语为载体,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媒介形式进行商业信息推广的活动,具体形式有平面海报、包装、路牌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手机微信等。[1]其中视觉形象是商业推广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它的创意设计是商业推广的核心,是商业推广能否成功、品牌形象塑造能否完成的关键一笔。当今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整体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也受到国际国内的普遍重视,本文旨在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语境中的应用,以期探索商业推广视觉形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与创新路径,提升品牌文化层次及视觉效果,增强品牌竞争力。

一、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应用的意义

(一)拓展商业推广中视觉形象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在商业推广形象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要素,包括民族传统习俗、地域性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传统图案纹饰等[2],是寻求产品差异化、找准企业特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美之为美”的普遍价值,在视觉方面更是积累了大量的图案、纹样、图形等,只要善加借鉴,完全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灵感[3]。在商业推广策划中,从传统文化入手会发掘更多文化精华,有的可能正在被边缘化,有的甚至被新文化排挤,通过企业和设计师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如文化典故、民间艺术、图形纹样等进行适当地提炼、加工和创造,运用并创新视觉形象的设计,拓展商业推广的思路和方法,为企业和品牌带来经济价值。

(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深度挖掘

“”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商业宣传推广是企业和产品的对外展示,其魅力的深层支持来自于企业策划、设计、生产、销售、售后各层次各环节的内涵支撑,视觉形象是其表现形式,体现的是品牌特质和追求。通过赋予品牌或产品传统文化的意义,使得企业各个环节员工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从视觉形象设计角度出发,在创意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相应的设计师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策划、创意、设计视觉形象的同时,积极投身到这一事业之中,以此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借助传统文化的融合赋予商业行为以独特的风貌。

二、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应用的现状

(一)运用较少、解读不够

目前企业在做商业推广时较多采用明星代言、卡通形象、实体宣传或几种方式的结合。采用明星代言是利用明星的广告效应,快速带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起到家喻户晓的作用,这样的广告案例举不胜举。采用卡通形象则是通过刻画一个卡通形象并进行宣传推广,如京东、天猫等即采用此种。总体来看,商业推广形象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较少,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关注太少。也有一些企业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但在推广策划中没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形式的应用上,对于传统图案、装饰图形、纹样等的内涵解读不够深入,缺乏对相关内容的起源、变化、发展等深层次认识。

(二)在运用中缺乏前瞻性眼光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到来的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而多样,仅靠光鲜的外表、单一的形象去吸引受众是远远不够的,什么东西可以真正打动消费者,或者说企业和设计师何以不被时代和潮流所抛弃?应该是情感,关注人自身需求,关注时代本身。设计师要站在时代的新高度,前瞻性把握设计趋势,从民俗、风化、文化典故等传统文化入手,关注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充分解读并融入到视觉形象设计中,这样的形象才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

三、运用传统文化创新商业推广视觉形象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保护与创新相结合。传统文化的构成元素较多,包含了民风民俗、民间传说、美术、传统装饰图形和音乐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独属于地方特色的土木建筑等。在视觉形象设计的运用中,要保护性应用,既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与企业品牌形象相结合,继承性创新及应用。第二,传统文化的介入要符合商业推广的需要。传统文化固然珍贵、丰富,但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品牌和产品,不能生搬硬套一味融合,要在保护发掘的基础上有选择性进行传承和创新,以传统文化、传统纹样为基础,实现图形、色彩等再设计,打造新的商业推广需求的独特视觉形象。滥用、套用传统文化内容不但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毫无帮助,不利于企业宣传推广,而且会使人们误解传统文化内涵,打击传统文化的自信力。第三,注重公众参与性和情感体验。所谓的公众参与性指的是在宣传推广中,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视觉形象的设计要迎合其审美之需,用目标消费者所熟悉的语言和形象进行宣传推广;同时要将品牌、产品、人文及情感体验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为载体的形象设计,以服务于商业宣传推广之需。东阿阿胶公司的商业推广就运用了传统文化,并充分体现在视觉形象设计上。从阿胶的滋补、补气血、美容养颜入手,视觉设计上运用驴皮、人参、鹿茸等中药材的摄影图片展示药材的醇厚,引入医用和养生的概念;手绘《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临证指南医案》等药王医圣的中医著作图示,来佐证阿胶的医用价值;根据历史记载手绘何良俊、朱熹、曾国藩等名人形象,说明阿胶的滋补养生功效;另外绘制杨贵妃、虢国夫人、武则天的美人形象,说明阿胶的美容养颜用功能;在引用李世民、郑和等人使用和礼送阿胶的故事中,除了绘制人物形象外还附加传统图形进行装饰,以烘托养生文化的氛围。可以看出,在东阿阿胶的宣传推广中传统文化是切入点之一,它的人物形象及故事造型采用中国画的绘制方式和装饰纹样,将阿胶的功效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塑造,是商业推广中传统文化运用和创新,成功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典型案例。

四、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运用的创新途径

(一)结合地域性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的开发

所谓地域性文化,是指在中国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行为方式、社会习俗、建筑风格及宗教信仰等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7]地域性文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或者为普通民众所熟知,通过深层次挖掘和产品开发,在企业宣传推广中进行应用,一方面使得商业推广形象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区别于其他竞争品牌,树立品牌特色;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大量广泛的宣传推广活动使这种地域性文化走出去,为大众所了解,进一步带动地域性的旅游和其他资源开发。如加多宝凉茶(原王老吉凉茶品牌),在两广地区民间风俗中即有喝用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的“药茶”来解腻去火的习惯,一般在饭后饮用。加多宝凉茶即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创意灵感,将自己的凉茶定位于“预防上火”解腻的饮料。既扎根于传统文化中药具有降火的功效,又与“传统凉茶”区分开来,避免了“人走茶凉”的印象,定位在“预防上火的饮料”上。在视觉形象设计上,以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五个场景为主题,配合“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采用大红色与金色搭配的罐装包装,这种代表喜庆和红火的颜色组合准确迎合了中国老百姓的文化习俗,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市场上占得重要一席,走出了属于中国茶文化独有的饮品路线。

(二)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的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品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8]在企业的推广策划中,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和视觉形象,在商业推广视觉设计中进行应用,提取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曲艺戏剧、礼仪庆典等形式的视觉形态要素,结合现代商业推广的需要,创新视觉形象设计,塑造全新的品牌形象,给消费者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淄博的“子曰倒贴烧饼”是一家经营淄博烧饼的连锁店面,也是巧妙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业推广的案例。淄博周村烧饼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子曰•山东肉烧饼”制作技艺在2016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子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这一传统文化,推出子曰倒贴烧饼,所谓“倒贴”有两重含义,一是在整点来店的顾客可以免费品尝一个烧饼,二是店里的烧饼都是倒着贴在烤炉上烤制而成。视觉形象上,利用圆形的烧饼与钟表进行结合,悬挂在店面门口,整点报时兑现免费品尝的承诺,从远处看硕大的表盘就是一只刚出炉的烧饼,视觉效果独特。店面装修装饰上采用传统纹样及装饰图形,将烧饼的历史、制作技艺、非遗的传承等故事绘制成优美连续的图画,配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营造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使顾客在窗明几净的店面品尝烧饼的同时,欣赏烧饼的非遗故事,体味百年文化传承。

(三)进行深度挖掘与改造

传统文化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深厚无穷,越是经济、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越是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能量,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9]在实际商业宣传推广过程中,有的仅仅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实际品牌或形象与传统文化毫无关联;有的则是乱用、套用传统图案、民间美术的形式,对其内涵根本不甚了解,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剪纸就分为几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不能一概论之),导致视觉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因此,要想真正在商业推广视觉形象设计中应用好传统文化,创造商业价值,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就需要对相关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弄清其来龙去脉,把握相关内容的起源、变化、发展等深层次认知,从现代设计的角度,从现代人生活的角度,对典型形象进行再创新和转化,使其符合商业推广应用的要求,提升视觉形象设计的文化内涵,服务于企业品牌和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0]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茶饮料的包装,就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入解读,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进行包装设计,其清新脱俗又承载文化内涵的插画使人眼前一亮,为产品的宣传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6

现如今出现了许多以策划活动为主的展示设计,在一些中小型的展览展示设计公司中,一个项目的展示设计内容往往是在一项活动策划项目中进行的。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策划部分;(2)设计部分。前者主要是活动推广和现场活动、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宣传物料、会员招募、礼品发放、会员优惠以及礼品专享,现场活动中即包括活动签到、活动舞台、艺术演出,等等。后者的体现主要是在具体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文化背景确定整个展示活动的展示活动空间形态、平面的布局、参观流线、标识设计、展台及展墙的设计、整个空间的氛围设计、照明设计等。展示的设计的风格和内容是根据活动主题内容而定,整个活动的效果好坏不仅是策划的功劳更主要的是依靠展示设计的补充,所以这两项工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策划活动下对展示设计的要求

以“董事长欢迎晚宴策划活动方案”为案例,地点在总统府内。此活动接待贵宾目的是让贵宾夜游总统府并鉴赏和学习民国文化。因此策划师定义这次活动是以“民国风文化氛围”为主题的晚宴招待活动。

(1)现场:

主题与甲方确定后,设计师要在甲方带领下进行现场勘察,包括尺寸量取,树池数量,道路宽度,人流量估算等。活动前现场现场的勘察起了重要的角色,直接为平面图的布局起了直观的一面,也为后期的施工带来了方便,让设计师做到心中有数。

(2)平面设计与人流动线:

接着上述案例分析其平面设计与人流,根据现场勘察与甲方要求,设计师明确此项活动的内容及程序,分别是01-引导路线图02-接待背景03礼仪接待04-洽谈休息区与存包区05-主餐区06-舞蹈区07-民国街景08-茶歇区09-夜游路线。功能分区明确有休息区,观景区,氛围区,主要人流在05、06、07、08、这些区域面积要适当考虑大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观看。流线设计中从停车场到油画展区到中山广场区(主要区)最后夜游总统府,整个流线连贯性强,做到了不交叉、不逆流、避免流向复杂现象。人流动线的设计还要把人流方向,人流速度、滞留空间、休息空间做统一考虑。同时,休息区,洽谈区主餐区与舞蹈区形成动静对比,最终敲定方案。

(3)展示空间设计:

基于一个策划活动下的展示设计,要想活动精彩离不开展示空间对主题的烘托渲染。前面已经说了,此活动意在民国风文化学习,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从色彩、展台、展墙都要与主题相吻合,包括物料选择上,在一个活动下,展示空间设计要考虑到,道具与空间之间、道具之间、观众与空间、观众与道具、空间与照明等整个多维复杂的空间。例如本案例为了烘托民国氛围,利用动态的卖报卖烟童,礼仪人员,黄包车,这些物料的服饰搭配等等都是为了更能够为展示空间增加活力。

(4)展示道具设计:

道具在展示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能为活动服务,烘托整个氛围,还能给人一种舒适的环境。道具有大有小,大道具有分割空间,供观众观赏的效果。包括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表演节目的舞台,展台、展柜、展架这些无论从造型上、色彩上、还是展品都是为活动服务的。小道具包括活动中餐桌上的席卡,可以起到方便宾客找到席位的温馨提示,花艺的摆放,可以净化空气,使人感到平静,还有一些特殊的展架起到宣传说明作用,一些活动宣传物料起到了指引作用,指示牌起到引导参观者的作用,灯箱、音响、麦克风是活动中常见的道具,沙盘和微模型在展厅中常用,在活动中则多用于相关房地产宣传活动中。例如本次晚宴活动所需的主要道具将活动需要的欢迎背景台设计成一种书卷的形式,同时也作为本次晚宴的醒目标志,采用这种造型主要是体现民国时期的书香气息和文韵精神。根据本案设计的需求,舞台放置于主餐区边上,将原有场地区域中的树与舞台相融合,舞台规模,舞台背景的设计都与民国文化息息相关,舞台灯光的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是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对于活动下的茶歇区的设计,茶歇区是活动中必须要有的区域,除了可以供宾客休息之外,茶歇区还起到“留客”的作用,目前很多茶歇区在奇特的布局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茶座上可口的点心、茶水、温馨的提示、舒适的座椅,在喧哗的环境下打动人心。

(5)色彩设计:

色彩是策划活动中要传达主题的重要因素,也是观众认识、理解内容的条件,可以想象没有色彩的展示活动即环境将是何等的效果。很多试验足以证明,人们在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映的是色彩,而后对形体的反映逐渐膨胀起来,进而形成完整的,有形有色的对所观察物体的反映。色彩不仅是展示形态的表情,更是整个活动的空间氛围的体现。因此,要了解色彩的特征,对观众心理的影响,研究并合理的运用色彩的变化规则及配色方法,实现色彩在展示空间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完成传播展示信息的目的。策划活动下色彩设计的原则:(1)完善展示空间,突出活动展览的主题。(2)色彩要统一和谐的原则。(3)丰富空间层次,突出活动中心的原则。(4)注重照明、材质等表现力的原则。

三、会展展示设计对策划活动的传播性

会展活动的核心就是使信息交流进而组织起来的传播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无非是使得企业形象得到传播最大化,获得最大的利益价值,即为了传播会展信息。成功的会展活动固然离不开活动策划者对整个活动过程的精心打造,所以,大家往往以为活动精彩的与否是策划师在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至今为止,一直被商家及参观者所误导,真正起作用不光是策划者的活动过程策划,更主要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展示设计对此活动氛围的烘托,主题的打造,才使得会展活动对一个品牌有了传达力。那么会展展示设计是如何对活动进行传播的呢?首先我们知道一个活动往往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就是舞台上精彩的节目,活跃的节目可以使得活动达到高潮吸引很多人观看,但往往匆匆的过客,看完后只记得节目内容,而却不知道商家的意图,更记不得是哪个品牌的推广。另外还有一些参观者,觉得节目有意思想留下的却因为环境不好,或者没有休息地方等各种原因离去,这些都会造成对本次活动的失败。每一个活动的商家都不愿花大钱为一个活动布置持续的精彩节目的。这也是很多商家头疼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最关键的是,商家把重点太看重“表”上内容而忽略了“里”的部分。比如,舞台的造型设计,舞台背景及文字的设计,灯光照明都是可以大做文章来为本次活动进行传播的。同样地点相近的两个节目,一个有音效和灯效而且与整个活动氛围完全吻合,另一个只是照搬过去的别的品牌的设计没有特色可言,观众会记得哪个呢?还有如果你的活动舞台周围合理的设置了休息区,可供宾客休息饮茶还可以看免费的节目,我想也不会导致一些人看一半就走了,因为你为宾客提供的不仅是一次活动的推广,更是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这样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考虑的活动,最容易引起目标观众的注意、共鸣、并为目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企业也因此达到了品牌的传播目的。活动中展示设计的综合运用最终达到的不仅仅是观众的参观,更重要的是对观众提供一种文化的传播,一种审美的感受,一种对企业的文化的理解等等,现如今的活动,策划流程固然很重要,活动中起了喧宾夺主的地位还是离不开展示设计无形或有形的传播性。

四、结语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7

关键词:新传媒;战略文化;企业;广告与设计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广告与设计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艺术形式。在新传媒的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与传统的设计工作相比,新传媒背景下的广告与设计不但要注重商品的品质,而且还要包含市场分析、消费者偏好等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就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来看,企业之间产品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品牌营销战略的竞争,所以,塑造企业广告与设计的战略文化也是关乎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新传媒时代背景下广告与设计的战略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新传媒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战略的发展情况

在新传媒时代崛起的社会背景下,广告设计战略的主要中心思想就是树立企业文化延伸产品的形象,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的人类意识形态中,企业产品若仅仅依靠自卖自夸的形式很强持续地获得消费者的关注,甚至会使得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厌倦感,因此,必须结合当前新的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重新塑造企业广告设计的战略,适应时代的需求,打造出产品个性化的特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认可。广告文化战略的塑造是体现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前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的市场经济中,产品在性能、质量以及品质方面难以区分,那么良好的企业文化战略宣传则是使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新传媒时代背景下,现代广告设计虽然是对具体的企业产品进行宣传,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地介绍和宣传产品,需要通过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来使得产品广告得到延伸与发挥,换句话来说,现代的广告设计要以新传媒时代的相关工具手段为依托,满足人们认知中的“智能欲望”,力图打造出产品走在时尚潮流前列的概念,从而留给消费者良好的印象。在产品广告的设计中,形象设计往往要大于信息内容,打造新颖的产品形象是新传媒时代中重要的设计思路,同时还需要体现出该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二、新传媒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文化战略的表现特征

广告设计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在新传媒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需要从效果入手,使得产品的广告设计更加符合产品推广与营销的需求。在一般的企业战略文化中,需要产品广告与设计的宣传要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推广模式,也要从各个渠道来共同推广。在设计与推广的过程中,不但要明晰产品的市场定位,而且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宣传方式进行引导,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以及消费心理。除此之外,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广告战略中效益与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新传媒时代背景的主要特点来看,若产品设计的画面越来越精炼,消费者对其中的关注度将会更高,如果能够在一段的时间内通过各个渠道反复出现,就会不断地加深该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对该产品更加信任,这种设计思路也是就新传媒时代背景下产品广告设计战略以数量制胜、以少胜多的战略。在企业广告战略的制定中,首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市场定位及需求,以战略的、长远的目光来考虑。广告战略在很大一方面是通过对公共关系的重视以及重点项目赞助广告费用的投资,从而获取消费者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热爱,因此,很多大型企业通过赞助体育比赛来获取消费者的关注,从而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整体上来说,在新传媒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广告与设计战略更是企业重点经营战略的体现方式,更是企业营销与推广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企业的经营者应当更加重视广告与设计的战略规划,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新传媒时代背景下广告与设计战略的主要策略

企业的广告与设计战略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是与企业的市场战略共同发展的。结合企业的市场定位以及发展情况统一地塑造企业产品的设计主题、广告风格等内容,只有企业的产品在一个统一的战略思想引导之下,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的形象,若企业的广告设计没有统一的战略做指导,那么就非常容易产生杂乱无章、不统一的形象效果。在新传媒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广告设计战略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战略制定之前,首先要确定市场战略的主要方向,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明确企业关于广告的产品定义、广告的主要目标以及广告的要素。第二,要对企业产品的产品形象进行准确定位,打造出企业正确的形象以及个性化的标签。第三,结合上述两方面的内容,企业根据最终的设计结果制定出广告设计战略的具体策划书。根据策划书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工作,其主要步骤为:第一,要结合规划书的内容,搜集广告资料,同时要深度调研市场营销的战略、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数据、传统广告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规划书并结合企业的实际产品情况,制作出几个不同的广告策略方案,并且由广告公司制作完毕之后交予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评定与选择。第三,根据最终的评定结果,做出内容细致的广告创作设计计划书以及媒介选择计划书,并以此将广告推向市场。

四、新传媒时代背景下广告与设计战略活动的具体应用分析

企业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广告的配合,营销活动应当与广告推广工作同时、同步地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市场效果。在市场环境中,营销活动与广告推广活动并非在一两种媒介上的零散广告所能够实现的,要结合不同平台、不同媒介开展统一行使的广告宣传,两者互联配合,从而在消费市场中形成“连续性”、“系列性”的广告宣传形式,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声势浩大的感觉,而这种“一炮而红”的营销宣传方式是需要事先进行科学的战略部署才能够实现的。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使得自家企业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很多企业就开始从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制定差别化的广告战略,例如,国家大牌LV皮具与化妆品品牌迪奥都是女性用品,这两家公司在广告设计中采用了周密的战略,连模特的选择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同时围绕着女性的消费心理和市场目标使得消费者能够从心里面感受到产品的魅力,并且大量广告的推广与投入,使得女性消费者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在这种差别化的营销手段中,一个令消费者感受到朝气蓬勃、高端精致,一个令消费者感受到安静文雅、端庄大气,这种差别化的广告文化战略使得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更有质感,而且在宣传的过程中善于应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并且形成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了产品广告的熏陶,使得产品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无差别化的广告战略,这种战略思想已经在当前的商品经济市场中被逐渐淘汰,在传统的宣传过程中,这种战略最主要的是“标准化”“程序化”的宣传。在新传媒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选择商品除了要求商品的质量之外,还需要商品具有显著的文化含义及个性化特征,所以在广告战略的制定过程中要对产品的市场进行细分,同时要保证产品具有新颖的设计,而且在广告推广形式中也要具备差别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在当前的广告战略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广告设计战略的重要性,从企业的产品定位以及市场环境入手,对企业产品展开了系列化的宣传策划手段,促使企业内部形成不同的企业产品广告营销策划,而且企业的管理者也越来越重视产品创新的作用,结合企业的产品创新不断地推出了大量的营销策划活动,以此来配套不同的广告设计产品。从整体上来说,企业的广告设计战略文化应当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文化战略工作之中,通过广告的形式将企业文化推广开来,使得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识更加充分,对企业产品更加信任,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接受度,使得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五、结束语

文化推广策划范文8

关键词:少儿期刊;编辑转型;思考

一、引言

本文从少儿期刊编辑转型的必要性入手,并从激发编辑内在动力和创新出版企业外部环境这两方面来思考如何对编辑进行转型,以期为少儿期刊编辑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少儿期刊编辑转型的必要性

少儿期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儿期刊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而随着转企改制的推进,出版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决定了少儿期刊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实力的增强。少儿期刊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获胜,必须要进行重大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调整。少儿期刊编辑因其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在产品创新、推广方面“天赋”的重任,在新的战略性竞争中,必然被推到主导的位置。少儿期刊编辑的转型,就成为少儿期刊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少儿期刊编辑如何转型

(一)编辑角色的转换

少儿期刊编辑要适应新的竞争态势,就要尝试从文字加工者的角色向其他方面的角色进行转换。1.从杂志编辑者到品牌创建者的转换。传统发行模式下,少儿期刊编辑只要按照栏目设置,约稿、组稿、改稿,做好编辑校对工作,杂志正常出刊就算完成任务了。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可接触的少儿读物日益增多,加之网络读物的强势崛起,少儿期刊的影响力日益弱化。少儿期刊继续受读者欢迎,编辑必须走出舒适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品牌刊物创建者这一角色转变。一是要破除同质化现象,积极创设新栏目,策划新选题,办出刊物特色,扩大刊物影响力。二是通过活动促品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校园开展各类科普及阅读活动,增强读者对杂志的认同感,促进刊物知名度的提升。2.从幕后耕耘者到品牌代言人的转换。一直以来,少儿期刊编辑总是在幕后默默无闻的工作,像个啄木鸟一样为文章修改字词句段,台前的光鲜都呈现给了作者。其实,编辑一样可以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编辑部走到课堂,从文字工作者变为文化的宣讲者、知识的传播者、阅读的推广者、科普实验的分享者,而这一转变的过程,也是少儿期刊编辑从幕后工作者转为品牌栏目代言人、品牌期刊代言人、品牌活动代言人的过程。而这一转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少儿期刊编辑敢于挑战自我,包装自我,通过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来提升期刊品牌知名度。3.从内容加工者到项目负责人的转换传统出版分为编辑、印刷、发行三大板块,而编辑即为内容的加工者进行选题策划、组稿、审读、加工整理稿件的过程。少儿期刊编辑每天面对的是静态的稿件,承担相对独立的文字工作。而在现代期刊经营中,少儿期刊编辑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还是新媒体的策划者、各种活动的发起者、活动过程的协调者、后期的总结汇报者。编辑要组织专家、联系学校、对接市场,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将编辑从内容加工者往项目负责人方向转换。编辑将以一个团队的核心来组织策划工作、包装工作、推广工作,编辑要善于协调方方面面的事务和人员,让他们为项目服务、为期刊服务。

(二)编辑业务能力的拓展

现代办刊模式下,文字加工能力已经成为编辑的一项基础能力,编辑急需拓展自身的其他能力,以适应时展对编辑的新要求。1.策划包装能力。不论是编辑杂志、数字媒体运营还是举办少儿活动,都需要编辑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思维,拓展策划包装能力。杂志要办出风格、办出特色,就需要编辑瞄准刊物的栏目定位、读者阅读需求、读者认知水平、刊物宣传要点,策划出富有时代气息和贴近少年儿童的选题,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新媒体的运营更需要编辑有策划能力,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策划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读物、作书应用等,还可根据低年级读者的实际需求,开发有声故事;根据高年级读者的学习需要,策划在线一对一指导的相关视频,读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观看老师讲解阅读,传授写作技巧。还可以策划包装与小读者学习相关的微信小程序。而各类活动的举办,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提升杂志影响力和知名度,就更考验编辑的策划包装能力了。2.经营推广能力。经营能力指的是编辑要善于用活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来为自己的期刊、活动服务。如对作者的经营、对人脉的经营、对老师的经营、对话题的经营、对杂志公众号的经营、对线上线下互动渠道的经营、对杂志版面的经营,等等。推广能力是指编辑要善于运用各种场合,如讲座、论坛、作者会、读者见面会、公益活动现场、媒体互动等,来推广自己,推广所办的刊物、新媒体。通过宣传推广,传播办刊理念,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3.协调统筹能力。传统办刊模式下,编辑只需要坐在电脑桌旁,约稿、集稿、整理加工、校对等文字工作即可,不需要太多的社会活动。而在现代办刊理念下,编辑要策划大型稿件、策划活动、策划小程序等软件,就要和各种人物打交道,各种媒体打交道,各种新事物打交道,这非常考验编辑的协调统筹能力。此外,编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亦是一大考验。编辑还要熟悉各项工作的流程,在明确的办刊理念的指导下,指挥、安排、调度、沟通、协调、监督各方面的人员推进项目进展。4.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能通过适当的处理,读取其中隐含的、有意义的信息的能力。在我们阅读的大量信息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内容并不是显性的,不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对于这些有意义的内容,只有通过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才能从中读取到这些更为重要、更加深层次的内容。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在我们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分析时,是十分重要的。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教育信息、市场信息、时政信息、书报刊信息、读者需求信息、读书应用等信息充斥网络。编辑要擦亮眼睛,学会辨别、筛选、过滤、精选各类信息,为自己的选题策划、活动策划和新媒体运营服务,而这个过程,就是编辑培养自己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编辑战略思维的培养

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出版企业领导层应该有的能力,每一位身在其中的编辑都应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看清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根据这一方向不断调整办刊思路;另一方面也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而不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判断。1.培养系统性思维能力。传统办刊模式下,编辑只需做好编辑的分内之事就好,其他印刷、发行、等事宜几乎不在编辑的思维范围内。而作为现代办刊模式下的品牌创建者和经营者的编辑,应该把企业宗旨、刊社历史、刊物形象、机制体制、企业文化、对外活动、经营范围、读者对象、同类刊物等都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形成多维立体的思维体系,使编辑在看待某个事务的时候,不至于偏颇,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客观全面的分析。2.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的开放、市场环境的开放、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都要求编辑不能再使用传统的“闭门造车”那种思维模式,而是要解放思想,并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编辑要主动拥抱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为数字化转型积蓄力量;要关注各类涉及少儿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时政热点,策划与时俱进、富有特色的选题;要关注期刊行业发展动态,适时提升刊物影响力。要关注儿童阅读需求和审美需求走向,及时调整栏目定位,打造高质量和装帧设计精美的刊物服务读者。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编辑敢于打破常规,提出新理论、创造新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编辑在工作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获得。编辑要有意识地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升自己对各种信息的敏感度,如善于从新闻中提炼选题,从动态市场信息中找准营销新路径。

四、出版企业如何激发编辑内生动力

机制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出版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探索出一套符合现代办刊模式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在激发编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一)编辑收入与策划、活动效果挂钩

传统办刊模式下,编辑的收入差别不大,编辑所作的一些额外工作如撰写职务作品,举办活动、进校园推广刊物等都属于义务劳动,不能在收入上体现出来,不利于激发编辑动力。现代办刊模式下,编辑的收入应与选题策划质量、差错率、期刊质量、活动效果、经营业绩、新媒体研发成效等方面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编辑的年终绩效考核除了与企业整体效益挂钩外,还应与编辑负责的项目、活动挂钩。

(二)名编辑培养制度

企业要树立名编辑培养制度。通过老带新、编辑业务培训、写作能力培养、阅读推广能力培养等方式对有潜力的编辑进行名编辑打造,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编辑开讲座、进课堂、创作文学作品,企业按次数予以奖励或者计入年终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