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调查范例

课外阅读调查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农村地区;家校社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审美以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然而,办学条件、教学理念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乡村课外阅读的开展,H乡G中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仍然不乐观,当下乡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1调查设计与实施

H乡G中是一所位于中部省份,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地区的偏僻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居多。为了对现阶段G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有一个整体基本了解并获取有效数据,笔者采用了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和访谈法。问卷共由老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构成,参与问卷调查的抽样语文老师人数为25人,其中七年级老师10人,八年级老师7人,九年级老师8人;学生人数为120人,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数量各40人。本次问卷共发放145份,回收145份,符合抽样调查的标准。

2调查结果分析

2.1课外阅读现状

在被调查的25名教师中,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占80%;教龄在3年以下的占96%;专科学历占68%、本科学历占32%;所有老师参加教师职业培训频率均为三年以上一次。由此可以看出,G中语文老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教龄较短、学历偏低且参与教师职业培训次数较少。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认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滞后,阅读教学资源匮乏,在课外阅读教学指向明确的情况下,教学的目标仍然不够明确,不够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停留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层面,阅读教学有明显的弊端与局限性。在被调查的120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偶尔进行课外阅读,少数学生从不课外阅读,极个别学生会经常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并不重要,课余时间用来上网或睡觉。阅读的书目主要以教材为主,对阅读的技巧以及方法的掌握不够理想,阅读过程不太重视字、词和句子的积累,多数同学的阅读目的是想提高成绩取得高分;课外读物的来源主要是自己买书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借阅,喜欢故事类文体的学生最多,绘本其次,国内外名著以及科普类读物相对较少。

2.2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1乡村阅读资源有限

由于经济原因,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条件通过自己的能力购买课外读物,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淡薄,不愿给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所以学生的阅读主要依赖于学校。然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乡村寄宿制学校的课外读物收藏较少,有的学校甚连图书馆都没有,致使学生的基本课外阅读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不少乡村学校禁止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学生的阅读只限于语文课本,进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

2.2.2应试教育色彩浓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之乡村寄宿制的学校中留守学生比例普遍偏高,学生由年迈的老人监护,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不利于开展课外阅读。也有些重视学生学习的家长,但他们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着眼于孩子的分数,始终看重孩子的成绩,认为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是最重要的,课外阅读与考试无关,忽略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2.2.3学校条件保障不足

寄宿制乡村学校受当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教学环境、学校性质等一系列复杂客观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偏薄弱,老师教龄低,教学经验少;由于学校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且重视“主科”,忽略“副科”,所以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未能做到学科均衡化,出现了一名老师教授不同学科的情况,比如语文老师在负责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不仅如此,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除了负责基本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照顾住校学生生活上的大小事宜,工作量大,事情杂,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有关部门对老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频率不高,导致教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感到困惑与迷茫,不知道哪种材料学生接受度高,更适合学生阅读。

3提升乡村语文课外阅读的途径

3.1优化配置乡村课外阅读资源

3.1.1有书可读。相对于城市的图书资源来说,乡村图书资源整体薄弱。在G中,不仅没有专供师生阅读的图书阅览室,而且老师与学生手中的书籍不太适合作为课外读物,要么理论性过强,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么书籍陈旧,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学生可以看的书少之又少。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大力加强科学绿色的阅读资源保障系统建设,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阅读需求。学校在置办课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扣新课标列出的必读书目,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心声,选择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读本,做好合理的书籍规划,避免出现资源资金浪费现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展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向社会寻求帮助,大力鼓励企业对偏远地区以及不能满足基本阅读条件的学校进行资助,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

3.1.2规范管理。一个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必不可少。学校在遵循《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的同时,也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符合自己的管理标准,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图书阅览室管理人员,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正常有序地开展阅览、借书、还书等活动,以此确保图书阅览室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培养学生图书管理员,提倡同学们积极参与图书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增加了学生对书籍的热爱,也加强了学生对书籍的保护教育。

3.1.3有时间能读。语文的功能,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1]。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往往比课本更加重要,但由于繁重的课业,学生拥有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不多,所以学校在拥有图书阅览室、可供选择的书籍、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应根据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积极将阅览室投入使用,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大力鼓励并引导学生走进阅览室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充分发挥阅览室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观念的转变。

3.1.4构建网络共享师资平台。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面对滞后的教学问题和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构建优质师资共享平台势在必行,其中,网络资源共享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网络课程,比如学生观看名校教师录课,或者上远程网络直播课等。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优质信息,使学生更好地进步成长。

3.2提升教师阅读教学水平

阅读教学在智育、德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乡村教师受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具备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能力,尚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之间摇摆。更有老师认为学好课堂知识最重要,课外知识一概不教,一概不管,课外阅读的开展仍然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是推进乡村语文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

3.2.1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指教师内在的专业素质与能力[2]。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内在要求比较高,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实较为落后[3],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提升仅仅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环境和平台也非常关键。因此,可以由学校牵头,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地培训,提高教师与时俱进的践行能力,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让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新课程的改革得到同步提升,以此切合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2.2探索课外阅读教学路径。G中的语文教师团队偏年轻化,对于教材的研究还停留在表层,许多语文老师认为,教材是教材,课外书籍是课外书籍,两者是独立的部分,但事实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并非对立关系,课内与课外也无轻重之分,两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可以被课外阅读弥补,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先更新优化教育观,利用专业知识,对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建立联系,构建教材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教材编排原则,梳理教材体系结构,吃透教材编写理念与特点,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每一堂课中。G中使用的是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与原来的人教版相比,课外阅读部分发生了变化。阅读教学呈现出“三位一体”的模式[4],构成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体系,完成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名著导读从之前的附录部分变成了阅读单元的内容,由“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四个板块构成,均按照每册两部必读名著,三至四部推荐阅读作品的课标要求设置,其中,课外必读书目12本,推荐阅读24本。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朝花夕拾》和第六单元的《西游记》都是必读名著。根据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又给出了《白洋淀纪事》和《湘行散记》两部自主阅读作品,更加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配合,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变化特点,搭建从课堂到课外的阅读教学。

3.3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围绕学生设置的课外阅读,不仅要紧扣时代背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尽量避免“填鸭式”的阅读教学。为此,教师要明确课外阅读的主题,选取合适的读物,围绕主题开展兴趣活动。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老师就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并对其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逻辑性较强,稍微有点难度的书籍;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安排一些入门的简单书籍,先打基础,再逐步增加难度。在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能获得保障的前提下,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设置文本的阅读目标,学生根据目标指向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做标记,记录所思所想,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以获得更多体验。综上所述,提高乡村初中语言阅读教学水平,应将更合适、更科学、更先进的理念注入课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舒晋瑜.总主编温儒敏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N].中华读书报,2017-09-20(007).

〔2〕朱旭东.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0):1-7.

〔3〕臧艳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审视与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37(12):59-62.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2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固始县之前是部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在当地,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比例在80%以上。随着近年来乡村小学的撤并,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涌入县城学校。笔者选定的样本学校是城区最大的一所小学,在校生近4000人,生源遍及全县各个乡镇,留守儿童1500多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6年级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0名一年级留守儿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在阅读时间上,有半数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偶尔进行课外阅读,有少数学生几乎从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试成绩”和“消遣”,很多是基于老师规定的被动阅读;读物的来源,大多是在书店购买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阅读类型,以卡通、漫画为主,其次是作文选,文学名著和科技读物位次相对靠后。课外阅读环境主要指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家庭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高达32%从没在家看过书,有38.5%的留守儿童没有自己的书房或书柜。学校方面:93.3%的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班级没有图书角,只有6.7%的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或曾经的班级设立过图书角;37.5%的教师没有上过专门的阅读课;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教师仅占15.8%。调查表明:农村阅读条件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要。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外阅读时间少。农村留守儿童每天都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较低,课外阅读随意性很大,他们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达标。2.课外读物匮乏。农村留守儿童课外读物拥有量少,班级很少建立图书角,学校图书室藏书少且很少对外开放,农村书店分布率较低,阅读资源稀缺。3.课外阅读环境差。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环境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求。许多教师和家长不重视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引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合力。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创建阅读条件。1.班级建立图书角。班级建立图书角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建立图书角,一方面可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自带图书,这样有利于书籍的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且这种方式简单有效,易于操作。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对于家庭本就缺乏书香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让他们在课外阅读显然是纸上谈兵。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①下午上课前半小时课外阅读。农村留守儿童到校时间往往比较早,抓住这一时间段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将大有帮助。②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全班同学一起自由阅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每天布置至少半小时课外阅读任务,并坚持下去。3.鼓励家长创建“书香家庭”。教师要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按照孩子的要求为其提供读物,建立家庭书架,并不断丰富家庭书架的内容;引导家长给孩子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尽量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二)加强阅读指导。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指导,有意识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2.推荐好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可见,推荐好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遇到“自己的”那本书。比如《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3.指导写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每人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遇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展评,这是激励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习惯

一、长春市同兴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调查

(一)调查内容

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并且了解学生阅读所要花费的时间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调查题目如下表:

(二)调查对象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长春市同兴小学,抽取五六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三)调查数据统计

(四)调查结果

1.课外总体阅读率不高

统计结果显示,有11.3%的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而有30.2%的学生会偶尔进行阅读,有37.8%的学生在多数情况下进行阅读,有20.7%的学生每天坚持进行课外阅读。由上可知,学生中竟然有一大半在课余时间不读或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实验小学尚且如此,其他小学的情况恐怕更糟糕。

2.课外阅读时间少

对统计结果显示,在阅读中,阅读时间1小时以内的学生为72%,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阅读时间是1小时内,学生的阅读时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总体来分析,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必须要重视。

3.课外阅读种类单一

学生在阅读中,小说所占比例达到49%,可以说统计结果显示占比是比较高的。有4%的学生在阅读中喜欢阅读教辅作文类,有6%的学生在阅读中喜欢阅读地理、历史等课外书籍,有5%的学生喜欢看名人传记类书籍。这样的阅读分配比例要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同时提升课外阅读体系建设,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深度以及广度。

二、长春市同兴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一)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评价制度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以激励为主,并且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要及时发现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且进行积极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

(二)创设阅读氛围,提高学生兴趣

在目前,孩子读书习惯如果不好,那一定是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保证阅读时间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进行晨读。课外,家长可以让学生在睡前进行阅读。经过调查发现,不玩游戏、不看电视的学生,阅读时间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读。直接拉开了阅读能力的差距。

三、结论

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学校一般都是重点学校、样板学校,在课外阅读方面也应成为其他学校仿效的榜样。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4

[关键词]医学生;阅读;改进;策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科学有效的阅读对大学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综合能力、顺利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医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更是其提高人文素质、提升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对于医学生“仁医”精神的养成和医风、医德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海南医学院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医学生阅读的现状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提高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

一、调查了解医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为全面了解情况,我们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在对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方面,76.52%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读书,不太喜欢读书的占22.54%,完全不喜欢的仅占0.94%。(2)在阅读态度方面,81.2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18.78%的大学生认为“一般,看不看都行”,没有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不用看”。(3)在阅读方式方面,60.09%的学生选择网上或电子阅读,32.39%的学生选择传统纸质阅读。(4)在阅读频率与数量方面,3.76%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每月阅读课外书在5本以上;5.63%的学生每天阅读1~2小时,每月阅读3~5本;30.52%的学生每天阅读0.5~1小时,每月阅读仅1~2本;每天阅读不足0.5小时,每月阅读不足1本的高达60.09%。(5)在阅读倾向方面,调查发现,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书籍,动漫幽默、娱乐时尚、休闲旅游等书籍也深受学生喜爱。此外,专业类、考试辅导类书籍在学生课外阅读中也占有很高的比重。(6)在课外阅读障碍方面,针对“你课外阅读的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76.53%的学生回答是上网,62.44%的学生回答是学习忙,没有时间阅读。(7)在阅读书籍来源方面,78.4%的学生选择“从网上下载、在线阅读”,29.11%学生选择“从书店购买”,但值得关注的是,仍有59.62%的学生选择“从图书馆借阅”。(8)在阅读目的方面,74.56%的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61.03%的学生是为了了解时事、丰富阅历;74.65%的学生是为了享受阅读乐趣,但也有多数学生表示阅读是为了休闲娱乐,这显示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二、改进医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定位。因此,医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他们提升人文素质并成长为具有“医者仁心”的救死扶伤的合格医护人员,对他们良好的医风、医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就本次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医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具有其专业特点,也具有普遍启示意义。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医学生喜爱读书,对课外阅读持比较认可的态度,这就为他们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较好的主观性基础,但也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在课外阅读方式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学生选择网络和电子阅读,这样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方便阅读,但进行纸质阅读的比例并不低。有很高比例的受访学生,其阅读频率和数量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医学生专业学习负担较重,且其医学类课程普遍偏理科,更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调查发现,学生进行人文经典类书籍阅读的比例并不高。此外,调查显示,虽然网上下载和自行购买占学生课外书籍来源的很大一部分,但图书馆仍是大部分学生获取课外书籍的主要渠道。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外阅读依然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实质上也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既要让大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又需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研究和探索医学生课外阅读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思想指导,帮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

正确的阅读态度对有效的阅读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开阔视野,使其把握发展机遇。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指导会和读书沙龙等活动激发大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对当代医学生来说,一定的课外人文经典阅读不仅可以优化其文理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培养“仁医”精神和人文情怀,对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更倾向于网络阅读的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中获得收获和乐趣。

(二)引导学生改进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要想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讲究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本课题组认为,课外阅读时,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1)“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关系。“短平快”式的浅阅读,大多是浮光掠影式的“粗阅读”,而不是“深阅读”。理想的阅读应该是“浅阅读”和“深阅读”交叉进行的。对于一些经典名著,要精读细读,吃透其精神和内涵;而对于流行作品,则可以浏览或泛读。(2)“阅读目的”与“阅读计划”的关系。在制订阅读计划时,要将阅读目的考虑到计划中,围绕阅读目的制订阅读计划。根据学生本人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阅读时间、阅读能力,确定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详读,哪些书略读。确定了“阅读目的”,制订了“阅读计划”,就可提高阅读效率。(3)“广而博”与“专而精”的关系。一般来说,阅读前期适合“广而博”地读书,一方面围绕所学专业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广泛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确立自己的阅读领域;后期则适合“专而精”地读书。主要是精读,选准内容,深入研读。(4)“学问”与“笔记”的关系。读书要力求“眼到、心到、手到”,这是一种把阅读、思考与动笔结合起来的好方法。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经常大量地读书,需要日积月累地锻炼。只要学生正确处理好上述几种关系,把精读、泛读、浏览、笔记等阅读方法结合起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建设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心情愉快地积极主动地阅读。当前,阅读风气一定程度缺失,社会浮躁心态,加之网络、手机、游戏等的诱惑与冲击,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主要因素。因此,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空间,应从学校层面大力加强书香校园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创造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大学生在美好愉悦的校园环境中静心思考问题,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将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课外阅读来巩固和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统一。此外,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征文和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风气。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养成良好的阅读心态,静心读书、潜心修学。

(四)多部门协同配合,构建学生阅读指导与服务模式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还需要高校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以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指导和服务。比如,学工、团委等部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组织动员,把课外阅读纳入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人文社科等教学部门可以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也可以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社科图书和人文经典著作,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阅读。学校图书馆应加强图书资源的优化配置,丰富馆藏图书的种类,改善图书馆设施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场所,创造优越的阅读条件。既要加强纸质图书馆藏建设,满足学生纸质阅读需求,同时又要合理构建数字化阅读体系,满足学生的数字阅读需求。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尝试构建学工、团委及学生社团等部门组织发动、人文社科等教学部门科学指导、图书馆等部门精心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服务模式,推进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史怡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1).

[2]张静.培养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领域[J].陕西教育(高教),2016(10).

[3]钱承军.关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J].大学图书情报学报,2006(6).

[4]岳修志.当代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

[5]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3).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5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农村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重要组成,其现状及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1]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阅读是寻求“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2022年7月至10月,就张家口地区宣化赵川镇、赤城县龙门所镇、蔚县西合营镇、沽源县平定堡镇等8所农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21名留守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访谈。学生问卷之中有115份作答有效,有效率为95.04%,其中包括一二年级21份、三四年级45份、五六年级49份。在调研对象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52.89%,一方外出务工的家庭占47.11%,因此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图书数量、阅读环境等情况,以下是问卷的调查结果。

(一)儿童阅读兴趣的调查

针对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研,很喜欢阅读的儿童占46.96%,喜欢的占28.70%,较喜欢的占13.04%,较不喜欢的占6.96%,不喜欢的儿童仅占4.3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2版语标)对课外阅读种类划分,发现低年级偏爱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偏爱科普科幻作品、诗歌散文、故事。走访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开始阅读言情、武侠、玄幻、恐怖内容的故事和小说,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并形成相对固定、组织松散的阅读群体。

(二)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评情况

根据22版语标中关于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编制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针对二、四、六年级学生选取三篇文章,从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梗概复述、标点指错和主旨情感理解五个维度、12个条目进行测评。评量采用5级评分,从未出现计1分,偶尔出现计2分,有时出现计3分,较常出现计4分,经常出现计5分。本次测评随机选择接受调研中的三个年级各10名学生,测试过程中测评老师要求学生首先默读文章,默读结束后示意老师并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回答问题。在此期间,测评教师进行观察并记录。这些条目的原始分数越高表示阅读能力表现越差。将各条目的原始分进行求和,并转化为T分后[T=50+10(X-M)/SD],进行评价和比较。各因子的T分越高,反映儿童阅读能力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经过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2,该测验量表信度较好。通过测评、计算和统计后发现,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指错三个方面儿童得分偏高,表明这三个方面阅读能力相对较低。

(三)校内外阅读环境的建设状况

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尽力量的总和,它由整个周围事物构成,是一个立体的多层级的子系统。[2]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包括家庭的藏书和书刊购置、周边图书馆及书店等情况。家庭、学校、图书馆为阅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空间以及相适应的阅读设备,为读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方面,有过推荐的一二年级占42.86%,三四年级占51.11%,五六年级占61.22%。近一年家人给孩子购买过课外读物的情况,家人有给买过课外书,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68.89%,五六年级占73.47%。多媒介阅读调查方面,曾有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学生占总人数的80.87%,其中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80%、五六年级占85.71%。根据走访调查,有5所学校建有图书室,开馆时间不规律,有的只限于馆内阅读,低年级学生对图书室的运行、馆藏、规定等不够了解。6个村镇有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室,有关红色经典、农牧生产、医卫生活的书籍较多,在教育类图书下有部分少儿类书刊,寒暑假会开放。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张家口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初显自觉意识,但缺乏外界正向引导

在校内课外阅读中,学生会因朋辈效应的影响、阅读兴趣等因素自主形成若干个组织松散的读书群体。学生受到彼此影响,对加快阅读速率并对阅读技巧有所思考。部分教师对此有所了解,但因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组织管理。在校外课外阅读中,部分读书群体会持续发挥其影响力,但随着环境改变会导致影响力减弱。如部分留守儿童属于住校生,校外时间仅为周末休息。学生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看网络视频来度过周末,选择课外阅读的仅占15.3%。

(二)阅读指导方面,老师缺

少相关培训,监护人对此不甚了解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86.5%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但在各级岗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培训。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中的阅读技巧可以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仅有51.7%的教师了解过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但具体书目名称和内容不熟悉。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多数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了解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无法对被监护者实施有效阅读指导。

(三)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在流

畅度、理解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数据,发现受访者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符号,具体表现为被测儿童在朗读时重复或者跳行、混淆形似汉字、正确规范使用标点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在课外阅读方面环境育

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虽然有较多的书籍,但童书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局限性,留守儿童的实体课外读物数量不多,大部分实体图书整体上内容偏陈旧落后。部分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开始接触恐怖、灵异、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文章,好奇心、模仿力和尚未成熟的心智会使他们沉迷精神“毒物”中。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面对成长中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课外读物充斥在身边却让人不知所措。

三.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模式和对策探究

(一)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

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并鼓励在留守儿童中间实施课外阅读活动。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推动儿童阅读的开展和建设研究,努力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成长、热爱课外阅读的氛围。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并针对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因此教育局或学校要制定适合本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课外书单。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语文课为主阵地,结合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布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评比活动,利用寒暑假完成必读和选读书目。还可以尝试选择品学兼优、热爱阅读的高年级学生指导或陪伴中低年级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以便发挥正向的朋辈效应。监护人除了在态度和情感上鼓励儿童课外阅读,还要在周末和寒暑假关心和监督课外阅读情况,如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课外书,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支持孩子与同伴到村镇的农家书屋共同阅读。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一同阅读纸质书或聆听有声书,对存疑的内容共同思考和探讨。基层图书馆多以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形式遍布全国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的“第二课堂”,向儿童阅读群体倾向,发挥农家书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以儿童阅读带动同伴阅读、家庭阅读。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向童书倾向,除了在网站公布出版物推荐通知,还应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征询推荐书目。建设并不断完善线上阅读环境。以河北省冀农书屋为例,在悦读和听书栏目中部分内容较为适合儿童阅读或倾听,总体数量大约一千左右。这与庞大的童书市场相比,还远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兴趣的多样性。“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三体合作模式的架构与运行不仅推动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建设,还营造浓厚的农村阅读氛围。

(二)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不断细化、强化课外阅读

一方面,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书目的系统化与适应性。2020年4月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该目录的出台也是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变过去课外读物推荐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从读物入手并配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导读与介绍,从内在发掘课外读物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培训。在22版语标中“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关系最为紧密,在教学提示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提出“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3]。因此在国培省培的教学内容中,要加大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训内容。这既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也是对现行课标的实践与探索。

(三)扎牢语文基础,关注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第一,从低年级开始,夯实语文基本功。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比较,选择字例可以是同一篇课文或单元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从字形、字音的角度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写一写、读一读,最后尝试组词造句。在阅读与鉴赏中,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喜欢的课外书片段,并体会标点符号在句中的作用。在朗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总结怎样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技巧。整体上,让儿童在字里行间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语文课的阅读技巧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语文课阅读可以等同于“精读”,而课外阅读则是“泛读”。一“精”一“泛”,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精读需要从文章的“微言精义”作为出发点,细读多思、反复琢磨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吸取精华。泛读则是广泛地阅读,读者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而不注重字句的深入剖析,也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整篇文章。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速度和效果。有的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哪个人物、情节、片段还有印象,试着回忆并复述给好友,进一步鼓励学生二次阅读书籍。

参考文献

[1]史竞男.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2021-03-18(004).

[2]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06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6

教育的主要阵地便是课堂,立足课堂,充分发挥三尺讲台的作用,便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当一个个新理念被旧课堂一次次地放逐,人们往往不是归咎于旧课堂的低效,而是埋怨新课堂的无用。”的确如此,旧的思想已经不能适用于新课堂,而新的理念一时难以达到全面普及,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路途,而在学习课本教材内容之外,应打破这一旧模式,积极拓宽学生视野,这必将成为主导,这是大势所趋。

一、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个人修养,乃至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方法缺乏指导等问题。

二、课外阅读比重小的原因

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忽视了对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举个例子来说,四大名著可以说是我们文化食粮的精髓,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逾越的高度,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要了解名著常识,而且在月考、地区联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试卷上,最后一道名著阅读题,经常会涉猎,但是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过多涉及相关的知识,就拿初一来说,涉及的文章有《童年》《昆虫记》。因此学生提不起重视,有的老师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于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课内古诗和文言文,基本涉及不到课外名著,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断层,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分两分很可能关乎一个学生的命运,影响到该生能否考上重点高中,这样说绝没有夸张,因此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必须提高,现在学生课业比较繁重,深受着应试教育的荼毒,而且教师盲目大量留作业,往往是无用功,导致孩子课余时间浪费在老师布置的“题海”之中,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侵占,更不用说读名著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教什么’,起决定作用的常常不是大纲和教材,而是教师对阅读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更新理念,合理安排作业。

三、提升课外阅读比重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从语文单独成立学科以来,可以发现,语文课的主要载体和支撑是“课文”,而目前的教育形式是以单篇课文研读为主,学生能在45分钟短时间内完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缺少对整本书、对作者、对写作大环境的把握。只是盲目地进行一个小片段的阅读,比如说阅读鲁智深,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但对其他故事情节一无所知,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这个人物形象。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初中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阅读世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其乐读、好读,并从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适应新社会发展的青少年。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

首先,政府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乡镇语文教师进行培训,转变其陈旧落后的语文教育理念,提升其阅读指导能力。其次,开放学校图书室。校内图书室的建设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各校要把图书室建设好,并且各校图书室的应用、开放及借阅情况应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最后,语文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可以为孩子指定阅读书目,提出要求、指点方法等,借助师生共读,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读书沙龙、阅读考级等活动的开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总而言之,课外阅读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在此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作者:刘芮彤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篇2

只要稍微留心每年的高考,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理科考生,城乡差别不是特别明显,文科考生,农村学生高分少、录取率底,与城镇学生的差别日益加大。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是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某些学校几乎是一片空白。现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可以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阅读无书

从家庭层面来说,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书房,没有书柜,甚至没有藏书,拥有一两本文学名著的家庭都不多,也不订阅杂志。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虽然有图书室,却很少开放,即使开放,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也都是学校为了应付“两基”达标验收而大量购买的书店压仓图书——这些图书,可读性不强。

第二,阅读无时

农村中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等。

第三,阅读无伴

首先,是家里无阅读伙伴——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没有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即使在身边,也是忙于生计,忙于生活;不忙的,也大多把心思放在玩牌等娱乐消遣上,陪着孩子阅读的父母凤毛麟角。其次,是学校无阅读伙伴——做作业的多,玩耍的多,打游戏的多,就是阅读的少。

第四,阅读无“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但实际情况呢,这些方法,很少为现在的学生所掌握;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随意读读而已,过目就忘,不留半点痕迹。要改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我们的学生又有什么能力去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呢?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保驾护航。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村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投入力度,为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热爱课外阅读的孩子,有个课外阅读的地方,有可读的书。

第二,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不错的。可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是单纯以文化成绩为依据的。说一所学校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关键的“文化”二字,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如果站在学生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学校要转变观念,在课程编排与图书室、阅览室的充分利用等方面,为学生课外阅读开绿灯,大力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

第三,需要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应该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更应该着眼于家庭的长远发展。“书香门第”是怎么来的?是读书读来的。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应该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怎么做?首先,挤出时间来陪孩子阅读,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其次,花点钱买书,买课外书,买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杂志,让孩子有书可读。花10块钱为孩子买零食或玩具,一定比不上花10块钱为孩子买课外书。可问题是,现在不少家长宁可花几千块钱为孩子买苹果手机,也不愿花10块钱为孩子买书。所以,家长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需要老师以身作则

目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缺失,语文教师难辞其咎。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名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课外阅读作为辅助,那么他(她)的语文能力也是很难上升到某个高度的。同时,语文教师自己也得以身作则,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第五,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盲目地阅读,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这里讲的合适,首先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好处的。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种出版物,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其中有一部分不适合学生阅读,甚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这类读物,就不宜选择。其次,就是学生喜欢的,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在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有没有兴趣至关重要。

2.建议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之所以叫做课外阅读,是以不影响正常的课程学习为前提的。在学习基础课程的课堂上,是不允许读课外书的。有时,老师反对课外阅读,家长痛恨课外阅读,主要就是部分学生因课外阅读影响了正常的文化课程学习。另外,要告诉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与休息。

3.指导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所有的书籍都细嚼慢咽,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读、快读即可;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耐心细读;如果篇幅太长,实在没有时间读全文,则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读一些精华部分。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学会积累,如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等。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会有实效。多读书,多读好书,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只有正视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缩小城乡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差距。

作者:胡献平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篇3

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掌握、阅读量的积累等的实际状况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022年4月至7月,课题组对黔东南州部分中学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发放500份问卷,共收回问卷473份,回收率94.6%,调查人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调研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根据调查显示,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的学生占67%,他们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较为明确的学生占63.2%;其余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为了休闲娱乐、应付考试;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分散精力。从调查看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学生认为课内学习是学习重点,却不明白课外阅读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应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有许多学生还没有转变观念,这方面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是喜爱阅读的,阅读兴趣也很浓厚。学生逐渐具备自主阅读能力,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课余时间也很喜欢看书,这与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相关,希望通过阅读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学生有阅读的动力。在书籍的选择上,学生多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正因为如此,喜欢读漫画的学生偏多,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认为漫画好看易懂,读图比读文字更容易。也有小部分学生对武侠小说、网络小说很迷恋。虽然阅读中外名著的学生也较多,但普遍是教师和家长要求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相应指导。书籍来源以书店购买为主,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少、更新慢,很多学生也没有到图书馆借书的习惯。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从上数据可看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比较随意,缺乏主动与同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的行为,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没有掌握有效的方式方法,无法提高阅读质量,也难达到把书记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阅读内容。

(四)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有时间阅读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询问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多少?”时,能保证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左右的占29%,不确定的占55%。学生的自由阅读只有在节假日或者校外进行。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阅读目的模糊

课外阅读是伴随终生的一种行为,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实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由于七到九年级的学生缺乏正确的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一部分学生只喜欢读一些漫画、言情、网络小说,重视故事情节和自己喜欢的片段。问题所显示学生阅读目的性不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学生侧重于消遣型阅读,只看一些有意思的小说或漫画作品,阅读只是一种休闲方式。第二是学生为寻找答案而阅读。在追求“答案”的影响下,只阅读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其余的较少问津。

(二)课外阅读缺乏有效指导

通过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是喜爱阅读的,有自主阅读的能力,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多凭个人兴趣、好奇心或盲目跟风,导致所选读物良莠不齐。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正确指导,容易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同时,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较随意,缺乏主动与同学相互分享读书心得的行为。这除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外,更主要是缺乏正确、有效的阅读指导。因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难以成形,导致学生的阅读成效性不高,学生虽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但事倍功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

(三)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量少,更新慢,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书的习惯;部分家长认为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不太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或者家里基本没什么藏书;还有受到网络、电视的影响,学生空闲时间多用于上网、看电视,难以静下心阅读。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学校和家庭缺乏良好读书氛围,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不够重视,也成为学生不能静心阅读课外书籍的阻力。

三、优化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

前面的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性不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消遣性阅读和应试性阅读两方面为主。要改变现状就应该引导学生由消遣性阅读向获得型阅读转变。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定下阅读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规定学生每学期要完成教材规定的两本必读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一周要自选阅读美文2篇,并写出阅读感想。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进行对比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所上的篇目,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阅读与所学的课内篇目在内容、结构、情感、语言、表达等有相似之处的同一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能将课内所学迁移到课外阅读,更深地体会作品的内涵,提高扩大认知领域。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教师应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把好第一道关,教师要推荐有价值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要从给学生编写适合其年龄阶段的阅读目录做起,让学生按目录进行选择,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方法快速地判断否是一本好书,比如可以看封面上的图画是否精美,关注作者或者出版社。第三,在阅读方法上,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阅读中常用到的精读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边读、边思、边注。此外,还有略读法,这对当今阅读时间较少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能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作品时可以先看序言、目录、评介、读开头—中间—结尾等,从整体了解作品,把握作品脉络,明确主题。然后再对所需的信息进行筛选。以《骆驼祥子》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略读法从整体了解作品,把握作品脉络,明确主题。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的主题需要进行精读,如专题品析作品的“京味儿”,对作品中老北京人情风俗、市井生活、独特的语言习惯等体现“京味儿”的部分进行精读,并在阅读中随时采用批注法进行批注,深入体会作品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师还要重视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由浅入深、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可以先从摘抄笔记开始,让学生从摘抄好词好句到模仿句子;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提纲笔记,把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归纳,用纲要的形式罗列出来,提纲挈领;最后可以上升到写心得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或赏评文章,好的有深度的作品可以进行交流展示。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上由简单的抄写、模仿逐渐上升为自己创作,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讨论与辩论为依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是个性与思想形成的关键期,由于经典名著意蕴深邃,学生对作品的解读颇多,教师可以组织讨论与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达到求大同存小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目的,这也能养成学生对作品的深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创建宽松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关于阅读的名言,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还可以开展每周推荐新书书籍活动,设立“名著长廊”介绍古今中外名著和著名作家等,以此达到对名著的推广,让学生能通过介绍来选择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角”,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精心布置,打造校园里的“读书天地”,不仅局限于图书馆里的小天地,还可以利用过道、走廊较空旷处安放书架、放置图书,学生取用方便,也免除了去图书馆借阅的不便,使学校的回廊、休息区都能成为学生快乐阅读的场所。

四、结语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延伸,在课内外相互交叉、融入和整合,连成一体。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从不同层面阐述,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全社会都应重视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1):53—57.

[2]龚露,张诗亚.贾理: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体系[J].广西民族研究,2021(1):89—99.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7

关键词:中专学生;语文学科;课外阅读;问题及对策

一、中专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课外阅读的无序性

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的选择以及安排阅读顺序的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在拥有了课外阅读的读物之后,读书基本上看心情,但对一些小说、故事、武侠、言情等书刊却较为有兴趣。学生虽然喜欢看书,但是对书本内容质量没有要求,对看书也没有计划,属于盲目地去看书,更多关注的是书中具有的刺激性的故事情节,而不是为了从好的书本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可以提升自身修养的知识。

(二)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可以发现,在普通的中专学校中,学生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完全没有兴趣,认为课外阅读本身并不重要,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真实结果与心理享受。我们都要知道,阅读带给人的变化以及提升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以及其成果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想要一蹴而就地获得肉眼可见的提升那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思维方式之下,学生就会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用,也就不会去阅读了。

(三)课外阅读书本存量不够

在普通中专的图书馆中,课外阅读书籍的储备并不足够,这也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硬件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本身有想要阅读的欲望,也没有书本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中专生课外阅读现状产生的原因

1.中专职业教育不重视课外阅读。有些中专教师不够重视语文课程教学,认为学习语文不过就是多认识些汉字成语,认为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就业没有大的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也会受到自己思想的影响,对语文教学不重视。有些教师根本不会在课外阅读上花功夫,他们认为中专的教学只要交会学生专业性的技能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思维模式下,语文课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时间都一再被压缩。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在学校领导中也十分常见。为了给学校的专业技能打好招牌,对专业学习方面的课程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而在其他方面却是敷衍了事。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自然也没有办法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也根本没有条件来完成阅读。2.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达不到要求。首先在文化素质上,中专学生整体学习成绩都不是太好,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有相当多的学生自身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是不过关的,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培养,他们自己很难完成阅读。其次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些学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是学不会、读不懂的,于是就不去接触也不去阅读,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3.阅读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呆板及僵化。由于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没有对语文教学有十分的重视程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因此学生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以及阅读带给他们的收获。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身已经剥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权利,也违背了教改的原则。这样的教学是十分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的,也会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和无趣。

三、解决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中专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1.中专教师要转变课外阅读的观念。教师在学生阅读习惯与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外阅读有着高看一眼的态度,要明白课外阅读可以带给学生的一系列好处,并且将这种好处以及优势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与热情。2.中专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改变。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要接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观念,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只有亲身感受到了课外阅读带来的优势,才能在教学中心甘情愿地去开展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实际的影响。3.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需求。经过我们的调查了解,中专学生有想要阅读的期望和兴趣,但是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他们并不知道要去读什么类型的书。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教师要对学生个人的阅读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4.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重塑师生角色。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在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成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对话式教学,清楚学生的需求之后去探索要进行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首先要放弃在课堂中传统权威的地位,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之上,让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辅导与后期的改进和调控的角色,以开放的胸襟与学生平等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习,从而具有进行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开发新的教学模式,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人际环境。我们所说的物质环境也就是我们为学生准备的硬件设施,它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可以阅读的书籍,有更舒适的环境。我们所说的人文环境指的就是学习的人际关系氛围,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人文价值。

(三)激发中专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有阅读兴趣的,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和培养。通过给学生启迪,以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也让他们体会到广泛阅读的必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着热情去读书,这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的最重要的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综上所述,现阶段中专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学生自身因素还是外界因素都有很多要克服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希望提出的建议对今后课外阅读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伏达生.提升农村职业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杨子.天津市南开区职专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

课外阅读调查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书本上的文章数量有限,篇幅相对较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局限性。教师要多多宣传阅读文章的好处,让学生们乐于、敢于接受长篇幅文章,以兴趣来对抗恐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正逐步接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目标,增加课外阅读在学习中的占比。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开拓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书本上的新鲜知识。开卷有益,学生在阅读国学经典、孔子、孟子等好书的时候,可以感受先贤的品格,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广阔的阅读视角,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籍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记载着世界的历史、先贤的品格、令人如痴如醉的唐诗宋词、惨烈悲痛的战争史。从现代科学到汉武大帝,从韵律字符到四大发明,书籍几乎囊括了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鱼虫他们会问这是什么,看见变色的颜料,他们小小的脑袋里常常会充满疑问,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面对晦涩、难以解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寻找答案,在自我探索的过程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问题解决的时候,学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从而迷恋上这种求知方式。

(二)课外阅读多样的阅读题材,可以构建学生的智力背景

书籍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从牛顿力学到阿基米德数学、从人物传记到世界历史,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小学生处在智力发展和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广泛的课外读物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知识、锻炼智力思维。小学生处在难以管教、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成长阶段,书籍中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孝亲敬长的优秀模范,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自律、自学、自尊的好品格。

(三)课外阅读蕴含的阅读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构建

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对世界的全面认识。通过语文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罗布泊的凄凉、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爱情故事、古筝古琴的悠扬,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将相关知识文化与自身思维交错、融汇,形成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我国教育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喜欢阅读的学生其语文成绩普遍较好,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其阅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课外阅读形成的。语文课程的学习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思维点播,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和学习思维。课内阅读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指定的阅读方案,但是却没有很强的训练针对性,仅仅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思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式。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一)课内引领课外,激发兴趣

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确保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展语文教学,同时应立足教学,扩大阅读,促进学生多读书。在学习相关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章供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广泛。比如,在教《丑小鸭》之后,教师可以介绍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作品,如将《海之女》《九冰后》等故事作为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并与《丑小鸭》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节选于名著,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截取了部分片段。教师不妨以此为出发点,在课后向学生推荐相关作品作为阅读材料。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草船借箭》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节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个铺垫:诸葛亮为什么这么了解曹操的疑心?他怎么能预测雾什么时候来?“借箭”成功返回营区后,又如何让大家大吃一惊?这就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诸葛亮的人物特点,通过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来加深理解。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就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大多数对阅读读物充满兴趣;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大多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兴趣”这一关键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本章节人物的传奇历史,激发学生对人物了解的兴趣;在讲述风景文章时,为学生放映相关风景图,引导学生课后自行查阅;对国内外的优秀小说进行简单讲解时,选取精彩部分。教师要着力于培养浓厚的课堂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在环境的影响下自主阅读,从而爱上阅读。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选的是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这套丛书最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这一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杨红樱的作品是《淘气包马小跳》动画,这部动画在中学生中掀起热潮,自然,学生们对《笑猫日记》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给学生们定了一个规矩,学生们看了《笑猫日记》后,可以和同学或教师讨论,比如写作方法、用词或一些简单的原则。通过这种方式,我听取了很多学生的想法,在听的时候我会和学生分享我的阅读感受,并与他们交流。

(三)结合学生发展特点,精心组织读前指导

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阅读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阅读前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需求,为他们的课外阅读预留足够的引导时间。比如,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阅读习惯好的学生,在阅读指导中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目标和计划的引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阅读。对于没有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指导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上。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需要指出的是,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些比较有趣、轻松的课上开始,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课外阅读将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