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能力下教育教学管理探究

高校创新能力下教育教学管理探究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在充分解读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正视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索更具可行性的教育教学管理路径。

关键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管理

引言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暴露出教育观念发展滞后、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以及就业指导教育不足等新的问题,严重阻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索可行性教育教学管理路径意义深远。

一、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解读

创新能力通常也被称为创造力,是一种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和适切性的工作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的结构相对复杂,能够衍生诸多新思想,并以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同时,创新能力意味着突破传统和常规,不再循规蹈矩地延续传统。当前社会高速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需求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所以高校需立足于社会实际,着力推动教育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根本目标,培育更多具备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与需求。由此可见,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实现高校大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良好途径是实现学习与就业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清晰认知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并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总而言之,高校将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导向,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所培育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以及新时代的就业结构[1]。

二、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教育观念发展滞后

我国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多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然而将侧重点放在学生成绩上,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整体教学目标仍然遵循应试理念,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培育的侧重点是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能够面对各类考试并取得理想成绩。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应试能力培育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实际需求,所培养的人才创新与创造能力不足,学生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挑战和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发展滞后,并未适应时展,没有正确认知和解读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内涵[2]。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仍然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过度注重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很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培育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内外诸多高校逐步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来推动教学的信息化发展。高校在教学中逐步应用微课、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学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年来,高校也逐步推动教学的信息化改革,但整体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教学模式单一化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还是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整体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相对较差,不利于高校实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三)就业指导教育不足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理念与方法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究其原因,高校在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未重视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就业技能。而且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由辅导员兼任课程教师,辅导员并未掌握完善的就业指导专业知识体系,且日常管理工作繁忙,缺少充足的就业与创业经验。高校在就业指导教师引进时,同样过度注重教师的学历水平,忽视了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引进的教师无法胜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就业指导的整体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将侧重点放在就业理论知识传授上,并未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训练[3]。

三、在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路径

(一)创新传统教育理念

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以此提高考试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能力发展,很难适应社会实践需求。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必须要符合当今时展变化,改进教育理念,逐步走出传统应试教育,促进广大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关于教育理念的解读,我国学者提出各自的观点,但是对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定义是统一的。有学者认为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而实质上,它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是具有指向性和稳定性的思想认知。部分学者则认为,教育理念是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核心,结合自身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取向,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秉持的思想和态度。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理念不仅是高校教育本质的彰显,同时也涉及社会时展,以及个体等诸多因素,从教育理念着手,能够实现教育实践的规范化发展。由于不同类型特色的高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选取的方式和路径具有差异性,社会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需结合国情与自身特色,科学设定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想与思维逻辑的真正转变,以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教学管理与教育理念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4]。

(二)构建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在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进程中,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此作为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重要指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解决当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能力[5]。在实际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应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而不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学分和考试成绩。特别是在高校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实验课程教学,要依托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高校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从以往的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改革为高校教学内容创新提供了新方向,因此高校有必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若条件允许可以让有意向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与创业能力。科研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成为合格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着重对学生开展实践技能操练,不仅要丰富专业课程实践训练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总而言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学内容深化改革,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换言之,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创新教育标准,以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模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在线教学的广泛普及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载体。高校应不断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推进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改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料,转化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积极开展主动探究。同时,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与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直观地呈现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吸收。高校方面还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实施第二导师制,例如可以由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工程实践,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认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推动工学结合的改革模式,基于市场需求与就业导向,促进学生将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与就业竞争能力。

(三)选用科学管理举措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是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而加强科学管理举措的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基于创新能力培育目标,展开对宏观环境的深度分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适应产业与行业发展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实现终身教育目标,构建具有本土特色,且水平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高校要顺应发展形势,抓住机遇,不断深化高校改革。二是以科学方法开展微观教育教学管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提升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所以,高校要加强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以计算机工具展开数据统计分析,实现量化管理的同时,增强管理效果。同时,构建现代计算机数据库和教学管理系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三是加强高校大学生个性化管理与培养,充分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具体诉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和需求,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深化学习上,为他们日后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还有部分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提高,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不同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四是注重开展学生学业成果评价。改革传统静态的评价模式,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构建动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作为重点考核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多元评价,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就业指导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对学生的职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但当前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根据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第一,要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质量就业指导人才,不仅要衡量人才的学历水平,同时要考察其就业方面的经验。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推进就业指导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引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高校大学生展开就业心理辅导,并分享就业面试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以激发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就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第二,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改变传统理论宣教方式,结合实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选择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贴合时展与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就业体验感。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共同进行就业指导教材编写工作,将企业实际工作内容融入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中,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三,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在线指导,打造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企业岗位的评价。及时进行网络信息更新,让学生能够了解市场最前沿的就业动态,实现网络择业。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逐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更多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要提升对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雯.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56.

[2]刘少东.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147.

[3]杨恺.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0):168+170.

[4]高凯.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0):252—253.

[5]赵晔.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45.

作者:刘杨武 罗萍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