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范例

教育数字化

教育数字化范文1

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设立五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共96个、三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共90个,其中河北省只有邯郸市邯山区和唐山市路南区两个实验区,示范区为空白。自2012年6月以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河北电大)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服务河北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抓手和电大战略转型跨越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截至目前,“河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已经在河北电大挂牌成立,河北省多个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设在了市级电大。面向河北省全体城乡居民的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河北终身学习在线”正式在省校开通。11个市级电大的平台均与省级平台进行了有效链接,并各自搭建了市级社区教育平台。

二、河北电大系统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

1.建设现状

(1)资源建设数量已初具规模。

河北电大本着“新颖实用、丰富海量、特色优质”的原则,通过购置、整合、自建的方式,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截至目前已超过了6000门,点击量已超过46万次。已有上百人获得养生达人证书和家庭教育素质证书。各市的社区教育二级平台建设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1个市级电大的平台均与省级平台进行了有效链接。

(2)资源建设模式已初步构成。

“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资源建设模式已初步构成。在“跟我学”和“燕赵回眸”栏目中,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选择了若干门热门课程或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进行制作。制作过程采取项目负责制,河北电大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联系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作为课程主讲人,并全程负责课程录制的相关工作。这种模式灵活性大,操作性强,且制作效果有保障。如“跟我学英语”课程,由校内人员联系其母语为英语的外教,录制内容和对话情景均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短短半年内就有1340余次的点击量。

(3)资源建设共享联盟已初步成形。

在河北电大系统内,所有市级社区教育平台的资源都与省级平台进行了有效链接和共享,市级社区平台的资源又都是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在资源建设中,还得到了河北省域内的行政部门以及众多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还共享了其部分优秀资源。

(4)资源建设栏目已初具特色。

“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除了休闲养生等常规资源外,还开辟了“燕赵回眸”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栏目;邢台终身学习网开辟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大中专学生网上报告厅”“学习俱乐部”和“精彩邢台”等栏目;邯郸社区教育平台开辟了“太极拳”栏目;保定终身学习网则开辟了“感受保定”栏目。

2.应用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问卷随机发放共100份,回收86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共得到有效问卷80份,保证各个年龄段、各个类别的人群都有一定的问卷量,部分调查对象为电大学员,比例为20%。

(1)性别情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占87%,男性占13%。这表明:一是由于家庭地位、社会角色的原因,女性是参与社区教育的首要和主要的人群;二是城镇化进程中,待业在家或低学历的女性不断增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她们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2)年龄情况。

在年龄方面,以中老年人居多。20-26岁的占17.5%,27-30岁的占3.75%,31-35岁的占7.5%,36-44岁的占8.75%,45-59岁的占12.5%,60岁以上的占50%。这与目前社区教育的参与者多以中老年人居多相吻合。

(3)职业方面。

从职业方面来看,退休人员居多,占了50%,事业单位的占了18.75%,企业单位的占了17.5%,商业服务单位的占了2.5%,自由职业的占了11.25%。总体来说,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较广,且较为均衡。这表明社区教育覆盖面广,各个行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成为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潜在使用对象。

(4)学习地点。

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是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员。城市中电脑网络普及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家上网学习基本都能实现。据调查显示,在家上网学习的占了76.25%,在单位上网学习的占了23.75%,其中部分人员在家和单位都能上网。这表明,社区教育资源数字化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社区教育资源数字化顺应了时展。

(5)“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的知晓度。

据调查显示,对于平台知晓的占55%,不知晓的占45%。这表明通过广泛宣传(包括分发宣传册、进社区调查、校园主页移动字幕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表明,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居民越来越关注自身学习,关注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6)喜欢的资源呈现形式。

在资源呈现方面,视频、音频是被调查者最喜欢的资源类型,占65%,文字描述占27.5%,幻灯片占5%,动画占2.5%。这样的需求与在线平台数字化建设多以音、视频形式呈现是一致的。同时表明,在已经到来的学习型社会中,社区居民的学习将更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学习资源。

(7)使用资源的目的。

调查显示,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目的,“充实自己”排在了第一位,占42.5%;“提高修养”排在第二位,占21.25%;“获取资格证书”排在第三位,占12.5%。这表明现在居民的学习目的更加单纯,更加务实,已经从以拿文凭为主向以提升生活质量为主转变。同时也证明了发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喜欢的资源类型。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养生保健类”的资源使用率占了63.75%,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家庭教育”类排在了第二位,占8.75%;“人文历史”是第三位,占7.5%。这表明随着健康意识和生命质量观念的转变,居民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同时,与被调查者多为中老年人不无关系。

(9)资源的效果评价。

调查显示,对资源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共计达到了72.5%,认为一般的占了22.5%,不满意的占了5%。这些数字表明居民对社区数字化建设还是基本满意的。这与在建设初期就高起点、高站位、大布局和远规划有很大关系。

三、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河北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点击率、获取各种资格证书的比率还相对较低。对于平台的知晓率,虽然高于70%,但被调查对象包含一部分电大学员,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相对较多一些。因此,在社区教育宣传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进一步加深与教育技术的融合度

河北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已经有一定的数量积淀,如何从开始的外延式资源建设向现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一个课题。如在资源的多种呈现形式方面、资源的适宜学习长度方面、资源的观感度方面都有待通过教育技术进一步提升,以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3.进一步提高支持服务水平

社区教育是一个过程较为繁杂且自主性较强的学习过程,需要提供学前、学中和学后的一系列支持服务。居民在线学习中还存在着盲目性、消极性、不连续性,其学习过程和结果还缺少从政府层面上的成果认定。

四、应用的策略研究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除了网络的宣传外,还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公开资源信息。另外,也可以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沟通机制。此外,全省电大学员不应该被忽视。全省电大系统10万多名的成人学习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他们本身也可能就是社区教育资源的潜在使用对象,再经由他们进一步推介宣传,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更新资源制作理念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涉及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和支持服务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知识、能力和技能并重的人员队伍。他们应该成为一支“懂设计、善研发、懂技术、会服务”的立体多元化的团队。根据调查显示,30分钟以内的数字化资源使用者的兴趣还能保持,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此,要更新资源制作理念,如利用慕课模式和微课形式来制作短而精的数字化资源。

3.加大支持服务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加大支持服务力度,让居民在学习时有依靠,能互动,切实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编写社区“在线学习指南”,介绍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和学习网址,让居民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设立“在线学习顾问团”,介绍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帮助在线学习时产生消极情绪的学习者,适时提醒,及时调整他们的情绪。

4.加大成果认证体系,提升学习积极性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成果的转换已是大势所趋。将居民的在线学习成果纳入学分系统,并与电大的各种教育形式形成“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的学分认证体系,以保证居民个人自主学习的开展和整个社区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教育数字化范文2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程;教育价值分析;数字化游戏;实践策略分析

引言

在教育改革日渐深入这一背景下,科技发展为教育模式创新提供重要助力。传统教学模式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育领域的日渐深入,为中职院校英语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中职英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数字化游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数字化英语教学,使学生拥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主体优势可以在英语学习环节得到有效突显与发挥,这不仅是中职院校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样也是中职教育又一大创新发展。

一、数字化游戏概念分析

数字化游戏,指的是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开发手段、以数字化设备为实施平台的各类游戏。目前,国内数字化游戏主要包括网络游戏、单机游戏以及手机游戏,但就性质而言,数字化游戏仍然属于游戏范畴,是对传统游戏的重要延伸,具备趣味性特征、体验性特征、竞技性特征,可以得到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与支持,完成人机互动。将现代化数字技术引入到游戏中,可以突破时间限制与空间局限,将全国各地游戏者汇聚一堂,游戏当中具有各种优美的模拟场景,使游戏者可以在游戏科技长河当中畅游,这不仅是数字化游戏主要特征,同样也是将其引入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随着国内科技研发水平的日益提升,数字化游戏开发技术设计技术以及制作技术也日渐成熟,游戏画面愈发精美,只需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发挥人机互动功能,这也为数字化游戏引入教育领域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与支持。

二、数字化游戏在中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1.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数字化游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在数字化游戏教学环节,游戏中精美的画面与精彩的情节、动听的音乐都可以有效激发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英语问题、解决英语难题、完成英语任务时充满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望,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字化游戏学习环节。除此之外,数字化游戏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展开动态式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自身的学习情况,信心十足地参与到游戏学习环节。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相较于传统中职英语教学,数字化英语教学为中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游戏学习环节,学生可以摆脱传统课程教学束缚与制约,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来进行游戏类型选择,设置虚拟角色,科学地进行游戏关卡选择,并精准地完成各项游戏学习任务,体验游戏环节中的各种活动。在《乌龙学院》英文版游戏教学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喜好来进行模拟角色创建,在接受NPC任务后,可以选择直接闯关,或者先进行知识学习后完成游戏任务,这带来了自主选择空间,可以有效突显主体学习地位。中职院校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欠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与自主意识,因此通过数字化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开发学生智力是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智力开发可以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多个层面着手,中职英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积极引入数字化游戏,促进中职院校学生智力发展。相较于传统英语课堂,数字化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加逼真、更加生动的游戏学习环境。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专注于游戏任务的完成,在游戏环节提升对英语知识的记忆。不仅如此,游戏具备一定的竞技性特征,学生在数字化游戏学习环节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激发,从众多关卡、众多方案中做出精准选择,在遇到通关障碍时也可以结合以往经验来做出反应,有效激发学生潜在能力,使学生处于自发学习状态,从而收获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美育水平。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化游戏类型更为丰富,部分成熟型游戏作品具备影视剧特征,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使学生穿行于各种场景中。在游戏环节,学生可以感受到游戏散发的美感,在无形之间体会游戏乐趣,这种美感可以是优美的游戏画面,同样可以是跌宕起伏的游戏情节。除此之外,美育教育与中职院校英语课程有着极高的契合程度,数字化游戏可以将二者的契合之处有效突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育水平发展空间,并带领学生感受西方语言文化与传统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感叹数字化游戏设计精良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英语学习的价值,为更深层次的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在中职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引入数字化游戏的实践策略

1.加强英语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意识环节中,中职院校通常会安排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年龄尚小,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诸多不稳定性,稍不留神则会对学生身心造成影响。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需求来进行数字化游戏选择,引入部分带有社会实践功能的数字化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环节体验不同角色,积极参与到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当中,使学生在拥有良好的英语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不仅如此,无论是大型数字化游戏,还是课件都具备完善的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为寻求胜利会积极主动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可以使中职院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数字化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英语学习兴趣,教师不仅需要确保数字化游戏趣味性,还应保证数字化游戏符合中职英语教学需求。例如,在单词小游戏学习环节,学生就可以结合天气情况来进行英文单词挑选,探索与当前天气更为吻合的英文单词。若是选择正确游戏人物就会为学生鼓掌;若是选择错误游戏角色则会呈现垂头丧脑,极度沮丧的状态,画面惟妙惟肖。中职院校学生可以在此类数字化英文游戏的助力下,拥有更加广阔的自主空间。为此,英语教师应当对数字化游戏教学模式展开延伸探索,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来展开对话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2.创建英语教学场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为保证数字化游戏可以在英语教学环节发挥作用与优势,教师还需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展开深度探索。在数字化游戏教学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游戏语境开展,因此教师应明晰英语教学要点,将数字化游戏作为学生情感表达、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与核心素养同时得到提升,为更深层次、更高难度的英语课程学习做足准备。相较于其他院校的英语课程,中职英语更加注重实用性,因此,教师应通过更为简单、更为直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发挥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优势,注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转变传统英语课程教学观念。不将知识积累作为主要目标,而应当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能力培养环节。在数字化游戏中为学生创建英语教学场景,将语言化语言以及语境化语言作为游戏对话语言,使学生结合游戏环节的语言对话需求来开展基本的反应训练,以最简洁的方式将自身情感有效地表达出来,实现学以致用,并在游戏环节通过自主摸索、自主实践、自主总结等方式来完成数字化游戏,区别于传统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数字化游戏环节,不仅英语知识储备可以显著提升,而且可以掌握英语学习技巧与英语语言规律。

3.加强英语教学设计,发挥数字化游戏优势。在开展英语课程设计环节,教师应将某一单元或者某一课程设定为核心内容,结合英语课程教学特点以及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来展开教学设计。总体而言,一个教学单元应对应若干游戏教学任务,每堂课结束后应结合本次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展开教学设计优化。其中,包含对数字化游戏的选择,同时也包含对教学内容与游戏任务的契合程度提升。只有确保数字化游戏情景与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主题高度吻合,才可以有效发挥数字化游戏教育优势与教育作用。为实现这一目的,就是除了要针对教学主题来进行游戏类型选择外,还应积极开展复习课程设计以及习题训练,确保数字化游戏类型符合中职院校需求,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整体目标。例如,在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本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与游戏形式选择。将教材当中涉及的内容融入数字化游戏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字化游戏环节。在游戏任务完成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还应当注重选择全程运用英语对话的数字游戏。在英文扑克牌游戏学习环节,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由全体小组成员交替出牌,在教师说出某一单词后,学生应快速反应并点击对应的纸牌;或者在纸牌游戏当中为学生展示一组纸牌,要求学生通过短暂的研讨后用英文将纸牌排序情况清晰地表述出来,其中不仅会涉及花色、数字等基础英文词汇,同样会涉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词汇,这也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结语

教育数字化范文3

关键词:社区教育;媒体融合;数字化资源;共享关系

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一词由国外引进而来,包含了两层内容,一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媒介形态的过程,这种新形态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介质和通道之间无障碍传输;二是呈现为实体过程中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机构等要素的融合,要想完成媒体融合,媒介与其传输过程两者在传递信息中通过技术手段完成配合,不可分离。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社区教育的产物,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是社区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进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研究可以明确未来资源建设的方向,能为社区教育资源的长期发展提供管理依据,能够拓展资源的传播空间,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为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实践奠定基础。媒体融合在新闻行业的成功发展为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参考路径,在提高共享意识、缩小地域时空限制、打通学习媒体多样化的通道上有独特的研究切入点。

一影响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过程的要素

影响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因素有很多,如资源本体、资源提供者、资源共享者、资源共享场所等,在共享的过程中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共享者和平乡平台是最基本的要素,缺一不可。

(一)资源提供者

资源的提供者指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过程中拥有优质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个体或群体。资源本身一定是服务于社区教育目的的信息组合,资源的拥有者或制造者只有把资源提供出来才能进入共享的环节,才能实现它的教育意义。由于社区教育自身教育属性相较于学历教育来说更偏重于生活,课程性质在能完成完整教育目的的基础上约束条件比较宽泛,所以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呈现多元化。可以是具有开发能力的学习者或学习团体,也可以是来自专业领域的行业专家或专门机构,也可以是为社区教育服务的来自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课程,也可以是图书馆类的信息资源提供方等。总之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资源可数字化,即可通过数字渠道传播和呈现,三是有共享的意愿。不同的提供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众多的资源提供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完善更全面的资源储备。对学习者和学习团体来说,所提供的资源既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作为中介身份对他人的收藏;对行业专家或专门机构来说,提供资源一般需要一定的报酬,这也是社会叫交换理论的体现,这一途径一般会获得质量较高的数字化资源;对高等或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来说,它的优势是有一定的科学体系,大多是一门课程,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时间;图书馆类的信息资源提供方,资源储备量大,和社区机构一般是合作关系,是大范围内稳定的资源提供者。

(二)资源共享者

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者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进行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学,教师和学生就是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者,二是在数字化资源传播的过程中,为达到数字化资源在时效和空间上的普及,在其中能够扩充传播途径的人、机构或平台,这时的共享者就相当于知识网络中的节点,起到桥梁和联通作用,是联结资源的重要途径,当然共享者可在资源生产、加工、服务等程序的所有环节进行。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者有三个基础条件,一是对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有需求,包括使用需求和接受需求,这是最根本条件,如果对这些数字化资源没有需求和关注就没有建立共享桥梁的动力,二是共享者与其他共享因素之间是合作关系,完成共享的过程要遵守平等、自愿、互惠的原则。共享关系的维护应有长期动力,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社区教育流行氛围、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收获相应利益等,如果在维护共享关系的过程中有损害共享者的事故出现,会打击共享者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享者群体的壮大是数字化资源共享范围扩大和速度提升的保障。

(三)网络共享平台

现有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大体分为三个层面,社区学院自己的网络平台、地方政府背景的区域合作网络平台,中央专门机构制作的集成网络平台。网络共享平台是承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媒介,网络共享平台在共享过程中有着与受众沟通的作用。搭建网络共享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的投入中有更大的产出,或者说相同资源的产出,有更小的投入。网络共享平台作为数字化资源的传播环境,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起着传播中介、资源整合、定位服务的作用。同时,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不限制受众人群,面向大众开放,有教无类。网络平台在共享的过程中有四种地位。一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所有权是资源的提供者,使用权必须通过平台,两者权利的分离可以使数字化资源得到有效筛选和重组,也是长期储存有效资源的重要方法。二是资源要求的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过程或结果呈现才能形成更多的共享机会。三是服务,网络共享平台不仅提供数字化资源也提供学习服务,例如学习效果考核、疑难问题讨论等反馈渠道。四是信用,一个集成的有庞大数据和服务的平台提供的资源会在使用者心中形成信用关系,长此以往就会有品牌效应的生成。

二媒体融合带来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要素关系的变革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打通了共享的渠道,还改变了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之间的传播关系,更改变了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运营关系。这些改变加速了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与正应为这些变革社区教育资源才能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被更多人使用。

(一)要素之间单向式到双向式的互动关系

在数字化兴起的阶段,资源与受众是存储于读取的单向关系,资源的提供者与共享者饼不参与知识的直接传播,也不会因为提供者的变更而发生变化,在单向关系中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共享,只有知识的单向传输。随着需求的增多,资源提供者和资源共享者之间不再是单向的输出数字化资源,在共享过程中也伴随着新内容的生成,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可以是共享者,资源的共享者也可以进行内容生产转换为资源提供者的角色,这就是双向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一方将信息传给另一方,还包含了愿意帮助另一方了解信息的内涵并从中学习,进而转化为另一方的信息内容,并发展个体的行动能力。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有了融资源、渠道、组织、服务为一体的平台,在多学习途径的基础上,可以对所学资源进行评价讨论等等交流与互动,这就是互动式的资源共享,互动式资源共享更强调意愿、能力和效果。

(二)社会属性到价值观属性的传播关系

社区教育的社会属性传播是指指根据社区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按照社会角色、人口特征和区域特色架构的一种传播方式,社会角色主要指职业、社会阶层等,人口特征主要指年龄、性别、学历等,区域特色主要指地方文化特征的变现。早期的社区教育资源大多是根据社会属性在传播,这是由于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的,社区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早期的主要为解决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这种针对社会属性的教育才是解决社区居民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价值观属性的传播是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因为价值观的一致而自动形成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因为价值观的一致自带认同属性,在其传播基础上共享内容的认可度会更高。共享的过程也就是产权的租让过程,是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从“私有”到“公有”的转化。这也是一种不拘泥与某种媒介直接建立在社会传播关系上的资源共享方式。随着社区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主流传播媒介的变更和社区居民学习形式的非正式化,社区教育的目的与居民的学习需求之间形态分明、形式固定的教学形式已经被改变,有无数的渠道和方式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媒体融合带来的资源传播关系的不变化、传播渠道的融合等这些情况下,网络共享平台不能只提供单一的输出渠道,共享的形式也不能只在师生之间产生,这便有了价值观属性的传播。

(三)单一发行到协作运行的运营关系

1.管理机构协作

管理机构的协作有两层意义,一是社区机构之间的协作,二是机构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协作。如果要完成大范围资源的整合,一定不是一个机构可以完成的,现有的“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及平台合作联盟”就是一个在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指导下自发形成的、公益性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专业协作性民间组织。联盟成员已经含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专家组、各地市教育局以及各层次电化教育馆、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学院等机构。现有的社区教育机构都有政府背景,为便于控制社区教育方向和进程,完成思想调控和生活能力提升的任务,社区教育机构受政治条件管制。制作完成的资源提供给某一机构后,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特殊时期会配合社会任务置顶教育内容,这一过程是管理机构和平台技术人员协作完成。

2.生产结构重构

网络中各环节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界限变得模糊,对于传统的教师角色来说单纯的只进行内容传授满足不了全民学习的需要,一部分教师的职业角色开始向内容的多媒体制作转型。把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手段制作成数字化内容需要掌握所媒体技术,需要时刻提高技术能力,了解网络传播的渠道和趋势。如果对于传媒行业来说,现在的进步趋势是信息采集员的全能化,例如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外穿的像机器人的记者,可穿戴采发稿系统一个人可以完成信息采集、制作、传输、,这是媒体人之间时间的竞争手段,因为新闻行业竞争第一重要的是时效性,谁能第一个就意味着占据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球。与新闻行业比教育行业不需要比拼时间,核心是内容质量,谁的内容更专业,讲授方法更平易近人、生动有趣更容易收获观众。从知识外化到形成数字化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容讲授和后期制作是可以分开的,这种分化的原因可能是传统教师本身制作能力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专业的分离,教师就应该更专注教学,也是一种新行业的诞生——专业资源制作,已经有很多的文化传播公司提供这种业务,例如MOOC、微课的专业制作公司,各取所长才能更专业,这也是不同工种之间的合作。

3.表现形式多样

网络共享平台为供需双方假期共享的桥梁。对地方社区机构来说,综合网络平台是接触外界的窗户,对使用者来说综合网络平台提供内容、功能、服务、应用,也就是共享资源平台包括共享内容和共享管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网络平台需要布置成近乎接近课堂的教学情境,为达到社区教育的目的,社区居民的学习过程应包括兴趣、学习内容、解答疑惑、内化、联系、外化这六个过程,网络共享平台在资讯、政策、示范等联系各地的基础上教育环境的搭建是最重要的,应从资源展示转变为信息反馈,能单一功能转变为集成互动。所谓的网络共享平台不是指一个能实现全部效果的网站式平台,比较灵活的组成结构是1+N,1是指一个平台管理中心,N是指多个资源实现途径和形式,包括多门网络课程网站、手机APP。每个学习者在平台管理中心注册一个自己的账号,账号可以登录网页平台,手机APP等所有此平台提供的资源输出渠道,平台会为每个客户提供学习计划和知识管理系统。这就是一切以学为主的平台表现形式的融合,如果从媒体融合的角度来说就是媒体组织结构的融合。综上所述,资源的提供者、资源的共享者和共享场所的全面完善是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同时在时代的发展和传播关系的变迁中,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关系不能随波逐流而应该以主流形式影响每一个社区教育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张洪忠.社交媒体的关系重构:从社会属性传播到价值观传播[J].教育传媒研究,2016(03):28-30.

[2]任友群,徐光涛,王美.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科学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5):104-111.

[3]卫庆国.论我国社区教育的内容定位和资源整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7(06):77-81.

[4]韦书令.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05):32-36.

[5]邵晓枫,罗志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动力因素[J].职教论坛,2017(12):51-55.

教育数字化范文4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降低数字化环境对幼儿家庭的不利影响,成为无数幼儿家庭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实际,正确分析数字化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利弊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数字化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为幼儿家庭教育服务,避免因数字化技术利用不当给幼儿家庭教育造成较大的冲突。

关键词:

数字化;幼儿家庭教育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数字化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筠 魏丹丹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聂川,吴小春.数字影像技术对基础教育观念变革的促进[J].当代教育科学,2014(20).

教育数字化范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校园计算;数字化转型

1引言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行,教育体系随之发生变化。终身学习体系的出现产生了继续教育学院、终身学习教育、开放大学,使得“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意识强化的今天,教育数字化拥有优质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潜质,教育生态正从“互联网+教育”向“智能+教育”转变[1]。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师生交互不仅可以在物理空间,也可以迁移到虚拟空间,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交互虚实融合的分布式学习[2]。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目前先进算法模型结合全过程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判断,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新型学习条件[3]。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育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革命,教育行业正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本文主要阐述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各技术优势,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即大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优化管理决策、推进教育智能化,开启教育新时代;区块链技术构建学信大数据、学位证书系统、去中心化教育系统,助力教育体系改革。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教育数字化的集成应用——校园计算(CampusComputing,又称校园大脑)。

2教育数字化定义

在农耕时代的原始社会,教育是一种自然教育,基于生产活动、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教育内容简单,围绕生产需求开展,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无明确教学概念,以模仿学习为主。这种以传统技术、工匠精神为代表的教育仍在以“师徒制”方式传承。到奴隶社会私学的出现,官学与私学并重,形成中国古代教育的双轨制。到了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生产模式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生产工人,从而催生了规模化培养人才的学校。学校的教育模式类似工业化的量产模式,为工业时代的标准化输送了大量可用人才。信息时代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成为现实,开放性、协作型、交互性、共享性、实时性、个别化的网络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数字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整个社会转型,人类社会将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时代[4]。数字化被定义为信息表示与处理方式,而本质上强调信息应用的计算机化与自动化[5]。为此,本文将教育数字化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思维转变,推动物理和虚拟教学环境相融合,使个性化、情景化、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成为常态,建立人机融合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3教育数字化技术

3.1大数据大数据技术

在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等方面大大超过传统数据库技术,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流转快、数据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等四大特征。现代教育行业的数据满足这些特征,是教育大数据,改变了传统教育数据应用的范式。大数据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实现对大量教育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教育方式、教育决策等进行合理调整。“数据驱动学校,分析改革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识。

3.1.1大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

传统教育体系缺乏获取和分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数据的获取智能通过周期性和阶段性的评估,只能体现宏观层面的教育情况,凸显群体水平而缺乏对个体特点和差异性的了解。在大数据时代,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都可以转换为教育大数据。与传统体系不同的是,这样的数据侧重于过程性。过程性数据可以体现个性化表现特征,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背景和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从这些大量的过程性数据中归纳分析出各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特点、感知学生需求、进行学习过程的引导、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进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真正实现从集体教育到个体教育的转变。

3.1.2大数据实现层次化教学

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构建学习者学习行为相关模型,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科学预测其未来学习趋势,教师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这些学生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趋势,进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学习模式来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指导,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大数据支撑下,学校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统一标准和程序,教师也逐渐从教学者转变为助学者。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层次化教学模式[6]。

3.1.3大数据优化管理决策

目前,学生培养计划的确定、教师教学安排的确定、教学质量的评价、人员管理等教学决策,都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因此,数据处理和挖掘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教育数据一般是静态、局限、滞后或是过滤加工后的数据。在教育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突破了小样本和个案研究,能够在过程中动态、全面、实时地收集最真实的数据。同时,对于重要管理对象的数据,可以由多个源头从不同方向对同一个对象进行数据记录,数据之间可以相互印证。总之,新的数据技术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进一步发现受数据缺陷而被隐蔽的教育新规律。

3.1.4大数据推进教育智能化

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教育领域。数据智能采集分析各教育主体的行为数据,以帮助学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服务。教育大数据的采集范围之广、分析之精确,成为教育智能的基础,为学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实施精准服务提供了数字化基本环境[7]。

3.2区块链

区块链系统具有透明化、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教育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互联网+教育”是全球教育发展改革的大趋势,区块链技术有望在“互联网+教育”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2.1区块链构建学信大数据平台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学习记录和存储功能,可跨系统、跨平台记录学习行为和成果,并永久存储在云服务器上,形成个体学信大数据。这有助于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信用体系缺失、教育就业中校企分离等问题。升学院校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正规途径有效获取所需的学生相关证明数据,用于评估学生各项升学条件指标或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8]。

3.2.2区块链用于学位证书系统

基于“权威”中心的传统学历认证、学位认证流程繁琐、时间长、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而区块链是一种不需要第三方机构授信就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的解决方案,是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融合应用的模式。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学历、学位认证模式,有助于推动学历、学位认证实现流程简化、成本降低,并规避信用风险。

3.2.3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教育系统

现阶段的教育体系,教育服务与认证必须由政府机构或学校提供,个人专业能力仍需通过纸质文凭或证书来证明,属于中心化教育体制。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去中心化教育系统[9],有助于改进原有教育体制高度中心化和集权化的问题,使教育更加开放,能够实现多方参与、协同育人,形成家校社一体化教育体系。

4教育数字化集成应用

4.1校园计算演化进程

从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化建设,到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校园建设阶段,智慧校园已经从分散业务点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成以管理为中心的应用集成。智慧校园建设阶段以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以人为本,连接所有服务智能化管理决策[10]。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进入“智能+”时代,如何推动数字化教育持续深入发展,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高度关切的问题。这为智慧校园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土壤,校园计算应运而生。

4.2校园计算定义

校园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与校园规划、教育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以校园为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及融合应用。具体而言,校园计算是校园的人工智能枢纽,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通过感知、采集、整合、分析和展示,用校园中多种异构大数据,形成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环境,充分融合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校园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智能支撑,来解决校园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与转化、学生成长、校园环境、心理、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3校园计算框架

随着校园计算的演化,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本文提出校园计算的一般架构(图1),并逐一说明。

4.3.1校园数据感知模块

为了实现校园内各种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将校园数据感知模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传感器网络采集实时数据,即通过分布在校园内的各种传感器互联,形成校园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感知。第二部分是校园物联网,教师手机、校园PC、家长手机等通讯设备,以及校门口、操场、教学楼、办公楼等场所的设备通过校园网连接。例如:校门口人员检测设备、手环、校园卡、校徽、手表等实物的互联互通,实现全连接、全感知的物联网络。第三部分是使用ETL工具将各种校园业务系统的数据、传感器数据、物联网数据采集到数据库中。

4.3.2校园数据管理模块

校园业务系统数量较多,各个系统的数据往往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不同类型的数据也存放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中,如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HBase)、图数据库(Neo4J)、时间序列型数据库(MatrixDB)、分析型数据库(MatrixDB、Hive)等。为了消除由多个不同系统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校园计算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数据仓库来突破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校园系统的全连接。因此,数据仓库向下承接校园内的各种系统,向上支撑各种应用的实现。

4.3.3校园数据分析模块

校园数据分析模块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校园监测预警系统、智能报表系统、数据挖掘引擎。一是监测预警子系统实现校园重点指标、重点项目等趋势监测预警,同时兼顾重点校园风险隐患监测预警。通过对特定指标数据的实时监控、建模分析,实现联动预警、决策建议、定位及可视化。二是智能报表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校园数据智能可视化分析、校园智能报表生成。三是数据挖掘引擎包括校园数据算法库、校园数据挖掘平台,对校园基础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4.3.4校园服务提供模块

校园数据在感知模块、管理模块、分析模块按序流转,最终发掘校园大数据的价值,形成校园服务提供模块。基于前三个模块的支持,校园服务提供模块可以准确描绘校园画像,开展校园智慧化服务,包括校园教学、校园自适应学习、校园科研、校园环境、校园管理、校园生活。

5总结

本文对教育数字化作出了定义。研究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从表面上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技术、将先进技术用于教学,但更深层次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教育数字化的集成应用——校园计算,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打造的智慧教育新生态,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从而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应用。

教育数字化范文6

关键词:老年教育;社区;服务设计

根据国际上对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定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国家总人口数的7%。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如何处理好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教育问题与我国未来的经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一、关于数字化社区老年互助教育的定位与解读

针对60岁以上人们的生活区域单位———“社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设计切实可行的数字化互助教育平台。

二、当今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社区老年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重庆的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教育进行调研,发现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量不亚于老年大学,但是在教育资源上低于老年大学很多。老年大学规模大,但数量少,覆盖面积有限。出行有困难或者家事繁忙的老年人无法就近上学。“社区”覆盖面积小,对老年人的出行要求低,即使需要照顾孙辈或料理家务、身体不够便利也有时间和精力接受老年教育。2.社区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完善问题以及建议。社区老年教育在政府支持和建设规模上,比老年大学逊色很多。由于资金有限的原因,出现了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在社区照顾老年人的人手会比较紧张。第二,上课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广场舞、绘画、做料理以及健康科普为主。虽然勉强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但是相比设有摄影课程、电脑修图和智能手机教授的老年大学,明显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社区教育投入的资金、人力、场地有限。难以满足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应该研究如何在现有的资金水平下,充分调动社区闲散、有能力的人力资源;利用空置的房屋和场地;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信息资源分享平台。

三、当前国内外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

1.国内数字化老年教育现状。近年来,移动学习成为远程老年教育的新形式。在笔者对重庆市老年大学调研的时候发现,55—65岁的人们具备电子产品的使用能力。数字化学习平台是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大部分老年人能够通过电脑视频教学完成学习任务,自由、方便且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料的传送。在实际中,我国现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的平台较少。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数字化老年教育平台对于新环境下的老年教育形式的设计与研究成为新的要求。分析国内的老年教育信息化平台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和一个值得优化的亮点。首先,现有的数字化老年人教育平台形式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怀。主要表现在对老年教育资源缺乏分类和整合。以“舟山终身学习网”为例,老年教育只是课程中心的一个小板块,教育资源缺乏,没有考虑老年人心理、年龄、生理以及地域上的区别,采取一把抓的策略。忽视了不同生理、心理层级的老年人之间的差别,授课水平中没有递进的规划;课程种类极其单一,养生的课程占绝大多数。其次,在老年教育信息平台上缺乏老年人之间互助交流和人机之间的互动,大多都以单一输出的形式进行网络教学。在“舟山终身学习网”老年教育中,经过笔者体验,实际上都是单一的视频输出。经过笔者对重庆市老年大学的学生调研得知,参加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占首位。而单一的视频输出的方式,不仅无法满足“面对面”的社交需求,就连通过视频与人的“虚拟沟通”也满足不了。老年教育信息平台中也有值得推广和学习的地方,例如“舟山老年开放大学网”当中有一个板块——“送教活动”。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采取派遣专职老师到社区报名、到社区办班、到社区管理的“三到”模式,定期“送教入社”,使用社区的场地资源,普惠更广大的民众。但每次送教间隔有一周之久,也就是说每周大概只有一次送教。这样的活动更像是讲座,无法达到系统教育的效果。2.国外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现状。通过对美国的老年教育的分析与研究找到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第一,法律体系完备,管理机构和组织众多。第二,来源多为地方政府拨款、捐款及少量学员缴费,既能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又能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提供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寄宿学校“退休村”。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老年教育授课地点主要在当地社区中小学教室,在课余时间上课。第四,课程设置丰富,尤其注重依托本区域社会教育资源。包括医疗护理、营养科学、食品卫生等健康方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退休后的生活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系统的、有计划的、针对性的学习机会。

四、我国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趋势研究

我国的老年教育形式长期以来比较单一,在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少有课程设置,多为娱乐活动。导致部分有教育需求的老年人选择范围较小,有专业技能、才华的老年人也得不到施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情况开设老年教育课程。充分发挥社会可利用资源和信息平台,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圈。例如,培训社区活动的领导者,组成社区式的老年团体,扩大老年人的交际圈。研究当地老年人的学习内容需求,对课程分类整合。延续大学教育中的学分制度,促进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社区教育的服务系统。我们应该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加强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推进社区老年教育。例如:上课地点资源整合利用(如公民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既有教育设施),教师资源整合利用(社区内有才华的老人、退休的技术工人或教师等)。

五、数字化老年互助教育模式探索

教育数字化范文7

(一)移动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组织集体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三、结语

教育数字化范文8

[关键词]数字化;社区建设;老年教育;实践应用

我国提倡终身教育,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水平,其中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为了对老年教育难题进行有效解决,提出了加强推进老年人口的远程教育计划,并加强对社区老人的数字化教育与信息化建设,为老年教育形式及教育模式进行了不断创新[1]。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老年教育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提出,也为社区老年人群的远程教育模式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成为老年教育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加强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就要对当前老年教育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对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进行积极应对,从而对老年教育的难题进行有效解决。

一、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的概念界定

(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指将老年人当作是教育学习对象,为了满足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求知进取等的需求,并提高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从狭义上来看,老年教育具体指的是教育者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老年人进行教育,促使老年人得到全面发展。从广义上来看,老年教育是由老年人群自发组织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老年人的技能和知识,改变其意识形态,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这也是老年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社区老年教育

社区老年教育是指对在同一区域内居住的老年人展开的教育活动,通常是由民间组织或是由政府组织的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有时也是区域内老年人自发组织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为了改变自身素质水平和改善社会环境,社区老年教育是一种教育社会化的体现,也是终身教育的体现。

(三)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

数字化的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以社区老年人群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方式展开教育活动。由于社区老年人的教育覆盖面较广,且社区老年人群数量较多,在老年教育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也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2]。数字化的老年教育模式是一种双向性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和学习者通过对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并借助数字化的资源来展开,老年人则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接受教育,从而实现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将线上教育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为城乡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以及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展开再教育,是学习型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

二、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区中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老年人通常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截止到2016年我国老年人约有3亿人,占总人口的17.8%。而根据社会调查显示,随着人口素质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也在逐年增长,截止到去年为止老年教育的需求量约为2亿,而老年大学毛入学率为4.1%。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老年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现阶段老年教育需求,老年大学也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3]。此外,我国现阶段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和服务资源都相对缺乏,在师资队伍、活动场地、经费投入及课程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突出的问题。由于我国社区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较为落后,进程缓慢,对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二)数字化教育的必然性

1.终身教育思想的渗透

老年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源于终身教育思想在老年人群中的渗透,让老年人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社区老年教育的方式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终身教育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也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传统的老年教育机构和教学资源都难以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教育和学习需求。而数字化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到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传递给各个学习者,使更多老年学习者可以在家中接受教育[4]。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数字化的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展开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2.移动网络技术在老年人群中的普及

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网民数量为11.52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约为67.61%,手机网民的数量为8.62亿。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网民比例与上年相比增长约3.6%。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宽带网络在老年人群体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老年人在接受教育和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媒体便可获得知识和信息。

3.数字化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数字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远程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帮助学习者在平台上对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查找,创造出数字化学习环境,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学习和教育,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还使教育内容得到拓展,在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5]。同时,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纸质媒体为媒介,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则是建立在开放和共享网络的基础上展开教育和学习的,学习者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时更加趋于多元化,尤其是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数字化的学习模式更加灵活,可以克服高龄老人出行不便的困难,同时也帮助老人实现学习愿望,满足其学习需求。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社区老年教育中的应用使社区教育发生变革,也突出了社区老年教育优势。

三、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实践

(一)老年学习网络平台

以某老年学习网为例,通过企业、学校和政府之间共同打造出老年学习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远程学习的服务平台,并由教育厅负责对网络平台建设提供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由老年大学来对平台进行运营和管理,在各个社区的教育院校中开设分平台。该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是由相关科技有限公司对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平台运行进行维护[6]。平台中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书法学习、绘画、养生保健知识、花鸟鱼养殖等30多个大的类别,还包括4000多个相关学习视频资源,并和终身教育网络平台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平台通过展开远程老年学习等一些活动来提高平台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对老年人参与数字化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并充分调动老年人对终身学习的积极性。

(二)远程老年大学

在互联网时代下,远程老年大学已经在我国多个省市建立。远程老年大学主要是借助于移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搭建一体化和多终端的教育学习平台,使远程教育单向性不足的缺点得到改善,使原有的老年远程教育模式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以北京市远程老年大学为例,远程老年大学的建设主要是由北京远程教育集团引领,同时由北京老年大学及北京市老龄委共同参与管理和三方协作的一种教育模式,展开老年学历教育、老年微课堂等新型教育项目,促进老年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7]。远程老年大学所建设的学习网站主要是为本校接受教育的老年人提供咨询互动、视频课程、信息统计、活动参与和教育信息等,具有多个功能,也是老年远程教育实现的重要平台。

(三)数字化养老社区

数字化养老社区主要是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种养老社区平台,将兴趣班和公共论坛作为其重要基础,将现实生活中的社区和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平台相结合,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习方式更加具有多样性,学习资源也更加丰富。而数字化的养老社区主要是以团结、友好、互助为基本原则,采用志愿者服务理念,并为老年人进行免费的网络知识培训,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数字化养老社区中来[8]。数字化养老社区主要是通过政府扶持、广告媒体效应和工艺赞助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市场化和多元化运营,通过产业链延伸、增值服务和会员模式来实现市场化的运行。

(四)国家老年开放大学

国家老年开放大学也是信息化时展的产物,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国家老年开放大学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广大社区、城乡及家庭输送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社区老年人群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9]。国家开放大学始终坚持教育养老的发展理念来对相关教育网站进行建设,并开发了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实现云教室系统、国家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使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进入新的时代。

四、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的数字化发展思路

(一)加强对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体系的建立

随着现阶段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对传统老年教育形式进行了创新,根据教育行业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数字信息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设全面化的数字网络平台,并将该平台覆盖到全国各个地区,促使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的均衡发展和规模化,从而更好地解决老年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足的难题[10]。在老年教育行业中开放大学进入时间较早,且发展速度快,在全国城乡中均有覆盖,根据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开放大学不仅具有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大量的远程教育资源和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提供新的学习渠道,为社区老年教育体系数字化的构建和建设提供支持。

(二)确保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多元化

数字化教育是依托于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应开发出更加简单、易学、画面简洁的学习平台,增强数字化学习对老年人带来的影响和吸引,同时也增强老年人进行在线学习的交互性,减少因数字化学习而给老年人群带来的孤独感和距离感[11]。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活动体验,通过文本教材、广播电视、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平台来为老年人营造出一种富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解决老年人在数字化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促进老年人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老年人学习信心。

(三)老年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借助云计算技术为教育资源和数据共享、生产和应用提供基础,而老年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还要加强资源配送体系的建设,为社区老人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资源配送服务,帮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数字化学习中去,对社会中的公共资源进行共享[12]。老年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生活经验和年龄等差异的限制,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习中又面临着智力衰退和体力衰退,使日常学习更加困难,而数字化资源开发是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基础,积极鼓励老年人对新鲜事物进行主动学习,展开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使老年人的教育资源种类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对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在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中,将移动终端设备课程和网络课程,电子书及纸质书籍相结合,从而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学习需求。

(四)老年教育服务的多样性

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的实现和实践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打造多元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以远程教育为载体,针对老年人开发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服务项目,其中包括了老年人的饮食文化、健康自护、休闲娱乐等多个项目和课程,将学习和养老相结合,让社区中的老年教育机构更好地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积极开展文明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并成为老年人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基地。实现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不仅可以满足社区老人的学习需求,还能有效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信息文化素养。在数字化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老年人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并针对老年人群在学习中的特点和差异,开发出多元化的数字化老年教育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老年人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服务,推动社区远程老年教育模式的持续化发展和规范发展,这也是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蔡颖.浅析职业生涯规划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现实意义[J/OL].中国培训,1-2(2017-07-12).

[2]黄琳,陈乃林.关于近十年社区老年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中国社区老年教育领域前沿视点评析[J].职教论坛,2017,(9):57-65.

[3]王英.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社区社会工作视角的分析[J].成人教育,2009,(2):44-45.

[4]吴燕.教育养老:一条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新路径[J].兰州学刊,2014,(4):116-120.

[5]欢迎订购《老年教育理论丛书》(叶忠海主编)[J].当代继续教育,2014,(3):96.

[6]严鹤峰.浅析开放大学实施老年教育的可行性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9):207-208.

[7]陈淑梅.天津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6,(20):35-36.

[8]王英,王小波.中国老年福利的“新常态”:老年教育的社会政策化[J].宁夏社会科学,2015,(6):66-71.

[9]宋广文,王静.促进“积极老龄化”的战略思考———加强社区老年大学的建设[J].战略决策研究,2010,(2):65-68+79.

[10]樊立华,袁向军,吕征,杨琳丽,王静宇,刘乐乐.老年教育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探索,2013,(3):65-66.

[11]王英,谭琳.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人口学刊,2011,(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