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数字资源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数字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实践应用思路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德育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我国德育教育取得积极成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德育教育;实践应用

一、数字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数字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并能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的统称。将数字资源应用于德育教学实践,构建强大互动与共享平台来进行德育理念、内涵、精神的传达,能够更及时地察觉学生在沟通表达、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更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进行思想开导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得德育教育更“接地气”。此外,还能够有效地将校园信息化路径上分散的“岛屿”有机的联合起来,使之成为集合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主流应用平台于一体的德育教育服务载体,满足不同学段德育教育需求,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促使德育教育专业化发展。

二、数字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一)善用数字资源优势,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性

德育教育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心理情感教育、时事政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社会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国家和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所涉领域广泛且内容庞杂。因此,将上述内容以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数字资源形式呈现,结合信息技术构建全新教育模式,凭借数字资源丰富多样、交互便利的优势,便能极大程度提高教学效能,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至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分枝细节。比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通过WORD、PPT等软件设计不同德育主题的资源库。比如,分别设置文明礼仪篇、安全教育篇、法制教育篇、诚信教育篇、感恩教育篇、挫折教育篇、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篇、勤俭节约篇、生活运动篇等主题,由班主任负责对所有主题资源的素材进行收集、加工、分类、整理,并制作和选取课件、故事、音乐、视频、图片,确保资源素材的深刻、精辟且富有哲理,既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通过各学期活动的积累,可以积累起一定的德育教育素材库,方便学校德育教育。

(二)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校园德育网能够增强德育教育的辐射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实践中,可通过在校园网德育专栏收录学生身边事,用实践指导德育教育与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德育教育的护航者;或是利用校园网心理健康咨询板块,或是班级师生校园群组、校网通等,让学生在不与教师直接会面的情况下,自由倾吐学习生活中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作出心理疏导。此外,还可利用校园网庞大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从政治到经济,从财经到科技,从文化到体育,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应有尽有,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来,或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通过一系列智慧贡献和成果分享,促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全面发挥,从而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三)创设互联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家校联合机制

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其中,家庭是形成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主要阵地,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要学会理智地爱孩子,不仅要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还要重视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以,促进学校与家庭德育教育融合,是德育教育的重点环节。但现实中,家长很少来学校,难以即时获悉学生具体情况,学校也难以时刻向每一位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因此,创设互联交流平台相当有必要。以笔者执教班级为例,部分学生脾性顽劣,有着极重的逆反心理,不仅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也不愿意与班主任、同学交流。对此,笔者设立了两个“微信群”,一个家长群,一个学生群,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吐露心事,但笔者将微信群名称改为“吐槽吧少年”后,主动发言的学生明显增多,有反映学习生活问题的,有申请私聊谈论心事的,整个交流气氛相当活跃;在收集整理学生问题后,笔者有针对性地将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馈、沟通并进行有效纠错,由此,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德育教育每一环节,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自由谈论班级事务、喜怒哀乐、理想目标,既打破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坚冰”,也实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德育目标。

三、结语

当代德育教育,旨在推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继承,亦是在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为此,立足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德育教育也应该不断发展和进步,积极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国熙.大数据与德育教育[J].教育,2017(3):00124-00124.

[2]张丽丽.如何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读写算:教师版,2016(40):61-61.

[3]韦志新.浅析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教育,2016(12):00121-00121.

作者:郭多 单位: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