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科研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教育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需要政策支持
1.经费支持
没有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严重制约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但地方教育行政部分的经费投入会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除上层拨款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行政优势,鼓励企业及个人对教师教育科研进行资金捐助。
2.培训支持
在教育科研的培训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能力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培训,还可以联系教育科研部门、高校教师为其答疑解惑,在提供教育科研培训所必需的设备和场地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带薪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有利于助推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
3.教师资源调配
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重,部分中小学存在教师缺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而言无疑是有心无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尽力为其减压,保证教育科研开展的时间,以保障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总之,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要在教育管理者与决策者角色上呈现一定的前瞻性,要能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着推动本地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又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加强领导,从各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教育科研提供正确的政策指导,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实践
摘要:
“重开题、顾结题、轻中间”的管理方式称之为“秋千式”管理。致力于过程的教育科研管理称之为“扁担型”管理。当前教育研究中存在过程中相关制度空白,缺少管理节点与抓手;业务能力、管理意识不足,梯级队伍不齐;专业示范引领缺乏,指导与服务不到位;成绩评定不及时,参研积极性保护不力等问题。需对研究过程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开展教育科研业务系列培训,建设科研基地校,进行研究过程展示,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集体视导;及时肯定、奖励学校的科研付出,提供学术地位与发展平台,保护求真务实的研究取向。
关键词:
教育科研;过程管理;“秋千式”;“扁担型”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是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普遍症结。“重开题、顾结题”的管理如同秋千绳由两端固定一样,维系着课题研究工作,中间的研究过程则任其自然,飘摇不定。这样管理方式可以称之为“秋千式”管理。显然,这样的管理下的课题研究质量普遍堪忧。教育科研的成果质量是靠扎实的研究过程支撑的。好的开题需要有序的过程研究加以落实,好的结题成果也要靠深入的过程研究来累积。因此,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必然是注重研究过程的,而开题、结题都只是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已。科学、扎实、有序的研究过程就像一根扁担,粗壮有力地支撑着整个课题研究成果与质量,它以开题为节点正式开启,以结题为节点宣告完成。这种致力于过程的教育科研管理,可以称之为“扁担型”管理。显然,扁担型管理更符合教育科研“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教育科研人应当追求的管理样式。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过程,只有对其中涉及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科学配置和合理安排,才能完成和实现教育科研任务和目标。通过对资源要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教育科研过程薄弱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职能建设、效果认定等方面。如何才能实现从“秋千式”到“扁担型”的管理转型,成都市青羊区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问题一:研究过程中相关制度空白,缺少管理节点与抓手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相较于学校教研、教师培训工作而言,管理体制不完善,常规管理不健全,中期管理迄今仍然是管理中的“薄弱地带”。除开题、结题外,研究过程中缺少了固定的、常规的管理项目,致使管理工作缺少抓手,研究人员不明确工作任务。因而,过程管理就变得随心所欲,研究活动也就缺少约束指导。秋千式管理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改革措施:教育科研的“中期”管理既显得十分重要,又难以把握。借鉴“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过程管理思路———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研究过程中缺少管理节点与抓手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以下管理项目。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于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实施调查,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应的处理策略,希望探究可对中小学教育科技研究的顺利展开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对策
1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1.1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观性
笔者在分析了对于江苏中小学有关教育科研管理状况的问卷后得知,当前中小学内管理者缺乏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观性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江苏多数中小学实施教育科研管理的最直接原因是应付领导的日常检查,而非为了整个学校与学生的健康成长,重形式过于真实目的。总的来说在中小学内施展教育方面的科技研究能够很好地强化老师团队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授课的效果,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1.2教育科研团队缺乏必要的技能与素养
据调查剖析得知江苏中小学内尽管有着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团队,但是其技能与素养程度在总体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据统计江苏中小学内有68.9%的老师未把握住大量有用且可行的科技研究手段,更多采取的依旧是最原始的行为、事例探究等方式,而且对于结果剖析上未做到定性与定量的合理结合。部分老师欠缺准确剖析问题的技能,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方式不懂得如何运用等。此外很多中小学老师尤其是科技研究方面的监管者对于教育科研管理有着一种想做却无法做的感受,缺乏大量必需的科研管理理论常识,即便他们有着足够的授课经验,对于教育科研的管理少了体系化的理论培训也是没有任何用途的。故说当前江苏中小学教育科研团队缺乏必要的技能与素养。
人本管理中教育科研管理论文
一、人本管理理念对推动学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人本管理”是将“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将组织内所有成员作为开发和服务的重要资源进行管理,其核心理念即尊重主体,关心个体,激发人的创造欲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本管理兴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它的出现有效地将管理与人本进行了融合。随着教育科研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科研管理注重制度制定和执行,似乎将工作的主体剥离于工作之外,这种管理模式无形中抑制了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和探索热情。因此,将人本管理理念引入教育科研管理,对于加速教育科研发展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人本管理中“本”可以理解为“根本”、“本位”,即将人本身视作生产和管理的关键要素。就目前而言,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科研机构设置空缺,学校通常设置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等机构,却不设立教研处,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自然缺乏专人的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管理不接地气,教育科研重点往往体现在撰写论文,上报创新成果上,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三是教科研活动“含金量”低,教研活动多局限于制订计划、统一进度、优化教学设计,缺乏科研的理论和实践,缺少专业性的课题研究;四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绩效不能挂钩,导致教师课题研究积极性不高。纵观当前学校科研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模式抑制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持久性都得不到开发。因此,引进人本管理理念,将教育科研的地盘还给教师自己,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施展拳脚,是未来教育科研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人本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科研管理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准则。
人本管理以人自身为管理核心,以促进个性发展为趋势,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因此,矫正以往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科研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准则:一是遵循个性化发展准则,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资源配备、岗位调换过程中,必须以教师本人的意愿、能力及长远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依据,应当允许教师在合理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遵循引导性管理原则,要求管理者放下“架子”,和所有的科研成员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用有效的引导代替死板的命令,协调并帮助教师完成研究目标;三是遵循环境创设准则,以人作为科研管理的主体的管理模式中,必须为科研人员配备设备、空间、设施等优良的物质条件,从而促进教育科研的顺利进展;四是遵循高素质管理准则,为了实现高水平的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挖掘科研人员内在潜力,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可以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提升路径
摘要: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层次、形成有效管理策略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我们深刻认识其现实意义,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始终坚持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理念,不断探索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县域;管理效能;提升
提升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是县级教育科研部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我们针对区域内教育科研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域本化的解决之道。
一、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教育本质和立场的需要
教育科研部门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研究理论与方向的引导部门,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和“研究的本质是什么”。只有抓住这两个本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研究的意义。沈阳师范大学冯茁教授在他《论教育的“意义危机”与教育理念研究的解困之道》一文中提出:“实际上,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与授受,更在于让人充分领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人们不断摆脱工具理性的奴役,进而不断地提升人自身的质量。教育应使每一个个体成为精神丰盈的人、体验着生命意义的人”。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应该对教育研究的本质和立场进行思考和定位,在实践中继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职能,初步形成域本的教育科研框架,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基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探析
一、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够重视,重点在于语文和数学学科,认为德育是副科,无需重视,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开展好教学工作就可以,对其教育科研能力不关注,平常也极少组织德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寻找课题进行科研。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不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在负责,对教育科研能力重视程度一般,并且还需要负责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科研中,没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没有意识到教育科研课题也是来源于教学或生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
1.转变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观念。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小学德育教师需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与坚定的德育教育理念。小学德育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之后,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德育素养与自我道德修养,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素养时,需要注意自身的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德育课堂上照本宣科,只是纯粹的讲解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样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由于道德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发现科研课题,然后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是教育德育能力。
2.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德育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德育素质决定了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且关系到德育教学质量。虽然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专业的德育教师并不是很充分,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作为一门副科,其地位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较低,并且有的德育课时还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教学效果一般。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拥有良好的德育专业素养,学校需要给德育教师设定一定的资格门槛,加强职前、之后培训,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小学德育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然后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科研,逐渐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反思能力。小学德育教师在培养和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因为很多科研课题都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贯穿于整个德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发现细节,总结教学不足和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可以和其他德育教师一起针对这些不足或问题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为目的,重点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小学德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宝贵的教育科研资源,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还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总结
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研究
[摘要]从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入手,分析出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对教学水平提升的影响,总结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育科研;课程改革
一、研究提升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大力提倡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当时,教育研究奉行“科学化”理念,希望广大教师严格依据科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学研究,各级政府、高等教育学校、中小学逐渐形成了名教师工作室、课题研究小组等相应的科研机构,热火朝天地进行各项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90年代新课程改革的大教育背景下,学校也顺应形势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具体要求,邀请科研领域方面的专家来校为一线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指导、专题培训活动等,广大教师也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投入到学校教科研当中,期间也发表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论文。但是从各地开展科研课题申报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是非常高,参与人数也不是太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在对学校学科发展进行综述时指出,当前的课题对学校体育缺少全面而整体的思考和理性分析,研究成果缺少开创性和前瞻性,应用基础和开放性研究相对薄弱[1]。在“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更加需要通过实践、反思、总结等过程,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这不仅仅是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也是体育教师完成自身教学任务、将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获得研究成果的需要。
2.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2]的权利。《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3]中也指出:体育教师要有进行教学研究的技能,学会撰写教育日志、案例研究、教学反思。教师,不仅是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的执行者,也是有效课堂的钻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要求教师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后有所思考,积极探究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不能仅仅靠物质上的支持,还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科研意识与态度,鼓励大家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改变固守的职业形象,巩固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与声誉。体育教师用心地投入到未知的教育领域中,在反复的查阅资料和实验研究过程中,可以让自身的教学理论基础更加完善,训练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体会到教育科研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教育观念快速更新的时代,教师不能一直扮演着重复性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应该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教育观念,转变老旧思想,转换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加强自身教育科研的能力,让教育科研真正融入到教师日常工作中。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它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它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论文
一、问题展示:学校场域中的实际
(一)管理制度上的执行性迷失
1.制度的一贯性一项好的管理制度是基于现实,经过几代人不断打磨而成的。随着人员变动,特别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的更换,学校原有的具有一定适应性和适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可能出现散失、断裂,也可能出现教育科研制度重建。但是,科研制度从提出到成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暂时性的制度必然有不完善性。而且校长、教师流动周期比较短(江苏的规定是6年)新的科研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人员又要变动,所以会出现执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永远都是不完善的尴尬局面。
2.执行的有效性制度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指向的也是特定的人或人群。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执行上有所建树,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人员的变动不仅给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度,而且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提出了挑战。
3.调试的适应性制度是需要不断吐故纳新的,进行必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达到以制度的渐进发展保障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在承认制度的相对不完善性的同时,必须看到好的制度和相对比较差的制度在调试的力度和效度上的作为大有高下,频繁变动的制度在一定意义上阻滞了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管理文化认同上的价值性冲突
1.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度有差异重视和不重视是两个极端,其中还有几个层级的中间地带。比如,有一定自主创新的科研、按照上级要求做的科研、纯粹应付了事的科研,等等,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科研氛围、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校际差异。在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度上会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差距,这取决于校长以及学校领导班子对于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还有就是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贡献份额,总的来看,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