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范例

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1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故事法;中职;职业教育心理学;应用

前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具体行业具体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具有相关专业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具体岗位的实践工作。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在经济升级的过程中,具体行业的工作将进一步细化,所以具体岗位的工作拥有更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这种工作岗位一般人员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接受过对应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培养和发展各个行业的专业性人才,为社会、企业提供大量职业性人才,不仅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整体性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更是确保社会经济达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们非常关注相关专业具体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这是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但是,针对职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教师不仅仅需要注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对学生精神、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促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水平和状态,确保学生在身心方面达到健康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实现人才培育的一个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就业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基于此,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心理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和心理学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其中,案例故事法是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出积极作用的一种新型心理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以简单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为学生介绍各种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将心理学知识以生动具体的故事和人物呈现出来。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心理学学习体验,提高心理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良好的心理学教学效果。

二、案例故事法在职业院校开展心理教育的运用方法分析

(一)研究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并指导心理教学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进步,在个人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全面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当前,不少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快乐,因而难以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利用案例故事法进行心理学教育的时候,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组织学生对相关案例和故事进行学习感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鼓励学生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1]这个过程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案例分析编写的能力

心理学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较强。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环境,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在进行案例故事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支持,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另外,这个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心理教学课堂的热情,引导学生感受心理教学的乐趣所在。在具体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对应的时间来编写故事,并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为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三)讨论心理案例

为了进一步强化心理教学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故事学习和编写以后,还要针对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集中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对其中人物的行为和精神世界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领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心理学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针对具体的故事和案例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思想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相同问题进行思考。这个过程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以及由此而来的局限性和不足,帮助学生从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新颖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心理学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学教学效果。

(四)多听、多看、多写、多讲案例故事

只要是做学问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且缺少一不可。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职业教育的心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分组练习中多听一些同学的案例分析,吸取其中的长处,规避其中的不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并在空闲时间多写一些案例分析来提高自己编写的手感。同时,我们要告诉学生在写案例故事的过程中要选择相应的素材。这就需要多看一些案例事件,利用书籍来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并在空闲时间多与同学、教师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职教育中的心理学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我们必须加强重视。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该学科较为严谨,教师应在学生完成课题后及时给予相对应的检查和更正,让学生知道自身理论知识在哪些方面有欠缺。此外,教师不仅要对课题进行客观的评价,还要结合课题研究的相应表现来给予综合的评判。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行为动作来进行判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一步巩固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利用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帮助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个过程将有效增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动力,也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另外,教师还要进一步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巩固,引导学生对自身做准确定位,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个过程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身心健康的程度。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案例故事法的应用意义分析

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具体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和局面,进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学习,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基于此,在心理教育中实施案例故事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心理教育体验,达到良好的心理教学效果,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4]另外,职业学校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压力。这就导致他们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如沉迷游戏、不愿意学习、消极被动等。针对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故事案例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高职院校的生活和学习中能以更加积极和更加主动的方式参与。这样一来,教师便能确保学生达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为其后续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

四、讨论

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大量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对社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为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科学的教育,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身职业和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相关的心理学教育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实现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在职业院校的心理学教育过程中,案例故事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故事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刻感悟,提升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自信和认可度,促使学生以更大的激情进行学习和发展。这个过程无疑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通过实施案例故事法教学能达到良好的心理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心理学教学,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和学习情况,注意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心理学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以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印证心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思想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则能引导学生将其转换为自身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精神和心理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珊.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现状分析[J].智库时代,2019(01):48-49.

[2]刘逸萱.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在教育心理学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1):81-83.

[3]刘媛媛.高职院校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创新改革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45.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考核

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辐射作用,根据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2014年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长春教育局下发的《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及认证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长春市教育局联合长春教育学院在2011年、2012年连续对长春地区57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初级岗位资格培训及认证,首次实现了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人负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在初级岗位资格培训、认证的基础上,2015年、2016年、2017年从已取得初级岗位资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中选拔了市级骨干及工作开展较好的教师,进行了中级岗位培训及资格认证,共培训了100名教师。其培训目标是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基本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工作能力,强化心理咨询理论及运用的能力,打造一批理论素养高、咨询能力精、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型教师,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实现其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推进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基于现有心理健康教师中级岗位培训现存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向,结合专职教师的心理需求,探索出更优化的专职教师培养模式及更明确的培训方向,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源不足,参培机会受限。现有的培训多数是学科培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并不是以一门学科,而是以活动设置的,导致有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学科培训。现有的培训工作不受重视,一年仅有的几次培训,只能是一些好学校、骨干教师参加,普通学校甚至一些偏远的乡镇学校根本没有机会。中小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没有参加过培训,做得相对较好的教师(由各区进修院校筛选)也从未参加过省、市级培训,更没参加过国培,他们进修的主要途径就是县市级的继续教育、社会开办的各种自费学习。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参培教师水平相差悬殊。对初级、中级的8次培训进行调查,发现学员的专业背景各异。有学习心理健康专业的、有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有刚转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还有一些班主任是因为工作需要,其专业水平相差很大,同一期的培训很难保证其效果。因此,培训要合理安排课程,使其具有层次性。第三,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参培教师的需求。在前几期培训的准备阶段,项目组都进行了有关培训需求的调研,但由于参培者不都是本专业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选择稍显困难;且多数培训班的课程内容在培训前就已经设定好,在培训过程中很难进行调整,因此,调研结果只能在下次培训设计内容时才能予以考虑,而下次参培主体又发生了变化,其培训需求仍然没有满足,培训效果很难保证。第四,形式单一,参培教师参与感差。往期的培训方式,大多是专家讲座、一线教师介绍经验等,其共同特点是“一个人在讲,所有参培学员在听”。设置的讨论环节,时间仅安排5~10分钟,多数学员很难深入思考问题,更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近期的培训增加了体验式课程,但学员反馈没有学到知识,只有体验过程,没有体验收获。第五,培训时间长,参培教师接受稍显困难。国培、省培、市培的时间多为7—11天,教师工作很忙,很难保证每天的出勤。培训期间参培教师的电话不断,尤其兼任学校其他工作的就更难完成学习,即使在听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如果按每天2个专题来计算,他们在培训期间要学习14—22个专题,即使有些专题讲一天,也至少有10个不同内容的专题,这对参培教师的能力是个考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短期内过多的知识不利于其理解、掌握。因此,培训时间和内容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培训的有效性。第六,后期追踪缺失,很难检验培训质量。质量评估是培训工作的关键,是对培训项目的实施者、受益者,培训效果的价值,培训质量的优良差,培训主讲团队,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效果的质量检测。对指标的评估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培训效果。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参培学员将所学、所感、所悟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但对此的检测较难实现。一是参培学员较多,后期追踪耗时、耗力,难以检验其是否将所学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二是忽略了参培学员的反馈机制,无法对培训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因此,现阶段对培训效果的检验还有待完善。

二、思考与建议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4

本文主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创新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从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体系的有效创新,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分析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标准及思想意识。因此,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通过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管理的体系,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优化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稳定支持,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在现阶段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创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特点

(一)便捷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在信息发出后,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回复,为双方的互动交流及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支持。同时,新媒体环境下,其语言也呈现出便捷性的特点,出现了缩略语、数字单词的谐音,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性的服务。[1]

(二)新颖性

在网络资源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新媒体形成了新颖性的特点,例如,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构建,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网络语言环境及新颖的交流方式。学生在该平台上,可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及时传输,满足了学生对新媒体的基本需求,实现了网络资源运用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完善了新媒体传播的核心途径。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正面影响

第一,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借助新媒体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升他们思想道德的综合水平。第二,新媒体为大学生营造全新的环境。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信息资源,拓展了技术的运用形式,实现了信息内容的及时性传输,为学生营造了全新的资源环境,丰富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第三,新媒体环境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通过新媒体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知识内容的认知,通过实时地观察及分析社会因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基本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进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素养的稳定提升。[2]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更为复杂,道德认知存在冲突。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对于我国大学生群体而言,其成长中容易受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西方文化中一些偏执的思想会对大学生心理的成长造成制约,如果不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会使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需要将心理教育作为基础,通过规范及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从而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第二,在新媒体网络资源构建以及信息共享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传播途径呈现出多样化,实现了信息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传输,但信息的传输缺乏必要的监督,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例如,在一些娱乐新闻、游戏信息等广告网站中,经常会弹出各种淫秽的图片,存在着不良信息,由于高校学生的好奇心强,辨识信息能力较弱,会吸引着他们去点击浏览,影响着其心理健康。第三,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学生在网络中容易与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对学生的信息隐私造成影响,为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影响。盲目地信任陌生人,会制约学生正常的人际交流,形成不客观的人际观念,较易产生畸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因此,在现阶段下要革新教育体系,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通过对学生基本需求的分析,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3]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新媒体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性及平等性使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应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拉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提供良好基础。因此,现阶段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需要认识到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构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改变以往教学环境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完善合作交流管理机制,从而为教育体系的革新及优化提供有效依据。[4]在现阶段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优化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环境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强化自身的基本职能,在教学中通过对教育环境改变因素的分析,革新教育体系,将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营造良好环境;第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平等待人的原则,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有效支持;第三,在心理素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构建一对一的交流环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可以真实、客观地分析自己内心的想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通过营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心理教育内容的认知,为学生思想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5]

(二)借助心理素养的信息教育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新媒体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途径,为了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作用,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这些内容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管理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实现借助电视、广播及报刊等介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自媒体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提高信息资源运用的真实性及高效性;第二,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开展咨询教育活动,咨询活动主要包括团体咨询及个体咨询两种,团体咨询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主要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个体咨询主要是针对较少量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活动;第三,构建自媒体信息资源的监管机制,肃清网络教育的环境,强化学生对客观信息的辨识度,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定支持。

(三)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综合素养

新媒体环境可充分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需求,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优化设计,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良好支持。在实际的网络教学环境的营造中,心理教育人员需要分析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及时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综合设计网页、视频,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强化自身的心理素养,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在高校优化教育体系的同时,也需要院校针对教育人员的基本现状,构建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实现教育人员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增加教育人员的知识储备,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对于教育人员而言,需要将多样化的心理教育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基础。此外,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中,还需要实现对师资力量的合理整合,引进专业性的网络通讯技术人才,丰富教师队伍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综合性提升。[6]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有效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优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高校学生稳定提升综合能力,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革新提供良好支持。对于高校教育体系而言,教育不仅应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社会实用人才,而且还要在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通过对教育体系的优化革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者需要认识到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途径,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构建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空间,从而为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奠定基础,实现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399.

[2]徐娟娣,乔婧芳,吴艳虹,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15-16.

[3]阮文玲.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103-104.

[4]陈军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感恩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81-83.

[5]刘洁,曹缪,侯祎,等.新媒体环境下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4,(31):246-247.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生;赏识教育;心理健康培养

一、赏识教育的理念及其作用

在教育上,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情加鼓励的硬性操作,而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的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最早是一位父亲为了教育培养自己全聋的女儿而出现的,所以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和付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推广和发展之后,赏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的赏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自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生活、对学习都抱有极大的热情,这让他们在学习工作的时候干劲十足、事半功倍。教师的赏识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之一。赏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行为和品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良好行为的维持和稳定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强化作用,多次强化后,学生的这种“好•行为”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自信心也在教师的赏识和学生自我的不断进步中得到了累积和提升。

(二)教师的赏识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大多数中职学生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反正我都是差生,学不学都是那样,干脆就不学了”,这样的心理认知作用下,学生体验不到成功,觉得学习可有可无,平常表现就会十分的懒散,有些干脆就不学习。这种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创设合理的环境,在环境中鼓励和赞赏学生,肯定他的成功,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并拥有“成功体验”,消除学“反正就这样了”的认知偏差,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三)教师的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针对学生好胜心较强而耐性较差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和赞扬,能够激起其他学生的好胜心,这样整个班级都环绕着一个健康向上、积极活跃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学生心理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一)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面对学生,无论是好是坏,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特别是“差生”,教师更应该付诸更多的关注,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中职学生学习上有着和普通高中不一样的特殊性,普通高中的目标是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而中职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目标是技术,需要学生在三年的学习生涯内学会一定的职业技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控制情绪,处理事情,这才是我们中职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学习成绩不好,上课又调皮的“差生”动手能力未必低于“优等生”。他们仍然有许多值得挖掘的“闪光点”,同样有着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该耐心地寻找他们的优点,了解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优点,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赏识和强化。

(二)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想要了解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只有双方能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经历了许多的批评和教育,因此特别讨厌说教和管制的教育模式。在实行赏识教育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更加温和的言语和态度,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师生双方关系不是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更加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规劝,在得到教师赏识的同时也能爆发出极大的喜悦和激情,并进一步发展处更多的令人赏识之处。

(三)在赏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批评教育。赏识要客观,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不能为了赏识而赏识。在不适宜的情境下牵强赏识,只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仅对当事人起不到作用,同时也会让周围的学生形成一种赏识的虚伪性,教师不可信的印象。赏识同样需要适量,不能时时刻刻都给予学生赏识,这样会让学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仍需要适当的批评教育,但是有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次的错误就否定学生的全部。客观正确的赏识,客观正确的批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一个良好教育的效果。综上所述,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在恰当、适度的范围内给予学生肯定和欣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进一步自我悦纳,将良好的行为发展成习惯,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自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容忍和放纵,也非让学生产生自负情绪,对于特殊的学生个体,还应当灵活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有效的惩罚教育方式来达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金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徐光明.职校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

[3]郭卓群.浅谈赏识教育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文化与教育技术,2009,(14).

[4]刘胜华.如何加强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5]杜桂萍.对职校生心理教育的点滴认识[J].中等医学教育,2001.

[6]肖文斌.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杂志社,2012,(2).

[7]赵淑华.赏识教育及其应用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实践

中职教育的开展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中职教育重要课程之一,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思想,因此这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部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用了体验式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应用方面需要结合一定的案例和趣味活动,其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实践性意义,因此对于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言具有重要影响。

1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1.1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重视实践应用

为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提高对情绪心理方面的调节能力及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效率,因此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更注重实践应用,这就要求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应用方法。大部分中职心理健康课程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未能引导学生掌握其具体应用方法,这就难免导致整体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1.2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

在为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情感和情绪方面的波动反应,同时将其作为引导来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并净化心灵。在具体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心理体验情境,并在这一情境中鼓励学生实现对心理情绪的有效克服,以此来最大程度发挥这一教育活动的效用。从这一层面讲,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方面更强调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这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情绪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老师的引导来提升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而实现对情绪和心理的有效控制。

1.3强调同龄人之间的教育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教育可以更好地增加他们的阅历和体验,进而有助于更高效地认知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在为中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体验经历来进行思考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分享交流,这些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的分享交流可以更好地贴合学生心理。

2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2.1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学“寓教于乐”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来调整教学方法,如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是老师重要研究之一。体验学教学方法在应用方面需要引导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从这一层面讲,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中职心理健康教学的枯燥死板,其借助体验式活动来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收获乐趣,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寓教于乐”这一教学目标,进而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

2.2能够激发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主体性”

就心理健康教学而言,其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这就要求其将学生作为整体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分析学生心理特点,进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主体性。部分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对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表现出排斥心理,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更直观的体验机会,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部分偏逻辑性心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学方面的兴趣和参与性。体验式教学法借助真实体验来引导学生感受心理健康内容,并在这一环节中结合老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主体性。

2.3可以充分满足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需求

中职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职业型人才,因此其在教育教学环节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充分满足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需求。相较于传统中职心理健康教学采用的灌输式讲解方法,体验式教学在具体应用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突破,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趣味活动和实习平台来真正接触心理健康内容。在具体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并为学生提供趣味的体验性活动,借助这些活动来深入讲解心理健康内容,这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而言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应用

3.1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践应用体验式教学

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的基础性阶段,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借助这一技术来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案例。在具体教学方面,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等来展示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这相较于传统的口头式讲解而言,可以为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例如部分中职心理健康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借助一些图片来引入课堂主题,在此基础上播放事先准备的视频资料来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学科体系。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专业的职业发展状况,同时要向学生讲解职业对个人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以此来鼓励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并制定发展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丰富整体教学渠道,同时有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并掌握相关知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2借助案例分析来实践应用体验式教学

中职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深度,同时有助于改变传统心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逻辑性过强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师要鼓励根据学生某一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课堂教学重点引入进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老师对课堂时间的控制能力,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就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对比不同职业价值观的案例内容来讲解价值观理念,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相较于传统种植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讲解模式,借助案例分析来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内容的认知。中职心理健康教学老师要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借助这一案例来引入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互动沟通来实现对案例的深层次分析。

3.3借助趣味活动来实践应用体验式教学

中职心理健康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趣味活动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认知心理健康知识,这对于优化案例分析活动效率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在具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职业角色扮演来组织开展趣味活动,可以在这一趣味活动中设置一定的规则来提高学生对其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其所学知识来处理职业案例中的问题,老师需要在开展趣味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并提升问题处理能力。借助趣味活动来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实现“寓教于乐”,同时可以给予老师更多机会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对于提升老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了解程度并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而言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另一方面,老师要通过鼓励学生来激发他们的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个人情绪及心理方面的控制调节能力,这对于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3.4借助专业实习来实践应用体验式教学

中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实习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平台来感受职业生涯。中职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借助专业实习的机会来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学科本质,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体验能力,同时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例如学生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借助体验式教学的引导方式来鼓励学生尽快适应实习所造成的生活模式转变,进而有助于更好地进入职业状态。借助专业实习来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充分提升整体教学的实践性效果,其对于优化心理健康教学的效率质量并提升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当前部分用人单位借助专业实习来考察学生专业水平及心理状态,因此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专业实习来开展体验式教学,以此来更好地推动学生职业发展。

4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展现并呼应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进而有助于充分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多媒体、案例分析、趣味活动及专业实习来为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充分灌输。

参考文献

[1]陈朝晖.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7):112-113.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7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中职英语;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中职英语课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起着积极作用。而为了合理的开展信息化教学形式,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对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便于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实现英语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合,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课堂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传统板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教学,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精心制作的课件素材,及时有效的线上课堂反馈,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课堂中充分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比较局限,而“互联网+”教学模式则可以打破这一局限,庞大的资源系统使学生除了可以学到课本中知识外,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知识探索欲望,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三)增强师生协作交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要想将这一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协助学生进行学习,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带领下能够主动的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四)提高中职院校英语师资力量。中职英语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而能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此外,庞大的网络系统也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使英语课堂更加专业。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形式,它具有更加灵活性特征,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与教师友好交流,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对提高中职英语师资队伍整体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中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局限性。就当下我国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应用方式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难以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功能,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ppt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再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视频动画等,这与传统课堂形式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和乏味,这与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英语课堂还存在较大的出入。

(二)中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中职英语教师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认知和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没有充分的挖掘信息化教学的内在功能,没有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课堂的有效融合,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比较常见的VOA在线语音软件,如果不了解这个软件的情况下,只会将其用来进行简单的课堂听力训练,但其实VOA作为一个辅助学习软件还有很多功能需要教师去挖掘并整合到课堂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其软件功能,在探索中找到规律,使中职英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

(三)中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这一要求的提出使得中职英语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认为只要在课堂中体现信息化教学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教学工作开展前首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体现出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目标,生硬的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的创造,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还会起到反作用,这种表面工作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四)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很多家长都从小培养孩子学习英语,这也是城市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而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条件都无法满足孩子英语学习的需求,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明显的感觉到,一些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基础的对话交流,而也有一些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都寥寥无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在开展信息化教学中需要由浅入深方式先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名学生的英语水平都能得到快速增长[1]。

三、中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一)整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形式。信息化教学作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极大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形式有着重要意义。将其应用到英语课堂中,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英语学习质量。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思想,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围绕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互联网思维具有开放性特征,要求学生不应作为课堂孤立的个体,而是要相互交流,积极探讨学习内容,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起来,为学生构建轻松的课堂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就所要学习的内容,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可以是音频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视听感官进行充分刺激,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中来,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将本节课知识点以微课形式制作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内化所学内容[2]。

(二)构建情景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学好英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达到学以致用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为学生构建良好语言环境,课前为学生播放一首英文歌曲或是播放一则外文故事,作为课前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同时还能够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学生语感。比如课上为学生播放一段经典英语电影桥段,并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来,让学生围绕这个电影片段续演一段故事,或是教师说一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让同学猜是哪部电影,例如泰坦尼克号中有一段经典对白:“YouJump,IJump”如果有看过的同学肯定会第一时间回答出来,对于没看过的同学也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进行观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3]。

(三)巧借网络平台,徐进与学生互动交流。要想实现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除了在课上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外,在课下也同样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这也是互联网教育下的便捷条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构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即便在课下也能够开展高效学习。例如,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就这一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表达自己主观思想,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也是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

(四)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中职英语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此,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围绕学生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融入多元化教学方式,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还能够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延展,课堂教学不在局限于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储备量。比如在学习季节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简单的表达下自己喜爱的季节,并说明原因,接着让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季节写一篇英语作文,以及在这个季节里发生过最让你难忘的事件,看似是在描写季节,但实则是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词汇掌握能力进行考验,教师也可以挑选几名写的好的作品制作成简单动画,只要融入一些基础元素即可,对于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学习兴趣[5]。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极大地变革,对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以及保障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这也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并合理的开展技术的应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跃,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谭光祺.浅谈中职英语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8,5(15).

[2]犹明梅.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延伸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2).

[3]马丽娟,黄建国.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12).

[4]林国君.对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7(9).

教育心理学知识范文8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1946年召开的世界心理卫生大会将其定义为:身体、智能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即高职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性各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后,各高职院校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以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现象为对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新的转换。因此,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013年我们采用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对本系统二校区的全体新生进行了UPI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如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等。调查中发现,24.8%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困扰。从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本院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高中生相比,本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有较大提高,但从横向上来看,本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自我认知能力仍有较多不足;第二,学生普遍缺乏健全的心理防御机制,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易产生极端行为;第三,学生敌对、偏执等心理特征影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四,本校部分学生思维缺乏定向性和逻辑性,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常有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想法和冲动行为,还常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大脑发空,记忆力下降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保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开发实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和长效机制,并获得了一定经验与成效。

(一)组建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校组建了一支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首先,积极发挥了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的作用,对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全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向辅导员、班主任发出高危人群信息,对于有危机倾向的学生,及时疏导情绪、排除困扰,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本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中,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紧密联系,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指导学生积极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学生因自卑心理等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与活动室

本校为学生提供了咨询心理健康问题的窗口,帮学生“排忧解难”;引进了心理测评软件及“心理沙盘”等工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心性健康成长。通过心理咨询室与活动室的建立,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无法直接快速地与教师进行沟时,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本校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了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MSN等方式及时地与网络平台上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进行交流;借助平台一些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测试自己的心理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五)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凝聚作用

本校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本校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问卷调查等活动。同时,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和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体育锻炼中强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