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人事管理范例

工厂人事管理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1

施工吊篮以其拆装方便、占地小、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外墙施工、装饰、清洗、维修等领域,但操作人员作业风险大,因此从人的安全行为方面来说,要抓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从物的安全状态来说,要做好吊篮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

施工吊篮;操作人员;安全管理

施工吊篮因其具有安装方便、作业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以及成本低、使用方便和适应性强、容易操作等优点,成为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脚手架的主要方式之一。与传统的钢管脚手架相比,施工吊篮安装快捷、操作简单,能有效缩短建筑工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50%以上,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传统脚手架,是目前国内外外墙装饰施工的理想设备,被施工企业广泛应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外墙施工、装饰、清洗、维修等领域。但施工吊篮作业风险大,个别施工企业对吊篮施工安全管理不严,致使在施工作业中吊篮倾覆、钢丝绳断裂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吊篮作业施工已成为施工现场新的危险源,所以吊篮使用的安全管理需引起特别重视。特别是吊篮内操作人员的安全,成为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笔者结合目前吊篮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谈谈施工现场施工吊篮内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问题。

1.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目前,大部分企业及施工现场,对高处作业施工吊篮的安装、拆除及验收非常重视,在安装前必须编制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安装后必须验收和检测,超过一定高度的进行专家论证等。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及违章作业的情况常常被忽视。如某商业综合用房项目(酒店)工程,在外立面装饰阶段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致使吊篮一侧钢丝绳突然发生断裂使吊篮倾斜,造成2名操作人员从倾斜吊篮中坠落到北侧6层(17m)屋面当场死亡。经过调查发现:

(1)操作人员在操作中未使用保险绳;

(2)操作人员在操作中未使用保险带;

(3)吊篮主钢丝绳突然发生断裂;

(4)操作人员擅自进入未经验收吊篮进行操作。因此,为了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必须加强对吊篮内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及发证,杜绝篮内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行为。在安全培训中,主要让现场操作人员了解施工吊篮构件特性及重要性,并在操作中遵守施工吊篮的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做好应急措施等。

2.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目前各施工现场在装饰阶段中,由于种种原因,房屋结构大部分由总承包施工单位在主体完成后,外墙装饰由建设单位指定或直接发包给装饰单位,因外墙装饰单位有单独资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分包单位属总承包管理,但因为分包单位没有直接与总承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只签订有各种协议,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非常困难,在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总承包单位必须对施工吊篮操作人员按要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交底内容包括:

(1)操作人员进入吊篮必须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戴好安全带、钩牢保险锁(拴在安全保险绳上);

(2)上吊篮人员必须大于18周岁小于60周岁,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贫血病、心脏病、癫痫病及其它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疾病,严禁酒后操作,禁止在吊篮内玩笑嬉闹;

(3)吊篮的搭设或移位时必须派专人指挥,组装或拆除时应3人配合操作,严格按照搭设程序作业,每拆除重新安装时必须重新组织验收,否则不得使用;

(4)吊篮内操作不得超过2人,吊篮严禁作垂直运输机械使用,不得有垂直交叉作业;

(5)承重钢丝绳与挑梁连接必须牢靠,并应有预防钢丝绳受剪的保护措施;

(6)每班第一次升降吊篮前,必须先检查电源、钢丝绳、屋面悬臂架、悬臂架配重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安全锁和升降电机是否完好;

(7)禁止晚间吊篮作业,五级风以上及雨雪天气禁止使用吊篮作业;

(8)每次使用前,使用人员应对吊篮及楼顶的悬挂构件,配重数量进行检查,并在距离地面1m左右上下升降数次,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

(9)严禁操作人员从2层以上的楼层进出吊篮,必须从地面进入吊篮,严禁从一台吊篮直接翻入另一台吊篮;

(10)每天收工时应关闭电源,用防雨布遮盖好电机,电控箱,开工前应打开遮盖物,严禁异物卷入;

(11)吊篮上操作人员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并且安全带一定要独立地系在固定结构上或保险绳的安全卡扣上,严禁系在篮体、吊篮支架或其它结构上。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抓好吊篮的安全检查和验收

施工吊篮安装或移位完毕后必须及时组织安装单位、租赁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现场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申报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未经验收和检测或验收和检测不合格的吊篮禁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检查的重点是:

(1)吊篮结构组装情况、配重、安全绳、安全锁、电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吊篮运行上下是否有障碍物等。

(2)进行空载、额定荷载和超载运行,运行中应升降平稳,启动、制动正常,限位、安全锁等安全可靠。

(3)吊篮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如吊篮离高压线距离,建筑物边缘等。

(4)吊篮操作人员的安全绳、安全带设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5)吊杆的配重数量、配重必须固定在配重盘上,配重上部是否有防移位和挪动措施。

(6)吊篮挡板安装齐全,施工时吊篮内要配备固定的材料箱及工具箱,小材料及小工具要放在箱内,禁止散乱放在吊篮内。

(7)在吊篮内使用电焊(割)时,对吊篮钢丝绳采取保护措施。

(8)同时检查电源线连接点,观察指示灯;按启动按钮,检查平台是否水平;检查限位开关;检查提升器与平台的连接处;检查安全绳与安全锁连接是否可靠,动作是否正常。只有我们严格按施工吊篮的有关规定要求,对吊篮内操作人员加强培训、交底、检查,才能杜绝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杜绝管理人员违章指挥,落实施工吊篮的安全防护,才能保障施工吊篮内操作人员的安全,确保高处作业施工吊篮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俞海江 毛金坚 黄辉 金凯文 单位: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2

1.1加强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和审核

甲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比选和审核优秀的施工单位:第一,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人员优势,并要求其从事和完成过类似工程项目的经历;第二,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专业施工机具与施工设备;第三,应着重考虑施工单位负责人的能力,只有负责人具备相应的组织与领导能力,并且诚实守信,才能更好的承担和圆满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

1.2做好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如施工中所选用的材料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甚至引发质量事故。为此,甲方管理人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从施工要求、质量标准以及选用材料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的对材料进行选择。同时,甲方管理人员还应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卡,对于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或者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在工程施工之前,还应对所需要材料进行检验,没有经过检验的材料不得用于隐蔽工程的施工建设。

1.3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由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都是由一系列互相关联和制约的施工工序所构成的。可以说,施工工序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基础,为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工序的质量控制。

(1)加强施工准备活动的控制。

在施工各工序开展之前,应加强对影响工序正常进行的各项因素的监控管理,包括了人员、机械、材料这三要素的条件,以及施工的环境条件是否良好,采用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是否恰当,产品质量有无保证等。要求各类因素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或保持良好状态。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工序条件的控制。

除应当加强在施工准备的控制以外,还应当将影响工序正常开展的各因素的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各工序的活动条件,必须是经过甲方管理人员审查认可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影响工序质量的某种因素或条件时,必须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

2甲方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措施

2.1实施严格的施工进度款审核

工程进度款的结算是指施工单位完成合同文件要求的某分项工程任务以后,向甲方办理工程价款数额的计算。甲方在工程进度款结算时,应执行严格的审核工作:

(1)做好现场核查。

在施工进度款结算时,甲方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各分项工程的检查与核对工作,并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设备及材料的调价是否存在依据等,以实现工程进度款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2)应坚持按合同办事。

实行工程合同包干的工程,应在合同规定的包干范围以内结算工程进度款。而对于包干范围以外的设计变更、材料及设备价格调整、各种情况引起的造价变化等因素,在工程进度款结算时均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以及相关政策要求并根据施工方和甲方所签证的资料据实计算。

2.2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

甲方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以避免因设计变更而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的不可控制。除属于设计设计原因、材料供应、施工中遇到一些必须处理问题(如对不良地质处理),以及由于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局部设计以外,其它方面均不得办理设计变更。对于必须变更的,应先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经过甲方同意以后,方可进行设计变更。对于因设计变更所造成的造价波动也应严格控制,以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造价变更文件也应经过设计单位签证及甲方审查通过后,才可调整工程变更价款。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变更工作在工程量表格中,有同种工作内容的单价时,应以该费率计算变更工程费用。

(2)如工程量表格中虽然列有同类工作的单价或价格,但对具体变更工作不适用时,应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合理价格。

3甲方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除施工作业必须遵照一定的章程之外,还有环境、交通、防火、防盗、材料堆放、电器设施和使用的防护,以及闲杂人员禁止入场等,都需要全面考虑,并做出详细规定。甲方管理人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实施全方位的安全培训工作

甲方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加强对施工单位及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建设,以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使所有施工人员能自觉的执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通过加深对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了解,使施工人员能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和安全事故的规避能力。

3.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甲方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巡查制度,并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建立不良记录档案,以严格进行每个施工环节的操作规程。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以增强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做到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

3.3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为有效控制和消除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应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要求选用先进、可靠、安全性强,且符合工程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4总结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技术

1引言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展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工程建设的数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工程建设首先要保证的是其施工质量,然后还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同时还要为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经济损失,所以甲方管理人员要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工程的发展。

2甲方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意义

甲方在整个工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甲方需要明确整个工程的目标,因为整个工程缺乏合理明确的目标,则整个工程的施工进步和施工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的过程中,甲方要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以此降低不必要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整个工程顺利的结束施工过程提供保障。近些年,建筑行业的规范程度越来越高,所以要使甲方在工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整个工程有序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甲方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就是现场管理,同时现场管理也是建筑企业在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展示的平台。现场管理工作包括现场组织机构的建立、准备工作等等,具体如表1所示。一个工程成功的现场管理,不但能够实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费用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该企业的社会效益。将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不仅可以有效的处理与工程有关的问题,同时为该企业品牌的发展提供条件。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是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根本保障,合理科学的现场管理工作,可以对现场的施工条件进行优化,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合理科学的现场管理工作,能够为工程施工的安全提供保障,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

3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技术

3.1施工准备管理

在施工准备管理的过程中,甲方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施工承包方的资料进行收集,有效的组织公司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评审合格承包方的工作,将合格承包方名录的建立工作落实到位;然后,甲方管理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工程特征,对劳务承包条款进行修订,对劳务承包协议进行磋商,在公司授权的情况下,完成《劳务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明确重要岗位的责任人,对岗位责任人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其次,甲方管理人员要在工程项目正式施工之前,向工程承包方完成技术和质量交底工作;同时要将安全交底工作落实到位;对承包方的施工计划进行审核,要在动态上掌握计划执行情况,以便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全程监督承包方的施工行为,根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要将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等检查和教育工作落实到位,要严厉的处罚违规现象;将承包方考评档案的建立工作落实到位,对承包方的工作过程和业绩进行评估,根据其表现,对合格承包方名录进行调整;最后,甲方管理人员要将进场之前的各项沟通协调工作落实到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将进场材料报验单及取样送检递交给甲方或者检验方等;将施工前的样板房的安装工作落实到位,通过验收合格之后,再由甲方或者监理方完成验收工作。管理人员要和技术等部门共同将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落实到位,要主动的参加不同技术难题的讨论活动。

3.2质量管理控制

3.2.1原材料质量管理

管理人员要对各项原材料合格证书和检验证书进行检查,要及时的摧收质量控制资料不全的原材料;按照甲方公司内控标准,批次抽检需要进行现场检验的原材料;拒绝验收抽检率不合格的批次;要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及时向领导汇报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材料,严格禁止施工单位私自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

3.2.2工序质量管理

甲方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时,要全面监督和检查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现场条件等等,要重点检查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要重点监督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重点施工部位,必要时邀请公司技术部门派员现场指导重点部位的施工;每道施工工序结束之后,管理人员应该要求有关人员完成自检,自检合格之后向公司质量科检验汇报,质量科检验合格之后,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公司质量科提出整改的项目,管理人员要监督施工人员的整改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根据《整改通知单》的内容和规定,完成相应工程的整改工作,整改工作结束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情况比较严重的质量事故,管理人员要向公司领导进行汇报,在公司内部有关部门商量之后,再实施整改方法。

3.2.3竣工验收

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过程中,要将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首先组织技术科、销售科和质量科验收工程实施内部竣工;将内部竣工验收报告递交给业主和监理等部门;在工程项目完工至竣工验收阶段,管理人员要对现场管理人员的成品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如果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管理人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3成本管理控制

对于甲方管理人员来说,成本管理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在工程项目正式施工之前,甲方管理人员要在结合合同信息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明确各项费用的成本预算,向公司各级领导进行汇报,并且由他们批准;甲方管理人员根据公司的财务、行政等有关制度,结合有关流程,将工程项目各项费用的申请和核销工作落实到位。甲方管理人员要在工程施工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节约工程施工成本。例如:甲方管理人员要根据市场行情,和承包方对人工费进行约定,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承包方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要严厉的惩罚各种怠工、窝工现象;甲方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原材料和成品保护工作进行监督;要严厉惩罚浪费原材料和损坏成品的行为;要使用考核制度,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掌握公关费用的额度,尽量减少各类沟通协调的费用。

4施工安全管理

甲方管理人员要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根据规定,将劳动防护和安全防范用品配备齐全,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甲方管理人员要将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安全交底工作落实到位;甲方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监督,保证施工单位将各种安全警示标志设立在施工现场,要严密的防护“洞口”、“临边”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场所;同时管理人员要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如果出现安全事故,要积极的报告给公司领导,避免发生隐瞒和延迟报告事故的情况。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甲方管理人员要为整个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有序性提供保证,为整个工程项目顺利的进行施工奠定基础。甲方管理人员要将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树春.论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3):101.

[2]施城峰.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甲方现场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0):23.

[3]高正敢.建设工程施工中的甲方现场管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279.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4

关键词:电力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企业和居民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多,电力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尤其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现场作业不规范、人为因素引起的电力施工不安全现象时有发生,且大多数受伤的职工都是操作人员。作为电力施工的第一要义,必须要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防止由于操作不规范和安全意识问题引起的事故。对此,我国电力施工单位必须转变固有的理念,重视安全工作,健全管理体系,并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切实保证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

1电力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情况以及不安全的行为

目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随着企业和居民用电量的增大,电力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电力需求量的扩大,对生产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防止现场发生不安全事故(件),就必须落实好管理。现阶段,我国电力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1.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电力施工是技术工种之一,相关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可是部分企业,特别是分包商,为了节约资金,常常选择素质不高,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农民工进行作业。他们对安全管理缺乏意识,安全观念落后,文化水平也较低,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引发不安全事故(件)。

1.2安全教育工作缺乏

安全教育是电力施工现场作业能够保证安全的关键之一,也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有效办法。虽然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开展安全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育的过程,在安全教育上形式却较为单一,内容陈旧,没有贯彻好定期培训。与此同时,教育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安全培训常常成为走过场,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无法落实到实处。

1.3班组安全建设管理不严格

电力施工现场作业基本上都是以班组的形式进行,每个班组成员在班长的带领下自行组织安全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方式。然而,很多班组长对安全管理重视度不高,实际管理也不严格,管理方法单一且落后,作业人员经常违规操作也不制止。

2电力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设置机构,配备安全员。在安全生产中,安监队伍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设置独立的安全监察机构,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施工方在选择作业人员的时候,要选择接受过专业学习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和考核,开展岗位聘用制,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2.2坚持“人本原则”来抓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施工现场能够有序开展的核心。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把抓好安全素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具体而言,在施工现场可以张贴条幅、标语,开展现场安全规范教学,将不规范行为编成小册子警醒施工人员。当然,还要适当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学习,用良好的技术规范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树立人们的安全事故理念。

2.3强化过程控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做好过程控制的良好运行是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有效办法。因此,企业要落实全员参与的原则,要求施工现场的每一位经营者、管理者、操作者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自觉按照安全管理流程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制度办事。领导干部要带头,重视安全投入,确保隐患整改、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经费的落实,克服侥幸心理和短期行为。另外,针对不同的施工作业种类,还要分类强化管理,保证每道工序开展的规范性,开办“违章人员”学习班,考试合格后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学习,从而杜绝“三违”行为发生。通过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可以对现场管理进行强化,组织好工作开展的计划,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实现全过程管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施工作业现场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科学的管理制度,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有效途径。因此,电力企业要对作业人员展开积极的教学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并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只有认真按照工作流程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才能使安全投入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王明,王林,曲乐斌.新形势下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6):194.

[2]余宗斌.作业现场的“三三制”安全管理[A].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3.

[3]田剑.浅谈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161~163.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共管理;机场;组织社会责任

一、引言

近年来,航空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客运量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比重达到28%,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42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850万吨,民航业战略作用和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持续增强。民航运输机场作为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力量,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我国民航机场已达218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以上的机场38个,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机场260个,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5亿人次。机场作为国家重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出现了一批机场集团公司或管理公司,其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等经营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

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需要从自身长期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自觉、主动地采取多种行动方案促进和增进社会利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社会通过多种方式认可了组织的存在,并赋予组织特殊职能和经营权利,公众从多个层面维持着组织发展,组织也应当对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责任之父”卡罗尔曾经说过,组织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组织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这说明,组织社会责任内容不等同于公益活动和慈善捐款,还包含法律、经济、道德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法律责任是组织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不触犯和违法法律法规是组织经营的底线,组织必须合法经营、依法纳税、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的组织公民。经济责任是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组织通过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获取相应的利润,满足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并促进股东财富增长和税收增加,为社会发展提供资金。道德责任是指组织应当坚守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遵守商业道德、诚信经营、平等交易,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多种安全和健康保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慈善责任是指组织根据环境和行业特征,针对特定领域自愿开展公益活动,发展慈善事业,通过捐赠、资助、直接开展项目等多种形式实现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照顾,是较高层级的社会责任。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机场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所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行业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的影响,也会因为消费者、员工、股东、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机场作为重要公共交通基础设置和民航业发展的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也被赋予特殊的内涵和意义。

1.强化安全责任,坚守安全底线

安全发展是民航业的第一要义,安全责任是机场的首要责任。航空运输的特殊性、旅客吞吐量和货邮运输量以及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频发给机场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履行安全责任首先要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培训管控机构,强化安保内控管理机制,为航班起降和旅客进出港提供安全保障。在持续安全理念引领下,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深化安全管理,推动平安机场和平安民航建设。

2.提升服务品质,打造特色品牌

“安全”、“服务”是机场管理的两条主线,提升服务品质是机场发展壮大的支点。首先,要建立以旅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高度关注旅客的需求与期望,改进机场软硬件设施,提高机场服务标准、改进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细节,努力为旅客提供最佳乘机服务体验。同时,积极拓展航线网络、提高中转便利性,优化旅客出发流程,通过智能设备和自主服务推进便捷出行。另外,开展商业回馈活动,建设主题绿化景观区,推出体现机场及所在城市的特色的主题文化项目,丰富旅客的出行体验。

3.履行员工责任,实现共同成长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履行员工社会责任首先必须重视和维护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坚持平等和非歧视的人力资源政策,保障员工各项权利,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机场尤其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机场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大幅增长,机场员工承担着日益繁重的高强度工作,部分岗位员工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由于机场工作的特殊性节假日期间也要坚守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积极改善工作环境,时刻关注员工职业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帮助计划和关爱活动,帮助员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另外,机场企业尤其是大型机场集团公司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吸引和保留这些优秀人才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员工培训和发展体系,为员工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促进员工和组织的共同成长与全面发展。

4.完善公司治理,保障股东利益

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与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与合作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密不可分,其中股东是组织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履行组织社会责任必须保障股东利益。机场集团公司首先要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内部成本控制等措施,促进业务增长和经济效益提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公司相关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并逐步加强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切实保障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利于所有股东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及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另外,加强投资者关系的管理,通过网站平台、投资者见面会及现场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听取投资者对生产经营、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5.建设绿色机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促使机场数量和建设规模出现了爆发性增长,机场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建设绿色机场不仅是组织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机场持续发展的要求。首先,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脸,加强日常节能降耗管理和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在机场高耗能设备设施上研究采用环保新技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同时,努力做好污染排放、噪音防护、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噪声消减,降低飞机噪声对机场周边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的影响。严格执行航空垃圾、生活垃圾、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做到日常日清、集中处理,并通过改进处理技术等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建设绿色、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场。

6.服务地方发展,凸显组织社会价值

公共关系是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公益责任和慈善事业可以极大提升组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随着民航业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机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高。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税收能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并利用作为综合交通枢纽设施的优势,为地区发展搭建公共基础平台。同时,积极推广社会公益项目,开展帮扶济困、救灾助学等慈善活动,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城市营销、民俗弘扬或公益广告宣传,为所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支持社区福利事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机场与地区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买生,杨英英,李俊亭.公司社会责任治理:多理论融合的理论模型[J].管理评论,2015(6).

[2]张广玲,易澄,胡琴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渠道冲突:社会网络资源的中介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5(4).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6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义

通过对企业工商管理内涵的深入认识,人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概念。企业的工商管理是指企业在一系列原有的组织机构与体制之下,继续管理企业的投资创业活动,选择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战略目标,策划企业不同的发展方针,管理与监控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人才等等。合理的经营管理活动,还能够使企业从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品质和管理水平,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属于企业最基础、最必要的管理活动之一,在企业发展的所有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企业迅速衰退的主要因素。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更好的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壮大,并帮助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从而不被市场环境所淘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训,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更新企业系统的发展策略与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还给企业培养大量优秀专业人才,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辅助实现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目标。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途径很多,企业需要整合不同的培训方式,以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人才培训方式,最好的培训方式之一是本地培训和合作培训。本地培训是指企业招聘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并在企业内持续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使其逐步了解、掌握企业管理所需的知识体系,这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管理和培养人才。合作培训是相对于地方培训而言的另外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合作培训主要是指企业不具备系统培养和培训自身内部或个人受训人员的能力和方法,与企业和外部培训机构合作,为企业内部员工培养企业管理知识,这也可以使企业管理人才数量得到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当企业目前的本地培训不能满足企业的业务管理需要,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时,需要借助更高的平台进行人才培训。无论是本地培训还是合作培训,都必须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和目标,而且在人才培养上要考虑和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基础,培养高水平、高专业绩效的优秀人才,使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工商管理教育模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模式较为传统,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应试为主,学生对企业管理思想的理解是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思想的转变需要一定时间积累逐步完成。因此,刚走出校园的工商管理毕业生往往思路较为保守、缺乏自信心,对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对具体工作岗位职责理解不深入。通过传统企业管理培训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可替代程度高,虽然善于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但对深层次的问题主动思考探究较少。目前,相较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而言,我国企业在工商管理人才培训方式、管理方式上较为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虽然部分高校和企业在工商管理教育水平与国际工商管理教育水平相当或持平,但整体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对企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企业仍然依照旧模式使用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人才培养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手段。

2-对于管理人才教育目标缺乏明确定位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和企业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存在定位不明确的情况,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课程学习注重理论基础,但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使企业难以直接“拿起来用”。部分高校和企业在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中,没有把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和支撑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没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培训的目标泛泛、内容空洞。同时,在培养中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他领域知识和技能涉猎较少,在实际工作中,不足以处理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对工商管理及其他相关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所在企业行业的专业知识,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因此,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把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求与企业管理的需求相结合,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如若企业在培训工商管理人才中不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导致不能达到期望的培养效果。

3-学校教育及培训机构培训内容不全面

部分学校及培训机构在建立重要实践教学企业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学习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存在一定差异,有关研究显示,部分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企业管理课程内容注重“划重点”,重点讲解的内容非常详细,但忽略了其他模块信息,容易使得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工商管理活动需要综合型、复合型人才,除了专业重点知识外,需要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满足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能够更易于获得就业发展机会,增加自身竞争优势。

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同样,在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训时,需要定期评估培训成果。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价往往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在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成就评估中不够明确。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估时,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的重点,缺乏目标导向,因此在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结果进行评价时,只运用了基础的评估手段,没有根据人才的真实状况、缺乏所处环境特点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估;针对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人才管理的特点,缺乏不同权重、梯度、动态的评估制度,这是容易造成培训成果评估失真的原因之一。此外,对企业培训人才产出的评估较为简单和随意,导致企业创业管理人才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

三、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可以优化企业氛围

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全面考虑企业的日常运作,合理规划并优化工作流程,确保企业基础业务的正常运转,促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沟通成本和组织运转成本,能够通过恰当的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对企业的归属感、对自身的合理规划。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趋势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善于调研分析,能够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也起着重要作用;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及时预判、发现运营中的问题漏洞,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补齐短板,促使企业运营尽快走上正轨,最大限度的降低试错成本。

2-能够合理把控企业财务状况

资金的正常周转和收支平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危机,经济效益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甚至可能面临破产危险。成功的企业管理人才熟悉企业的财务状况,善于把控企业的资本流动,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以上几点都是熟练的创业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可以促进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四、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

1-加强管理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才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因此,在提高创业管理人才素质的过程中,应分析具体问题,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对于刚刚加入企业但对工作不完全熟悉的业务经理来说,他们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仍然相对较少,对企业缺乏深入全面了解。因此,需要对刚加入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基础入职培训,并定期培训,使其逐步熟悉企业基础业务情况和基层情况。对于企业已经具备了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基层情况的初级工商管理人才,企业管理培训的重点可放在项目管理、组织协调和实践上,为下一阶段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对企业初级管理人才进行分阶段培训、指导和评估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更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巩固必要的专业素质,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综合调用各种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战略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业决策能力。

2-采用为不同类型的管理人才设定不同目标的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和企业实际管理技能并不一定对等,根据其特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类别可以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不同侧重的培训教育。一方面,对于工商管理理论型人才,企业需要根据这一性质,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培训方向、明确培训目标,这有助于工商管理人才提高其应用具体理论知识指导商业管理活动实践的能力。对于实践型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工商管理技能,企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帮助实践型管理人才强化其管理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升管理人才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应用的能力。

3-注重创业管理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今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竞争激烈,为避免在不可预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在企业运作和管理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扩展视野、开拓思路。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使工商管理从业人员在接触工商管理课程之初就能够认识到关注创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培训过程中,课程教师要帮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拓宽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开展讲解培训,加深对工商管理的理解,这有利于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创业管理人才,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4-创新培训模式,采用多方法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企业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需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创新培训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课堂远程教学、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培训等方式进行培训,最终提高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让参训人员牢牢掌握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通过模拟实训了解自己的长项和短板,进一步明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发展目标和方向。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可以尝试根据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加入相应方面学科知识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企业可以对工商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帮助其实现身份认同、职业归属,这对今后开展工作有一定帮助。

5-探索商学合作形式,培养管理人才后备力量

目前,部分企业尤其是大量中小微企业缺少精力和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而每年有大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因此,可以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路径,扩大企业管理人才的储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人才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工商管理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共同设计相关管理课程内容,减少企业未来培养人才的时间成本;学校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丰富完善培训计划,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帮助学校及时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调整;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提前感受市场环境、逐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

五、总结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7

关键词:体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一、我国体校人事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我国很多体校正在实行对于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这说明了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大多数体校对于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虽然改革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员工的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可是许多学校出于各种顾虑,并没有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所以这项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员工的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高、改革的形式主义严重等等。在分配制度上也存在很多漏洞,现在大多数体校的分配制度还是以身份来计算报酬,在分配方面造成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员工的心态无法平衡。为了获取报酬,教职工的教学科研目标只是完成量化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改革方案不结合体校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效仿其他高校。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应当考虑到体校的具体校情和学校对改革的承受能力。2.在改革中缺乏换位思考,调研能力不强。体校是体育人才的集中地,应当稳健而卓有成效的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此体制改革融入到群众中去。3.改革方案朝令夕改,有些改革表面上有了一定的成效,可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改革深层次的失败。有的体校改革方案一个接着一个,可是并没有真正有成效的方案,这使教职工不知所措,致使体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无法继续进行。4.体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太过单一,只知道注重物质奖励,把人当作“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的主观自觉性,开发人潜能的途径十分单一。只有满足了教职工的精神需求才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更好地工作。

二、体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于对体校人事管理制度在人事调配、工资等方面的改革,必须严格按照上级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由于体校自主办学的权利不断扩大,人事管理制度必须打破旧时的束缚,对于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以人本管理思想进行。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为了指导体校对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改革,在2000年联合了《关于深化体校进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这个文件中指出,学校应当以“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管理、合同管理”为原则,改革固有的用人制度,进一步加强竞争机制,在体校中推进聘用制度,探索出关键岗位制度,建立骨干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体校人才,积极推进体校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一种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体校在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创新引进人才制度。我国大多数体校引进人才的制度主要强调“人才单位所有”,这并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关于引进人才制度的改革,不应仅仅强调“人才所有”更应该注重“人才所用”的意识,从多个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比如可以建立人事制度,从其他优秀的高校中聘任教学、科研人才。2.创新用人制度。首先建立聘用合同制是关键,教职工与学习双方签订了合同之后,保证了员工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员工从被动的受控到主动的合作。在建立合同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的设立岗位,建立岗位聘任制度,制度中应当明确职位的具体职责,避免了体校岗位职责不清的现象。将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地方,不仅仅可以保证人尽其用,更有利于岗位的绩效提高,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最终做到人与岗位之间的协调发展。3.创新教职工考核制度。目前体校对职工的考核主要是以量化指标为标准。对于考核制度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体校整体人力资源效率的现状只有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反映出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分配制度、培训与开发制度的创新。考核制度应在内容上丰富起来,在方法上多样化,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考核方法应当不同。比如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360度评价法、关键事件发、等级评估法等等。4.健全体校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制度。体校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不应仅仅搞几次岗前培训,学校应在现有人员的条件下,建立一套培训与开发体系,用于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主要是人事部门、基层部门、教学部门的员工。这种培训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包括对员工进行学校理念的培训,让职工了解学校的目标,使教职工树立团队意识,从而有利于个人与学校共同进步。

三、体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体校人事管理应当注重教职工的心理活动以及工作特点,特别是教师工作,教师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工作。而学校的特点与企业不同,教育所创造的社会效益是长期的。如果不考虑这些特点,将教职工当作工厂流水线工人一样对待,那么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将逐渐丧失。所以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突出了以教职工为主的理念。学校应当创造出一种公平公正、机会平等的竞争环境,处理好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利益,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教职工的创新精神,维护好每个员工应得的利益,保护好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异,使每名职员对于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肯定的支持,从而不断增强学校的活力、影响力、凝聚力,使每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舒心的工作,最终促进体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专业运动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档案时空,2014(8):33-34.

[2]刘冠江.招远市竞技体育学校管理改革与实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晨曦.京、津、冀、鲁省级体校部分田径训练管理内容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10.

[4]郭俊安.山西省体校高校培养优势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现状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3.

工厂人事管理范文8

当前在思政工作具体发展阶段,其内在含义比较多,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对思政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具体管理形式的要求。以下将对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厂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1.1思政工作是管理工作前提

近些年来,电厂企业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了解具体管理措施,及时对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管理工作内容。思政工作能强化电厂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基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重视电厂工作人员的思政教育,要用正确的意见引导工作人员,让员工认识到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1.2思政工作是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厂实际管理过程中,控制措施对整体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掌握具体制度的节奏,发挥管理体系的最大化作用。行政管理是指导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在工厂阶段性管理过程中,不能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必须按照组织形式和干预机制的要求,发挥思政工作体系的作用。在后续管理过程中,电厂企业的外贸交易、生产形式等,都是采取统一管理的支配形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规划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能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后续管理中,只有落实思政工作,才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完成。

1.3思政工作是提升电厂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电厂企业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必须从当前管理现状入手,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对思政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具体控制标准和形式。思政工作对企业凝聚力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遵循现有的管理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1.4思政工作有助于提升电厂管理水平

电厂在发展和改革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制约了企业后续发展,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和干预性,必须做好思政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当前,需要以思政工作内容和干预形式为基准,从电厂实际管理和生产现状入手,提升电厂整体管理水平。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常规性管理工作,满足电厂实际管理形式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

基于企业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需要对思政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现有控制基础上,对管理形式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进行分析。

2.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电厂企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产品质量,需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满足制度体系控制的具体要求,提升经济效益。在建设过程中,制度体系是以人为基础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明确控制要点,对干预因素进行分析,使其适应企业人事管理的具体要求。此外,电厂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制度体系的类别和干预形式,将具体管理形式落实到实处,进而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

2.2严格执行纪律

在思政工作后续施工阶段,需要对电厂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析,避免出现管理不当情况。在后续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法律要求,规范员工自身行为。例如,在电厂工作具体管理阶段,会出现迟到或者早退的情况,多是采用罚钱的形式,部分员工对其重视度比较低。基于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要求在电厂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实相关管理工作,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政教育。由于电厂工作人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知度差距大,部分员工不遵守制度体系的要求,需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教育,严格执行具体管理制度,及时纠正错误。

2.3确定工资绩效机制

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使其了解工资制度的具体要求。但是由于原有工资形式的特殊性,部分员工出现思想保守的情况,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分配,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发挥工资的调控作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电厂的后续管理干预机制比较多,为了保证思政工作的有序性,需要以现有制度形式为基准,给予工作能力强的电厂工作人员正激励,进而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2.4发挥思政工作的最大化作用

基于思政工作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在后续思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工作入手,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满足制度形式的后续要求。在具体干预过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对工作形式进行分析,在已有干预形式和控制基础上,通过制度管理实现企业的科学高效运转,为制度管理营造团结、公正的环境。思政工作的内容比较多,系统有效的创新形式符合具体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满足具体管理机制的要求,进而不断促进电厂企业的后续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