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路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路径研究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它符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思想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手机、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今社会环境复杂,新媒体在利用其先进性、时效性、覆盖性、交互性等特征使信息科技领域产生变革时,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特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依据的基础上,建议高校可以从拓展教学阵地、提升教学主体媒介素养、创新教学策略、健全教学监管机制这四方面促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改革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殊优势

(一)新媒体的先进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作为在新兴科技发展下产生的新型媒体形式,新媒体将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信息传播技术有机融合,全新的技术形式不仅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开放性,还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吸引力。目前,微博、微信、QQ、MSN、网络电视等媒体形式已完全渗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系列新媒体形式,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室,融入大学生的生活。

(二)新媒体的时效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效率

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可以凭借跨地域、超时空的传播特性将信息资源从一种媒体终端传递至另一种媒体终端,从而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获取与思想政治学习相关的资源与信息,及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辐射力与渗透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学习主体、过程、方式的全覆盖。

(三)新媒体的覆盖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渗透力

新媒体的形式种类繁多,虽然传播的主体、方式、途径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从而使新媒体在面对社会群体时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新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其与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高度契合,更易从多角度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从而有效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渗透力。

(四)新媒体的交互性培养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自主意识

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高效率交互功能的新媒体更易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在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有效配合下,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与作为传导者的教师开始沟通、交流,促使大学生突破了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受教育者身份,提高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依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传承了古代传统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革与发展,商周时期便已出现正式的学校,随后孔子成立私学,改革教育和学习方法、隋唐时期兴起科举制度、宋朝时期倡行程朱理学、明清时期出现八股取仕,虽然这些改革在某些方面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但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不断改革。古代传统教育中注重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思想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顺应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注重事物应随时展而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与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是顺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充分体现。新媒体时代中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性思维,提高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速度,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高度的吸收与认同。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作为当代大学生的“90后”自出生以来便被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他们在安定的社会中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富裕的生活,这便促使他们形成了创新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早熟的思想和极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等独特的思想性格特征。当代大学生思想性格特征的不断变化,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不再符合他们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范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教学模式理想化,它将学生置于空洞的假想环境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对学生自身思想的培养,从而使教学脱离了社会现实的要求;二是教学内容简单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就宽泛,但目前许多高校过于形式化的教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三是教学主体形式化,许多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时采取了大班集体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将学习思想政治当做一种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四是政策制度不完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制度和学习目标,并且学校应该在物质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变革动摇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地位,使思想政治教学范式受到有力的冲击与挑战。因此,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范式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

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环境的影响

MSN、E-mail等具有极强信息传输能力的新媒体形式不仅具有跨越时间、空间的特性,还使其在社会环境空间中没有屏障限制,这种特性在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增强个体传递信息能力的同时,还加大了社会舆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同化力度和社会负面信息的膨胀,从而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难度。目前,在国际互联网媒体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包含94个美国网站,其中包括全球搜索量最大的引擎Google和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等,并且有80%以上的国际互联网网页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念、信息资料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扩散,并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此外,言论自由的思想使人们开始利用新媒体与人交流、发表对相关事物的意见、建议,从而扩大了舆论的范围,增强了舆论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新媒体突破了传播工具的框架,在建构思想观念方面起到了独特的效果,但强大的舆论力量和复杂的西方价值观念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理性思维的发展产生误导,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难度。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主体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对好奇心极强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一些新媒体中,从而对其产生依赖。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人们的信息资料交流共享提供了便利,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但过于依赖新媒体会减少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时间,以致于有的大学生在虚拟的媒体社交平台中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却少言寡语、自卑孤僻,这样的人际交往状态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甚至使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或人格发展的偏差。其次,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积极影响,在某高校开展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90%以上的大学生会运用各种新媒体形式辅助学习,其中使用新媒体查找资料的大学生占65.2%左右,使用新媒体完成作业的大学生占34%左右。这项调查可以充分体现,新媒体正广泛的应用于大学生学习中,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及时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与信息,查阅学习过程中所需的资料,这对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扩展信息面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学习的另一方面影响则是消极影响,网络中的资料信息良莠不齐,缺乏系统性,这会使大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并且长期使用新媒体辅助学习会使大学生产生依赖性,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性、自主性、探索性等学习人格的培养。最后,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积极影响的角度看,每个新媒体的使用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不论种族、不论贫富、不论身份地位,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种开放、自由、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大学生作为社会构成主体中最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用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独特眼光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意见、建议,有力的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消极影响的角度看,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摒弃西方不良价值观念以及开放的新媒体环境对其人格思想发展的影响,使我国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遭到了严峻的考验,造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被弱化、道德判断力被削弱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效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不同特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效果有着不同影响,一方面,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概念性知识的传导,使思想政治教学的辐射范围和力度大大减弱。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形式广泛、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形式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网上授课、网上评比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从而使教师能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促进了作为传导者的教师与作为接收者的学生间的交流,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效果,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过于零散,相关机构无法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宏观调控,据中科院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的计算机犯罪分子被发现。这种信息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阻碍了大学生人格思想、价值观念的发展,从而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难度,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效果。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具体路径

(一)拓展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阵地

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借助新媒体的特性大力拓展并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阵地。首先,各高校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符合师生生活实际、贴近师生内心的集知识性、便捷性、创新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APP应用平台或专题网站,选择能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并掌握较高程度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的负责人员,在APP或网站上设置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如网上授课、时事热点、资料检索、教学成果展示等教育学习模块,此外还必须设置咨询信箱,以便收集教师和学生对APP或网站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各高校可以在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阵地,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贴合大学生生活的新媒体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在课下利用媒体平台与学生针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自发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媒介素养

作为传导者的教师和作为接收者的学生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主体,全面提升教学主体的媒介素养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各高校要更新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对教学工作者的媒体应用能力、应用意识进行培训,塑造一支拥有较高思想政治教学素养、扎实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平台信息交互性强、具有感染力等特征展开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独特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利用主观能动性摒弃新媒体信息中的糟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素养,培养自觉、自律、自信的人格特征,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效果。

(三)创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无法展开深入的交流,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无法充分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必须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且不能回避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一系列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学生形成探索与思想政治相关问题的自主性。

(四)健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监管机制

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监管机制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改革的有力保障,高校在扩展思想政治教学阵地、培养思想政治教学主体媒介素养、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的同时,必须全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媒体环境,严格管理思想政治专题APP或网站的信息接收、传播渠道,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监管平台过滤校内思想政治信息,并出台完善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政策,使教学工作者能根据教学目标,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使高校内形成积极健康的新媒体环境。

五、结语

新媒体作为一种随历史变迁、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媒体形态,成为了信息交流、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信息科技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融合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范式的改革,扩展教学阵地、提升教学主体媒介素养、创新教学策略、健全教学监管机制等有效路径的实施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段晓蕾.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改革路径[J].理论观察,2014,(11):15-18.

[2]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110-114.

[3]李晓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48-49.

[4]曾瑜;李祥.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4-17.

作者:刘树良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