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浅议(5篇)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浅议(5篇)

第一篇: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在新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应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将高职生培养成祖国建设所需的重要人才,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小康社会,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1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许多院校的学生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合几个班一起上的,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甚至有的学生自己“停课”。即使正常出勤的学生也大多没有认真听课,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虽然许多学校为跟上时代的脚步,建立了专门的教学资源网站,采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这些学校花费了大量资金投入的教学资源并不被学生重视,导致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反而引起了许多学生的消极抵抗态度,陷入了不被学生欢迎的尴尬局面。1.2未能达成现实与理论的统一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普遍社会环境下,许多教材都算是纯理论知识,通篇概念、原理,没有与现实社会接轨的地方,缺乏自主实践的素材,而且大多老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知识的系统性上,没有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索然无味。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教学实践环节被忽。许多老师错误的让学生先死记硬背,后消化理解,导致在未来的实践中,许多学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另外,作为最敏感、接受新事物最快速的一个群体,高职生往往会与明显滞后于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尖锐的矛盾。

1.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尽管近年来多媒体化的教学方式被大部分的高职学校运用,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轻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封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它的刻板和教条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完全发挥它相应的德育功能、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相反,它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意识,造成心理上的逆反。再者,为了检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进行理论考核也是应该的,但如果仅仅为了考核而考核,忽视学生真正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2探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2.1情景创设之专题讲座教学

为了能使学生能提起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未知的知识充满了好奇,从而主动的探索未知的知识,学会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电子、纸质的资源。因此可以采取一种不同与以往常规教学的教学方式―专题讲座,它结合了社会、教材中的主要问题,根据时事热点、人生选择等,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为前提,划分时事讲座、心理讲座、社会现象分析等类型的专题讲座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真正的改变学生“两耳不问窗外事”,使这些祖国未来的人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有使命感和危机感。

2.2自主探索之社会实践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更好的结合自身进行学习,合理的安排时间,利用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独立的思考学习。老师则要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以及如何科学的进行研究,如何获取、处理信息。这时就需要比一种课堂教学更深层的教学方式―社会实践,它不但和思想政治理论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是将政治、学术、知识、娱乐合为一体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纪念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和事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很好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豪感等积极向上的思想。

2.3协作学习之创新课堂

通过学习小组的集体研究,能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所长,激发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BBS、网上论坛、社区等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讨论,并对他人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做到集思广益。在实践教学中,应将有些滞后的思想政治理论结合现展进行创新,拒绝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做到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让理论知识真正被学生理解掌握,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成果。

3小结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在很早就被提出来了,虽然近年来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所进步,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依旧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从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改革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冯莉.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2):23-24.

[2]黄文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3(1):36-37.

[3]刘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7(30):11-12.

[4]李志星.董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53-54.

第二篇: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参与式;多媒体;评价方式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一、把思想政治课与日常行为相结合

要解决困扰多年的思政课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的问题,消除“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结合机制。建立学生成长素质档案,考核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并把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学分挂钩,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如开展“几个一工程”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工活动、锻炼一小时身体、学好一门外语、掌握一门技能等,将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德。通过学院“礼仪之星”“优雅女生”“绅士男生”“文明宿舍”等评选等活动,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表彰先进,发挥学生榜样的引领作用。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要突出灵活性,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可采用专题式讲授法。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分别对高职高专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各章节甚至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设定若干专题,实行专题式讲授;也可以采取自主平等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心理特点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不回避现实问题,努力向社会延伸,以学生关心的问题、面临的思想困境为本,有针对性地施教;可以采取竞争开放式教学法,准备大量的史料,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采用课内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可组织学生到文化、历史、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场馆、景点参观考察,让学生接受感染和熏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村镇做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思想问题答案;还可以鼓励学生到社区志愿服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论认识。

三、采用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导精讲、综合分析,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提问、讨论,甚至辩论的形式。之后,教师予以回答,引导和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次研讨结束时,教师进行理论总结,使学生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上都有提高。例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等观点,分析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的政治策略和“武力解决”的手段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政府统一祖国信念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科学性,进而批驳“台独论”“不统不独论”等分裂主义理论的荒谬性和险恶性。在参与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使以后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面对学生的提问、质询、争辩,教师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理论修养、论辩水平和知识背景的机会,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威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信大大提高;另外,课堂中由于学生有了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也就消除了对该课程的逆反心理,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好地训练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系统准确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当然,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

把实物投影、电影动画、图像模型等手段与传统教学讲授相结合,将“大道理”变得直观生动、深入浅出,而绝不能简单地把多媒体理解为白色背景的黑板而已。举其中一个侧面来说,课件一定要做得精美,切忌呆板的展现文字纲目,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可以综合,从单向性的展示到互动性的交流可以实现,从教师一个人构思课件到师生共同完成制作也可以结合,或者课中完整地呈现课件或者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完成课件可以选择,用所有班级一个课件到不同班级有不同调整也可以是努力的方向。

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网络资源都能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与实效性。通过各种途径,可以开拓师生沟通新的桥梁,使得交流更为顺畅,学生们也更加愿意倾吐真实的想法,于教学而言,这样便捷可靠的反馈信息机制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网络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比如横向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等。这些素质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必须立足时代变化,必须关注学生特点,必须遵循育人规律,坚持不懈地努力,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科学的方法教育人,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从增强高职高专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入手,充分实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功能。

第三篇:浅谈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力

摘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人类具有高级主管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创新是国家与民族得以进步的关键,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之一。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创新的教育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本文主要讨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力

创新力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党的十七大曾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与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创新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学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责无旁贷,高职院校自然不例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精神与能力的先导,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同一,研究也并不系统全面,创新能力的教育大打折扣。针对此,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一些关于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建议,希望能对高职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指挥,具有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行动的前提。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重视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质疑能力与独立自由的思考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学生意识上的培养教学,相比较于其他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更大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给学生设置讨论的时间

高职学生的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趋向于成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具备了一定控制能力。但是,长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展现自己思想、让思想意识得以升华的机会。据此,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中给学生专门设置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问题展开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让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意识解放开来,如此,学生才能有塑造起创新意识的机会。

(二)对学生多一些认同

在当前人们的认知观念中,高校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上的成功者,高职的学生在之前很长的时间中被忽视、被否定,能受到承认与赞扬的机会不多,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不具备有足够自信心的学生无法对既定的观念提出质疑,承担不起创新者的角色。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学生多一些认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此,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不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教学中,老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给学生解惑。在教学中,老师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加思考,寻找其中的可取之处而不能够直接否定。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荒诞不经,但是这却正能够反映学生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特异的思考,我们应该加以鼓励。

2.引导学生表现自己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老师要仔细的研究教材,总结出知识要点并寻找到与日常生活相关之处。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发现这些相关之处引导学生讲述出一些实例并认可其发现,让学生在有心的肯定中树立信心唤醒探索的意识。

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在一个人感觉到心理安全与自由的时候,他的创造力才能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营造良好的气氛首要老师要有包容的精神。老师要能够接受特立独行的学生,允许学生犯错或对自己提出质疑。再者,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老师还需转变角色观念,将自已放置于和学生同等地位。新课改提出了教学一体化的观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老师也要认识到这一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将学生放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如此才能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各种教学活动,不管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是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有兴趣乐于参与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创设或者鼓励学生开展实践丰富多彩调研活动,将课堂从教室挪移到更广阔的空间等。例如,老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道德经》、《论语》等这些思想教育类视频的播放,同时配合好高职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教学知识内容,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到哲学观念,然后不断对课本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认真领会。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目前人们生活状态进行讨论,让课堂知识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怀疑意识与批评意识,并鼓励学生对书本提出质疑,对老师进行超越,而这,也是求异的具体表现。在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获得肯定,这无疑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异是创造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没有绝对的真理并鼓励学生对权威进行挑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帮助学生实施这些不同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创新对学生个人与社会国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创新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创新力的培养也是如此。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很多种,需要老师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斟酌使用。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并进行大胆的实验,为创新力培养多奉献一点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易春玉艾玉坤.浅析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圈,2007(23)

[3]钟莉华赖九江刘黎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江西化工,2008(4)

第四篇:试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以人为本的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思想层面上也不断地提高,各种高职学校对如何加强本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烦恼,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是新课改的必要内容之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为老师提供了依据,在整体上提高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以人为本;教学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点就是在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让每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以人为本”,但是要想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进行普及这种理念,仍有很大的挑战。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是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说就是对人做工作,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还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尊重学习。老师的一切授课活动都是与人有关的,也就是学生作为人,老师理应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关心爱护,在学生遇到困难,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但是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并不是完全依照学生的要求,那样就忽视了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在“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使得“以人为本”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指导思想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且各大高职院校已经达成共识,共同打造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

2.“以人为本”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如果高职学生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那是万万不行的。同时社会也容易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职教育被社会或者用人单位所看低,受到了很大的歧视,所以好多高职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就因为他们的学识,学历等因素的影响,这让许多高职生在心里上容易看轻自己,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每个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知识进行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高职学生的培养不仅要看重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更多应该注重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挫败感。只有学生的身心能够协调发展,那么学生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得到别人的肯定,让学生真正的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生在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很高的、积极向上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充满各种压力和挑战的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使得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朝着多样化发展,并具有复杂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每个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学习目的、文化思想、学习知识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当前的在校学生大多都是九零后,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这些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比较孤僻、思想不成熟、幼稚,在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时,不能及时给自己排泄不良情绪,就会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种:第一,学生不自信,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卑心理,因为高职学生的在入学成绩上不如平通高校,让学生缺少进取心;第二,高职院校中的一些学生行为散漫,具有很多不良嗜好;第三,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不同,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学生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第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些学生没有自己的理想,做人做事不守信,在考试中作弊,有用的就学习,没用的从来也不理会;第五,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利用互联网没有进行学习交流,而且玩游戏,看不健康的影片,这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学生缺少自控能力。

三、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

1.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许多学校都把老师当成是教育的主体,因为老师要为学生传道解惑,所以学校把教师当成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就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国的长期做法与先进的理念相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学习中来,没有挖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所以就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把以人为本融入到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来,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用通俗易懂、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进行讲解,对学生适用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分析式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到上岗单位进行实习,像一名真正的员工一样遵守公司章程,在实际操作中对自己的技能查漏补缺。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力度,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影片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娱乐的同时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

2.在思想政治课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生加强思想健康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还要重要,由于心理长期积蓄的抑郁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身体上的不健康。在高职院校中,每个学生在踏入校门之前或许还有着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更甚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就对周围事物没有热情,对人对物忽冷忽热。而且面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本科的大学生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更何况是专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为学生举例子,给学生将伟人的事例,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健康成长,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

3.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

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不仅有传授学习知识的责任,而且还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求上进,高职院校本身具有的职业性特点要求老师要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功底,同时老师还要具备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能,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教导。所以老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还要具有经济性、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学生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重点把握,学校还要建立对老师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动力,同时学院还应该为教师提供除出国进行交流学习机会,让老师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的教书育人。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职人才,就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到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前提下,按照其个性自由发展,掌握熟练的技能方法,为社会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斐.浅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31-32.

[2]刘胜.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实现以人为本[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67-68.

[3]邹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与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8):55-56.

第五篇:教师共情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在高职政治教学中共情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在政治教学中要应用共情促进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共情;应用

共情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心理咨询者能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能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把自己的理解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后来,这个词语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能力的重要尺度。就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教师具备这种能力,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达成共鸣,促使学生更加亲师重学,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政治教学中应用共情的现实意义

教师共情是指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对学生有效学习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弱化政治学习,他们认为政治学习理论性较强,现实意义不大,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领自己的政治方向、提高素质、塑造人格、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价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如果在教学生中实现教师共情,教师就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共情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关注、理解和爱,这种情愫被学生感受到,即使是深奥的政治理论学习,学生也能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点燃,学习态度会发生重大转变,学生才能不断丰盈起来,获得发展。

二教师共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以共情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很重要,教师要能依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推进的基础,也是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保证。教学设计中需要立足教师共情,教师要在感受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内在情感的基础上,用学生的眼光认真审视教学每一个环节,不断设计教学环节,认真研究怎样的教学环节才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研究如何实施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以共情为基点,选择教学内容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要能以共情为基点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发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有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共情为着力点,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世界,了解学生的痛苦和矛盾,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困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大量的鲜活材料,这样才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理,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3.以共情为基点,组织教学实施过程

以共情为基点组织教学实施过程,成功为学生营造支持性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关注理解学生,而不是评判学生的优劣;把学生的问题和感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教师的评价和感觉放在第一位。高职思想政治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关注学生的言行,通过察言观色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善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学生对知识,对人生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学生能深切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以此满足学生的内心情感需要。

4.以共情为基点,组织教学评价

以共情为基点组织教学评价,就需要教师能够适当减少单纯的以知识评价学生的考核方式,在评价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够把知识融入到特定的情境模拟中去,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唤醒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共情能力,立足共情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进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成功对话、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使学生感受教学的温暖,快乐学习,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满丰、陈文斌.论共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2)

[2]柒文英.共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教育新方法的实践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