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分析(4篇)

高校音乐教育分析(4篇)

第一篇:高校流行音乐教育改革分析

【摘要】

社会时代的变更交替推动着多样化音乐艺术形式的发展,而多样化音乐类型却带给高校音乐教育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流行音乐的诞生,它以通俗易懂的内容、活泼、强烈的形式节奏等诸多优势,逐渐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人们广泛接受认可,然而随着商业化发展的深入,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重点探讨基于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校;流行音乐;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近年来,在社会持续发展的当前,人们越来越强烈地需求着流行音乐,这对我国流行音乐教育教学的展开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流行音乐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逐渐渗透到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环节中,特别是随着高校音乐教改的不断深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有效利用流行音乐,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优势作用,已经成为当代高校音乐教师最关键的研究课题和教学任务。

一、流行音乐的概述

流行音乐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已逐渐渗透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而所谓流行音乐,即一种内容简单明了、维妙维肖的音乐形式,通常流行音乐的创造灵感源自社会生活实践中,是人们内心丰富情感的具有表达。由于流行音乐与生活之间密切相关联,因此相对来说更能被人们所接受。此外,再加上其直面社会大众的特点,故而,歌词创作较为精简短小,人们记忆相对轻松,利于使其传唱度得到有效增加。与此同时,流行音乐还具有唱法通俗的特点,无论专业亦或是非专业的歌手都能演唱歌曲,这也是流行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

二、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一)内容太过浅显。

就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学生音乐教育方面重课本形式,缺乏对音乐教育内涵的深刻认识。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以让大学生获得音乐中的积极力量,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并获得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然而,当前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音乐曲目的歌词曲调讲解,忽视利用主流音乐价值观进行教育,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缺乏对主流音乐价值观的深刻了解,进而在欣赏流行音乐时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被全面否定。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生发展,部分高校将其视之为音乐教育中的洪水猛兽,普遍认为流行音乐中并无可供大学生汲取的“营养”,结果使得流行音乐被全面否定。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存在良莠不齐现象,一旦在接触过程中学生不懂得区分其中的消极因素,便易受限于不良流行元素的影响。但流行音乐同样也具有可借鉴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不加审视地全面否定流行音乐却是其误区,这也就需要在教改的过程中提高重视度。

三、基于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策略

(一)注重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使其表现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但涉及Rock、另类流行音乐,同时还有都市情歌、校园民谣等相关形式。故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期间,应对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给予一定重视,选取极富艺术价值的作品供学生鉴赏。以当前热火热潮的一种形式“中国风”,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迎合学生口味,引入《青花瓷》、《在梅边》等曲目,从而达到本土化教学的目的。

(二)更新音乐教学方法及理念。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实现的最佳手段即更新当前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思想观念。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编排音乐剧的形式,给学生指定某首歌曲进行词曲改编,例如《童年》、《江南》等曲目,从而构建高效音乐教学课堂。

(三)流行音乐元素合理引入。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期间,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特别注意是蕴含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从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其在一定程度上与流行音乐产生了共鸣,这也表明高校音乐教育不应将流行音乐完全摒弃,而应积极引入富有积极意义,如《隐形的翅膀》《怒放的生命》等流行歌曲,通过蕴含于曲目中拼搏不屈的精神打动大学生,使其受到乐观向上歌词和优美曲调的感染,进而调节自身心情,获得全面发展。

(四)重视主流音乐价值观教育。

虽然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就高校音乐教育来说还是应以主流音乐为教学内容主体,将其充分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作用全面发挥出来,而非完全依赖流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及素质。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中还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比如当代音乐的热点信息,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类整理各个时代的歌曲,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以音乐发展史观看待多元化音乐,加深对音乐本质及内涵的理解,初步形成音乐欣赏的完善观念,从而全面系统的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更好地选择与理解流行音乐。例如,为达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播放《我的中国心》(张明敏),向学生详细介绍曲目创作的背景,进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萌生强烈爱国情感,树立起爱国敬国的情怀。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流行音乐具有对大学生不可小觑的影响,同时流行音乐能够被大学生广泛喜爱,也证实其存在可取之处。为此,高校音乐教育不能全盘否定流行音乐,而是合理利用其正面影响因素开展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期间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科学合理地取舍流行音乐的元素,以保证大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能够实现自身音乐素养的增强,获得全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徐燕敏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帆.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北方音乐2015.23.

[2]王永农,周玉华.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02.

[3]陈莉霞,付虹莉.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硅谷,2008.07.

第二篇: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路径探讨

摘要:

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作为文化传递的工具,可以有效地通过音乐来感知多种情感,从而反映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使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审美品位得到一定锻炼。具体的功能与实现路径需要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重视,才能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高校音乐教育通过音乐作品欣赏、歌曲演唱与乐器演奏等方式达到音乐教育的作用,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所能达到的音乐教育作用与目标是一致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性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教育达到学生心理、思想与审美水平的提升,达到一定德育教育的作用。

1高校音乐教育德育教育的具体功能

音乐作品是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情感的表现,音乐可以通过听觉感受来达到美感享受,其中运用的情感元素可以有效地达到个人情感陶冶的作用。音乐中有不同节奏、音色、旋律的组织表现,从而达到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同时也传递了不同情感内容。例如常见的悲愤、愉悦、忧伤等不同的情感可以达到不同的听觉与情感感受。爱国歌曲,可以让人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情感激昂,在斗争中的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革命歌曲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铭记历史,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爱国教育的作用。抒情歌曲,可以表达友情、亲情与爱情,让学生感受人世间淳朴的情感氛围,让人感受家庭亲切的温暖,友人间友情的真诚,爱情中的甜蜜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感受多种情感的感染力,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而对于音乐教育背后的故事讲述,可以让人们明白世间百态,明白人生动力与创造智慧的火花,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更高程度的飞跃,而不仅仅停留在表层音乐的感受。

2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2.1优选音乐作品

音乐教育中,作为教育把关人的教师应该对音乐作品做精品筛选,能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音乐教育的基础准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审美趣味。在作品的筛选上可以更多地选择大师级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对于世界著名作品有基本的了解,了解不同大师和不同国家的风格特点,对音乐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有更全面的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给予学生更高尚情感的体验感受,而粗劣的音乐作品则会导致学生有相反的情感体验。要达到音乐作品的德育效果,就需要从音乐作品质量上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气质。

2.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学上,方式在一定上影响了学生的接受效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是多样性的,可以通过乐器演奏达到现场直观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演奏会视频材料达到音乐作品的感受,也可以直接通过多媒体技术做纯音频材料的播放。表现形式的不同对学生感知能力有不同的调动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听觉、视觉与触觉的共同感受来综合达到音乐作品感知的多元化效果,避免纯呆板的文字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育需要语言文字的介绍,但是尽可能的让语文文字与音乐作品做有效的配合,让学生能够有更为直接的感受能力。如果学校软件与硬件设备完善,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不同乐器的实际感受,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的充分调动来提升对音乐更深入的感知。同时,可以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学材料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能够对于不同乐器、不同国家音乐风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对比感知。深入地感知不同乐器、不同音乐风格所蕴含的情感表现特点。甚至可以通过一定引导,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乐器与音乐作品的学习,从而得到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2.3针对音乐教学做德育状况评估

在教学评估中,可以对音乐德育教育实际效果做评估。这种评估不仅仅是反馈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是针对音乐教学现状发现德育教育的不足,进而达到针对性的调整效果。德育效果要充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音乐作品与音乐教育展现形式。德育教育评估随着时代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性会较为凸显。当下的学生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较为排斥,学生有更多自主的思考能力与想法,特别是网络信息的爆炸,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在音乐学习上也比以往任何时间接触到更多元化的音乐作品熏陶,音乐基础能力较好,因此对于德育教育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初级内容的教育。如果不进行一定精髓内容的教育,学生一般不会对音乐教学产生较大的兴趣。缺乏兴趣的引导,德育教育的功能则大大降低。只有充分地针对性学生兴趣与认识水平做对应的音乐德育教育输出,才能有效地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3结束语

高校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德育教育的任务,需要在教学中做充分的渗透,避免过于形式与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考验着教师智慧与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要充分了解不同时代情况下的学生个性热点、知识储备与环境特点。现代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接收的信息更广泛,音乐基础知识较多,因此,在对应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加深音乐教育内容,避免过于浅层次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姜浩平 单位: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兰燕.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途径[J].新西部(中旬刊),2015,(2):110-111.

[2]王玉.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J].才智,2013,(1):45.

[3]韩丽娜.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93-96

第三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互联网发展探究

摘要: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校音乐教育更需要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接轨,根据相关调查信息数据显示,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音乐教育质量,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先进的信息教学技术。本文主要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造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建立健全科学考评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音乐教育;质量提升

在当今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为我国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为了更好地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接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队伍自身掌握先进教学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先进教学技术,对有效完成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通过白板和粉笔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但是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用具已经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活灵活现的图片、视频以及音效等等,这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体会到音乐的真谛。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旋律以及情感,我们可以根据高校音乐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与教材知识内容相符合的音乐进行欣赏,悦耳的音乐流入到学生的耳中,从而体会音乐之中所蕴含的一切情感,这样的教学效果,要远超于教师通过阐述教给学生的效果。由此看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使学生耳目一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节省写板书的时间,从而能够为学生更深入的分析课堂所学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造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这也是顺应了当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趋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师主导地位的衬托和指引下,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音乐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主要还是需要学生自身的独立性,所以有必要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创造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师生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且通过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试着演唱,音乐最主要的练习方法就是通过开口唱,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音乐之美,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旋律。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不仅要积极参与进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说,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当务之急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不断的监督和完善。考评体系不是单一的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评体系,是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对教师授课及评价过程进行检查、评价以及反馈等等,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师资力量队伍的教学技能,但是凭借人力的监督和检查,其力度是不够的,那么信息化的网络评价和监督,为高校建立健全科学考评体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能够及时考察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如,高校可以创建网络监督办公室,通过远程控制进行监控,校方可以随时随地把某个班级的授课过程调出来,进行网络评价,这样的考评和监督模式,一方面节省了学校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会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正常进行时,学校对其考察和监督也在进行时,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促进了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为学校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便利。但是也正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向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先进信息技术使用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当今互联网时代接轨,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郝亚南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晶.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J].音乐时空,2016,02:168-169.

[2]胡玉兰.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论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54-155.

[3]李红梅.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策略研究[J].才智,2015,12:6-7

第四篇:高校体验式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多项艺术课程,音乐课程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使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产生了明显的区别。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氛围,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应当积极地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高校音乐;音乐素养

体验是一种具有个性与探索性的过程,而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的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提高教学效率。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课中运用的优势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音乐作曲与创作,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且高校在重视音乐教学时忽略了音乐教学实用性,多数课堂都是为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以及音乐鉴赏等,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过于沉闷。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曾指出,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相关作品,结合理论知识,参与到实践中,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设计新的教学活动,通过不同的情境与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随后通过联想与想象等,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体验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类似,体验式教学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不同的是,在传统的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主动接受知识。因此为学生创造体验式学习环境非常关键,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以情感取向为主的环境。创设此种环境的目的在于体验,通过体验音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教学中必然要融入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当设计互动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础符号,是人们表达感情的工具。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推动教学的关键,音乐教师可利用语言创设情境,为学生展现音乐的美感。在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时,应当将语言与具体音乐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要注意语速以及音质,还须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感受音乐。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音乐情境,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使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学生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置身于月光、小船以及静夜等元素营造的氛围中,体会作品的内涵。此外,还可使用自然音响或者特殊的物质来制造音乐素材,如雷声以及打击乐等,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完全融入到音乐情感氛围中。近年来,多媒体技术逐渐在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将大量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由此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黄河上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立刻就被瀑布磅礴的气势所震撼。随后教师就可继续播放《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的《黄水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可为学生播放黄河两岸秀美的风景。当播放到“自从鬼子来••••••一片凄凉”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侵略者残害中华儿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不仅能够了解作品的曲调以及编曲等技巧,还能够体会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实践性体验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是欣赏音乐的过程,更关键的是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体验音乐的机会。音乐属于一门较为抽象的艺术,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音乐,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教师就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此外还需将学生与音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由此掌握与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够集中注意力,通过体验获得经验与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喜欢的作品类型与音乐风格等,使学生在摸索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欣赏音乐时,应当从音乐的本体入手,即从节奏、音色以及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准切入点,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例如,可引导学生认识旋律线,旋律是音乐的核心,是音乐表现手法中的关键要素,与情感的起伏以及语言声调等有密切的联系。如①同音进行,线条就较为平和,如若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就会产生强烈的效果。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教师就可让学生试着找出同音进行在哪个部分出现,随后进行说明,表现解放军的英雄气概。②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主要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如在欣赏《毕业歌》时,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上行级出现在哪个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因为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不同,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最后进行总结,《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以强烈的语气提出了质问,反映了爱国青年的热情。③下行的旋律线通常力度减弱,与情绪低落相关,善于表达思念与悲痛的情绪。例如《松花江上》下行音调,让人感到悲伤。将基础知识层层剥离,学生在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

(三)生活化体验

随着音乐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不再将审美固定于艺术,而是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此时音乐生活化开始出现。这也反映出了艺术本身的生活化,因为受体有了追寻通俗化的趋势,使整个审美的过程都趋向于生活。随着音乐文化传媒以及网络音乐的发展,新时代音乐审美趋于生活化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审美与生活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有些学生逐渐进入了一个误区,导致部分学生偏离群体,追求感官刺激,忽略了音乐的内在美,对于生活所需都是用美与潮来衡量。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地树立审美观。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为学生举办音乐会或者为学生设计KTV的场景,将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因为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较为活跃,对于流行文化较为敏感。在生活中,学生也非常喜欢流行音乐,这主要是因为流行音乐在文化功能与高校青年的身心较为契合。在课堂上,教师就可借助流行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流行音乐创编新的歌词,如此便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例如可为学生播放《青花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组成小组来改编歌词,随后在课堂上演唱,如此便可调动学生的兴趣。

(四)校园活动体验

高校音乐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可开展校文化艺术节,从全校所有学院内选择节目,或者由几个学院一起来表演节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此外,还须要充分地发挥院系以及班级文艺部的作用,以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在周末或者一些重大节日组织一些音乐文艺活动,例如院系的合唱比赛或者班级间的比赛等,争取让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此种竞赛的形式就能够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安排音乐知识竞赛活动,比赛的内容应当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难度要恰当,如此便可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在班级上开辟音乐角,进行流行歌曲串烧、听旋律猜歌名或者借助易拉罐等制作简易的乐器,将音乐活动与校园活动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除了班级与院系外,寝室内也可举行主体性活动,例如“每周一歌”等,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充分地发挥寝室长的领导作用,由此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活跃寝室的氛围。寝室间还可借助周末的时间开展联谊会或者音乐沙龙等。通过这些交际联谊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扩大学生的交际面,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举办“男生节”或者“女生节”,活动只限男生或者女生参加,可通过弹唱或者舞蹈等形式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与音乐素养的平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由此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此外还可举办多种音乐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来吸取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朱刘伟 单位: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