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简论

高校音乐教育简论

鉴于艺术活动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开设音乐选修课,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社会转型之现实发展的需要,高校音乐教育只有紧紧抓住“以审美为核心”来组织开展教学,才能肩负起自己所承担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使命。

一、以审美为核心,着力培养审美能力

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在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现代民主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感,使人的精神日趋高尚纯洁;可以去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平等;可以发展个性,激发起人的创造精神;可以美化人生,使人忘却忧患;可以代替不良消遣,去掉生活恶习,使人的内心寄托于美的享受;可以丰富科学知识,充实人生,使人增添勇敢活泼的进取精神。大量事实已经充分证明:教人摆脱低级趣味,审美教育堪当此任;教人无私忘我,审美教育效能独特;教人创新进取,审美教育屡建奇功。音乐教师从思想上明确了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的宗旨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训练大学生音乐审美的基本功——音乐感受力。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应当从培养他们对于音高、音强、音质、时值的感受和分辨力入手,进而扩展至对于音乐的渐强、渐弱、平行、上行、下行旋律的感受理解能力,逐步推进至对于一般乐曲的和声进行、曲式结构、乐器编配、演奏方式等等的审美感知与价值判断。随着音乐教学的逐步深入,以及大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感受、体验范围的不断扩大。应当逐步引导他们体验和感受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美、华美、优美、壮美、谐美、以及千姿百态的美,帮助他们通过音乐审美,进一步提升、丰富自我精神生活。总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落实“以审美为核心”就是借助各种教具、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培养大学生欣赏、感知、创造音乐美之“耳”!

二、以审美为核心,着眼“以美导真、以美引善”

音乐艺术与社会科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艺术借助形象的塑造描绘来表达,社会科学通过抽象的逻辑推理来论证。面对社会、对于人民的直接功利,就是向善。向善、求真、尚美是人类生活的终极追求,它们三者之间既相互补充,又相互联系。正如席勒在他的《唐•卡洛斯》中所说:“真属于智者,美则属于一颗感情丰富的心;真和美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据《黑格尔思想发展史资料》记载,黑格尔曾经宣称:“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由此可知,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由此看来,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履行着一定的认识功能。它要借助音乐审美,培养大学生直接感受音乐形象中所蕴含的庄严之美、豪放之美、优雅之美、清幽之美、流畅之美、活泼之美、含蓄之美、坦荡之美——正是这色彩斑斓、千姿百态之美,让他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丰富与美好,激励着他们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忘我地学习和工作。同时,音乐教育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激励着人们不懈地求真。诚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所言:“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而向善与尚美则是一对孪生兄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与歌曲培养出来的。”高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就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他们顺利地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三、以审美为核心,旨在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期间,学生的身体、情感、知识、能力正处于构建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既要注重上述几方面均衡发展,又要尽可能地整体推进。绝不能只顾着学业,而忽视其道德和人格的培养形成。事实上,“就构成人的精神世界来说,科学并不是全圆。正如艺术、哲学不是全圆,而仅仅是全圆的一个弧面。只有科学、艺术和哲学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体,才是一个全圆。这个全圆便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就不能不在培养他的知识能力的同时,注重他的情感、道德的提升。当代中国,正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社会转型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它不仅强烈地冲击着高校的旧有体制,而且呼唤位于社会高端与前导的高校针对新情况,拿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慰藉,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激发他们去热爱生活,激励他们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不息。

四、结语

总之,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它蕴藏着一切人都共通的东西。在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审美为核心,在培养大学生具备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以美导真、以美引善,才能培养他们成长为知情达意、和谐发展的人。

作者:王旭红 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