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发展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发展

【摘要】定量分析30名高职学生在6个月时间跨度前、后两次对话任务中的口语产出,发现受试完成同一任务时表达的信息量显著增加,但流利性时间指标有所下降,互动性指标略有上升。导致流利性时间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受试的语言水平较低,产出内容主要是简单日常用语,熟练度相对较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化,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作为产出性技能之一,口语一直是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运用的薄弱环节。因此,探究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发展十分必要。已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英语专业学生或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其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高职学生。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观察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指标的前、后差异,尝试描述和解释中、低语言水平学习者英语口语流利性的特定发展轨迹。

一、文献综述

我国的二语口语流利性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学者张文忠先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发展特征,定性分析发现1.5秒以上的长停顿减少标志着学习者言语构想能力的提高(张文忠2000),定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表达流畅性、内容连贯性、句法复杂性和用词多样性有明显进步,但语言准确性进步不明显,且流利性的发展趋势呈现个体差异(张文忠、吴旭东2001)。此后的二语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逐渐兴起,主要关注流利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语块、反馈时机等。其中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被认为与口语流利性发展紧密相关,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对学习者口语流利性发展有重要作用(缪海燕、孙蓝2006)。语块内外停顿也是英语口语水平的标志性指标之一,普通学习者在语块与非语块衔接处的停顿频率和时长明显多于高水平学习者(章刚2014),而且运用词块教学法能够提高英语口语流利度,并促进英语口语水平(戚焱、蒋玉梅,等2015)。反馈时机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影响因素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发现其对口语准确性存在影响,对流利性的发展没有影响(张凯、王慧敏2017)。总体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以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语言水平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而且口语预料均从独白任务收集,衡量指标也仅限于时间指标,未能反映学习者互动交际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从对话任务中收集语料,分析6个月时间跨度内高职院校学生口语流利性时间指标和互动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希冀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有所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后6个月前、后的英语口语流利性的速度停顿指标和互动交际指标,试图描述中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发展模式。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高职院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英语口语流利性的速度停顿指标和互动交际指标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对于流利性两类指标的变化趋势,有哪些可能的解释。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某省属高职院校一年级3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从研究者任教的二级学院2013级入学新生中随机抽取而来,来自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和会计三个专业,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平均年龄19.4岁。他们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低于及格线,总体上属于中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三)语料采集

语料通过前、后两次对话任务采集。前测时间在学生入学后的10月份,后测时间在第二学期的5月份,两次测试时间间隔约为6个月。对话任务为信息沟通类任务,对话双方是陌生邻居关系,一方为正在复习准备迎接期末考试的大学生,另一方为听力不好且把电视音量放得很大的退休老人,大学生只好上门找老人沟通以寻求安静的学习环境,双方就此展开对话。对话准备时间和对话测试时间均限制在3分钟以内。研究对象自愿结成15个对子进行测试,前、后两次测试的结对方式和任务内容完全相同。测试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15组受试在研究者和一名助手的组织下依次进行对话,同时研究者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录音保存,测试完成后把所有录音转录成文字,得到音频文件和文本文件各30个。

(四)数据收集和处理

1.流利性量化指标

根据张文忠(1999)的定义,二语口语流利性是“使用一种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国外学者塔瓦科利(Tavakoli)和斯凯恩(Skehan)则进一步把流利性细分为速度流利性、停顿流利性和修正流利性三个子概念(Tavakoli,P.&Skehan,P.2005)。从概念和分类来看,流利性概念的核心在于说话人实时、高效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最常用的量化指标主要是基于速度和停顿的时间性指标,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本研究采用对话时长、语速、平均语流长、平均停顿长和停顿频率五项指标来表征学生口语产出流利性的时间性特征。由于对话任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反映学习者的互动交际能力,因此还需要收集互动交际指标。本研究采用总词数、话轮数量、平均话轮长度三项指标来反映学生表达的信息量和互动性特征。

2.数据收集

流利性的速度和停顿数据需要借助音频分析软件Praat收集,使用该软件读取音频文件后,设定0.3秒为停顿时长下限,即可自动生成每段语流和停顿的图形和时长。同时,对对话文本中的词数、音节数、话轮数进行人工统计。然后进行算术计算,就能得出前述的五项时间性指标和三项互动性指标。

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进行计算和整理,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前、后测试的结果,分析两类指标的变化趋势。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统计结果

将前、后两次对话任务的流利性时间指标和互动性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1.时间性指标

从流利性的时间性指标来看,经过近6个月的学习后,受试的对话时长均值从55.267秒增长到107.075秒,变化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语速和平均语流长两项指标则有所下降,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0***;P=0.001*)。语速从每分钟126.115个音节降至每分钟89.583个音节,平均语流长从5.247个音节减少到3.349个音节。两项停顿指标中,停顿频率略有上升,从每分钟23.452次停顿上升至26.356次,但变化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67)。平均停顿长从前测的0.779秒增加到1.243秒,显著变长(P=0.001*)。综合五项指标来看可以发现,在近6个月的学习之后,受试的对话时长显著增加,但流利性水平却显著下降。

2.互动性指标

互动性指标方面,受试在对话任务中产出的单词总数明显上升,从93.200个增加至125.600个,变化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26*)。话轮数量前测9.400,后测9.870,略有增加,但不显著。平均话轮长度由10.210个词增加到13.524个词,变化比较明显,但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受试在对话任务中口语交际的信息量显著提高,互动性没有明显提高。

(二)讨论

统计分析发现,经过近6个月的学习,受试的语速和平均语流长度都显著下降,停顿长度也显著变长,而在部分已有研究中,语速、平均语流长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是显著上升的(张文忠、吴旭东2001)。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受试的语言总体水平较低。在前测中,对话时长平均仅为55.267秒,产出词数平均为93.200词,话轮长度较短;后测中,对话时长几乎增加一倍,达到了107.075秒,产出词数平均增加到125.600词,话轮长度也有所增加。同时,产出语言的词汇多样性和句法复杂性也有所提高,类符数从55.900增加到65.300,平均T单位数从16.000个增加到19.500个。结合语言内容可以看出,前测中受试因受语言水平低的限制,对于任务中给两人设定的矛盾冲突的交流不够充分,对话内容主要是复述任务指示语和打招呼、道歉、感谢、道别等简单日常用语,因此表达熟练度很高,组织语言需要的时间也较短。后测中,受试尝试使用更复杂的语言来传递更多的信息,然而随着表达内容的增加,词汇和句法的复杂性的提高,组织语言需要的时间大大增加,因此流利性的时间指标下降。但从绝对数值看,每分钟89.583个音节的语速,相对于已有研究报告的英语专业学生每分钟110.74个音节的数据来看(张文忠、吴旭东2001),仍然符合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经过约半年时间的学习之后,受试互动性两项指标有所提高,但不显著,这表明受试的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提高不明显,这可能与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然以阅读教学为主有关。但受试口语产出的时长和单词总数均显著上升,说明受试针对同一话题能够说出的内容和信息量有了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对30名高职学生在6个月时间跨度前、后的两次对话任务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受试口语表达的信息量显著增加,但流利性时间指标显著下降,互动性指标有所提高但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受试的英语语言水平较低。在产出简单的日常用语时,流利性较高,但随着尝试使用更复杂的词汇和句法结构时,由于认知负荷的增大,停顿可能变多、变长,流利性反而有所下降。这也说明口语流利性的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口语产出能力的培养,注意在任务设计时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必须使用生词和新的句法结构,减少学生重复使用简单日常用语,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徘徊不前的状况出现。另外,高职英语教学应选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引导对话双方充分挖掘话题和展开意见交换,增加话轮,提高口语交际的互动性。

作者:黄英明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