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简述(6篇)

高校学风建设简述(6篇)

第一篇: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不仅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更体现着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氛围,最终影响着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来探讨如何加强学风建设问题。

关键词:

学风建设;综合素质;评价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不仅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更体现着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氛围,最终影响着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学风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其向国家、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全面了解高校中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课题组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名学生及20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座谈,师生对学风建设的总体观点具有一致性。在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调查中显示,62.4%的同学认为学风是学校办法理念、教风、学习风气共同营造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有9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工作中学风应该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有86%的学生认为学风的好坏对自己学习是有影响的;在学校学风建设现状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只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风是较好的;在对学风建设的办法调查中,81.5%的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很重要,有65%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考风考纪,有78%的同学认为要加强素质教育,应加大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力度。从总体来看,本校的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学习目的存在功利化特点

调查显示,学生更多的是将“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为目的的学生只占36.8%。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尽如人意

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学生努力学习,希望能通过学习获得奖学金,62%的学生存在60分万岁的思想;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升反降。

3、学生上课的纪律令人堪忧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座谈及工作中了解到,学生上课的出勤率较低,即使是出勤率较高的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也只点到30-60%,课上玩手机的情况比较严重。

4、学生对考试违纪的严重性认识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60%多的同学认为作弊是可耻的行为,但是,仍有36.9%的同学认为“虽然可耻,但可以理解”,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3.5%的同学没有作过弊。

5、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的作用不够

尽管学校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而且同学们对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仍有4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而且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还不够,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学风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总体是好的,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今的社会和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也有学校管理及学生家庭及个人的一些因素,下面将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层面来分析原因。

1、社会环境中追求利益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大一部分人把追求财富、权力作为目标,这种风气自然会传播到原本纯净的象牙塔中,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腐蚀,使学习目的变得更加功利,变得没有信仰和追求。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每位大学生都能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得大量信息的情况下,好多同学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在接收有益的信息的同时,也被一些负面的、反动的信息所侵蚀,使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及生活。

2、高校的管理存在不适性及滞后性

随着很多中职院校升格成高校,以及高校教育的入学率的大幅提升,大学由原来的菁英式教育变成了大众化的教育。但是,与此相适应的高校的相关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步伐,比如,教学设施的缺乏、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有些教师在学校转型时,自身转型不到位,导致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同时,授课形式的不够灵活、课本知识的滞后等因素都是造成学生厌学、学风不高的原因。另外,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随着时代的发现和学情的变化需要不断的改进,但有些学校对学风建设的体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3、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目前,高中的应试教育现象还普遍存在,很多家长很重视自已的孩子在高中时候的学习,当进入大学的时候,他们认为有学校管理,他们就不用管了。再就是目前家长的一些教育思想的问题,据了解,高校中70-80%的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因此缺乏合适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到了大学,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就可以了。因此,基于家长这种教育方式不当及到大学后放手的情况,也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到大学不重视学习,学风下降的一部分原因。

4、学生个人因素

很多同学经过高中的高压学习,认为到大学可以彻底放松了,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开始降低。其次,由于目前互联网及通信设备的发展,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使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电影、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上。再次,有一部分同学到了大学之后,无法适应大学的素质教育,缺乏学习方法及自控能力,对自己不自信,盲目放弃学习。另外,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考到专科院校,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没有竞争力,对就业问题表现的不自信。这些都是导致学风不良的原因。

三、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影响学风的因素很多,社会环境及家庭因素我们很难改变,所以只能通过改变学校环境及引导个人的方式来加强学风建设。因此,本课题组想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进行学风建设的研究。

1、“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学风建设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中形成的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长久的共同的努力,同时需要将影响学生建设的因素科学的、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制度性的原则作为具有完全刑事能力行为的大学生,应该习惯于遵守法制。而且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及接班人,应该学习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遵章守纪的引导及制度的建设。2)爱心性及责任性的原则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及学生的引路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及爱心。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及工作中具备责任感及关爱意识。3)典型与榜样引导的原则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风建设中,应该注意使用典型的人、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教育,让同学们树立目标、理想及信念,进而为之而努力。4)提供平台及机会的原则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学习、实践及特长展示的各种平台及机会,让同学们在课余文化生活中锻炼自我,从而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5)注重环境感染学生的原则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地方,应该营造一个美丽和谐的环境,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氛围的形成。让同学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感受民族的精神,更要让学校的历史及文化熏陶学生,使同学们在其中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2、“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内容

1)加强组织制度保障学校应该从人力、物力、制度上加强学风建设的强度。首先,领导应该重视,加强人员的配置。其次,应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学风建设平台的建设。再次,应该从激励机制、违纪教育及学风建设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2)加强教风的建设力度学校应该从教师数量、质量及结构等方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为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外,应该加强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及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考核,以提高指导、教育学生的能力。3)管理措施要到位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方法、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其次,管理措施全面化。应该从班风建设、考风考纪管理、寝室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加强学生全方面的管理。再次,加强学生的考核。从学生的德、能、勤、纪等方面进行考核,使学生树立全面提升自我的意识。4)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台学校应该各种平台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该通过团课、主题班会、讲座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其次,通过政治理论及形势政策的学习加强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再次,举办各种科技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另外,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同学们有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作者:赵丽丽 赵红坡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论文是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6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编号:SZ-B-201513

参考文献

[1]宋志鹏.高校学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际测评[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李英林,高群.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第二篇: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对于学风的建设非常重视,又由于考风与学风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意味着高校可以通过学生考试的整个流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使得高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考风,最终促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

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学风建设

高校的考务管理是指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并检查教学状况的主要方法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考风和学风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意味着高校可以加强考务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1]。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对于学校优良的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考风促进学风的方法,从而使得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当前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试卷命题存在着缺陷

高校的教师在试卷的命题中都非常的尽职尽责,但是由于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课程的通过率,在考试前几天,会将考试的重点范围划小越来越接近考题,有的教师甚至是将考题的内容原封不动的透露给学生,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认真学习,在考试的前夕,将教师划出的重点,进行背诵记忆获得高分。或者是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的前夕不复习,直接将考试的答案带进考场,从而严重影响到了考风、学风的建设[2]。部分高职教师在阅卷的时候,不能严格的按照标准的评分制度进行阅卷,当学生出现一、两分之差的时候,教师会出现送分的现象。

(二)在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不负责任

从调查的现象可以看出,有的监考老师在监考的时候兢兢业业,但是仍有一部分的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存在着不负责任的现象出现。例如:在监考的时候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者是看窗外的风景、不停地和其他的监考老师进行交谈等违规现象的出现。或者是看着学生发呆,对于学生之间的交头接耳、作弊现象一律不管,没有很好地将考场的纪律维持好。

(三)学生考试作弊花样层出不穷

在对监考老师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尽管现在的高校在考试的前期十分注重诚信应考,并且在考试的过程中,学校还会组织教师在考场的黑板上写着“诚信应考”四个大字,同时也加强了对作弊学生的处分[3]。但是学生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理,铤而走险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且手段层出不穷:替考、夹小抄等。在针对电子通讯设备工具作弊的方法时,高校采用了屏蔽器,但是有的屏蔽器在教室外面,因此学生在考试期间借着上厕所的理由,将屏蔽器破坏;或者是两个学生商量好自己的考试座位,一前一后的坐着,前面的学生拿着镜子可以将后面学生的答案看在眼里,没有经验的监考老师只是以为学生爱漂亮。

(四)考试过后就放假

我国基本上的高校在期末考试完毕之后直接放假,没有对考试的试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考试结束之后,就预示着这门课的完结,学生不再去注意哪些知识自己还没有掌握,哪些内容还不是很熟悉;教师也不再过问,从而使得考试仅仅只是为了成绩,没有将考试应用的调节功能显示出来。

二、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考试前管理的对策

在考试之前,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诚信应考的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于考试制度加以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诚信应考。让高职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诚信应考的价值,让高职学生知道考试只是一个检测这一时间自己所掌握知识内容的手段,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学生的学习,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知识还没有掌握,让学生知道考试不是目的,仅仅只是一种手段。同时将学校对于作弊学生的处分告诉其他学生,并且班主任列举几个例子,让高职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不诚信应考的严重后果。给学生营造一个诚信应考的环境,在促进良好学风的同时,高校一定要给学生建造一个诚信应考的环境,这是需要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的[4]。因此高校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计划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有经济的条件下加大本校的设备投入,从硬件设备上来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应该注意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用灵活多变的宣传教育的活动,例如:高校可以请毕业工作好多年的校友回校进行演讲,让他们对考试制度和考风考纪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通过做展板、挂横幅的方式,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诚信应考的环境。加强力宣传诚信应考力度有利于考风考纪的形成,并且对于那些心存侥幸的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震慑力,进而打消其在考试的过程中作弊的想法。实行教考分离的规章制度,在高校中应该实行教考分离到的规章制度,具体的做法就是在高职教学中,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不负责试卷。试卷由教研室组织相关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考题的命题,同时应该多准备几套试卷形成一个试题库,在考试的过程中,由教研组随机抽取,这样最大化的避免了人为因素对于考风工作的影响[5]。对于试卷命题质量进行提高,从日常教学中,可以了解到考试的质量与试题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试题的质量也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教研室在组织教师命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高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最为关键的是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命题。并且在命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试题目的灵活性,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减少需要大量背诵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考试时进行动脑思考,使得学生不能从课本中找到考题答案,这样就失去了夹带纸条进考场的意义。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命题的时候,针对高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试卷命题的难度一定要做到适中性,从而保证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答出答案,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性。将考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在考试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先到考场,之后将考试的相关内容写在桌子上、椅子上,甚至是墙上、地板上等等,影响了诚信考风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该组织教师对于教室进行清空行动,将考点锁上门。这样有利于考风的形成。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的承诺书,高校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的承诺书有利于优良考风的形成,并且对于开展诚信应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诚信考试承诺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考试的过程中,保证不采取任何作弊的手段、方式。如果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作弊的现象,愿意接受学校的任何处分。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的承诺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后果。使用这样的办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诚信考试的威慑力。对于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安排,现如今,高校针对学生考试所采取的方式仍然是单一的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了更好地将高校考务管理工作做完善,高校可以改变一张试卷成绩决定着学生的成绩,这就意味着高校可以将成绩按照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考试时的卷面成绩进行一定比例的细分。例如:对于日常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给分,可以按照学生平时的考勤、作业、学习时的态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状况、课堂上的测验等等都可以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依据,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折合到最终的考试成绩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认真表现,带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考试过程中管理的对策

为了确保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诚信应考,高校可以推行一人一证准入制度。具体的方法就是在进入考场的时候,学生可以凭借着学生证、身份证等证件进入考场,这样可以从根源上杜绝替考的现象出现。并且在进入考场之前,监考老师组织学生将所用的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放在讲台上,特别是手机。由于有些高校在实施考试的时候,只规定了考试的地点,不对学生的座位做出规定,这就意味着有的学生通过某种手段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坐在自己的邻桌,从而起到作弊的效果。因此监考老师在开考之前,让学生对于座位进行临时调换,从而有效地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同时高职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作弊的原因就是一部分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这是因为学生普遍认为高职老师在监考的过程中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较多的作弊现象。这就意味着高职学校一定要形成良好的考风,对于监考老师进行严格的管理,组织监考老师在监考之前一定要学习相关的监考须知等文件,并且在监考的时候,要杜绝监考老师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监考老师应该防止、及时的制止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对于敢以身试法的学生,进行严厉的处分,争取做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同时高职学校一定要加强巡考的力度,这既是对于学生的监考,同时也是对于监考老师的一种监督体制,因此巡考对于考试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高职教师除了对于考试之前、考试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还要在考试之后,将高职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有效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进行了解,有利于高职教师以后的教学。

作者:陈少娜 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惠娟.加强高校考务管理工作促进学风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98-100.

[2]陈颖燕.高校学籍管理改进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00-101.

[3]廖可莹.高校加强学籍管理促进学风建设的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6):54-55.

[4]赵锋,邹忠.学生工作视角下对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118-120.

[5]宫照敏.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9):76-77,100.

第三篇:高校学风建设途径思考

[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不变的主题,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优良的学风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了解高职学生现状,从学生特点入手,营造高校良好的学风。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学生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统一,因此,高校应准确了解高职学生现状,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高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努力形成高校良好的学风氛围,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一、高职学生一般特点分析

(一)实践动手能力强,理论学习困难

由于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切,使大部分高职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技术对他们的重要性,他们在实践课上都会努力苦练专业技能。与此相应,他们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很强的提升个人素质的意愿和行动,如果没有教师监督,很难自主进行学习;缺乏计划性和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部分高职学生对人生缺乏长远打算,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上不具有计划性,缺乏动力,自我期望值普遍较低,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能有所学校上学就行。再加上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本来就有很多不足,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网络游戏、聊天、打工赚钱买奢侈品等上。

(二)兴趣广泛行动力强,文化基础薄弱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高职学生普遍更重于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得人文知识的学习相对处于弱势甚至被忽视的地位。学生从心理上不够重视,自然就导致淡化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此外,由于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有些文字表述经常是汉字、英文、“火星文”混杂一起,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同时由于受各种秘史、幕后故事的影响,学生淡化对历史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知识的学习,人文历史知识掌握相对匮乏。虽然高职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不高,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校园文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行动能力的要求往往要高于对知识能力的要求,高职学生通常能够凭借良好的行动能力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们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来参加诸多类似的活动,在不断的良性循环中,高职学生形成兴趣广泛、行动力强的群体特征。

(三)集体荣誉感较强,创新能力较弱

虽然高职学生在集体生活的某些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宿舍中不注意卫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等,但在很多他们所认同的、对自己所属团队很重要的集体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运动会上为荣誉而战、在文艺演出中辛勤排练、在技能大赛中通宵钻研等。但他们在团队活动中,特别是在团队创新方面能力较弱,需要指导。创新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但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很少,他们普遍表现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缺乏创新的勇气;没有参与创新实践的好奇心,创新能力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激情,创新活动成果较少。

(四)职业独立意识强,生涯规划缺乏

高职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父母、教师、同学、朋友过多地管自己的事情,凡事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主。部分学生受功利化价值观影响,认为交钱上学,只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份好工作,有更好的前途。遇到事情时,首先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有好处就积极去做,反之就不做或消极对待。高职生在大学三年期间,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实习生、准职业人、职业人的转变,这些转变使得他们需要频繁地变化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也导致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模糊迷茫,在选择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选择与“能赚大钱的,社会地位高”相关的一些专业。他们在求职择业中少有主见,存在从众心理,一些找到工作的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工作中稍有困难就逃避,盲目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追求。

(五)情绪情感丰富,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

1.自卑感强而又渴求他人认同。高职属于专科层次,在学历上存在着比本科低一个层次的问题,所以与同是本科生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使他们忽视了自己的优点,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地接纳欣赏自己。他们有时盲目羡慕别人的优点,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做一些自我伤害的对比。还有部分高职生的自我期望偏高,制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达不到这个目标就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

2.就业压力大焦虑心理加重。进入高校后,有的学生因学习缺乏动力,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心理上出现困惑和焦虑。另外,由于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导致很多高职生就业相对困难,加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而某些单位或者职业的性别歧视又会使高职女生就业出现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面对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严峻激烈的现实无所适从,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胸闷等焦虑并发症。“首都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有效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中发现,首都高校有3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有近20%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焦虑的倾向。通过对高职学生一般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职学生既有明显的优点,又存在自身的缺点。在高职学生中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风,必须结合高职学生一般特点,从高校实际出发,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学风建设路径思考

(一)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

规章制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二级院系应就学风建设制定科学的制度,将学生个人和集体的遵守制度情况与考核、评奖评优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建议和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关爱是创建优良学风的有力保证。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同时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由于他们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能够较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学生工作队伍既是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者,又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控者。学生工作队伍可以通过听课,了解学生的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教师也可及时将学生上课情况反馈给学生工作部门,建立“教”与“学”的联动机制。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其次,可着眼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再次,举办学术报告与学科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四)加强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首都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有效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组调查发现,有8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性环节以及课程中实训时数较少,近8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实训课并不能完全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确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根据社会的需要建立高职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从优化整体结构着手,改革课程体系,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课程,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课程体系。

作者:佟怡 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事处

第四篇: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思考

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本文主要讨论了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以及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话题早已有之,人们对于学风建设提出了各种设想,但是关于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讨论大多围绕在加强学生学习层面。在新时代,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笔者从民办高校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新设想。

一、学风建设的目的、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广义来讲,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都属于学风的范围;从狭义来讲,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方面的综合效果。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观察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反映学校的整体学习风貌,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未来进步等都有深远影响,是反映学校综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风,反映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纵观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良好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待学习、对待未来发展是有目标、有动力的。反之,那些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学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消极的、灰暗的。学风,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综合体现。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动力。学生如在学习中,能够认真听讲、克服困难、并且擅于思考,他们的学习风气就越是浓厚。

二、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丰富,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正是由于他们的思想不稳定的特点,使得他们对于新事物没有辨别能力,从而深陷其中。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1.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因此,高校开设的课程以理工农医类居多,实践类课程比例较大。而目前民办高校的实践类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精神无法得到满足,这是矛盾之一;民办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极为严格,抵消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热情,这是矛盾之二。

2.教师来源上,以民办高校上一级本科院校为主,他们会将公办院校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带到民办高校来,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学历上,过去在教师资源匮乏的基础上,以本科为主,近年来开始注重教师的学历层次,硕士甚至博士是基本条件;教学方法上,教师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不顾学生实际、忽略学生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

3.民办高校学生来到学校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对自身的期望较低。学生中分为两个极端:一是不甘心型。想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因此,他们学习起来更拼命,更有动力;二是彻底堕落性,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90后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自控力较弱,学习注意力不强。往往他们有着较强的学习愿望,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心态矛盾逐渐上升。他们往往感到竞争压力较大,却又不愿意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却较弱。

三、加强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办事。要处理好自我成长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学生特长,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又要兼顾学校培养目标、提供优质教学方法,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的需要,要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引导。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考风考纪的教育、还关系到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和教学风气。

2.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的始终。知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未来将会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更多的将主要是传授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大一入学就让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目标。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

3.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鼓励在校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聘请知名教授和学者来校讲学,开拓知识领域;加大学分互认力度,加强与国外高校、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培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开展教学改革;对教师开展人文关怀,将硬性制度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为教师提供良好教学氛围。

4.加强制度管理,将管理与育人有机结合。随着人民群众高等教育意识的觉醒,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多采纳人民群众的呼声,但是,也更多的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干扰。必须坚决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受人情、利益所动摇,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利益。作为学校,一定要依法办事、从严管理、从严执教,弘扬正气。同时,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为学生发展考虑、为学校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作者:李海燕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8月。

[2]王道明,周贞云,王立良。高校辅导员视野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科技信息,2014年9月。

第五篇:理工科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

优良学风是理工科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要求之一,理工科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一直是师生关注的重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提出从领导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合力建设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从学生、教师、学校多角度出发说明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设方法,还提到学风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的改革,希望对构建优良、长效的学风有所裨益,只有优良的学风建设才能带来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和文化,培养积极好学的学生,建设先进的师资管理团队,建立更为优秀的学校。

[关键词]

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党的十七大中一再强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是非常重要且稀缺的。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院校进行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教导学生怎样做人是一件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事情。优良学风是理工科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要求之一,理工科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一直是师生关注的重点。而只有优良的学风才可以培养更多价值取向正确、团结向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刻苦学习建设的新时代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增砖添瓦。

一、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风的全称是学习风气,其含意为学习者形成的长时间稳定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外在表现,是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的进一步总结,而高校学风则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治学方面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也是治学目的、精神、态度、方法的总和。理工科高校学风主要包含了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三个层面,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代表了最主要的精神和文化特征,是高校能否经久不衰的源动力。因此,构建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成了重要的基础工作。长效机制,意味着通过规范的制度、有序的操作使得学风建设保持长时间的激情和效率,形成一个各因素相互联系、制约的学风建设体系,以最符合本校情况和师生特点的建设方式完成学风建设工作,并且使这项工作长久、持续的发扬下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上的奋斗观,培养老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最终形成一个持续良性发展的学风建设体系,建设适应时展的高等院校,培养更为优秀的新时期高校人才。

二、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各高校在学风建设中都会出现学校师生重视度不足、学校领导的规划性不强、没有相关的动力激励和保障措施等问题,这使得学风建设往往“曲高和寡”,对理工科院校尤其如此。理工科院校学生更注重科学知识的探求,对文化内涵不甚在意。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极强,即使上课时间也打游戏,四级通过率、考研率低,早自习、晚自习不积极,提到学风建设,多数学生“不明所以”,少数知道的也认为学风建设只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相关管理部门的制度也有些混乱,执行力度略低下,整体的学风建设情况有待改善。

三、构建理工科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设高效、长久的学风建设机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多角度、长时间的发展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配合,下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一种从领导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合力建设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方法。

(一)领导机制

要形成长效的学风建设机制,就不能缺少学校党建、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全校上下一心,各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做到。领导机制的建立首先确定了学校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决定了全校师生是否重视学风建设;其次可以制定相关的学风建设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学风建设;最后,领导机制决定了是否能形成上行下达的组织机构,落地执行上级下达的学风建设计划,整个组织中,计划、指导、行动相互协调,一起完成管理建设工作。构建领导机制可以高效地进行学风建设工作,其构建方法包括:第一,成立校级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中的成员有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整体的规划、指挥、协调学风建设工作;第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要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作为学风建设系统的最高决策层,要从战略、全局、根本的角度制定建设目标和任务,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决策,以民主的方式杜绝主观、专断,避免小组成员因为个人感情影响建设工作;第三,在进行民主决策前,需要充分地收集、调查资料,设计出符合高等教育学校宏观规律特点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等;第四,学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需要有力的进行执行工作,从大局入手,制定细则和具体执行办法,使得规划落到实处;第五,可以通过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进行布置、检查、考核、评比的工作,定时和不定时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在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制定更为完善的学风建设计划。

(二)目标管理机制

目标是一个非常具有激励含义的词,是人对追求事物的预期结果,当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概念时,就意味着人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得到一定的成功是管理的标准,最终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好的成效。高校学风建设中引入目标管理,意味着繁杂的工作会变得有层次、有方向,管理机制更为动态,也更容易进行工作结果考察。构建动态的目标管理机制可以高效地进行学风建设工作,其构建方法包括:第一,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设置机制,以学校办学为基础,制定学风建设的总目标,再将总目标进行细化,细化到各部门单位、各师生个人,要有相应的分目标,这些分目标最终都是为总目标服务的;第二,所制定的目标要符合每个人的层次类型,以事实为原则,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科学论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使用目标责任制的方式,将权责分明;第三,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过程管理机制,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稳定性,要避免因过于放任导致的流于形式的情况,在关注过程中及时修正不切实际的失误,做到实事求是;第四,建立规范有序的督查机制,建议由专门的督查机构,将督查工作作为目标过程管理的一份子,使每一项目标都落到实处,随时跟进,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工作,对结果进行反馈,对偏差及时纠正;第五,构建学风建设的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对完成度高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予以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标杆,激励大家向其学习,对成效低且态度消极者,予以处罚,令其总结原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良好向上的信任氛围,不可互相推诿;第六,既然作为目标管理机制,也就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中前瞻性、大局观最好的一环,就需要相关目标的建设工作者在总结这一阶段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好准备。

(三)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将理工科高校学风建设体系的内外部动力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建设效率,推进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多个动力的综合作用,要坚实个人力量,使集体合力达到最大值。动力机制可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推动学风建设工作,是一种通过激励方式实现高效建设学风的机制,使管理者、执行者拥有强大动力,从而激发高校师生员工对学风建设的兴趣,推动发展进度。将决定和影响学风建设工作的动力要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内部动力要素和外部动力要素,前者包括高校学风建设主体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激励机制,这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根本推力,是不可缺少的动力主体,其中主体包括领导者和师生,前者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风建设的目标和管理工作,管理激励制度主要指符合标准的、可以激发师生进行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是一切建设工作的直接驱动力;后者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社会发展要求和政府支持,是外部推动学风建设的助推力,这也使得本校的学风建设不会脱离社会实践;通过动力机制整合学风建设体系的内在结构和各要素关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形成合力,使学校、社会也齐心协力,取得最优的学风建设效果。

(四)保障机制

构建完整的保障机制可以高效地进行学风建设工作,其构建方法包括:第一,法律保障,法律法规和文件往往会起到最大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同时也给建设工作以有力的支撑,建设中面临的违法阻碍可以按条例处理,建设中产生的违法行为也可以被申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一切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对此,已经出台了与学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等;第二,经费保障,学风建设这样一个繁复的过程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教师建设经费、教学基础建设经费、科研投入经费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师资建设经费可以用于培训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教学基础建设经费可以用于学校设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科研投入经费可以用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但在资金投入中一定要保证每一笔经费都用有所得、落到实处,经费比例也需要民主讨论和投票,经费发放要及时,避免贪污舞弊和挪用的现象发生;第三,社会文化环境保障,前文中提到社会文化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外部因素,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难免受其影响,良好的外部“气候”使学生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也更容易在社会中得到认可,从中激发更浓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学校不仅仅要关注学校内部的学风建设环境,还要注意社会大环境,当周边环境发生不良变化时,及时了解原因并进行疏导,改善外部环境,为学风建设工作创造长足发展的优良条件。

四、总结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风建设也亟待发展,将其与人才培养、思想教育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数师生关注的重点,本文中提到了可以构建由领导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共同组成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使四种各有功能的机制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协调,同时也互相监督,形成牵制。除此之外,在新时代的发展之下,笔者建议建设学风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借助一些新的、高科技的平台宣传学校学科建设,也可以借高科技平台完成管理工作,更为高效,但是受篇幅和内容的限制,本文中并没有提到这项内容。这项内容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风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必然会多次进行改革,引进新的理念和技术,对于这些,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可一味地批判,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将优秀的文化吸收到学风建设中,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热爱学习、勤奋好学、高素质、具有钻研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高等学校人才,建设高效、长久的学风建设机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配合。综上所述,学风建设需要各种机制有机整合形成系统,需要以教育带之,以管理促之,以环境育之,以服务护之,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要创建最适合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各部门、各机制共同运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创建负责的高素质团队,关注内外部环境,完善领导、管理、执行、监督等机制,使得每一所高校都拥有自己的灵魂,拥有自己独特的学风,并将此一代一代地发扬光大。

作者:孟德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4,12(12):112-114.

[2]吴燕,陈德铭.系统论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4(84):447-448.

[3]刘男,刘昕雨,李伟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视角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究[J].高教探索,2016,64(86):144-146.

第六篇:高校学风建设加强研究

【摘要】

文章认为,要培养高校的优良学风,就必须做到:上下合力抓学风,以良好的氛围导学风,以优秀的集体带学风,以榜样的力量促学风,以辅导员队伍自身优化引学风。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辅导员;举措

高校学风建设不仅能促进学校自身发展,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学风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建设优良的学风需要高校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共同合作;需要全校齐抓共管;需要几代人不懈努力。优良的学风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风气正、学习能力强、考研率高、就业率高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学生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良好、个人素质文明、学习热情饱满等具体方面。优良的学风还具有熏陶、渗透、感染的作用,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同时群体对个体的约束或促进作用也是无穷的。大量事实表明,优良的学风能够培养出更多品行高尚且精明强干的社会精英。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约定俗成,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奋进,感染并促进着一代又一代的高校学子。因此,建设优良学风作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上下合力抓学风

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教育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各个学院、教辅系统的共同努力。其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不动摇;不参与邪教组织;不参加藏独、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还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其二,学风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学校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经得起推敲的规章制度以求达到高出勤率,低迟到率,零违纪率的较高目标,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如《XX大学学生手册》所包含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办法、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制度。另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学生学风管理标准,严厉惩处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的不良现象。其三,高校教师与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共同配合管理学风。辅导员老师与授课教师相配合,辅导员老师严格控制学生的请假情况,授课教师做好学生的考勤管理工作。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干部组织开展“晨读”、“提前十分钟进课堂”、“课前10分钟讲座”、“课前收手机”等工作,来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出勤考察工作。

二、以良好的氛围导学风

良好的氛围是高校培养优良学风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校园氛围首先包括良好的学习环境、住宿环境、用餐环境等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其次包括文艺、科技、体育、服务、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再次包括浓郁的学术氛围、融洽的交流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等无形的软环境。软硬环境齐抓共管自然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一是抓好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要致力于抓好上课秩序、用餐秩序、住宿环境维护等习惯的养成建设。同时制定、宣传并推广各项相应规章制度,从而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上课习惯、就寝习惯、卫生习惯。二是抓好第二课堂活动建设。要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风建设工作的效果。学校要积极组织有专业特点的兴趣小组,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校要组织开展更多的诸如专业技能大赛、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会、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

三、以优秀的集体带学风

古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价值观趋向很大程度会受到集体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中的无意记忆学习既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采用专门的方法,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人们大量的生活经验、行为方式都是通过这类记忆积累的,所以环境的优良直接影响到个人自身发展。第一,推行“学风优良班级体”,优良的班集体要以带动班级的每一名成员进步为宗旨。设立“标准化班级”、“优秀班级”、“学风优秀班集体”三级梯度,其中“标准化班级”和“优秀班级”由学院评比,“学风优秀班级体”由学院上报,全校评比。对“学风优秀班集体”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二,以优秀的学生干部集体带学风。学院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工作,设定严格的学生干部准入机制,淘汰机制。用培养出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群体带动更多的普通同学。

四、以榜样的力量促学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努力向优秀的人看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榜样更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一是树立优秀学生榜样。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为学生做报告,优秀毕业生讲述大学生活、畅谈学习方法、品读学习经历的过程对在校生而言也是一种感染和促进。二是讲述学校中的典型违纪案例。老师要在新生入学阶段讲述典型的学生考试违纪、打架斗殴等案例,使学生引以为戒,见不贤而内自省。三是请优秀的校友回校做报告。请社会上的优秀校友回母校分享他们的成功经历和心路历程,讲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同时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五、以辅导员队伍自身优化带学风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的主力军,是践行优良学风的一线教师,因此辅导员的高素质严要求决定了高校学风建设的稳健发展。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在各方面,高校辅导员都要与时俱进,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督促学生;在思想上启发学生;在就业上引领学生。其次,要善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辅导员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积累学习心得总结经验,将无形的知识融入血液,应用于工作中。再次,学校应促进高校辅导员做好科研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升。随着研究课题的深入,辅导员队伍将有望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家或发言人。

作者:于洋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宁都.对高校学风建设实践的思考[J].学园,2015(4)48.

[3]费文晓.高校学生工作于学风建设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4)224-227.

[4]杨建.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03).

[5]陈刚.试论高校学风建设[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6]郭芳,杨瑞旭.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7]鞠宏军,杜丽娟.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8]王健,潘岩.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9]郑玮华,吴梦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层次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10]胡宝国.高校学风建设的维度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1]杨秀红.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