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篇)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建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目的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突出特性,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其目的指导下的自觉行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确立合理的目标体系,才能为后期的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确定、教育手段筛选、教育模式构建以及教育效果实现奠定基础。高职院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以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为根本目标,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较好的发展基础。“形成”要以健全学生人格结构、塑造健康心灵为目标,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维护”要消除各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的不利影响,不断强化高职学生的积极潜质;“促进”要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高职学生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坚持以发展为主、以预防与矫治为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基础和教育实际,可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次、中级层次和终极层次。基础目标旨在防治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心理疾病,以矫治为主,指导学生主动认识、积极面对、有效应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进心理健康。同时,为部分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疏导,有效克服学生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等问题,促进其恢复心理健康;中期目标则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优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幸福的生活学习。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教育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从生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提高对各种不良因素的免疫能力。让高职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学会完善认知,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终极目标则是目标体系的最高层次,教会学生能够积极开发各自的心理潜能,提升自我心理教育能力,更好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真正做到自我主动发展。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建构

内容体系是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是构建积极心理教育模式体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构建内容体系需要选择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以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积极潜能,帮助他们主动实现自我价值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个体学生的心理现实状况,并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及时补充教育内容,确保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而为、因势利导。高职院校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需要做好三个层次、三大领域。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包括桑格纵向层次

1.宣传普及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逐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意识。

布鲁纳是当代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他认为每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都有着自己的内在结构,只有基于这种结构基础上的经验规律性才有其存在意义和价值体现。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首先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学科体系轮廓,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尝试、自觉实现。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学应用价值理论的基本结构,能够结合相关理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做一个全面的审视,分析自己的心理个性特点,及时发现心理异常,正确看待心理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掘自己的积极心理潜质,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自我教育,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传授积极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教会他们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常用手段。

学生需要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知识理论,还需要掌握与之相对应的调适和增进方法与途径,让他们根据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最终变成自己终身受用的能力和经验。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低落时逐步提升情绪高点,运用有效的方法消除自己的心理困惑并能够高效调整负面情绪;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未来的行业领域特点及岗位性质,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发掘自己的智力潜质,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基础和技能层次,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起新的挑战;再次,教会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立自强,不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面对各种问题与挫折,遇事不胆怯,做事不莽撞,事前多准备,事后多总结,提升承压与抗挫能力;最后,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积极与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结合高职院校学科门类、专业行业特点、阶段层次等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大一新生刚刚入校,进入一个新环境,需要帮助他们完成由中学向大学的转变,消除高考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落,及时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强化自我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做好自己的高职院校生涯规划,认识到新起点、新征程、新状态、新前景。大二则要帮助他们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调适,学习更有目标,生活更有信念,交往更有热情,恋爱更有目标,人格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看到一个不断长大、不断提升、离目标越来越近的自己。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则是根据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职业倾向分析,提前做好就业竞争准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勇于挑战自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情展现自我风采。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做好专题教育,比如“学习就业压力与心理调适”“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与调适”“自我情绪调控”“性心理特点和自我释放”“如何做到由中学向大学转变”“做一个乐观自信的自己”“我的无比潜能如何发掘”“每天都有一个阳光的心理”“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等等。最后,还要针对一部分有困难的特殊群体做好心理健康咨询疏导,与学校及政府部门做好有力配合,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脱贫,释放青春活力,展现阳光心灵。

(二)学习、生活、职业生涯发展等横向心理健康的三大领域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三大主题是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应围绕这三大领域安排相关教育内容,服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

1.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动机、能力、考试心理等。

影响学生学习的八成是非智力因素,其中心理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职业应用技能,造就高素质实践型职业人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克服各种不良因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让他们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引导高职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业期望;其次,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潜质,看到自己的进步和特长,不断增强自信;教会他们学会放松心理,克服各种精神焦虑,点燃学习和实践的热情。

2.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恋爱观念、情绪控制与调节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与之相关教育让高职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格、长项与能力,对自己有一个正面的评价,并能够做到悦纳自己,既能够看到自己的现实,又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努力完善自我。合理安排教育内容让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人际和社会交往,学会容纳别人,适应社会,做好各种积极自我心理暗示,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掌握主动,积极处理各种交际问题,学会赞美,乐于助人,成人之美,快乐自己。恋爱是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会经历的事情,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开展相关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把恋爱与学习、发展的关系处理恰当,相互勉励,共同促进,携手发展,成就学业与爱情的双重硕果。

3.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择业观念引导、就业心理辅导等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是完成好学业的前提,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鼓励学生全面正确看待自己与社会、学习和发展,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结构;其次,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正确择业。随着我国就业形势不断严峻,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择业是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积极面对社会现实和自我能力发展水平,敢于竞争,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不断自我激励,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体系建构

高职院校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实践活动,需要构建完善的方法途径体系。

(一)做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全体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因此,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利用非心理学学科进行积极心理渗透,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与其他学科做好积极配合,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实训、实习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专业教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双向渗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第二,充分发挥各种实践活动课程的渗透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与之相关的心理综合素质,也是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迎接挑战,战胜自我,学会合作与尊重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二)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

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积极的环境中时,往往能在这种环境中体验到满满的正能量,收获愉悦的心境,因而更能在遇到问题时从积极的方面去看问题,利于积极人格的形成。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要为学生充分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所有教师要具备积极的教育理念,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能重视自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以自身的言行身教来影响学生;其次,要建立积极的班风、校风。良好的班风应是一个具有团结向心力、人际关系和谐的班级。在这种班级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能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向上,充分发挥自我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再次,在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上要积极和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欣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自我能力,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三)做好与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长期合作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学校、家庭、企业及社会深度合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构建多维立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方式上可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校合作、社校合作等。首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级段、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做好健康课程教育和专项咨询及疏导,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掘学生的积极潜能,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给学生基本心理调适和提升方法,学会自我调控和发展;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树立榜样和典型,帮助学生积极自我发展;再次,做好社校合作。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同时社会是影响和锻炼学生的最好平台,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为他们走向工作、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让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磨练自己,增强辨别能力,学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健全性格和人格。

四、总结

总之,构建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理念,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掘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释放他们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心理问题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作者:张新招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第二篇: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心理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大多高职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自信心缺乏,表现为较低的自我认同

高职学生由于在高考中经受过挫折,不得已选择了高职教育,大多表现出对自己现状不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将会造成失望、抑郁和自卑等负面心理状态。调查表明,很多高职学生从入校以来就将专升本作为寻求心理平衡的唯一途径,这不仅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初衷,同时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

1.2价值观呈现矛盾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叛逆的校园行为

高职学生价值观呈现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因而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染,表现为叛逆的校园行为,消极应付专业学习,逃课现象严重,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随意,同时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

1.3主体意识过强,表现为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能力

很多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处理事情时,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与谦让。当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缺乏沟通能力,容易造成矛盾激化从而产生自惭和怨恨情绪。

1.4对紧张的社会节奏表现出不适应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长快,希望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而社会对其的总体认可程度不高,同时学生的个人价值观还未稳定,在社会迅速发展而导致的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容易表现出对就业挑战的茫然和焦虑。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融合和发展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等诸领域思想、理论和实践,系统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Seligman)明确指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就是促使人们把关注的焦点从修复生活中最坏的东西转移到建立正面的、积极的品质”。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是遵循传统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放在治疗与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上。然而,该模式侧重具有一定的偏向性,难以从根源上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则以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其现实意义主要有:

(1)帮助同学们改变错误的心理健康观念,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意识;

(2)有利于同学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3)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4)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5)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

(6)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国内外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可以通过学校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逐步养成的。针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征,通过创新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和积极行为能力,是有据可依、切实可行的。

3.1引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设一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曾提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不仅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集中于治疗和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行为能力。由此,高职院校引入积极心理健康概念。首先是要帮助教育者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思想,接受并能探索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努力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只有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真正具备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并切实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落到实处,发挥效用。

3.2打造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共享的虚拟世界,深刻地改变着现代教育模式。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教育网站,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视频、音乐以及文字等)向学生灌输积极心理学知识,同时又可以通过学生中流行的各种社交工具(像微博、论坛、校园网等)积极开展教育工作,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能够积极参与。建立网络咨询平台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更加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关注网络可以实时追踪学生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及早发现具有苗头性和群体性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防患于未然。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当与时俱进,将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成为传播积极心理学知识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借助互联网优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发展。

3.3在高职院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明儒雅的言行可以营造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调整自学生的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师生、同学以及宿舍室友关系成为首要问题。因此,优化人际关系,将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成立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倡导协会组织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3.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心理积极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积极的职业观,还可以解决由于就业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自信、情绪困扰、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进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学校应该建立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自我概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是要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没有专门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一般是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人员负责。而他们大部分都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仓促上阵,缺乏系统的专业规划理论和实践技能,很难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相反,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标准化委员会(CAS)在其对高校学生事务的标准化指导中,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学位或教育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除此之外,这些工作人员还大都有从商或从教的背景。其次,构建多元化就业心理辅导渠道。如前所述,国外高校在长期实践中确立了以形成“自我概念、发展潜能”的教育心理全人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补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各级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确保及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等,保证就业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心理咨询资源,通过心理测试、个别辅导的方式,不仅要积极开展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疏导,更应加强对大部分学生的学校心理、适应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的引导。

3.5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学校的相关教育资源有限,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和其他课程教育没有关联,因而导致心理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发挥非常有限,流于形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整合利用校内校外一切资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创新。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科间教育功能的协同创新,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积极心理健康课程。其次,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专业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包括专业学习过程中以及实践活动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和校园日常班级活动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4总结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都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中,认为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咨询和心理健康课有机融合到一起,为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服务,最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就业能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自我和了解社会,对于学校咨询系统的建设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属性,国外一般认为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努力使课堂和每个学生的成长挂钩,增加学生必须参与的活动环节,通过研讨会、团队合作、辩论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向着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群体的方向发展。

作者:杨曼婷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策略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基准

1.客观评价,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是指自我评价和实际基本相符,没有过分夸张,也无需过分贬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能指引学生客观对待优势和劣势,学会扬长避短,不夸大自己的优势,也不逃避自己的劣势。可以做到客观评价、认识自我的学生,面对任何成功或失败都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充满自信,目标准确客观。

2.稳定的情绪控制

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情绪控制能力比较薄弱,面对成功或失败,情绪容易波动。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可以适应自己的现状,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来增加信心。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3.人际关系和谐

善于与人交际的学生可以与家长、朋友、陌生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别人有难时会主动提供帮助,自己有难时也会主动寻求帮助,能及时调整彼此间的关系。这类学生擅于与人交际,适合团体合作。

4.意志力坚定

意志指人在有目的做出一个动作时,脑海中产生的选择、判断、行动的心理变化。意志力不坚定、不能坚持到底是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高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例如考试挂科、感情不顺利、就业难等。面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学生应坚定自己的意志,强化自己的耐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且不管困难程度多大,都应坚持自己的方向,努力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原则指的是心理教育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1.坚持教育

结合素质教育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应从理论构建、规范制定、团队组建以及教学改革入手,来持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已成为学习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虽然在不少心理教育者的努力下,教学手段已趋向于成熟,但是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仍处在初始阶段,在理论构建、规范制定、团队组建、教学改革上仍需努力。

2.坚持全面性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在制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需坚持全面性原则且以所有学生为对象。目前,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调节心理,完善性格特征,提高心理承受力,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达成心理教育目的的关键是面向所有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心理教育时,高职院校需确定一个主题,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心理实践活动,从而保证学生全方位发展。

3.直接性原则

高职院校经过定期心理咨询、心理宣传演讲,向学生传播健康心理知识,来达到直接性的效果,抵制情绪波动。直接性心理教育尤其要注重主体差别、时机的选择,避免出现僵持的状况,保证直接教育的目的性,杜绝主观判断、胡乱辅导,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4.差别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高学生在自我认知、观念思想、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心理教育需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有目的性、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保证心理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学生性格不同、观念不同、思想不同、阅历不同,但心理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辅导,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学校长时间实践教育经验的概括,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标准,有助于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高职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结合学生特征,符合学校教育内容,遵循以上原则,来达成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终极目的。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不充分、社会交际能力较低、情绪难以控制以及意志力薄弱等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自我认知教育

人的精神是灵魂本质,是人对周边环境的认知和感受。心理健康表现为自我认识合乎实际,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不过分强迫自我,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也不放弃任何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充满信心,积极向上,让现实与理想相一致。

2.学习心理矫正

学习是学生学生时代的首要目的,是校园生活的核心。学习过程一方面对理论和能力的获取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变化产生作用。高职学生理论基础不好,所以应关注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协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段,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摒弃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进而保证学生融入到高职生活之中,增强学习效果。

3.情绪控制学习

情绪控制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自身情绪波动的特征,采取合适的调节方式,培养较强的情绪调控能力,让自己始终呈现积极向上、平易近人的状况,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保证对学习等的激情和兴趣。

4.交际能力学习

交际能力学习旨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交际的常识和礼仪,其中涵盖了社交心理变化的分析、社交的目的和必要性、社交的影响因子、社交中的文化差异等,经过教育和练习,掌握交际能力,让学生敢于与他人交流,摒除扭曲的心理,且保证自我的独立意识,不过度依赖于他人。

5.意志力强化学习

意志力强化学习旨在让学生肯定意识的重要性和认识自我意志力强弱,指导学生主动完善自己、解决问题,增强意志力,不轻易被事物迷惑,让学生掌握如何控制情绪、承担压力,能主动、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6.主动调适学习

主动调适学习旨在让高职院校学生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主动调整适应周围环境、积极融入社会之中,学会变压力为动力,经过一系列系统学习,学生能掌握学习技巧,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完善学习习惯,并且让高职学生能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及时寻求帮助,排忧解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除此之外,还需关注特别群体,例如家境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要与学校与社会相互配合,将经济上贫困的学生心理单独改善变成心理和经济共同改善,在心理健康方面,帮助这部分学生减少社会各界带来的压力,解决实际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

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工程,融合了课内学习、课外引导两个部分,形成教育和引导相互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总的来讲,包括以下几点建议。

1.理论讲解法

该方法旨在对心理健康理论和保健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其涵盖了课内学习、录像研究、材料分析等不同的手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尽量丰富多彩,适当地融入理论传授、情景剧排练、资料探讨、心理测评等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教学环境中自我完善、调节心态、转变价值观。

2.课程融入法

该方法主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色,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不同课程各具特色、方式各异,然而学生认知思维大都一样。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同课程的安排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3.活动宣传法

该方法是教师引导的基础之上,高职学生自主开德育与学生工作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保证心理健康。这些活动宣传效果较好,关注活动环节和宣传手段,注重周围环境的变化。

4.困难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在动力驱动下,解决障碍,进行意志坚持,从而保证心理健康。它是以自我认知为前提的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有助于增强意志力,完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模范举例法

教师结合心理健康标准,以有健康心理成功人士为例,来说服高职生,指引其改变原来的目标。这个模范实例应该具备客观、详细、影响大的特点,与高职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相符。教师应从旁指引,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成功人士,同时认真学习并应用于自身。

6.心理交流法

这种方法主体是学生个人,教师与学生直接谈话,交流分析心理矛盾,教师指引答问,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交流法是克服学生个体心理困难最直接的手段。心理辅导老师应充满激情、平易近人、体谅学生,能够保护学生隐私,同时能采取有效直接的方式与学生交谈。通常情况下,交流法包括视频交流、信件交流、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的是面对面交流,一般分为心理测评、心理问题分析判断、心理困难解决、心理素质评价等环节。因为心理辅导强调专业化,所以辅导人员应该受过专业训练,同时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

作者:郭志戎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实践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现状

1.1课程目标模糊不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大纲大部分已规范统一,目前而言,各院校课程偏重知识性目标设立,基本能将每一个板块涉及到,但是,学生大部分抱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来上课,课程结束后感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地解决,所以各院校更应该注重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应用性目标的确立。

1.2课时数普遍较少

虽然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且毕业前必须达到两个学分。一方面,仅开设必修课满足不了高职院校学生需求,部分院校已逐渐开设了选修课,反响非常不错。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5年上半年开设了《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的选修课,报名的同学远远超过了课程限定的120人,很多同学咨询相关部门为什么报不上;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达不到两个学分的课时数,往往理论学时被大大打折,所以“表面学时数”和“实际学时数”往往相差甚远。

1.3教学形式单一乏味

从目前各院校的教学课堂来看,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形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很多院校教室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过程灵活性不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甚至利用操场、团体互动室等场所。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的创新性探索

高职院校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在校仅两年时间,第三年基本外出实习,所以近些年新增加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很难获得满足,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涵盖的板块较多,然而实际课时数又较少,这就需要巧妙地将课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块,以提高时效性。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心理健康教育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思政课部负责本课程的理论教学管理和实施。实践教学由各系结合本系学生特点自行安排,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主要由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师证,或经过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目前教学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课外实践20学时,共计2学分。主要内容如下:

2.1专题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课内实践:

心理讲座、心理电影、主题班会或课堂沙龙等(下同);课外实践:学会适应大学生活;合理使用网络;教学目的:健康的新概念;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分析当前大学生中的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指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和内容。论述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了解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下网络心理及其调试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健康的新概念及健康的标准。教学难点: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2.2专题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课外实践:

与他人快乐相处;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内涵、明白什么是积极的人际交往,哪些因素有利于人际交往,从而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误区及调适方法、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内涵及人际吸引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交往与独立的关系。

2.3专题三: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课外实践:

学会应对压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学目的:情绪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好这一章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情绪的概念、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培养健康情绪的方法以及如何排除不良的情绪、能够较好地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学重点:培养健康情绪以及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教学难点:对情绪与情感的分辨。

2.4专题四: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课外实践:

生涯规划中常见心理困扰及心理调适;珍爱生命、活出精彩。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准备,包括正视社会现实、客观分析自我、择业中的机遇和挑战等;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误区、常见的心理现象;介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调适基本方法及技巧;根据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职业性格特点。教学重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误区、常见的心理现象。教学难点:介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调适基本方法及技巧。

2.5专题五:课外实践:

毕业生心理辅导工作坊针对毕业生开展团体辅导,帮助毕业生怀着感恩之情、自信之心顺利离校,走进社会。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考核体系的实践改革

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数较少,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故评价体系应该灵活实用,不能采用简单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要更加强调过程的评价。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经教研室多年的探索,制定了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学生本门课程的总评成绩是基于平时考评与素质考评表完成的综合情况取得,各占50%。总评成绩分别为:合格、不合格。平时考核实施:1.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进行考评(30%);2.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20%)进行考评;考评要求:1.不无故迟到、旷课,认真听讲;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素质考评表实施:每位同学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素质考评表,内容由任课教师制定。考评要求:根据考评表完成的质量而定,主要包括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字数、格式等。

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的积极探讨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课程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灵活程度高,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参与度高的应用性知识,除了传统的讲授式外,还应该融合以下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4.1案例分析法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关注的心理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分析、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所感悟、收获,如将复旦大学投毒案放到“人际交往”章节中给学生做出分析。

4.2团体活动法

团体活动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只要能满足场地要求,采用此种方法教学非常有效,学生通过在团体中做游戏、与团体成员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而获得成长。如做一次“毕业生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团体活动,能很好地处理毕业生离校的分别情绪。

4.3电影、视频等情景赏析法

在课堂上穿插心理图片、心理电影、心理视频等是教学中很好的辅助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更能寓教于乐。如心理访谈、幸福魔方等心理视频可以在课间供学生观看学习。

4.4小组讨论分享法

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针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诸如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上网成瘾现象、寝室集体逃课等现象进行探讨与分享,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头脑风暴、辩论式探讨等都是小组中可以采用的获取同辈经验的方式。

4.5活动、游戏体验法

课堂上可以穿插一些活动,比如上课前利用“手指操”让大家放松下,同时集中精神上课;在人际交往章节的沟通环节穿插“撕纸游戏”等,利于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上动起来,这样互动形式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5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课程内容设计既要兼顾课时量,也要考虑内容的全面性;课程考核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态度的形成;教学形式既要考虑传授知识的特殊性,也要考虑过程的生动性。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并探索出更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理念。

作者:肖晶星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