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发展路径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发展路径

新媒体是相较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各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的统称[1]。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信息整合与互动性为特征的新媒体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调整工作理念与模式,理性剖析当下网络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育人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职能。

1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意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2]。大学生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工作、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深刻影响,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互联网是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变量”[3],信息庞杂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多元化价值观念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而境外势力仍未停止用“和平演变”的方式颠覆中国。在此种情境下,主动占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所在。

2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2.1平台建设不规范

目前,网络技术不断升级、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虽然不同创建主体的网络新媒体平台貌似已形成“矩阵式”网络育人格局,但育人效能甚微。究其根源,还是平台建设不规范所致。首先,不少高校对其建构的网络平台缺乏有效管理,不乏长期不更新的“僵尸”网站、“睡眠”账号;其次,部分网络平台推送内容随意、互动性差;再有一些网络平台信息不规范、审核制度松散,推送的内容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学生诟病。

2.2内容信息缺乏吸引力

的内容对大学生缺乏粘性,既是高校网络新媒体平台的通病,也是高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难点。不少平台的内容灌输性强、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把生硬的管理规定、枯燥乏味的人生道理、原封不动的文件精神搬到网络平台上,教条主义痕迹明显、形式单一,文字素材缺乏加工提炼,沦为传统说教式的育人方式在网络上的延续。此外,还有高校网站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缺乏对大学生的针对性,网络平台界面风格过时,脱离当下大学生的审美取向。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网民基数大,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网络立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网络环境混杂[3]。首先,网络信息监管不力,监管技术落后,以至于网络信息良莠混杂,一些暴力、色情、非主流价值观念等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未得到及时准确的过滤;其次,制度不完善,大学生网络世界中的行为言论无规可依,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薄弱,时常出现行为失范现象;最后,网络安全和舆情监管机制缺乏,舆论爆发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紧急预案,错失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期。

2.4育人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队伍结构上,网络育人工作缺乏统筹,学校、院系、师生之间的职能分工不明确;队伍网络素养上,人员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育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网络媒体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队伍的管理机制上,仍有高校尚未形成专门针对网络育人队伍的管理方法体系,对网络育人队伍的长期培养缺乏稳定机制,队伍成长缓慢[4]。

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发展路径

3.1构建平台体系,规范平台建设

建设好网络育人平台,首先要构建完整的网络平台体系。根据高校架构,形成学校、院系和师生协同联动的网络育人格局: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各职能部门设立分平台,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本院系网络育人平台,并引导、鼓励师生建设自身教育平台。其次,完善平台内部运营机制。打造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网络育人平台,对平台的日常运营进行严格把关,实行审核责任制,形成长期稳定审核机制,对具体内容严守质量关,对和推广严把审核关。最后,加大营销力度,增强平台认同感。许多高校网络育人平台影响力差强人意的原因就在于不注重推广宣传。各网络育人平台运营团队应立足高校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组织、教学课堂、校园活动等渠道加大平台推广宣传,增强师生对平台的认同感,才能扩大网络育人平台的影响力。

3.2丰富网络内容,提高平台吸引力

“内容为王”始终是新媒体时代各类网络媒体秉承的基本原则。高校育人网络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师生、校友,网络教育的内容应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定制丰富多样、贴近师生群体的教育内容,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一方面,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网络教育不仅要牢牢把握当下大学生的关注点,使内容贴近大学生,还要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学会将严肃、枯燥的文件精神、政策文本等严肃的教育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如结合视频动画、漫画、幽默笑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另一方面,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如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定制专门的网络宣传内容,设置新生入学教育、资助工作、心理健康等栏目板块,提高网络育人内容的针对性,促进育人功能的发挥。除此之外,网络平台的形象包装也是增强平台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当下大学生青睐简洁、清新、有活力的画面风格,注重网络浏览的便捷性。因此,高校育人网络平台应该打造符合大学生审美标准的网络平台,才能保证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

3.3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指出,“要依法加强对网络社会的监管力度,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5]”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这层“硬约束”。高校要形成科学的网络制度,统一规划布局,保证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制度层面,目前国家层面关于规范互联网使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是2017年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四则条例规定。除了全国性的网络法律法规外,高校还应根据学生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校园网络使用规范条例,以最大限度降低网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网络育人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管理层面,注重“刚柔并进”。一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即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组建专门监管部门负责统筹监管,建立师生齐抓共管的监管模式,及时把握舆论导向,扩大监管覆盖面。二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即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还未形成系统、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容易被一些有害信息或非主流的价值观念所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教育管理,线上通过正能量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宣传产品进行思想引领,线下利用教学课堂、校园活动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3.4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培养机制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业网络育人队伍,是开展好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关键。队伍选拔上,优先选拔出一批具备新闻传播、网络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队伍,并选拨一些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优秀大学生,培养网络舆论引导者或担任网络舆情信息员[6]。在网络育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不断稳固壮大育人队伍。队伍发展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网络育人队伍要想与时代同向同行,必须加强学习。高校应定期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学习培训,帮助育人队伍学习最新理论知识,掌握网络传播技术,提高育人队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队伍管理上,推进育人队伍的制度化建设。高校网络育人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育人工作的同时,也应构建育人队伍的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和考核方案,健全激励机制,为网络育人教师搭建更好的平台,对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师生参与到网络育人工作中来。

4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时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正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厘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制定相应对策,才能让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才能让高校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作者:黄丽丽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