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措施(6篇)

高校体育教育措施(6篇)

第一篇:高校以人为本体育教育措施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处于经济强国,军事大国的位置,在体育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虽说在这些方面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教育是百年方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在世界上我国的教育还排名靠后,我们只有不断努力,让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实践教育方针。从目前情况来看,教育事业的各个学科中,体育这门学科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以目前正在积极努力的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措施。高校体育可以说是体育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校体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学生体育素质的一个代表,所以对我国的体育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本文也将以高校体育为例来说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

关键词:

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现代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各种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其中教育事业中的体育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因为有关报道显示,我国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严重的下滑趋势,因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运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教育部门就提出了体育课的课堂项目。甚至在学生的重大考试中都会添入体育这门学科,目的就是为了让祖国的栋梁之材有一个好的身体。现在,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已经被很大程度的重视,甚至有的高校将体能测试与奖学金,毕业与否挂钩,这也是重视体育的一个表现。

一、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身体状况的概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这几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成倍的增长。虽说在马哲里有“量的增加必然会有质的飞跃”的哲理,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随着大学生的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却在不断的减弱。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很好的管理自身,尤其是在运动方面,所以他们的身体状况不断的下降,出现各种症状,其中肥胖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具有关专家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有83%的人会比高中重5-20斤,有的甚至更为严重。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国的教育部门推行大学生体能测试,在每一学年的伊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能测试,不同的测试项目占有不同的比重。对不合格的同学要进行补测。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足够的重视这一测试,这一测试结果会直接关系到该生的各种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定。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古有科举制度,现有应试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科举制度被逐渐的废除,但是随着国庆的需要,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这一教育虽然说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但是也有很多的弊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不仅是本国的事情,而且是世界的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国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世界发展格局,任何事情都要与世界接轨。所以教育要看的是在世界中的位置,目前我国在国际中教育地位还很低,所以要努力发展争取早日发展到国际中位置比较高的地位。所以我国的高校体能测试的标准都是在国际教育部门的标准上稍作修改而成的。这样的决定能使我国更快的跟上世界的步伐。

(三)导致高校体育现状的原因

高校体育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大的突破,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在去学的体能测试中的成绩平平,一般没有人能够达到优秀,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格,这就是因为学生们在整个假期内太过于放松,也没有锻炼的意识,所以才会在这个大学生体能测试上栽跟头。从这可以看出造成高校体育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自身的惰性。除了这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校课程的安排。在高校之中,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自学,所以课程安排的很少,目的就是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自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设有各种体育项目供学生们选择,但是由于人多,有的学生就错失了选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机会,在自己没有兴趣的课程上就随随便便的上完课,并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原因,总之就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使高校体育成为现状。

二、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措施

(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学校要有具体的执行方案,并且在执行上要严格但是遇到特殊情况还要酌情处理。所以总的执行方针就是严中有情,在具体的特殊情况上也还是要通情达理的处理。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措施,把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二)对于体育课选课情况有多次机会

在我国所有的高校中,体育课程都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教育方针更有利于学生的体育效率,学生们会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更好的进行,所以体育课自选的目的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恩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让体育课的效率达到最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选课网站,具很多学生反应,每到选课之际,学校的选课网站的系统就会崩溃,这样很多学生都不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每个同学有限次数的更改机会,避免有的同学因操作不当导致没有选上心怡的课程,从而影响后续发展。

(三)对于学生体能测试可以缓测免测

对于高校的体能测试,学生应该努力的去完成,但是确实有的同学因为自身的情况不能完成相应的测试,那么在这时学校应该推行相应的免测的机会。或许是有的同学因为请假或者是比赛等特殊情况而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学校进行相应项目的测试,可以提前申请缓测,而且缓测也应该分时间段进行,这样最大限度的方便同学。但是不管是缓测还是免测,都要有相关的证明,而且必须样的把手,避免出现蒙混过关的情况。

三、小结

本文对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首先是对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是对高校中有关的体育选课和体能测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相信通过这样的解决措施,我国的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的宏伟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作者:张琳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构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考试周刊,2014年第89期

[2]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04期

[3]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雪莲,2015年第20期

[4]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08期

第二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微格教学现状

在体育师范类院校中,体育教育类的师范学生学习了普通课程后,不但要求对专业的根本技术进行掌握,还必须掌握其对应本专业的教学技能。本课题中作者主要利用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为例,对微格教学应用于体育教育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并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现阶段,教育逐渐创新与改革,有着更加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的方式,比如有那些在教学中加以音乐与游戏等各方面内容的辅助来增添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乐趣及氛围,使得相应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的增强。针对这些多样化的新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增加与改变,以及当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教学改革内容,怎样才能使得那些师范类学生可以从各对应的体育课堂中尽可能的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促进自己体育知识的教学技能以及相应组织能力的增强呢,在各类学术研究者与那些体育教学的学者们长期努力的探究实践的成果下,可以明确的了解到微格教学在师范类体育教学过程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能够大大的提高相应的教学效果。

1微格教学在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中的组织实施现状

经过相关调查可以了解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实施了具体的微格教学内容,在本校内也建设了一些多媒体微格教学教室与其对应的相关设备,学校一共建设了大概十余个微格教学教室,在实际开展微格教学中,那些有需要的学生与老师都要提前申请,并且只有在得到相应的批准之后才能正常的使用微格教室。在对其进行课程录制与讲评时,并不都是同一时间开展的,有时候并不是在具体的上课时间进行的视频录制,只有在学生与教师在相关申请批准后,由微格教学室内设备的管理者来安排对应的负责人,根据他们合适的时间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去录视频的,然后在后面的正式微格教学课堂上由授课老师对此进行讲评。所以,贵州大学对微格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完全的实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无数次的试讲、音视频、观看自己的视频和他人的视频,通过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讲解和自我总结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虽然这种教学实施情况下,在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选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的体育教育专业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选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并为其顺利进入实习搭建了桥梁。但是这种教课还是比较单一乏味的,而且把实际的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老师与微格教学指导老师分开,并不能非常有效的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来进行点评教学,不能实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教学的技能的有机结合。就现在的实际情况而言,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校体育教育专业微格教学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如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专业性的技能培训,学校实施微格教学的条件也不是非常的好,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本校微格教学的课时设立也不是相当充足,存在着教学资源与案例教学及其微格教学不相适应等各方面问题。

2贵州省高校游泳专选班学生微格教学学习过程

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选班在实施微格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教学的基本理念,结合与其相关的教学技能训练方式,在开展微格教学以前就要求这些参加培训的学生要对这些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进行了解与熟悉。当各学生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可以自行进行模拟教学操作后,再去申请对应的微格教室开始他们自己的视频讲解与录制,录制完成后就可以在正式的课堂开展中由对应的辅导老师播放和讲评这些视频,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自己与他人的模拟教学视频相互点评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达到提升自己知识技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过程来相互提升、相互促进。

3学生学习的认知态度现状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待某学科的积极性越高,那么平时学习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对待课程的态度也越端正和认真,并且在认知程度比较高,态度较好的情况下,在学习中遇到相应的困难也是比较积极顽强的。就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专选班的学生对待微格教学的认知与态度而言,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调查反映,以下是调查结果。就认知情况而言,在问卷中针对学生提出了“你认为微格教学训练对培养和训练你的基本教学技能有帮助吗?”的调查结果:通过对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微格教学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可以由整理数据了解到:95名调查对象中有61.5%的学生认为微格教学对于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是觉得有帮助的学生占到了31.5%;不过不容乐观的是依旧还存在7.5%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是没有什么帮助的。通过数据结果可以了解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微格教学的作用的,有着正确的认知度,但是还仍然存在一些认知程度不够的学生,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待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教学实施微格教学方案的态度,影响着他们对待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在针对学生态度调查项目中,根据学生问卷中,在实际的微格教学课程中“你会主动的对相应的教材方案进行研究吗?”与“在现在的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你对那些教学中的问题关心吗?”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调查结果显示:总共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77.5%)会主动去研究学习微格教学教材与方案,其中有44%的学生是经常主动去研习的,31.5%的学生是偶尔去对相应的微格教学课程及教材教法进行研习的。当然不容乐观的是还依旧存在22.5%的学生不会这样做,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并不是很好。调查显示:数据结果能够了解到,关于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待微格教学的具体态度而言,这95名调查对象中达到了22%的学生对相关教学问题还是非常关心的,41.5%的学生是比较关心,同样也有超过一半以下的学生(63.5%)的学生是对微格教学中问题关心的,有着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同时还依旧存在27.%的学生只是持一般般态度,更有甚者的是存在9%的学生竟然是不在意不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对待这门学科没有相对好的学习态度。这说明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在微格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好的学习态度的,也能正确的认识到其作用与影响,能够积极的参与与练习相关技能,但是还存在一小部分学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去学习去掌握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学相关的技能与理论知识。

4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微格教学开课情况

通过相关访谈与问卷调查,对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微格教学的具体开课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了解,以及根据实施情况对学生对待其开课情况的满意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贵州省高校游泳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微格教学的开课时间主要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学时一共为54学时,总共2学分。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相应的学生对具体开课情况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我们知道只有23.5%的学生是非常满意这种开课安排的,其中33.5%的学生比较满意,26%的学生感觉一般,但是却还有16.8%的学生对这种开课安排是不满意的,这说明本学院在微格教学开课安排方面还不能较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满意的。这主要是课程安排上还存在着不合理与缺陷之处,相应的课时相对来说不足,而且开课时间应该更加提前一点,从第二学年大二期间就应该开始涉列这方面的课程安排,让更多的学生涉足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更好的为大三下及大四期间的实习做好准备。

作者:喻强 单位: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汉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施小菊.[M].厦门大学出版社

[3]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三篇:一体化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研究

摘要:

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是解决因高扩大招生规模带来教育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内涵进行研究,对柳来河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从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实行跨校选修、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建设精品课程等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柳来河一体化;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

前言

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提出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区域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和相互开放,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广西科技大学、河池学院、柳州师专来宾校区等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区域高等院校资源共享方式和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内涵、属性进行研究,对柳来河高校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进行探讨,试图为柳来河高校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1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内涵

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是指以各高校地理位置的分布结构所划分的、各高校所拥有的、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密切相关的、能满足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群健康水平、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的总称。按其存在形态,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体育教育资源与无形体育教育资源。有形体育教育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泛指硬资源,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等。无形体育教育资源,亦称软资源,如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体育学习、锻炼环境条件、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是一种看不见的智力或人力资源。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互动、共享,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

2柳来河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依据

柳州、来宾、河池市位于广西中部,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支撑。三市呈雁型梯度发展态势,进入了以柳州市核心动力,来宾、河池两市齐飞的发展阶段,三市的文化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柳州市良好的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区域共享的服务平台。柳来河的一体化为广西的经济、文化和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作为物质基础;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体育事业的发展更能体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2.1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

区域具有承东启西、南下北上的交通区位优势。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来宾、河池市是广西乃至我国西南重要的交通通道,湘桂、黔桂和焦柳铁路交汇于此,桂柳、柳南、柳宜等高速公路贯彻其中,尤其是三市主要城区基本形成了1小时的经济圈。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柳来河一体化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2.2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3013年1月5日下发的《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确定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区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广西科技大学、河池学院、柳州师专来宾校区等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区域高等院校资源共享方式和途径。开展跨市、跨县、跨校际间的合作,建立教育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师资交流和合作培养,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重点建设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加强三市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办柳来河区域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等,实现文化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对接共享,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柳来河一体化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3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高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对广西高等教育区域性的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一五”期间三市的年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的22%,特别是柳州市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13.5%,居全区第二位,柳州有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大,直接促进了高等教育在柳来河地区的发展,如2013年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河池学院;2012年原广西工学院改名为广西科技大学等。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合作基础。

3柳来河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

综观我国关于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研究途径主要是集中在学分制下的跨校选课与辅修、体育教师资源优化整合、体育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实验室与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根据柳来河高校的分布特点、各校的办学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本研究认为主要应从实行跨校选修制度,促进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及区域性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体育教育资源,提升柳来河高校在区内甚至全国体育教育中的地位。

3.1确定正确指导思想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体育教育资源整合途径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向“学习化社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既是学习化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也是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主体的最佳表现。对高校体育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整合,就是试图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服务。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化社会为标”是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导向,是优化整合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战略指导思想的内核。

3.2确立选修课的理念,实行跨校选修课制度

跨校选修课作为整合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改善高校办学效益的切入点,应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足够重视。实施跨校选修课的前提,一是参加实施跨校选修的学校都采用学分制的管理。二是参加跨校选修的学校必须对选修课程的学分相互承认。三是地理条件适宜,交通便利。四是在学生跨校选课手续和考核成绩管理上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简化程序,实行有效管理。柳来河一体化为跨校选修课的开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跨校选修课需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来开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广西科技大学课开设游泳课来弥补河池学院学生想学游泳的兴趣爱好,河池学院则可以依托地方的优势开设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

3.3促进三所高校体育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资源。柳来河三所高校经常举行区域性的培训班、教学技能比赛等来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相互聘请资深教授到各所学校去担任一门具有特色课程的主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高校建设的时间、成本,并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3.4促进区域性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柳来河三所高校因根据精品课程的“五个一流”来建设区域性的精品课程,各高校在建设精品课程时,由一名资深的教师带头,从其他两所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这样集思广益制作出来的精品课程能更好的从三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便于在三所高校开展,有利于区域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罗强 单位:河池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桂发改规划[2013]3号.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R].国家体育总局,2000.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5]郭鼎文,许斌,盖洋.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育武术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方法,以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目标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武术教学体系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认为武术教学应该从提高专业目标培养认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养和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武术传统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对口专业,以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以及学校体育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学生体育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的核心工作。自武术被列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以来,为中小学培养了众多武术师资力量,武术教育在中小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武术被列入主干课程以来,涉及内容、方法、评价等武术教学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针对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和讨论也不曾中断,可谓百家争鸣。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普遍存在的武术教学问题为基点,探求教学进步的新思路,以期为武术教育更良性的发展提供思考。

1、当前武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目标意识淡薄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严格动作规范,以训练的方式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竞技武术高、难、美为技术评价标准,过于追求比赛名次。在教学中积极向全国武术冠军看齐,基本以培养一个武术运动员的要求和标准来训练学生。受此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效仿运动员的技术,追求空翻、旋转等难度动作,对练习武术基本功没有耐心,难以踏实地练好一个手型手法。武术理论的学习也非常的缺乏,不少学生在毕业之时对武术技术理论知之甚少,空有一套半生不熟的武术套路动作。虽然,武术竞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难、美的技术呈现能够刺激学生的挑战神经,但是,参与竞赛毕竟不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不应该过分追求。教学应该围绕专业发展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的设计,都应该体现专业目标引导下的学生教学能力需要。

1.2教学内容更新有限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武术课程一般包括必修、主项提高、选修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开设的教学内容各异。武术必修课程一般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或二年级第一学期,“普遍教授的都是太极拳,武术初级拳,基本功,武术教学内容多年来并无什么改变和创新。”[1]武术主项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相较于必修课程其动作难度较大,演练水平也要求更高,学习时间也较长,学习3-4个学期,一般在二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大部分院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武术国际竞赛套路,学生需掌握拳术、短器械、长器械三个子内容。各校课程设置与学习内容大同小异,变化较为有限。刘娟对安徽七所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业选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大部分院校开设的内容更新有限,缺乏创新。[2]

1.3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

武术教学的质量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制约,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左右着教学质量。不少院校存在着“武术教师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灌输武术技能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¼教师理论知识欠缺,武术意识淡漠,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欠佳。”[3]几十年来,武术教学的方法基本处于讲解、示范、反复练习的阶段,无论是因为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所限,还是归因于教学硬件设施所羁绊,慕课、微课堂、网上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难以引入武术教学课堂。这不仅仅是阻碍了武术与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更加深了武术与现代教育之间的鸿沟。教育要面向未来,在师资培养上如果没有做好未来趋势的教学引导,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的缺失就不只是影响了学生当下的学习体验,还可能扼杀未来体育教师现代教育多样化的创新意识。

1.4教学评价单一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过于注重技术、技能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4]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技术、理论、考勤三个板块。技术评价,即所学武术动作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是否规范,动作是否协调有力,劲力顺达,拳种风格是否突出等等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二个板块是理论,武术理论学习课时与技术学习相比课时非常有限,对武术技术理论、教学理论和武德的理论涉及不足,缺乏较详实的教学过程。最后是平时成绩,该板块的判定主要关系学生出勤、日常上课积极性表现等。然而,不少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有“唯技术论”的情节,过度偏向于技术评价,淡化甚至忽略其他两个板块的评价。显然,武术教学中的评价过于侧重学生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足。

1.5跨学科知识运用不足

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观,一位合格的现代体育教师是复合型的体育教育人才,即是说,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系统的构成,除去武术、篮球等技术课程外,还有诸多理论性课程,例如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等,开设诸多的课程,说明专业培养的体育教师是一个具备现代综合素质的体育教师,其应该拥有多方面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武术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武术教学引导。例如,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为什么要20分热身,在进行顶肘、撩裆、锁喉、击打后脑等攻防动作时所涉及的生理和解剖学知识是什么。然而,不少武术教师仅仅是在做“本职”工作,在教学生武术动作,还难以打开自身教学的思维,缺少足够的知识引导和串联。

1.6武术传统继承不足

武术是源于实践格斗的文化传统技艺,格斗技击是武术技术的本质属性所在。然而,实现既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格斗攻防能力,又同时兼具体育健身功能的武术教学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学习武术之初抱有极大的兴趣,往往都关心学习后的攻防能力。然而,在学习时却发现教师针对武术动作的攻防讲解有限,反复的武术动作练习时间太多,且枯燥乏味,攻防练习安排更加的稀少。另外,武术技术丰富的文化意蕴被忽略,例如仆步穿掌,在教授此动作时往往要强调重心由低到高的起伏,动作由快到慢节奏,攻防含义由防到攻的转变,要点讲解繁琐,而且学生理解较难。假设用传统武术学名“燕子抄水”的意向进行教学,相信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语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是武术的主要文化构成,然而在实际的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鲜有体现,难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看见武德的踪影。这些武术文化传统的丢失让原本具有浓厚武术兴趣的学生,在上了武术课之后兴趣尽无。有学者呼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学生众多‘身体运动’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去对待,不应该再以‘体育化’的思维去理解武术,要站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角度去对待武术在学校的教育。”[5]显然,不少教育工作者对武术是文化的认识还不足。

2、武术教学改进对策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武术教学获得新的教学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武术教学预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现更为健康的成长,必须正视问题的所在,同时积极改进。抓住武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集中解决,想必能对体育教育其他方面形成积极的联动效应。

2.1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理念,提高目标意识

“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6]为了避免武术教学走向体育教育专业目标培养的异端,应该积极转变武术教学理念,重新认识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回归专业教学轨道。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将以培养学生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等能力作为主要的施教目的,在教学过程,内容选择、教学设计,评价等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角色,多考虑学生应该练什么,为什么要练,未来教什么,怎么教。将学生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当中去,将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尽可能的在教学中获得。在开课之初和课中要积极进行课程目标认知培养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要将学技术、教技术的思想深刻的印在学生脑海中。只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目标意识,教师和学生的所想所做、所教所学才能按照专业预想的能力方向发展。

2.2技术教学: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武术教学应该根据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对象的异同有区别的进行教学。必修课是面向整个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整体学习情况,会技术、会教学是共同的目标。具体而言,在进行武术教学时不应该过多的苛求技术规范和难度,不仅要求学生能完整、熟练地进行基本技术展示,还要求具有基本技术环节分解教学能力。课堂中要积极开展互教互学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讲究“一专多能”,所谓“一专”,是指掌握一项较为突出的运动技术。无疑,主项提高课是对“一专”能力的实现有力的支撑。主项提高班应该比必修班的学生专项能力更进一步,需具备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对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具有深刻的认识,所学的技术难度更高,且各项技术表现优秀;在武术教案、说课、组织教学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强技术、强教学应该是他们的发展目标,他们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武术课程教学的中流砥柱。选修课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特色拳种武术技术介绍和攻防为教学的重点,淡化技术规范的要求,强调技术表现特点,灌输武术的一般教学规律和基本知识,同时开拓学生的武术视野。因此,选修课应该是培养看懂一般技术和培养一般教学的能力。

2.3教学内容:一般与特色相结合

武术拥有众多的拳种和流派,它们技术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省市区,是各地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以服务于大部分中小学体育事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首要任务,还肩负着继续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各地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可就近选择部分当地优秀的拳种纳入教学,将规定武术套路与当地特色传统武术相结合。这不仅增加了武术教学的活力,还开拓了学生的武术文化视野,同时也为一直苦于难以传承的传统武术找到了生存的土壤。例如,以河南少林寺为中心的中原地带高校可将少林拳纳入教学中,以武当山为核心辐地的高校可选择武当拳术,广东等南方地区可选择蔡李佛等传统南拳,北方各地可截取戳脚、翻子、八极拳等等。[7]将国家规定竞赛套路与各地传统拳术结合,不仅能激活高校教学的活力,而且在学生的身边找到了武术生存的根。

2.4教学评价:提高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比重

研究以为,以培养未来体育师资为核心的武术课程教学,其教学评价应该进一步突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运动项目技术与教学能力应该双重掌握,不应偏废一端。应该让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教学中来,创造学生进行教学的机会,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能力评价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学能力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日常中以教学为目的学习掌握情况,例如学生在学习马步变弓步冲拳后,首先熟练的掌握了动作,其次,很快能够模仿教学,甚至创新教学;二是针对整个课程结业时的教学能力评价,是教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例如,在课程结束考核时进行有选择的教学。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教学中愿意进行“角色互换”的方式培养学生教学组织能力,说明学生对参与武术课堂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勇于用实践证明自己组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8]教学评价是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对教学效果检测,以及教师教学方法改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还左右着专业目标的实现。武术教学要应和专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在技术、基本理论、日常考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教学能力评价。

2.5教师:提高教师综合职业素养

作为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高校武术教师,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甚至应该走在学生的前列。就目前来说,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首先是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是由多学科教师实现的,教师培养已然是一个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准入的系统工程,以一己之力难以实现。然而,不少武术教师脑海中还有着浓厚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带徒弟”的思想,期望在学生脑海中树立师傅的“权威”,这与日趋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不甚相符。现代武术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思想,淡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傅本位思想,将以培养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未来人民教师的职业定位思想深入脑海。其次,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武术教师,应该积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武术教学引导,启发和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武术教学中,打通武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系统串联,新时期的武术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专业综合素质。最后,提高武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日常教学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武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灵活多变,符合时代需求”。[9]以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进行武术教学,让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搭上时展的列车呈现不一样的风采。这既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够促进武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2.6文化传统:将武术传统贯彻到教学始终

如今,武术是以一个项目的形式,以健身的手段置于体育教育专业之下,但是,武术的传统并不能就此而被忽略。武术是基于“打”而产生的技术,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在教学中,无论是拳术练习,还是器械演练,动作的含义、表现意识,都应该彰显技击的意蕴,否则练习武术将无异于练习广播体操。因此,武术教学不应该只是套路技术动作的学习,还应该进行攻防意识的灌输,甚至攻防教学。例如,在学习初级三路长拳弓步冲拳动作时,两人一组,结合动作指导学生进行上步格打-冲拳的攻防练习;在练习枪术拦、拿、扎的技术动作时,一个学生先练习扎抢,另一个学生进行拦、拿抢练习。此外,传统武术名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燕子抄水,懒和尚披袈裟等,具有生动画面感的表述能够对学生理解武术动作由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实现武术更好的传承。另外,在套路学习中进行攻防练习,对学生武德的培养也大有裨益。传统武术中的攻防格斗既是相互之间体力、智力的较量,也是一场得与失之间利益的纠缠,其也不失为一种道德修养途径。只有经历过拳拳到肉的格斗实战,方能够体会到切身的失(被打)与得(打),只有经历了才能理解竞争中获得与失去的不易。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只有体验了失去的痛苦才不会轻易将伤害加之于他人,这无形之中所获得的既是生活体验,也是武德修养。切身感受获得的道德修养,相信比重复练习技术动作和感性的语言教导得来的更加可靠。因此格斗攻防意识的培养不应该被丢弃,而是应该密切结合攻防进行教学。“武术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载体,其武学思想、技击动作和武德礼仪无不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9]因此,应该将武术文化传统贯彻于教学始终,文化传统特征应该成为武术课程立于体育教育专业中重要的标志性身份,不应该被忽视。

3、结语

教育发展没有终点,教学中的问题也难以穷尽。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立足于高校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直面现今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正确认识培养目标、教材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完善武术教学中的不足,不仅对促进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具有直接的益处,而且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目标实现提供了保证,也为中、小学武术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作者:段斌 白廷祥 单位:惠州学院体育系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莎莎,侯二牛.“三位一体”推动高校武术文化教学改革研究[J].武术研究,2016(2):44-46.

[2]刘娟.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52-155.

[3]陈德平.普通高校武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4,20(3):238-240.

[4]苏克强.文化传承视域下山东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9):58-61

[5]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1-2.

[6]蔡仲林,翟少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4(5):1-3.

[7]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2-65.

[8]杜聪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5(2):73-75.

[9]胡平清.武术教育的基本特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48-152.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研究

摘要:

云南省与东盟具有特殊地域优势,其高校间的体育教育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凸显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阐述了云南省普通高校与东盟国家(泰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以大理大学为例分析了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交流合作现状,探讨了云南省普通高校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的可行性,为能更好的提高两国间高校体育教育合作与发展起到特殊的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云南省普通高校;泰国;体育教育;合作办学

大理(学院)大学在2006年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下首批确立的四所试点高校之一。历经十年,大理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硕果累累,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突出。通过大理大学与东盟国家—泰国的体育教育交流的合作为典型代表。云南高校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的条件和机遇逐渐成熟,这将推动云南省普通高校在实施“走出去”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云南省普通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体育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高校体育交流,可以促进双方外交的和平发展。通过云南高校与东盟各高校体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协助国家促进与东盟体育交流合作,满足同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共同开发体育产业、推进本国的体育事业快速向前发展,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济稳步提高、社会和谐发展、边境和谐安宁的重要途径。2009年7月,云南开始实施“桥头堡”战略,云南省教育厅在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体育教育的合作积极推进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云南高校的体育教育交流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探索阶段,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与合作共建,使它成为加快建设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起到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云南高校与东盟的体育教育交流的合作,积极促进双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借鉴双方的高校体育专业办学经验,共享双方高校办学的优势资源,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合作、人才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办学水平。有利于优化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节省教育资源,拓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大理大学与东盟国家—泰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例

大理(学院)大学自2003年至今,已经有21名教师到泰国东方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春武里体育教育学院教授田径、武术、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体操等专业、学生64人次到泰国东方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春武里体育教育学院短期学习泰拳、网球、帆船、皮划艇、游泳、藤球等课程。每年一度“大东方体育、艺术文化节”如今已经到第十三届,在文化节期间,双方除了艺术方面的展览和交流外,还有体育赛事的举办,例如文化节期间泰国东方大学和大理大学均相互派送篮球队、网球队、五人制足球队等参加比赛,通过比赛相互学习、相互加强了沟通与合作。除了运动技能的教授外,均邀请合作对方院校知名教师给予本校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于2010年举办了国际篮球裁判理论和技能训练研讨班。同样2011年4月,举办了为期6天的“运动生理学和篮球技术统计”学术讲座与培训,为两校体育交流合作增加了更多的学术内涵。

三、云南省地方普通高校与泰国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的可行性

1.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创多样性的合作办学模式。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角,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目前尽管体育教学领域国内与东盟的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老挝等国,国内参与联合办学的学校也只有6个地区的7所高校。但是,云南省近年也不断有高校开始尝试与泰国高校开展“3+1合作办学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第四学年赴泰国高校学习一年(12个月)或“3.5+0.5合作办学模式”即:学生自愿选择在第三学年赴泰国高校学习、实习半年(6个月)的模式。不少高校长期开展的高校间体育教育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文化交流或短期交换学习或夏令营的形式积累,合作办学项目逐步稳定和成熟。

2.高校间体育教育的合作办学,体现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促进创新地开设新的运动项目课程。云南属于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十分丰富,云南的少数民族与东盟国家不少民族问有着共同的族源,在生活习性、文化、语言等有许多相似之处。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云南的彝族、傈僳族、拉祜族、苗族与泰国彝族、傈僳族、拉祜族、苗族都是同族源。积极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合作办学中开设相似的传统运动项目,如少数民族的摔跤、秋千、传统武术。同样把泰拳结合传统武术、泰国传统体育舞蹈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相结合的课程,如:云南边境地区藤球和泰国传统藤球的融合等等,新课程的编制和开发为丰富合作办学打好课程资源基础,同时也能增设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

3.积极利用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对外教育环境,开创云南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办学新篇章。云南省实施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下,不断完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服务体系,教育管理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国际合作保障措施,鼓励了云南普通高校“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合作办学。高校间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促进高校间体育教育的长足发展,不仅保障高校间体育项目的合作训练同时也提供了有利的合作办学条件。

作者:李佳 单位:大理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强.影响中国与东盟体育交流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王虹,陆国田,刘玮宏.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前景展望[J].大理学院学报2013(10).

[3]苏祝捷,邱团.中国-东盟体育教育合作办学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2(19).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教学现状及策略

摘要: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水平的现状,要想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网球人才,将高校体育网球课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平台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因此必须针对高校网球课现状制定出有效可行的策略,从而提高高校体育网球课的教学水平。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现状为基础,对几点主要矛盾及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网球课;教学现状;策略

一、现在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教学方法方面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重复练习、变换练习及讲解与示范等。这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创造性,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网球学习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网球的需求,不能满足国家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等。即使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诸如比赛法、预防与纠正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却很少被使用,不仅无法提高网球专业的教学水平,也限制进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程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理念方面

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网球人才,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同时全面的动作要领也要必须熟练掌握,要想实现网球技能的全面发展必须以网球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动作技能为基础。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上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各项网球动作技术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全面掌握动作技能的现象,即“无本之木”现象。这些网球运动员因此不能称为专业的网球人才,因为只要遇上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必然会输掉比赛。

(三)教学基础设施方面

网球课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两方面。众所周知,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但是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程缺乏专业素质强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缺乏学历高的老师,这些无疑都制约着网球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有教学设备的丰富性和先进性。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网球课上缺乏先进的器材以及专业的场地等,从而抑制了网球课水平的提高。

(四)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水平是不同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使教学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最合适的指导。同时还有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例如班级上课人数,学生自身基础,场地不适等。

二、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教学现状问题的策略

(一)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创造性

教学方法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网球的学习效果,还影响及对于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说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的教学水平很关键。因此在以后的网球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不断学习与领悟新的前沿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外,老师还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造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网球专业人才。

(二)注重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的结合,转变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专业的网球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掌握熟练的动作技能,只有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的综合掌握,才能促进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想提高网球的教学水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动作技能的教学外,还必须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两者并重。

(三)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设施的更新及完善,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在体育教学设施上,专门建设进行网球学习的场地,修筑辅助设施,对于网球教学设施给予积极的全面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健全的体育设施设备,满足学生进行网球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对网球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的网球人才。此外,高校应该着手于引进多媒体教学的设备,增加投入,为网球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招聘高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师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加大对教师的质量要求,尽量从专业素质强,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教师学历等方面严格把关,选出最优秀的教师,以防教师本身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全面掌握从而加入到师资队伍中而导致的学生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从网球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严格把关。另外,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而获得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动作技能,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师的业务学习渠道,使老师的业务水平及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动作技能,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

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应该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教学现状,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主要讨论了注重理论基础与动作技能相结合,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创造性,进行方法创新,在教学设施方面加强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给当前高校教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现状及其策略方面的研究给予参考价值。

作者:李建鹏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向玉山.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2.

[2]邓行意.高校网球初学者心理训练的作用与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

[3]王长磊.高校网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