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8篇)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8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途径

一、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体育教学发展。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将体育技能的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却忽视了体育精神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淡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单一,从小学到大学几乎采取同样的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不高。体育教学不但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能的重任,还具有锻炼学生意志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这一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同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创新,使体育教学能够为现代社会和企业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思想不开放,通过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体育信息,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理念,提升人格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求。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首位,在课堂中逐渐实现师生平等。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正是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在课堂中转变观念,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这种教学改革有助于在高校内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引导着,学生则成为认知主体的发现者与探索者,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提高其对终身体育观的正确认识。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目前,多数高校依然将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理论讲解过多导致学生体育实践机会不多。体育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项目,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这一点,因此,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其次,在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过程中,一些高校并未认识到体育教学的正确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技术的传授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体育与多个学科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且体育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对其日后学生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现代体育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理念,将体育与人文、社会以及保健等进行分离,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最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身为主体,而学生在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则常被忽略。教师过分强调对课堂和对学生的掌控。

三、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途径

基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对其改革进行分析并做如下阐述。

(一)转变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和改革目标。

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改革具有直接影响。在高校体育改革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同时,要从根本上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培养终身体育观这一目标,并且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推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体育教学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文化、政治等多学科,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绪,摒弃以往简单的灌输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对教师对体育的教学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的现状实施正确的教学模式。

(二)丰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了,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占据了主导,导致学生的兴趣低下。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法、任务教学法等。在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总之,教师应将以往的传授型教学方法改变为引导型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体育动作,并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采用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综合性的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大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体育成为丰富其生活的主要项目。但受到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运动能力偏低。针对这一点,高校应设置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加大对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引进专业的体育教练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身心全面发展,满足体育发展的根本目标。

四、总结

总之,高校体育在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其必须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采用正确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同时,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投资,在高校内湖组建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团队,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者:罗家弘 何寄峤 单位:新余学院

第二篇:高校阳光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1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阳光教学质量,大力宣传、推行正确阳光教育教学理念,还需剖析阳光体育教学的作用并引起师生高度重视,进而提高高校阳光体育教学实效。

1.1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应试教育枯燥无味,使得高校学生认为体育课即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此种无专业技术性的体育运动根本就不满足学生运动需求。而阳光体育教学更符合学生想锻炼、想运动的心理,可从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更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1.2可弥补消除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高校阳光体育教学提倡尝试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在体育课堂上提供多样化体育项目课程,并依照院系现有条件,进行试点教学,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体质、兴趣等高校学生自身需要,自主性选择体育项目,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抑制学生性格的不足。

1.3可增强高校学生体质:

一个国家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主要指标即为青少年身心健康,且有强健体魄与坚强意志,此也属于判定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性标志,这属于国家体育实力与综合实力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大学是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阶段,学生体质水平高度直接影响了学生个体健康成长情况,并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综合素质高低,因此高校阳光体育的开展更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可提升学生体质。

2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树立正确的阳光体育理念:

高校阳光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均应树立起正确的阳光体育理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为主要载体,增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每日锻炼、勤于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自身强健体魄。

2.2营造浓厚的阳光体育教学氛围: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关键即是在校园中营造较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不断优化校园舆论氛围,并从两方面在着手:首先需利用高效各类媒介平台,包括广播、网络、课堂教学、知识竞赛、讲座、文博等来对阳光体育展开全方位宣传活动,并将健康理念融入到校园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增强体质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阳光体育运动口号应深入学生心中,从自身实际出发,建构高水平的体育竞技队伍,尽可能的发挥高校体育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阳光体育课堂教学中。

2.3不断完善体育教育设施:

阳光体育教学理念始终无法离开良好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的支持,高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尽可能多的增加体育健康器材,不断完善与更新现有体育设施,创造较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延长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阳光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4科学开展体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是以丰富体育活动为主的,教室需进一步了解眼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并综合考虑学生个性身心特征,体育基础能力等,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当下学生喜爱的、流行的娱乐性与实用性的体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瑜伽、健美操、跆拳道、散打、溜冰练习;开展多种自行车活动训练,喜欢打球的学生,教师可为其讲述一些传球、投篮等技巧,并定期在校园开展篮球、羽毛球等多项比赛;喜欢跳街舞的学生为其提供专门的场地和所需设备,提升他们参与阳光体育的意识与积极性。此外,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正确拿捏体育成绩中的分值权重,不可用过去的分数高低判定学生活动情况,并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测试工作,相应的素质练习方法与测试需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相结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尽可能的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功能:

高校社团种类相当丰富,涉及到的体育类社团包括足球社、网球社、篮球社等,体育社团大多由很多有相同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学生构成,有较强的自发性与群众性。体育社团内可通过开展多形式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满足他们多样化体育运动需求。若要促进高校阳光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还需尽可能的发挥体育社团功效与作用,不断完善社团组织管理结构,让更多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也能确保阳光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结语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在和谐社会视域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更利于“健康第一”理念的形成,而且高校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非常重要。但阳光体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还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方可取得突破性成就。

作者:罗敏 李长 单位:华江西省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一、高校体育教学之现状

1、体育课程设置的模式滞后

传统的体育课程设置比较落后,课程模式比较陈旧,课程内容繁杂,主要的表现就是内容的涉及面没有广度和深度,很多的教材内容都是泛泛而谈,缺乏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这样的课程设置往往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很难提起兴趣,无法领会所学的体育内容和动作,甚至很难将学生的爱好和所讲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需要教师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

2、体育教学形式简单

体育课时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教学的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传授技术为主,主要强调体育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这种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导致当前体育教学效率低下,这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普遍的问题。这种教学形式会导致高校体育的教学很枯燥和死板,过分的强调规范和规整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些年来,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是以讲解、示范和练习而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体育健身的乐趣和兴趣,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也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上,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也满足不了学生运动的欲望,更难以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习惯。

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现在,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停留在用统一标准的运动技能来打分,这种评价标准会比较死板,很难发挥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扼杀了很多学生的体育才华,这些考核办法没有运用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大部分学生爱上体育课,明白体育课开设的目的和任务,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这些都让很多学生为之烦恼,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改变评价的模式和方法,让评分标准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这些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以成绩论成绩,应保证体育考试的人性化和合理化。

4、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下降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的爆炸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年进入学校的学生素质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也需要教师的发展跟上时展的主要趋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将时代的精神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使得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当中,不能吃透教材,导致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向学生讲述真实的意思,这些都是造成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加之,高校的体育教师从年龄上来讲呈现一个青黄不接的现象,年龄大的教师不能跟上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还是按照旧的模式进行教学,青年教师的引入又是比较困难。

5、高校体育教学设施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场地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如上课没有教室一样,上体育课没有体育场地是很难进行的,近几年高校扩招的现象使得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引发了体育场地的竞争,很多高校由于经费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体育场地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这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场地意味着大学生少了青春的激情和挥洒热血的舞台,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不全面,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都比较缺少,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我们去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向在哪里?这些是我们教育界人士多少次讨论的话题,成为制约我们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现阶段体育教学出现的情况,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一种热爱体育、奉献体育的精神,不断的构建一个完整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1)体育课程设置的调整。

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改变传统的体育项目,引进新型的和现代化的体育运动,从而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科目。在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除了设置体育专业基础课之外,再加上诸如体操、网球、排球等项目,使得学生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体育活动的能力。

(2)考核内容的多元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教学评价成为教学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此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改革的前提。因此高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当中应该包括各方面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理论知识、选修课的考核、平时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不仅关注课堂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和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会使得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生的努力做一个完整的评价,也作为一个最终的成绩。

(3)软硬件条件的添置。

体育教育当中,体育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增加对于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对于保证高的体育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师人力资源的体系,优化教师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引进优秀的有水平的教师,提高学历层次,调动整个学校的人力氛围。其次,要加强资金的引进,可以在学校建立体育场和体育馆,在上课的时候就有了可以充分展示的一个舞台,在放假之后也可以让学校将这些体育场馆进行合理利用。因为只有体育设施不断的添置和更新才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课程和体育理论的改革才能有实践的场地。

2、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如何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也应当去探讨和研究,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也成为了全国研究的共同课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1)体育教学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学思想首先要得到改革和完善,将健康第一,不断创新的理念作为教学思想,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有一股比较强有力的动力进行下去。这个思想要让所有的体育教师都有这个思想观念,从而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体系。思想会指导实践的重要前行,也成为了一面旗帜和发展的方向,体育工作者和教师也会沿着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去不断的前行去努力,去实现教学目的。

(2)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与主要目标的改革。

因为体育教学过程不能对增强体质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教学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一种体育运动的方式,或者对体育理论的一种理解,让学生不仅掌握体育方面的相关规则和知识,也会让学生明白各种运动的锻炼方法,逐渐让学生养成健身的能力和习惯。每节课的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也需要做出改变,因为这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会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当中,教学方法需要满足客观的要求,也会让高校教师不断满足高校教师的发展需要,让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看到希望,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不仅要注重教会做人、做事,不断将教学和健体、劳动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不断的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发展,把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黄珂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系

第四篇:生成性高校体育教学运用

一、生成性体育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一)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指在教学之前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这一过程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具有较多要求。作为准备工作,教学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前提。教学生成无法提前进行设计,具有不可预见特征。生产性体育教学通常是对预设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具有动态性特征。生成性体育教学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体育教学过于模式化的弊端。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创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生成性体育教学使高校体育的完整性更高,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教学预设作为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基础,同样不容忽视。缺乏正确的目标预设,会使体育教学失去方向。总之,教师要正确把握生成性体育教学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重视生成性体育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非线性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这要求体育教师对以往体育教学中较为刚性的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多变的体育教学过程。因此,应制订动态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学注重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的设计。生成性体育教学可以改善传统体育教学的呆板特征,强调对体育教学中发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生成性预设是将教学设置成弹性的板块,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生成实际上是一种弹性的预设,符合体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三)注重选择有效的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

生成性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补充,只有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对经验,对生成性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把握生成时机,确保其实现。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或信息是否与体育教学具有相关性,摒弃与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关的教学资源,以免影响体育教学的进程;2.生存性体育教学资源要具有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在内容或形式选择上要致力于创新,确保其实际意义的发挥。3.考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是否可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感受,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发挥的资源才符合教学需求,教师要对这一点进行正确把握。

二、生成性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造成严重的影响。作为新兴事物,如何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是关键。生成性体育教学对教师素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较高要求。要发挥其积极作用,要求体育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便出发,进行正确的教学资源选择,以促进生成性体育教学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体育课前教师“充分的预设”。

基于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设。包括目标确立、资源选择等。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教学方案,并为学生预留参与空间。作为生成教学模式的基础,预设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缺少了正确的预设,体育教学将偏离轨道。另外,体育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处理体育项目进行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确保其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择。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项目单一,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生成性体育教学的采用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满足现代学生的特点,提高现代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要求教师在进行生成性体育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前提。教学内容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并且研究不同运动在生成性教学模式下容易出现的问题。目前,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其重点内容。教学方式上可采用任务教学、情景预设教学等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度体育教学形式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提问,教师可正确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师生互动。问题的预设要具有随机性,注重学生的思维创新,从而引发教学生成。

(三)建立与生成性体育教学相匹配的管理、评价系统。

高校还应建立与生成性体育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管理系统和评价系统,从而优化教学环境,为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条件。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因此除了要满足理论教学之外,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形成要满足体育教学实践。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效率,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并且掌握学生的体育运动状态和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同时,要建立与生成性体育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评价系统。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技能掌握的评价,而生成性体育教学具有动态性,强调教学意外的解决。因此,要建立相对应的评价系统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总之,生成性体育教学具有一定复杂性,基于其重要性,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确保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总结

生成性体育教学强调体育课堂的动态性,并寻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特点,因此在高校内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条件的准备。生成性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何获得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也是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应加大对这一模式的宣传力度,并且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条件,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才能促进其实施,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何寄峤 罗家弘 单位:新余学院

第五篇:生成性高校体育教学

一、生成性体育教学的特点

要充分发挥生成性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生成性体育教学。事实上,这种教师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改进和补充,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生成性体育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其主要体现为这种教学模式关于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参与。同时,生成性体育教学模式致力于实现师生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动态体育教学过程,满足体育的实践性需求。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生成性体育关注学生本身,强调动态性和过程性,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其次,生成性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则担任了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角色。在生成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挥,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成为一种互动过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并进行必要的切磋,不断的提高体育技能,实现共同进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后,生成性体育教学模式关注偶发性实践,确保了学生的运动安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对于意外事件的处理方式,而生成性体育教学则更多的关注偶发事件,对其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估,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维持体育教学活动的连贯性。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生成性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生成性体育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但与预设之间存在差异。所谓教学预设,是指对于体育教学中可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分析,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教学流程。也就是说,预设是课程开始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从体育教学角度讲,预设具有必要性,对体育教学的顺畅性具有积极意义。但生产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无法提前设计。因此强调生成性教学实际上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漏洞的一种弥补,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引用,体育教学演变成为一种流动的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满足大学体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有助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体育教学人员的主要任务。这要求其不但要重视生成,同时不能忽视了预设的重要作用。预设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即使是生成性体育,也要依托于预设而设计,否则毫无意义。因此。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产质检的关系,防止生产性体育的盲目性,实现其对体育教学的补充作用。

(二)重视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体育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突发事件,不确定因素角度。因此,要顺利开展体育运动,就要注重其动态性和开放性,生成性体育教学的特点满足这一特征。但同时,基于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应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教学计划和其非线性特征制定可满足体育教学的方法。在动态体育教学模式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宏观性,防止体育教学过程的程式化。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成弹性的活动,时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行弹性预设,确保生成性体育教学模式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正确选择生成性教学资源

虽然生成性体育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是否能选择正确的生成性资源。体育教学资源丰富,这需要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眼光,正确选择教学资源,并且要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且不断的总结经验。从具体上来讲,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生成性资源的甄别。首先:教师要对体育教学需求有所了解,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在资源选择上,要致力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适当拓展,而不是盲目的设计。其次:生成性资源的选择要以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或者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前提。只有这样,才使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第三: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甄别体育教学中的资源是否具有动态性,是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大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各异,基础不同,因此其对体育项目的态度也不同。教师应将教学资源进行区分,培养积极的体育情感,满足终身体育观念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特点,教师应具有捕捉动态信息的能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生成性信息,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总结

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征,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体育技能,忽视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维定式严重。因此,体育改革应从体育教学的生成性特征入手,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的同时。了解体育教学目标,实现体育教学的动态性和创新性,以解决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维持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眼光、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并进行充分利用。在不断的积累经验的前提下,实现体育的动态性教学,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作者:孙帅 单位:新余学院

第六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河南省8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查阅文献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认真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向8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共16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88.8%,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7.2%;向8所高校的学生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24份,回收率90.5%,有效问卷682份,有效率94.2%。

3.数理统计法

针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改革,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项目设置及学生选修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篮球、足球、排球项目仍然是大学生选择的主要内容;选择运动强度较大项目的多为男生,选择运动强度较低项目的多为女生;新兴体育项目也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如跆拳道项目;相当一部分男生也喜欢上了那些优雅、柔美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和健美操。

(二)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

现代体育的价值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体育的传统认识范畴,体育运动已成为能够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社会活动。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其把握程度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关系到能否实现学校体育整体功能。32.2%的学生选择锻炼身体方法的学习,28.9%的学生选择身体健康知识的学习,15.2%的学生选择保健方法的学习,10.3%的学生选择运动技术原理的学习,而选择基础体育知识学习的学生较少,只有4.1%学生愿意学习裁判规则。由此,说明学生只愿意参与身体锻炼,并不想对体育项目的裁判规则做过多了解。

(三)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

教学方法改革是现代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关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未来的体育教学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尚未跟上时代步伐,教学方法普遍传统、守旧,教学手段单一、落后。65.9%的体育教师?用示范、讲解、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0.7%的教师采用辅导为主的教学方法,13.4%的教师采用学生自己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说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练习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有机地结合,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调查研究

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和兴趣应得到教学改革的足够关照,作为选择项目、确定内容、设计教法的重要依据。有96.2%的大学生希望在一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有78.4%的学生希望在高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有91.8%的学生对体育选项课有兴趣,有23.7%的学生对体育基础课有兴趣。究其原因:首先,学生对体育基础课感到枯燥无味,对单一身的体素质练习没有兴趣,大多数学生希望从刚进入大学就学习就开设体育选项课;其次,高年级大学生希望在临近毕业时,学到更丰富的体育知识,这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三、结论

(一)课程设置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要求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在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上,男生偏爱“三大球”,女生偏爱“三小球”和健美操、体育舞蹈。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还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要求。

(二)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要求

目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运动技术和技能讲解,而大学生比较喜欢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身体健康的知识及体育保健的知识,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涉及甚少。

(三)教学方法陈旧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讲解、示范和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公共体育教学中颇为普遍,难以收到理想的成效。

(四)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积极性不高

河南省高校体育基础课主要是以田径知识为主要内容,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爱程度不高。

四、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思想,向“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转变,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转变以教材为主、技术为主的旧观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确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体现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区分专业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利于学生将在校所学的锻炼方法用于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从实际出发,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采用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调整技术难度等办法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开展教学类体育俱乐部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要强化学生社团的作用,可以尝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从时间、器材、场地上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之成为增强体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体育课延伸的主阵地。

作者:王学群 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幼儿教育系

第七篇:高校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必要性

一、何为体育文化

关于什么是体育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讲,他们对于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都依据“文化”一词,进而突出了体育文化的特有属性。这是因为体育本身是一个文化系统,它包含了许多文化因素,如语言、符号、规则、制度、知识、技术、行为、价值、观念、精神等。同时,体育具备文化的各种特征,如综合性、连续性、民族性、世界性等。本文对体育文化的定义为:是一定社会制度、生存环境下的人们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或二度创造,总结、积累的有关体育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体。

二、“体育文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探讨

(一)网络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文化多元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现状。在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学习、交际、娱乐活动,其中也包括体育方面的学习与娱乐。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大学生可以很轻易从网络上了解世界各国体育知识与发展状况,如体育竞赛、体育人物与体育新闻等。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我国的文化侵袭,体现在体育方面,更是形式多样、影响巨大。有鉴于此,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与手段,引导大学生热爱、学习我国特有的体育文化,为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我国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深厚基础。对于体育文化而言,它其实包含了近年来,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理念不断发展,竞技体育思想逐渐不适应体育教学要求。我国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想,将体育竞技文化与中华民族优化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体育人才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世界各类体育赛事如百花齐放,发展迅速。就国内而言,诸如大学生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羽毛球联赛等,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锦标赛、游泳比赛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无疑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与技战术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偏技战术学习,忽视体育理论与体育文化学习的弊端。

三、“体育文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一)优化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加大体育文化相关内容的比例

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就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文化内容在整个体育教学课程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为此,高校应当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加大体育文化相关内容的比例。另外,还要使体育文化内容在整个体育教学课程中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使体育文化与体育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二)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度与参与度

体育文化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我国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为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热点图片宣传周、体育文化辩论赛、体育文化演讲、体育文化影视剧欣赏、体育文化书稿征文以及体育名人故里探访等。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度与参与度,还能他们更加深刻地认知校内体育文化现状、国内外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进度等。

(三)注重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培训,保证

纵观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把教学重点放在技战术的讲解上,而对体育文化一言而蔽之。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的知识不足造成的。有鉴于此,高校应注重体育教师关于体育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培训,必要时对体育教师进行关于体育文化教学方面的考核与评价,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两种手段,刺激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更好地将“体育文化教学”付诸于实践。

作者:朱景宏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第八篇:高校人文体育教学路径

一、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各项事业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使人的主体价值得以显著提升。同时,人文思想也逐步回归教育领域,形成了人们对体育的新认识。人文体育观中的“人文”,意味着体育应以人文为本,关注人本身,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重视体育的人文价值,进而通过体育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满足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要求。而高校体育在振兴民族精神、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在华东师范大学前校长袁远开提出的未来人才八方面素质要求标准中,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外,还提出对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诉求。新时期的人才,不仅应掌握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竞争协作能力等。而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团结协作的品质。因此,将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在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做事、学会做人,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壮体魄、健美体型、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文体育观融合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求善,以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品格,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而高校体育并非独立的学科,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远远不够。如果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做支撑,学生将无法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也无法习得相关技能。由此可见,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在需求。

二、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

(一)教学内容:突出主动性、终身性及健身性

把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注重健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而言,应突出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主动性。在传统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如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开展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等新的体育运动项目。甚至可以尝试开展一些如散打、攀岩、野外生存等带有时尚娱乐色彩的项目,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个性化需求,使其主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调动其主动性。第二,终身性。高校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教学内容应更加突出终身性。例如,开展太极拳、游泳等实用性项目,提高学生心肺功能,为学生毕业后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第三,健身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尝试开展一些诸如街舞、健美操、健美课等对抗性小、健身性强的项目,既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健身作用。

(二)教学方法:注重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人文体育观要求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其主观能动性上,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独立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摒弃以往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方法,进而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如探究式、对话式、启发式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与个性差异,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具体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根据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进行分班教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中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800米、1000米体能测试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山,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体条件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个性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除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外,还需要积极与其互动,建立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适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个性化教学。

(三)教学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幅度、体育意识和能力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为终结性评价,教师常常用同一把标尺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这种单一的量化考核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方式存在先天的不公平因素。同时,这种过于强调量化的评价方式,极易损害学生自尊,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甚至抑制学生个性。而人文体育观要求将过程评价、相对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进步幅度,反映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以人为本、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情感等体育心理、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量化考核基础上,关注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能够更加全方面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例如,除对教学内容进行考试外,还应对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周次进行考核,进而了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在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过程中,应逐步突出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

(四)教学延伸:重视隐性课程的人文建设

在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过程中,需要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共同构建体育课程体系。其中,隐性体育课程载体较多,如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文化活动、体育兴趣活动等。在开展隐性体育课程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人文建设。第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使其能够情感丰富、精神饱满、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在学生中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建设,诸如体育兴趣活动、体育协会活动、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展示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弘扬体育文化精神,进而提升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体育教学效益延伸提供有力保障。第三,体育教学设施要体现人文性。学校在配置体育教学设施时,应重视其人文因素,如在设施的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要不拘一格,既要符合学校体育安全卫生的要求,又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促使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三、结语

“教育改革,思想先行”,体育教学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是时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我国高校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延伸四方面探讨人文体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路径。然而,人文教育观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程,因此,体育教师要长期、持续地重视运用这一新观念,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牛云飞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