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文化培育的基本原则

高职数学文化培育的基本原则

【内容摘要】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数学文化教育,高职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素养作用,遵循数学文化教育的育人性、融入性、传承性原则,在日常数学教学、开设选修课程、教师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日等环节适时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探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育;基本原则;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对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大国工匠的时代需求。高职院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工匠技能,致使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问题备受教师的关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提高其在文化教育中的融合度。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文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具有以下两种含义。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1]。数学文化是一种世界的、历史的、思维的、高度抽象的应用文化。数学知识主要是指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公理、法则等,它们以能够看得见的物质形式表现数学,而数学文化则以隐性的方式反映数学。一个人将来对于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许会遗忘,但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严格的思维训练,所领悟到的数学的思想精神都会随时随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潜意识地指导着人的行为活动。

二、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数学文化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发展的主观需求,也是学生文明养成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精心分析现行高职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制定出数学文化教学目标,在课程培养方案、教案、课堂教学等环节深入研究[2]。不仅要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应深入挖掘数学课程的文化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积极的人文气质、求真而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大胆而创新的开拓精神,不断内化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提高数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层次、思想境界和精神品位,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融入性原则。融入性是指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将数学文化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在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选定数学文化教学的“契合点”,准确选择现阶段学生认知程度可接受、可理解、可吸引学生,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数学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通过大量选取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家趣闻轶事或通俗易懂的数学史,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文化元素”融入到数学知识的传授中,润物无声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融入数学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观念等,让学生更加彻底地了解数学,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传承性原则。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科学的瑰宝。数学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根据古籍记载、考古发现以及传说推测,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了数学的萌芽,例如这一时期“结绳记事”的数学方法,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实践劳动中的智慧结晶,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学习和研究中国数学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数学文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中国数学文化生生不息得以代代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在世界的竞争力。

三、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通过日常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日常数学教学是使学生系统接受数学知识的一个完整教育体系,在课程介绍、概念引入、原理使用、案例分析、思维训练等环节都可融入数学文化,全方位发挥数学文化教育的最大效用。针对这些内容首先寻找合适的契合点,例如选定课程介绍为契合点,可以引入该门课程的创始人故事或发展史。再比如选定高等数学极限概念为契合点,可以引入我国历史悠久的极限思想,战国时期庄周论著《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尺的木杖,每天取其一半,永远取不完。同时这也蕴含着辩证的哲学思想,有限的物体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有限之中有无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高等数学课程中有反函数的典型概念,有逆定理的反向命题,有微积分的互逆运算,有反证法的证明方法等,这些都给出了逆向思维的方式,逆向思维的学习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培育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概念的高度概括,人类对教育的认识已由知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教育认识的改变加快了数学文化进入课堂的步伐。2001年由顾沛教授在南开大学首次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从而把数学文化带入了大学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传达数学的背景文化和思想,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数学文化的课堂考核可以采取读书报告的形式或演讲的形式,课下让学生自行查寻有关书籍或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对所关注的兴趣内容进行研究,自行整理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做成课件在课堂上通过演讲的形式传达给教师和同学们,在演讲时要陈述自己的个人观点或创新性想法,再由教师和同学们点评打分。通过这种课堂考核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查找文献能力、评价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更好地辅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

(三)通过教师学术讲座介绍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观点、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数学发展、数学家的足迹、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关系,还包括数学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数学与社会的联系等。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形式给学生传播广泛的数学文化,这些数学文化在学生的头脑中长期积累,形成每个人的数学素养,促使他们能从数学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在解决问题时具有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对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合理地量化和简化,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作用。

(四)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走进数学文化。社团活动本身就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利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全校性丰富多样的数学文化活动,比如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数学经验分享、趣味数学活动等,引领学生走进浩瀚的数学海洋,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过程,更透彻地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养数学兴趣,适应大学数学学习方法,为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组织这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去开发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大脑中吸收掌握的知识,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迸发求知欲和创造力。

(五)通过校园文化节宣传数学文化。学校通过举办数学文化节、数学文化活动月、数学文化欣赏等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群众性特点的数学常识抢答、数学漫画展、数学手抄报、数学生活应用等各种相关活动,使大学生走进数学、更加亲近数学、欣赏数学、感悟数学、热爱数学,培养追求真理的品质,不断推动数学文化建设。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他们经常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看手机和电脑上,教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利用电子课件、在线课程、视频、动画、影视作品等,乘势对学生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史、数学原理、数学应用小常识等方面的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职业院校培养人才需求的提高,高职数学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既要传授抽象的数学理论,也要传承与发展浓厚的数学文化。采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多种有力措施,实现对高职学生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兆蓉.论数学文化的概念和建设[J].高教学刊,2018,24:182~184

[2]李小华.浅析数学文化具有的教育价值[J].数学教学通讯,2019,18:34~35

[3]李翠荣.数学文化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3:115~116

[4]马树燕.数学文化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2:142~143

作者:丁黎明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