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探究(7篇)

高校声乐教学探究(7篇)

第一篇: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教学理念运用

【内容摘要】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教学评价上均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鉴于此,文章从当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单一化表现入手,探讨了多元化这一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理念 高校 声乐教学

所谓多元化是相对于单一化而言的,是指在某一个环境中,多重因素、多个环节能够并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具体到声乐教学来说,就是指增加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环节上运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当下的教学实际来看,高校声乐教学在上述多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单一化倾向。因此,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和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当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单一化表现

中国的高校声乐教育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在高校声乐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声乐教育在与时代和社会接轨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突出表现在其单一化倾向未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目标。声乐教育的单一化表现为没有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认为将声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当代社会对声乐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其次是教学方法。多数高校和教师所采用的仍然是“讲述+示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虽然能够保证教学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但是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再次是师资建设。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都较为单一,存在“吃老本”的普遍现象。殊不知声乐艺术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最后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有着反馈、指导和导向的作用。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量化制依然是高校声乐教学最常见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使教学评价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当下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单一化倾向,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理应尽快突破。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优秀声乐人才辈出,但这并不表示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完善和多元的,特别是困扰中国声乐界多年的“千人一声”现象,从根本上看还没有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树立开放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按照声乐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自身的歌唱和教学经验出发,按部就班的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学习,则会引起教师的不满。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声乐演唱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表演艺术,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虽然教学大纲和教师的经验都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但是在学习方式、学习程度等方面,应该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换言之,教师不应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并以该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但是在另一方面却有着过人的天赋。因此,只要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都是相对次要的,应该给他们以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性格兴趣等都不尽相同,势必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果教师运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培养所有的学生,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差异化,势必会导致“千人一声”现象的出现。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培养,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来说大有裨益。

(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方法关系到“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声乐教学始终沿用着“讲述+示范”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知识要点,进行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该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保证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表达一些学习想法和感悟,从而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将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时应用于教学中。如对话式教学法,主张师生双方通过平等的对话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教师在介绍完一首作品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表达,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而不是教师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法一方面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述获得对教学更加全面的认识。又如分组学习法,针对当下高校声乐教学师资、场地和设施不足的情况,可以将学生按照性别、基础水平、个性差异等划分为学习小组,一方面能够在本质上提升教学效率,缓解教师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营造出了竞争、合作的氛围。小组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紧密结合,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可以促使他们勤学苦练。

(三)师资建设的多元化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自然会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实际来看,当下教师的声乐知识和技能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因此,应该尽快推进师资建设的多元化发展。首先,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声乐艺术之所以传承至今,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扬弃、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声乐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求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行业发展,全面丰富和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吃老本”。其次,加强双师型的师资建设。近年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提倡双师型的师资建设,即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这要求完全适合于声乐艺术教学,因为声乐本身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倘若教师只会教、不会唱,则会使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既不符合声乐教育的本质规律,也不符合现实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主动投身于声乐实践活动中,努力成为双师型的师资人才。最后是综合修养的提升。声乐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集合体,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美术、美学、戏剧等多种学科,教师的修养越高,就越能获得对声乐艺术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的知识,除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之外,也可以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引领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声乐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要么没有评价,要么评价方式十分单一,使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尽快形成多元化的评级体系。首先,在评价标准上,不能以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个性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其次,在评价主体上,如果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难免会导致评价上有失偏颇,一旦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很容易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引入更多评价主体,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校外专业人士评价等,力求评价的客观和公正。再次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量化制评价外,还应引入更多评价方式,凸显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如档案袋式评价,主张为每个学生建立起一个档案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详细记录该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阶段性评价将会在最终评价中占有重要的比重。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自身和教师都能对学习及教学状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世纪后,很多领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声乐作为音乐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积极主动地顺应这一发展潮流,这既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也能够推动当代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因此,多元化教学理念的运用和实施既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需要得到高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人以启示和借鉴,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当代中国声乐艺术一定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

作者:王梦莹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侯维娜.基于多元化语境探讨声乐教学的多向思维[J].通俗歌曲,2015(8).

[2]沈思宇.从跨界音乐探索多元化声乐教学[J].音乐时空,2014(12).

[3]蒲倩.高师声乐多元化表演教学之我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第二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探析

【摘要】

高校是艺术人才教育的重要平台,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人才。本文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问题。

【关键词】

民族声乐 多元化 发展 理念

文化呈多元化方向发展,民族声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探寻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合各种声乐艺术的精华,发掘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促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高校是艺术人才教育的重要平台,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人才。高校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健全完善音乐教材知识结构,促进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声乐形式丰富多彩,包括戏曲、歌曲和说唱等,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是高校音乐教育改的必然需求。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审美和民族语言表现中国民族的音乐风格,表达民族情感,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演唱艺术精华,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民族歌唱艺术。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要从文化、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处理好继承、借鉴的辩证关系,站在全球文化思维框架中思考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音乐文化如果没有交流,其发展就会走入困境。多元化声乐教育观把了解与尊重一切人类文化为基石,民族声乐艺术采取多元分流的措施,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促进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加强传统民族声乐理论建设,构建系统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我国传统声乐理论是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具有文化发展的传承性,着眼于现代文化发展特征,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样式,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文化心理,保护民族声乐的民族文化因素,创建良好的民族声乐文化生态环境,树立民族声乐审美理念,认识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从多元化的文化视角中审视民族声乐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人才。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声乐专业于一九五六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创建,老一辈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开设,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高等艺术院校纷纷设立民族声乐专业,民族声乐教学走上了系统化轨道,近年来,传统民族声乐教育逐步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高校对民族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少,经典传统民歌的演唱教学涉及的知识面窄,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理解不够,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阻碍了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其次,教学民族声乐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音乐学院,教学中往往采用西洋美声唱法的练习方式,对民族传统艺术接触较少。民族声乐教学要走出校园,与民间歌手沟通交流,吸取西方美声唱法精华,取长补短,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三、加强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措施

文化的多元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从单一西方文化视野转向多元文化领域,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成分,吸取世界音乐文化的养分,探寻传统与现代的联系。

(一)关注原汁原味的民歌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要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立足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技能技巧,关注原生态民歌,聘请原生态歌手为民族声乐教学教师,招收民歌特长的学生,原生态歌手作为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师,他们对民歌的演唱,在吐字、风格、旋律上把握好,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原生态歌手具有强烈的突出的艺术个性,他们的演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例如,侗族的大歌,蒙古的长调,彝族的海菜腔,苗族的飞歌,羌族的酒歌等,原生态歌手传授给学生民歌演唱方式,学生直接接触民歌唱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具有原生态民歌特长的学生,在民族地区长大,在民歌的熏陶中生活,是民族声乐的创始者、继承者和延续者。原生态歌手进入高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保留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训练,并学习相关知识,为继承、传播原生态音乐起到重要作用。让本土音乐走进音乐课堂,利用本土音乐元素,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促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

(二)完善民族声乐课程教材

音乐学院开设有民族声乐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族音乐概况,填补纯技巧训练的不足,给学生理论方面的指导,重视原汁原味的风格,要求学生模仿民间艺人的演唱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补充民族声乐知识,鼓励学生阅读声乐文献资料,研究民族声乐传统,了解民族戏曲的传统,吸取民间音乐艺术家的演唱经验,拓宽民族声乐视野,构建民族声乐教学体系。选择不同艺术形式的典型曲目,了解它们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演唱技法。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吸取西方声乐元素,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把音像音响部分纳入学生必修课程,补充音像音响和图片教材。丰富理论教材,增加基本歌唱方法教学内容,使学生全方位地吸取音乐营养,从感性好理性两方面感受音乐知识,相应的调整民族声乐的课程设置,增加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把不同民族的声乐知识融入声乐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既懂得欣赏音乐文化,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学科,增加世界民族声乐艺术课程和东方民族声乐艺术课程,健全音乐学知识结构。

四、总结

总之,民族声乐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音乐艺术的智慧。加强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民族声乐人才,促进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高雪飞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强.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吴静.对民族地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2(07).

[3]张智斌.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之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普通话语音应用

【摘要】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语音发音教学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美声唱法与中国歌曲相融合时,普通话语音的作用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应用现状,对普通话语音在声乐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普通话语音 声乐教学 应用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语言问题非常重要,观众要通过语言来听演唱者的演唱内容,如果演唱者语言含糊、不清晰,自然会影响到演唱效果。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美声要以发声为主,歌曲本身最重要,可以为“声”来牺牲“音”,结果导致一些学生在美声学习中不注意语音的练习,歌唱时声音不流畅、咬字发紧、不清等等。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提升对普通话语音的认识,探究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应用,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话语音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语言问题在声乐演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声乐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演唱者的发音吐字是否清晰,歌词表达的是否正确,决定了声乐演唱的歌唱魅力。作为一种演唱方法,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并被认为最适合用意大利语演唱。随着20世纪美声唱法传入中国,普通话语音与美声的融合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只有将美声唱法的优势与中国语音特点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需坚持的一个发声原则就是字正腔圆。在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口型上,而不重视普通话语音在美声唱法中的作用,但实际上,想要让中国美声更上一个台阶,需要将美声与普通话语音进行融合,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应用问题。

二、影响歌唱语音准确性的要素

(一)普通话语音的自身特点

很多学生在声乐演唱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元音处难以发出统一完美的声乐,在辅音处难以做到声音的连贯,于是很多学生为了保证发声的完美,在一些比较难发的音上就做了模糊处理,导致字的读音不够准确。究其原因,在于普通话语言有着一套自己的语音发声体系,在声母、韵母、声调上都有着自己的变化,若其中某一个要素发声了变化,则音节就会不同。有时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没有强调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学生就会误认为美声唱法只注重音色魅力而不重视咬字。

(二)地方方言复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来自方言地区的学生,在进行美声学习时可能会因为自身方言的影响导致语音不准,对发声部位,共鸣,咬字的准确性上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在进行美声学习时,采用的是汉语普通话,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方言问题进行辩正,以保证方言语调不会对歌唱语言产生影响。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语音系统学习,在了解普通话语音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发声技巧,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歌唱语音的特殊性

歌唱的声乐语言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在和生活语言进行比较时,二者存在较大差异。能说好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能唱好中国歌,对于一些普通话的语音,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要进行变化。例如,“爱,啊,高”三字韵母中的主要元音是[a]、[A]、[a],但在歌唱语言中,为了追求统一,会把这三个音放在一个音位,同时对于听众而言,这种处理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这种变化夸张是符合歌唱要求的。在声乐演唱中经常会根据歌唱语言的要求进行一些发音处理。

三、普通话语音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一)语调

在声乐演唱中,根据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在语调方面主要涉及三个内容,即重音、停顿和升降。①重音是指在句子中将某些词汇加重语气,可分为语法重音和情感重音两种。在进行声乐演唱时,语法重音常常会受到旋律节拍的影响,在节拍中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强弱,形成强力度重音的叫做节拍重音,节拍重音决定了律动走向;②停顿是语句或词语间的停顿,可根据标点或内容进行停顿,在声乐演唱中一方面要强调发音的连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停顿换气,保证演唱的流畅,很多学生在学生声乐演唱时不注意换气,没有停顿,导致咬字过死,演唱呆板;③升降是指根据语气或情感来进行变化调整的,在进行声乐演唱时,需注意句子的升降变化,以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二)语气

语气与语调是统一的。在人们说话或是进行情感表达时,我们会根据说话者的语调判断他的语气,包括抑扬顿挫、重音、升降等等,同样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观众也会语气来感受演唱者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语气,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更加准确到位。

(三)语势

所谓语势就是对语气的一种描述,同时也是一种变化情况,语势在声乐中的状态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势的轻重缓急。演唱语气的快速就是提高咬字、吐字的速度,在过程中富有弹性,这样就会带给听众激烈、欢快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加快演唱并不单单是速度上的加快,同时还必须要控制好气息;而语势的变慢也要不整其流动性,不能突然停滞。其二,语势的张弛。张弛包括音量和节奏两个方面,对于语言比较密集的位置要适当的“收”,稀疏的地方要适当的“放”,这就是所谓语势张弛。其三,语势的强弱。强度同音量和力度两个方面有关,在强音量中就要体现强的语势,弱音量同样要弱的语势,这样才能提高演唱的感染性。总结综上所述,在声乐演唱中要重视普通话语音的关键作用,找到普通话语音与美声唱法的完美契合点,使美声特点与汉语语言特点能够完美融合,更为准确的诠释歌曲的内涵。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要重视普通话语音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重视程度,强化学生在普通话语音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歌唱技巧,并能够在声乐演唱中达到最理想的歌唱效果。

作者:温静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鲁明耀,杨楠.从“美声唱法”看语言发音规律与声乐训练的联系[J].戏剧之家,2014,15:75+113.

[2]章迪.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探讨[J].音乐时空,2015,14:172.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材施教理念应用探析

【摘要】

声乐教学同其他普通的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发掘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是很有必要的。且高校声乐教学的综合性较强,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尊重其学科特点,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观察,从而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因材施教 高校 声乐教学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理念,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个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与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力。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教师需要准确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然后针对这些差异与特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手段。这样也就可以有效促使师生之间形成和谐、亲密的关系。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因材施教的理念。

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与普通的课程不同,声乐教学是高校中一门特殊性较强的艺术课程,通过声乐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能有效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声乐教学还受到审美学、心理学以及生理学的影响,在其教学过程中,不仅包含了较强的艺术性,还要将技术性、理论性、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声乐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兴趣、声乐基础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能力的差异,也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应用和实施因材施教理念,就成为声乐教学的迫切需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声乐教学中,在对细节进行处理时,如果教师不重视,对其处理不当,也会对学生的音乐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通常是采用一对一的小班教学模式,旨在通过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可能就会忽略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应用因材施教理念,应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声乐教学实现其教学目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需要遵循的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进行差别化、针对化的教学,充分发挥优势与特点,从而能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先天嗓音条件、声乐基础以及文化修养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应用因材施教理念开展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师能够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和完全相同的嗓音。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开展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在艺术领域,个性能够较好地体现其价值,声乐教学的过程就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理念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声乐器官的特点,根据其优势与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声乐演唱特点。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其基础与天赋等也存在差异,教师不应该对一些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指责,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在声乐学习中的优势与特点。

(二)因材施教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些人片面理解因材施教中的“材”,将其认为是一个人才华和能力的出众表现,对在某一方面比较出众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培养,让这些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更加具有创新性的知识。而对于那些没有特殊才华的学生给予“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大量的特长生以及精英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完全不符合基本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大众化的教育目标要求[2]。因此,在具体的声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让有才华的学生更加出众,也要让普通的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不能片面理解因材施教的内涵。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材”看做是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的个性特点以及对音乐的整体感觉,而不能只为嗓音条件好的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只要学生具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就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嗓音特色,不断挖掘学生的演唱潜力。

(三)实施因材施教理念还需要改进考核方式。

就我国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的考核情况来看,通常是采用学生单独演唱,由声乐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成果评价。应用该声乐考核评价方式,往往就会导致该评价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向标,导致学生为了能够在声乐考核中达标,而苦练教师规定的声乐教学曲目,进而导致在进行声乐考核评价时出现“万人一腔”或者“万人一调”的现象。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与教师只能认识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性,忽略了声乐教学考核评价中的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方式[3]。因此,教师就很有必要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声乐教学评价体系与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采取个性化的考核形式,从而保障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理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而开展教学。但是也需要教师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实到实处,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目标。

(一)及时更新教学的理念。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首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充当一味说教的角色,对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标准,而忽视了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嗓音条件、文化素养、心理素养及其个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例如,在课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供本学期或者本学年的授课曲目,与声乐理论研究专题目录。学生可以根据其兴趣与特点,选择其中的一组曲目与专题进行演唱和研究。在声乐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使该曲目成为自己的“代表曲目”。这样也可以培养起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其主动对相关的声乐理论进行研究[4]。

(二)积极转变授课方法与授课模式。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声乐教学通常需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般看来,声乐教学通常是教师一边弹钢琴,一边进行示范,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对学生的发声与演唱进行指导。应用该教学方式,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但是在应用该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如在声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哑音”“喉音”“鼻音”以及“白声”等问题,教师在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强调同样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要灵活转变其教学模式,可以将声乐教学中有相同问题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统一的讲授与指导,这样学生也能在组内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讲授声乐理论课程,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构造、嗓音保健、吐字咬字等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的基础性课程,就可以选择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

(三)准确分析学生的特点,合理应用因材施教理念。

教师只有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学生的特点,才能合理地应用因材施教理念。著名的声乐大师曾提出其声乐观点,认为学生因为其天生的嗓音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其发音也是具有个人特点的,不能刻意模仿他人的特点,要唱出自己的特点,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点,那么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吸引力[5]。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其嗓音、发声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分析、判断学生的特点,从而制定与之相符的声乐教学方案。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声特点,对其进行准确的声部鉴定。准确的声部鉴定,对学生未来学习声乐的重点及其艺术生命都有重要的影响。其次,教师还要准确判断学生的音乐风格与路线,看学生究竟适合那种唱法,从而对其进行差异化的指导。最后,教师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性格是否坚韧,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地歌唱,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声乐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

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包括鉴定学生的演唱声部、培养学生的演唱风格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制定声乐学习的短期计划、长远计划等差异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案及其个性化的考核方案。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仍旧是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其教学角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仍旧采取“一言堂”的模式。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真正应用因材施教理念,是比较复杂的,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如果不能及时对声乐教学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则因材施教的理念仍旧是空谈[6]。教师可以对一些主动参与到合唱团、学校乐队以及各类声乐赛事中,并获得一定奖项的学生评定一定的学分。并且,教师要能完善其成绩考核评价制度,能够对声乐教学的实际成果进行考核,这也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声乐实践中,通过比赛、竞赛等形式不断提高其声乐水平。

四、结束语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理念,不仅符合声乐教学的学科特点,还能充分尊重学生自身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声乐教学本身的规律,同时也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之下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声乐训练的效果。

作者:曾皓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婷.声乐教学因材施教新模式的构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2]刘跃华.因材施教,彰显不同的歌唱风格——声乐教学笔记[J].中国音乐,2010(1).

[3]王琛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22).

[4]李艳.因材施教——声乐教学的重要法则[J].铜陵学院学报,2014(6).

[5]邹昌峻.探究因材施教原则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2(17).

[6]井艳红.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5(3).

第五篇: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当前,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高校声乐教学也紧随其后,找准着眼点,纷纷进行着新一轮的变革。高校声乐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掌握艺术技能,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希望以此促进高校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乐器的弹奏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各大高校中,在声乐教学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我们势必需要正确了解高校声乐教学开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当的对策,以此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技术培养,忽视理论教育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对声乐教师的培育。而引进、培养优秀的声乐教师是高校进行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些声乐学生也承担着未来声乐教育的重任。在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技术的配制,而忽略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目标遭到停滞。

(二)将唱歌与声乐混杂,区别界定不明确

在很多人看来,唱歌就是在进行声乐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看出了人们对二者没有明显、正确的区分,这样,也会影响到声乐的发展。我们需要明确对这两种概念进行区分。唱歌仅仅是声乐的一部分内容,概念范围相对较窄。此外,歌剧、话剧也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想得到不同的知识变得不太可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使得学生的能力提高非常有限。在此时,教师也越来越成为教学的工具,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的发展,与教学目标显得格格不入。

(四)师生素质低下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指引和导向作用,是学生成长成才重要的指导者。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声乐教师一般仅仅只是修了一些基础课程,但是专项学习仍旧缺乏。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将唱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这样,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水平缺乏,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声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放化的模式,在课程中,要合理融入开放、自由的元素,提升声乐教学品格。创新教学方法,要将教育部门所规定的项目同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所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制定计划、加强声乐培养。为了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这样,学生才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深入到声乐学习中去。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合理选择所要学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自己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和训练,这样,更能够体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声乐教学的提高。

(二)加强师生声乐素质培养

要挖掘好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选拔。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拥有好的成绩,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关注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师同样也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力求使自己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树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声乐教学,要力求使学生走进自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人们在自然的世界中,忘我的进行声乐训练,使学生能够摆脱常规训练所要求的目标和规则,让学生放飞心情,自主进行教学和学习,心情愉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声乐教学实际上是自己身体和心灵上得到交互存在的体验,让人们心里产生愉悦感。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老师不能单方面的把自己看作高学生一等,学生也不能因为学生的一点过错就不尊重老师。这样的氛围能够使教学更加活跃,学生主动性增强,提高教学效率。

(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声乐教学所要表达的不仅要有优美的音乐,同样也要有完美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声乐教学中,要加快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好的运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提高教师实践和科研能力,端正教学态度事物

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同样声乐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发展与变化,其弊端也会逐渐的显现出来。这就需要学者、教育家不断地就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研究和探索,改进其运行缺点,发扬优点,让声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要高度关注社会的发展状态,为学者研究声乐教学提供必要的机会,以此来不断提高专家的从业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带薪学习深造,高校教师互换培训等方式进行适时有效地培训。由于当前教育形势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势必需要更加高素质的人才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之势。

三、总结

高校教学中开展声乐教学,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体魄的形成、加快学生的心理、品格的养成。在教学中,我们要着眼于高校声乐教学方式的改进,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为声乐教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高校教学事业的提高。

作者:赵珂珂 单位:琼州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静.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音乐时空,2014,23:100.

[2]汪媛媛.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224-226.

[3]段紫逸.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4,06:238-239.

第六篇: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问题浅谈

【摘要】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来进入社会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相关课程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声乐教学也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很多教师和相关专家提出了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问题,本文就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高校教学 声乐教学 现状改革

当代很多学生都想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大学就像一座象牙塔,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完完全全的改变一个人,可以把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力素质兼顾的工作人员。大学的教育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进步,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或者教学观念有误就会从消极的方面影响学生。在教学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声乐的教学也是大学课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教育学家提出了很多声乐教学新颖的方式,下文就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很多教师在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对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课程不加重视,教师只是上课的时候按时间上课,在课堂上面讲解他对声乐的认识,很少进行实质性的带领学生练习声乐,进而导致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练习缺乏,声乐的基本功掌握的不够扎实,造成学生以后走进社会任职后,声乐方面的教学能力缺乏,影响其他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摆正心态,不要认为学习声乐就是为了唱歌好听,为了以后出名当一名歌星。因为当歌星的可能性很小就导致很多教师对声乐的教学缺乏重视,声乐不仅仅是当歌星必备的能力,更是学习音乐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之一,声乐的基本功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设备使声乐教学受到限制

有些学校多媒体等艺术科目的教学设备跟不上当代社会前进的脚步,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练习一个声乐技巧以及发声的方式。学生想要通过先进的设备获取国内以及国外关于声乐最新的知识技巧受到限制,这种现象不利于师范学校的学生进步和发展。声乐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想要培养出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才就变得困难。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多方面的接受各个领域有关音乐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丰富自己,提升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才能获得较大的进步。

二、关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改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由空间

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对学校音乐设施加大投入建设,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以及相关的音乐设备。在声乐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进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其他同学一些声乐练习和学习方面好的想法和学习技巧共同进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形象生动的将声乐练习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应当合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自由想象体会的空间,在反思和思考中学到声乐学习的内涵,进而帮助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课下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平时收集一些当地有名的特色音乐作品,并且分析这个作品中用到了哪些乐器,作者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感情,以及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用到哪些学过的声乐技巧。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自找作品,然后分析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上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给予学生自己的空间,鼓励其表达内心对声乐学习的理解和看法,在与同学老师的共同讨论中共同进步。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声乐水平,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开展与声乐相关的课外活动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声乐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进而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在周末的空余时间,相关社团可以举办一些声乐活动,邀请各个学院的同学来参加,可以组队参加,也可以个人参加。在活动中对相关的作品进行分析演示和表演,表演完毕后就其中用到专业的声乐知识进行介绍分析。例如:在大学里面举办相关的声乐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表演民谣,可以是流行歌曲,不限作品形式。如果你选的是李玉刚的贵妃醉酒,你可以独自完成演唱,也可以找一个搭档共同完成演唱内容,在唱的过程中注意运用相关声乐技巧和知识,将平时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来,进而加深自己对技巧的理解。在表演完毕后对自己运用到的技巧进行相关的阐述说明,在活动中选出表演和讲解较好的选手,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进而利用这种正向强化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对声乐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声乐的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应该大力的发展互动合作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上或者课下的空余时间,邀请学生或者学生相互合作组队,参加一些有关声乐的课外活动,在活动对学过的声乐知识进行运用,进而提升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相关知识技巧,对平常的教学进行完善和补充,从根本上完善声乐的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刘言娇 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董国栋.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问题浅谈[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七篇: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论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其中,人才的需求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才是21世纪生活和发展最需要的资源。同样,在声乐方面的人才缺乏问题也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责任是首当其冲的,它是社会人才成长的摇篮。人才的培养是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在人才培训过程中要具有完善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笔者了解到高校现存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过于注重表演和演唱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这种情况对于声乐教学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该从教学模式和学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另外,高校声乐教育还应该紧随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适当的迎合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元素。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发现了高校声乐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力求构建出一个适合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 改革和创新 新模式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一)定位不准确导致的问题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位准确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高校声乐教育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定位的前提是需要对声乐教学的目的进行明确的把握,只有把握好目的,才能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式。现存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定位是过度重视学生的表演和演唱能力,但忽视了声乐教学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力。情感和思想是声乐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思想和情感的声乐是没有欣赏价值和传播价值的。高校在对教学定位时不能只注重外界表现,还要充分考虑声乐作品的内在价值。只有这样,声乐教学才能够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现存高校声乐教学方式是人们过度功利化的表现,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注重的不是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是与应试教育有关的内容。

(二)声乐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现状

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好的教学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比较单调,老师采用最多的就是“一对多”的模式。这种模式没有很强的针对性,缺乏针对性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添加自己的研究和思想。最重要的是大多数老师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思想的自由表达。在课程开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高校声乐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课,而在实践课方面涉及过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措施探索

(一)端正政治教育的初衷

国家鼓励高校进行声乐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具有一定声乐素养的青年人,使他们能够在一定领域为我国声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应试教育体制和传统的学习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声乐教育的目标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就目前情况可以看出,包括声乐教育在内的多个学科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它们正在一步步成为考试的工具。更多的人不再是因为喜欢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事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者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使高校声乐教学真正能够成为学生人生的指路明灯。转变教学理念与提高高校声乐教育的质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在上课时产生厌倦感,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紧跟时代潮流的多元化形式,例如可以将谈论、话剧、演说、辩论等形式引入到教学中去,这样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才华。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宗旨。采取这种形式,能够使声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转变教学形式既是顺应时展的举措也是多方受益的行为。

(三)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效果的最终决定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声乐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的进行曲目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对声乐相关知识的耳濡目染。其次,教师应该频繁的与每位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口味。总之,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更要从主要矛盾出发,这样才能够在政治教育中取得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克服各个方面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三、结语

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果,也对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声乐教学不偏离国家教育的初衷,也才能够为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杰出的人才。

作者:郭?? 单位:郑州市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学军.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教育纵横,2012,6(8).

[2]李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文艺教研,2013,3(6).

[3]乔爱玲.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与艺术教育,2014,9(17).

[4]李敏.有关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几个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