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特色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声乐特色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声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且能够经过教师悉心指导独立完成演唱作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由于艺术类高考的报考难度较大,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录取层次低,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类考生从录取分数线看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进而造成学习态度的区别,学生的反馈可能会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声乐课堂做针对性的优化,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学生对声乐课程的满意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特色;高校教学;课改策略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录取层次低或就业质量不高等原因曾长期被社会各界诟病,在学生硬性指标短期内难以得到显著改善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对教学工作的一系列改革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的社会关注度明显不足,很多学校在宣传上有所欠缺,教学特色的缺失也让高职院校在每年的高招录取中不被家长和考生青睐,因此学校声乐课程的建设上,可通过较新颖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让很多音乐知识薄弱的学生首先对歌曲演唱树立自信,教师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和按部就班言传身教的形式让学生有序掌握各项音乐理论知识及声乐演唱技能,并能够在结课时演唱动人的旋律,进而推进本校声乐课程的品牌化建设进程,吸引更多考生报考[1]。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从生源学校看可区分为中职升高职和高考报考高职院校两类,其中通过高招录取来的学生比例更大,主要的问题在于专门培养艺术类人才的中职院校较少,再加上艺术类考生的就业形势不明朗及艺术类高考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我校艺术类专业高层次考生稀缺,也有少数高分低录的考生因艺术类高考可填报院校较少而被迫录取,与区内同类的艺术类本科院校相比,我校对应专业的平均录取分数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而让报考我校专业的高层次考生增多。

2.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简述。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多通过高考的方式进入学习,学生们在经历了有如过独木桥般地激烈竞争后汇集于此,由于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难免不理想,再加上高中期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普遍会出现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在非艺术类课程的授课期间,部分学生纪律散漫,到课率较低,由于很多学生的自我管控意识差,加上部分课程为走班制教学,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短期内也难以改变。

3.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分析。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本学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法,由于声乐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少,学习结果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演唱技巧的把握能力和学生先天的演唱功力,按照目前的考核办法并根据以往教学资料分析,在结课考试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取得及格以上的成绩,但是取得优秀及以上成绩的学生却少之又少,这说明很多学生无视课程学习过程,过于重视演唱技巧培养的同时,忽视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此种学习模式下难以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面,综合能力偏弱,导致结课后这些学生难以学有所成,有所获。

三、目前高职音乐课堂的教学成果概述

1.教学成果验收评估情况简述。目前很多声乐课程成绩的认定方式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分别按八成和二成的比例分配,这其中最重要的歌曲选段阶段性检测演唱环节却不占考核总分数的很大比例,考虑到学生的演唱习惯是从小培养且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变的,因此这部分考核也可以说是在检验学生的演唱功底,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歌者的必要条件就是多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但受限于课堂篇幅很难在课上对所有学生进行全盘化、个性化的指导,因此日后可考虑加大此部分教学内容的比重,让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考试成绩成正比。

2.高职音乐课堂学生的接受度分析。由于高职期间的声乐课程多以一对一或小于十人的小组课形式开展,从理论上说,与大班授课模式相比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和课堂效率会有明显优势,但部分学生在课后对专业乐理知识缺乏了解兴趣,却对音乐明星相关的娱乐新闻信手拈来,因此当教师在讲授歌曲相关的背景资料时,能勾起这部分学生丰富的听课兴趣,但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乐谱演唱歌曲时,很多学生会对此拒绝,这就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期间的学习模式,部分学生入校前没接触过任何音乐知识,因此这部分学生需要高校教师重点关注,帮助这些学生正确认识声乐课程的学习规律,快速扫除知识盲点,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

3.高职音乐课堂教学成果与教师付出回报率分析教师在每节课前都需要撰写严谨的教学日志,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还需经过多次修改,但考虑到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素质较差,在教师讲课期间公然违背课堂纪律让教师心生厌烦的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讲课思路,也会让教师倍感痛心,因此在此层次学校教学,在课前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讲课进度。

四、高职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学风问题分析。由于高职层次学校学生的录取层次较低,很多学生长期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在课堂上做出违规举动时,还会吸引周围的同学引发从众意识,进而逐渐影响到教师无法正常讲课,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因此教师需要去思考用比较平易近人的方式去迎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让课堂被影响的概率降到最低。

2.作业提交问题分析。由于声乐课程一般会根据讲课进度设置多次作业。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在课下录制一段自我演唱的音频,一般会由教师选择命题后,学生需要完全根据教师的命题目的开展音频录制工作,由于与正式考试不同的是,学生可反复练习取最佳作品,因此该环节的分值很低,但却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二是让学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写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情况,以及根据学生的交纳作业情况判断后续教学方向。以上两环节构成作业模块,通过设置可让学生在短期内形成课堂知识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2]。

3.当堂检测情况分析。当堂检测环节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仅凭借学生的个人意愿录制音频,是难以从专业层面对学生的演唱技巧提出优化建议的。因此当堂检测环节让学生和教师一对一交流,面对面演唱,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还能够让学生在演唱后接受教师专业的点评与指导,由于目前信息技术的普及,考生可考前反复聆听练习歌曲选段,再加上本环节更注重查看学生对音乐的模仿能力和自我改编能力,且学生的接受程度高,故大部分学生都可获得较不错的学习体验。

五、音乐课堂改革方向浅析

1.改革方向简述。目前的声乐课程设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古典音乐鉴赏及演唱能力,由于校内的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学内容都不能在课堂教学环节充分体现。现阶段互联网的发达和音乐类网站的蓬勃发展,很多学生也有了在线上学习音乐知识的意愿,再加上目前考核环节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因此可鼓励学生以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展学习,在此同时学校帮助学生寻找校内校外的艺术实践机会,并加强音乐课程设置,进而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声乐人才。

2.具体改革措施。首先在后续招生时,可适当优化声乐专业的招生人数,选拔有培养条件的声乐人才。由于考核环节被细分为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考核占两成比例,主要通过学生观看声乐相关的慕课视频和线上考试的方式进行,视频内容主要是线下教学环节的拓展,让学生能够把音乐作品全面了解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熟悉程度,考试内容则和学生当天观看的视频内容完全相关,线下教学环节也做出了一定优化,把考勤分数去掉后,让每节课的课后都设置一次考试,考试内容多以演唱教材上要求学生掌握的歌曲选段为主,以当堂检测的方式完成考核,可将此部分分值调整为总成绩的三成,另外两成则是结课前的期末考试[3]。课堂优化上,要保证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和节奏基本一致,线下教师应多以演唱方面的教学内容为主,将相关的背景知识等非必要教学内容移步至线上授课,教师通过高强度的关于视唱练耳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乐理知识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另外也可定期在课上根据教学进度,挖掘演唱技巧夯实的学生开展当堂一重唱、多重唱,让学生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学习斗志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3.改革需要准备的材料。改革相关的资料在由声乐教师撰写大纲后报请学校上级部门审批,并组织音乐教师展开教学工作研讨,通过集中式开会的方式引导教师对未来教学工作的进展给出自己的建议。在每年对招生工作部署时,要充分考虑音乐类专业教学实际和学生毕业去向,另外教师在授课后还要对课程的实施情况做记录,在定期反馈给教学督导部门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做自我总结分析,确保声乐课程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六、课堂改革的预期效果

1.课堂改革效果预判。在声乐教师的主导下开展对音乐课程的改革后,学生对在校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会大幅度提高,教师也能够更明确当下的教学目的,能够及时了解教学是否偏离了最初设置的愿景,无论从教师和学生哪个层次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课堂改革大纲制定后,要经过多次研读修改后,再报请上级审批,确保课程改革计划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设置一定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在较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声乐相关内容的学习。

2.课堂改革后对学生的影响。很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欣赏音乐的习惯,虽以收听通俗类歌曲为主,但独自欣赏音乐时间往往比接受正规音乐熏陶的篇幅要多,因此在课程改革后,学生会对教学模式改变有认同感,由于很多学生在入校前有很强烈的提升自我演唱能力的意愿,在改革模式下,学生的梦想也将变为现实,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会变得更近,学生们也会更热衷于谈论与音乐相关的话题。

3.课堂改革后对教师的影响。在执行课程改革后,教师将是最明显的受益人。由于把一些无关痛痒的音乐背景挪到了线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多年来扎实的音乐功底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开展声乐相关内容的教学,这是符合音乐学相关的教学认知规律的,另外在考核方式上做出的重大调整,会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后期对教学成绩分析时,能够凭借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讲出更有力的证据,让整个教学过程趋于标准化、合理化。

七、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层次难以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变,在课改的背景下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声乐教师要在整个教学工作中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为最核心的要点,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让音乐真正成为促进人类交流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黄少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音乐天地,2009(8):51-52.

[2]骆斯琴.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36+45.

[3]潘冠泽.探究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J].大舞台,2010(7):192.

作者:李云鹏 单位:宁夏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