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文献综述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

人文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强调的主题,也是高职教育理应关注的对象。但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为缓解压力,多数高职院校过于强调技术性而忽视人文性。随着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概念的提出,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本文对近年来高职教育领域人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研究特点和趋势,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技术教育;人文教育;融合

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必须注重的问题。从教育的属性看,大学教育有双重属性:工具性和价值性。工具性指向技术教育,价值性指向人文教育。高等教育是技术性和价值性的统一。高职教育虽有侧重,但作为大学教育的子概念,高等教育的范畴,理当符合大学教育的双重属性。从社会的需求看,我国的社会需求经历了建国后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到改革开放后对大众化人才的需求,再到2008年经济危机后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这一变化。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奠定了高等教育的基础,对大众化人才的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大力发展,而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必然产生职业教育的蜕变与转型。由此,大量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量的专科院校为保证其生存空间,必须在人文素养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不被淘汰。

一、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文献综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以往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背景和起源研究

石菲菲指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阵关于大学的理念的讨论,话题之一就是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哪个更作用,由此引发了我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两者关系的重视。[1]高宝立认为,就内部动力而言,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构成成分,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科都必须予以重视;从外部需求角度来讲,它能够促进个人更好的适应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服务社会的需要。[2]

2、相关概念的研究江海对人文素养教育、通识教育、通才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相近的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3]谭满益则把视角集中于职业素质上,他认为,职业素质应该包括支撑要素、保障要素和拓展要素,并且其进一步指出职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差别。[4]

3、关于意义的探索

丁继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导向生活,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其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而做准备,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必不可少。[5]吴秋懿等则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只是导向生活,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人格,而人格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6]公绪姣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过于强调就业导向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人文价值被淹没,“教育”意味日趋淡薄;作为高等学校,提升其培养人才的人文素养是其价值使命之一,高职院校不应该仅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7]此外,何锐连等从外部需求出发,说明人文教育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8]

4、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探讨

公绪姣指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有四:其一,定位偏差,多数院校基于生存的考虑,偏向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人性的关怀,更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所在;其二,评价偏差,部分院校即使有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但是由于人文教育内涵丰富,而高职院校资源条件有限,难以对其进行量化,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其三,认识偏差:部分院校没有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来谈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而是基于功利的思想来考虑,认为人文教育建设周期长,难见成效,因此意义不大;其四,引导偏差:当前社会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盛行,加之社会大众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人文教育丧失空间和土壤;[9]此外,也有学者人为教学上偏差,也是导致人文教育的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5、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思考

吴春英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师资力量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来加强二者的交流和融合。[10]刘静等则强调高校领导层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其认为,更新领导理念,是促进高校良性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因素。张华从外部管理视角指出学校的管理层在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统筹宏观和微观视角,兼顾学校特色以及市场需求,才可能为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提供前提条件。此外,张晓荒提出了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想;何锐连则认为,仅仅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还应该考虑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同时,徐国莉等以广州某高职院校为实验对象展开实践研究,以人文教育为核心,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制度,从课程内容到教学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为保障人文教育的成效,该校把人文教育纳入考评体系,人文教育跟专业教育一样算相应的学费,未得到应用的人文教育学分,该生不能如期毕业。

二、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文献述评

综上,在人文教育的相关概念上,多数学者意识到了概念的重要性,从对概念本身的关注,到对概念内涵的思考,再到相近概念的比较和界定,学者们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而对概念研究的不断深化,也体现了学者们对于人文教育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在人文教育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因其层次上的不同、学制上的差异和起源上的殊途,导致其余本科教育在教学上有着不同的侧重,而这直接导致了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不受重视。诸多研究者们并没有考虑本科人文教育和高职专科人文教育之间的差异。在实现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融合的措施上,多数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修改、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变更、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人文教育所需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利用校园环境来实施人文影响等。也有学者从教育管理层、社会影响等外部因素来考虑实现二者融合的措施。此外,该领域有以下难点,其一,对人文教育的评价如何进行,多数研究没有涉及,少数涉及到的也是简单的一笔带过,缺乏深入思考;其二,实证类文章较少,在所采集到的资料当中,进行实证研究并有效论述的文章仅有一篇。其三,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本质上的差异,如何在包容二者差异的前提下实现有机融合是当前的研究所要注重和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教育必须具有鲜明的技术性,这是其耐以生存的根基,但如果把全副精力都汇聚于技术教育,而忽视教育的内在属性,那么只可能培养出一批没有思想和价值认同的工具,这是高等教育的败笔,也是当前社会的悲哀,教育的本源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导向至善至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类型之一,不应该超脱或游离于其本质之外。

作者:张小国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本文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编号:2015KYY0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3]江海.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2015,(2):121-123.

[4]谭满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8-41.

[5]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3-26.

[6]吴秋懿,郭宇,郝俊.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68-71.

[7][9]公绪姣.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理性回归[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1.

[8]何锐连.加强人文教育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2006,(5):82-85.

[10]吴春英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青年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