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实施策略

人文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实施策略

摘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文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亟待变革。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综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三种渠道进行人文素质渗透,充分发挥语言学科的人文性,使大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养成健全人格,具备国际视野,这一做法不仅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大学英语;实施策略;教学改革

近年来,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界时常讨论的话题。面临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挑战,必须加强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人文教育中更肩负着不可忽视的责任。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文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为迎接时代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要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人文教育,首先要明了人文、人文素质以及人文教育几个术语。

1人文素质与人文教育

程颐有云,“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黄寿祺,1989:189)。人文的含义非常广泛,可涵盖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一切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于康平,2002)。人文学科则是以上述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例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和语言学等(许艳秋,2002)。人文素质可以看成是个体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在体验,通过个体的语言行为外显出来的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气质、性格等精神层面的特质。它主要表现为积极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康的人格情感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对社会文化、道德中一切积极健康的精神因素的体验和追求(于康平,2002)。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包括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文品格等多方面内容(杜庆凤,2007)。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个人人性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实现人的自由意志的主体性,并最终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的共同理想。换句话说,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做人之道。教育部1998年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教育部高教司,1998)。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所追求的应该是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共同提高,既要培养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还要使他们成为有教养、有良心、有正义感、有审美鉴赏力的人。许多学者也提出,大学应该是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并重,专业与通识兼顾的高等学府,人文理性也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目标(张中载,2003)。而受到社会普遍流行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影响,许多大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使得很多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念薄弱,过于注重功利,部分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失去方向,误入歧途,遑论完善个人品质,实现个人价值。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融入人文教育,应该是所有大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

教育部201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部高教司,2017)。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要兼顾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教学两大任务。一方面,应致力于筑牢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要求我们的课堂应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等,站在跨文化的角度进一步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思维方式,增进对中外文化共性与差异的理解,体会其历史渊源,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胡开宝,2014)。然而,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传授为重点,导致了重知识,轻人文的“文化失语症”和“语言工具”现象(田颖,2014)。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要求,也是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获得认识自我和世界、适应社会和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能力,这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3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人文教育策略

3.1充分利用教材,扩充学生的人文知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精心选择教材,有选择性地引入人文知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我校大学外语系比较了多种教材之后,选择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综合教程,该教材编写理念新颖,涉及内容广泛,人文知识丰富,注重批判性思维,实用性较强。以该教材第三册八个单元为例,单元话题分别为邻里互助、友谊、爱情、运动精神、生物钟、物质利益与幸福、文化冲击和教育,课文均选自国外经典文学作品或主流期刊。这些话题,有的为学生展示了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有的展示了科学界的新动向,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遵循客观规律,养成科学精神;有的让学生透过不同的文化看到人类共同的真挚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入思考;还有的直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与对策,引导学生探究文化差异,探索跨文化交际的有效策略。总之,整套教材提供了系统的人文话题和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擅长挖掘其中的人文知识要点,利用自身知识积累,扩充学生知识面,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设计课堂任务,引导学生在交际互动中扩充人文知识。

3.2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人文精神

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实现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塑和人格结构的重组。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大学英语课堂还要倡导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外语课堂上形成学生乐于参与和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氛围,以便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对人文话题进行探讨和反思。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英语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给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使学生对其文化传统中优秀人文素材产生浓厚兴趣,在浓厚兴趣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提升。课后要以英语为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鼓励学生组织以英语文学、历史、艺术等为研究主题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或开展校园“英语角”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学校也可经常举办英语文化艺术节,开展以人文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演讲、英语小品、戏剧表演等多种比赛,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竞赛,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报名参赛的学生数也屡创新高。

3.3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塑造外语教师的人文品格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时不再以自身的素质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教师严谨认真的敬业态度、突破陈规的创新精神、对人生与社会的睿智评论,乃至在课堂上的仪态风貌、语言表达,都会在学生的人文品格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因此,提高英语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掌握文、史、哲、艺术等知识,具有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熟悉欧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并且会用批判、质疑的观点去理解吸收并渗透于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适合学生社会化、个性化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想和信念;创造并完善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并积极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更高的层面上,教师的完善人格、高尚品格、积极向上的风貌,也在无形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影响。

4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其终极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素养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具备文化底蕴、高尚人格、高雅志趣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社会具有人文关怀的人。这不仅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和课程评价体系的重新设置,需要教育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几方面共同努力,更新理念,革新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共同努力,真正培养既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又有高尚人格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作者:尹卓琳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