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

【摘要】教育的目的除了教会个体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引导、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性境界,即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必须在个体认知自身和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是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高职院校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但也不能放松对学生人文教育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人为教学;融合

0.序言

普通高等院校的理论型人才培养不同,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等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就业技能为核心教学内容。高职在我国属于专科,大多围绕专业领域开展教学,如理工、师范、医学、艺术等。高职院校对提升我国劳动力市场专业化水平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高层次的技术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还应具备较好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但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主观上对学生的个人素养培育不够重视,客观上师资和教学安排无法实现有效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目标。实际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相对薄弱,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更大,他们更需要在努力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他承载着我国以及世界的文化、文学和语言。高职院校如何将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将人文教育更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对院校自身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对国家和社会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1.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语文教学日渐式微是目前各类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与社会观念潮流和风气密切相关。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快速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导致社会思想观念被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严重侵害,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无形中被普遍忽视。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如高校学习期间,学生开始于更多的人和事发生关系,并且走向独立。在学习知识和技能中,认知自身和客观世界,此时的人文素养培养对个人走上社会甚至整个人生发展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和就业为导向,本身就缺乏综合性的教学规划,加上许多高职院校追求经济效益,大大削减人文相关课程,甚至取消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枯燥乏味,导致高职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极为缺乏,反过来更是影响到了技能课程的学习。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是采用“2+1”的学制,两年的技能培训,一年的实习。为了保障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专业课需要提前,从基础文化课入手是大多数学校的选择。目前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语文教材是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语文》,氛围实用阅读、实用口语和实用写作三个部分,该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遵循适用、够用和可用的原则,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但语文课程与其他文化课如英语相比,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或者趣味性不够,因此其教学安排被削减或者被取消也很容易被接受;同时,高职院校的师资配备也主要以技术型的教师为主,注重实干和应用,而对人文教育缺乏经验和能力。特别是学校和老师都在市场经济引导下,片面追求学校和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心思去钻研如何通过教学创新,来提升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教育是对个体进行的促进其健全人格塑造、人性境界提升及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内容是孕育人文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自我体悟和心灵觉醒,重视人生的意义,并对社会有一份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养成需要多种长期积累,包括综合的文化知识滋养、优秀文化传统熏陶、高雅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丰富深刻的人生体验。人性不仅需要分善恶,还有境界的高低之分,即人文精神层次的高低。高等学校教育应当把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人文精神的个体为目标。但随着市场经济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需要,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培养成人逐渐沦为培养成人力。高校和社会逐渐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办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缺失比普通高等院校更为严重。而高职院校学生在现实压力面前,更需要人文精神教育来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高职院校应将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更好地融入其中。客观而言,从综合素质来的平均水平看,高职院校的生源相比普通高等院校的生源要低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存在不足,因此错失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进而转向专业型和应用型的高职院校。当然并不是说高职院校学生不如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而是从社会需求和观念角度看,能够有能力为自己博得美好生活,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踏踏实实地传授技能,更要为学生树立起信心和信念,人文教育不可或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正确选择。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而真正成人的个体必然是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和素养,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健康发展。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的区别在于知识的专业化和综合化,社会化发分工要求个体具备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而做人社会人的存在又要求个体必须具备综合化的文化知识体系和素养。因此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而在对于健全的人的定义和要求是统一的,也就是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有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走入社会后,除了依靠技能获得生存的能力,更需要全面综合的素养来支撑其社交关系处理、家庭关系处理、个人价值探索等活动。例如特定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一开始进入工作岗位基本上是从事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工作。因此高职教育承担的责任重大,更寄托了无数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高职教育更应该始终围绕教书育人的理念,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融合。

3.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最好的工具,在高职教育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约束下,更应该创造性地发挥语文教学对人文教育的作用。本文人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第一,扩展语文教学内容。目前高职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应用阅读、应用口语和应用写作,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课程只是将语文作为语言工具来使用,而对于母语学生而言,这种单纯技巧型的训练,无法提升人文素养,且本身效果也不好。我国语文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十分丰富,它包罗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髓。学生学习语文,是要通过阅读和思考读物中的人和事,并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的启迪。因此,语文的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局限于语言技巧,而应当扩展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多彩的教学内容中汲取到各种营养。例如经济类读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小说读物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社科类读物能够让学生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传记类读物能够让学生观摩他人的人生。第二,创新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可以说从进入高中开始就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不仅是因为课堂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方式也过于陈旧和死板。语文的魅力应该在于其人文魅力,而人文魅力不是在灌输式的知识点和能力的教学中能够体现的。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缺乏兴趣,但往往在自学时间里寻求各种文学相关的活动和组织,更喜欢自我研读。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希望能够有机会与老师、同学甚至是校外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讨论与自己相关、与自己关心的实物相关的内容。学校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实体或者虚拟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思考和探索,在观察和讨论中领悟。第三、加强语文老师的师资能力建设。无论什么样的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老师的能力是否合格、对待学生是否关心投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思想观念。而具备较高人文修养的老师,更能够成为学生的精神伴侣和人生导师。这种教学态度不仅降低了语文教学课程的吸引力,也没有发挥语文老师应有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升语文老师队伍能力来促进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好的老师比任何教材和设备都要好用。第四、巩固专业化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在推进人文教育是,必须以扎实落地专业化和技能化教育为前提,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人文教育的很多内容尽管是个体作为社会人存在的必要素养,但个体首先又必须是作为自然的人存在,必须解决自身生存问题。如果连生存和发展都困难,那么空谈人文教育也就显得苍白。因此,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必须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学校能够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足以支持个人和家庭的发展。高职教育落实人文教育面临着很多来自外界的客观压力和无奈,因此除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外,家长、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必须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给予其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张薇.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3).

[2]谭源渊,胡智清,熊建武.论高职学生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合[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06).

[3]李平.探讨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6(21).

[4]毛元金.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策[J].思想战线,2015(S1).

作者:张黎黎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