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外出写生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校美术外出写生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外出写生课程是国内各个高校的美术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表现和创作艺术美的一种直接方式,体验人文历史文化的一种间接形式,这写生课程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本文通过国内近十多年的各地写生基地发展状况与国内各高校的实践教学合作以及外出写生课程质量情况分析比较。希望对指导美术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办学方针有所启发,对学生实践认知、深入体验社会生活、感受自然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出写生;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

外出写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从2000年开始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范围比较广泛的发展态势。近十多年的写生基地的发展与成熟,慢慢地奠定了高校外出写生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渐渐形成了中国各地高校美术写生活动的基本格局。这些基地分别与中国的高等美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教学关系,也为高校美术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教学场所。

1高校美术外出写生课程类型的概况

1.1写生课程的培养目标

外出写生课程主要是以风景写生为主,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表现地域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培养学生融入自然、感受自然、观察自然以及如何提取生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

1.2写生课程的教学目的

外出写生课程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传统的以风景色彩写生和风景速写两种表现形式为主,主要分类有水彩水粉写生、油画国画写生、建筑景观速写、民间美术考察、民间美术摄影、历史古迹考察等等。这种教学目的是重点让学生学习研究如何进行整体观察,学会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取景和构思;如何进行色彩搭配和渲染文化氛围,研究建筑的基本透视规律,深入分析自然地形体塑造和空间表达,进而挖掘人与自然的情感关系。

1.3课程设置类型的意义

一般高等美术院校对外出写生课程的基本设置安排是在大二学年,学生已经有了素描与色彩两个基础课程的训练,其外出写生课程起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以后的毕业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形成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绘画语言,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国内写生基地近十年来的实践与探索

2.1写生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写生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依据自然建筑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依托而建立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划与扶持以及一些国内美术名家的推动。就目前比较成熟的写生基地像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河南山西太行山,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泉州崇武大祚和小祚,南平桂林乡写生基地等。这些写生基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接待能力强和教学需求比较合理规范,基本能保障高校学生以及画家们的写生需求,这种经营模式慢慢适应了各高校教学实践的需要,也建立了长期的、实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2.2写生基地的发展与改革

现阶段,随着一些美术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对于外出的接受能力与需求也在不断的推动写生基地的建设发展与改革。例如,对伙食方面的要求,住宿条件的要求,写生行程规划安排,学生外出写生作业讲评的需求,教师讲授的教学设备要求,以及后续相关的写生课程汇报展览和画册展示等。因此,写生基地也需要根据各高校外出写生学生以及老师的教学需求作出相应的了解和调整,不断的提高整体条件来满足学生与老师的需求,与时俱进。

2.3高校与写生基地合作的可能性

根据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校的改革要求,现诸多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与拓展能力,努力寻找与其相匹配的教学实践基地场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挂牌定点实践教学;另外,写生基地也与一些高校开展横向课题等相关课题研究活动,比如,让学生参与写生基地的古村落规划改造或者是其他相关的文化建设。

3外出写生实践教学的探索

3.1外出写生实践教学的意义

外出写生课程活动期间,不但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促进学术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式的写生训练,绘画的强度与教师的紧密授课对于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准会有较为明显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写生水平和审美能力。

3.2外出写生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比较

外出写生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从室内的课程教学转移到室外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感知,将自然的景观转化为自己的绘画形式。这与室内课堂的教学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课堂注重比较严谨教学氛围,而户外实践相对自由轻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积极的投入到绘画环境中去,也能拓宽视野,增加人文知识。

3.3外出写生实践在艺术创作上的作用

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雷诺兹说:“艺术源于自然,而又有别于自然。”艺术创作也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人审美品格和艺术标准的。历史上许多大师的创作不论是肖像人物还是风景静物,都是在自然物象写生基础上的创作实践。特别是印象主义的诞生,印象主义画家将户外的光与色彩引入到了绘画艺术创作,打破了传统的绘画体系。这种对户外光线的捕捉与表达直接影响了画家的视觉审美追求,慢慢地将绘画艺术引向了当代人的审美品位,让绘画有了全新的气息与品格,画面充满了大气的呼吸感和深远的意境,表现手法也变得丰富多样,这种突破是建立在外出写生反复实践基础之上的。印象主义画家修拉曾说过:“艺术家在自然界中从来无法找到精确统一的布局,大自然能给他提供一些材料,他可以从中选择和创造。”因而,外出写生对于本科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实践探索意义。

4关于外出写生课程的几点思考

4.1外出写生课程的发展方向与改革

基于目前的高校课程改革形势,必要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增加外出写生的课时数,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联系与互补关系,推动主要美术学科(油画、国画、设计等)的教学实践基础更好的开展,丰富和营造良好的校企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回归基础绘画写生的实践拓展,提升学生在把握课内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现实主义的人文景观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结合各个专业的发展优势,推动跨学科领域的合作,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因此,高校课程改革在重视应用型人才教育这块,外出写生课程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与转型点,比如在课程设置里面,适当增加学生在基础课程上的拓展与外延,在主修的素描、油画、国画、色彩课程上也可以增加一到两周的写生实践课,让学生到人文景观和乡村寻找最真实的人物和风景,感受最有魅力的四季变换色彩,捕捉最有灵感的生命气息,这是室内课堂所达不到的。这也是回归印象主义时期,崇尚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师”的宗旨,也与中国早期美术发展历程接轨,老一辈的美术家都是背着画架东南西北的到处写生的,而他们的艺术生命和创造力也是在那个写生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一点也吻合了中国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宗旨。因此,在新世纪的高校美术教育领域,重温美术教育的乡野情怀,感怀老一辈美术家的旅历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4.2外出写生课程在组织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外出写生课程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有现实意义与基础,但是在组织和管理上如何协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如何增强主修与选修课之间的互补关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一些二级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对这一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宏观的美术办学基础和经验,不能作为丰富和提升其他主要学科获得最佳题材和创作思路的一种手段,片面追求单一化的实践与体验。外出写生课程在这些专业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中,也是做为一个重要的课程架构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融入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地途径。因此,如何平衡主修与辅修、如何搭建学科与校企文化、如何压缩校内课程培养模式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这是许多高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些二级院校的学科建设比较年轻很难有一个比较宽裕的空间和精力投入到校外实践方面,相关的外出写生带队老师缺乏带队经验,外出写生的地点随意安排以及写生基地的选择跟教学要求不符,学生外出实践期间相应的安全措施与责任归属也令许多院校犯难,这也是外出写生课程的困境。因此,如何选择一条好的解决途径对于外出写生课程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为传统的风景写生教学模式适合的是专业美术院校,所以对于一些二级的院校美术专业来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应该要把写生课程制定与学校自身的专业教学结构紧密联系,把基础写生的能力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密切的结合起来,突出外出写生课程成为具体专业所需要的能力。为了保证外出写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应该与学生签订好个人安全责任状,提早做好外出遵守纪律和安全教育思想工作。教师在外出写生教学的同时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新教学方法,研究新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并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中去,且要制定完善的写生作品考核标准。

5结论

简而言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分别对写生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高校写生课程与写生基地的合作模式有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对外出写生如何促进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进而总结外出写生实践对高校美术课程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绘画艺术实践的内容与样式,也为高校与社会的接轨提供了很好的桥梁。当然,在课程改革中,也能看到外出写生实践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艺术创作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在调整生存的环境。改革是有必要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坚信中国的美术教育会越来越好,艺术家的创作环境也会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黎明.写生的传统与意义[J].美术学报,2007,4:2-5.

[2]李芬.当前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J].艺术探索,2009(1).

[3]郭岩.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J].科技信息,2008(21).

作者:李燕梅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