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计算思维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便于其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但是还存在这一些问题阻碍着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对当前高校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从根本上把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核心要素,从而推进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顺应时展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素养;计算思维;基础教育

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个高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虽然不少高校在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暴露了不少缺陷。本文在对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与路径。

一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涵认识不清,教学出现偏差

对于高校来说,主要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然而,一些高校虽然积极地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但只是一种跟风做法,抱着其他兄弟院校有我们也要有的思想,仅仅参照计算机专业教育积累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虽然各个高校的教育理念和重视程度不一样,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的内容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大多数高校开展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windows基础操作、办公软件操作,如word、excel、PowerPoint和Access等等[1]。有些高校还把简单的编程技能也作为基础课程,例如VisualBasic编程应用等[2]。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到数据素养的培养,以及计算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局限在传统的简单电脑操作技能的学习,所谓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变成了计算机相关工具训练教育。通过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信息化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3],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思维[4]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二)学生认识不到位,缺少自主驱动力

自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5]以来,全国中小学就逐步开始信息化教育。在保证高考上线率的指导思想下,高中阶段信息化教育处在一个弱势地位,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不重要的论断”早已深入学生内心。进入大学,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又是一门边缘课程。除此之外,《纲要》明确指出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与高校信息化基础教育的内容有很大的重合度。这种情况造成学生认为该课程没有新意,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另外,由于国家对信息化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程通常作为基础选修课出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并且学分比较高。在追求选修性价比的驱动下,该课程受到了学生的追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学内容学生都知道,课程考核又什么都不会的情况,导致学生没有学习没动力。

(三)专业人才缺乏,教学疲于应付

高校的信息化基础教育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提供技术支撑,但是许多高校缺乏这方面人才的引进。目前各大高校从事信息化基础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有三类:1)计算机专业教师兼职;2)教辅人员兼职;3)成立专门的基础教育部门。计算机专业教师兼职:两个原因造成这种兼职模式盛行:1)师资有限,采用计算机专业教师兼职的模式可以降低教学成本;2)学校相关部门认为信息化基础教育是计算专业教育的简化版,利用计算机专业教师兼职信息化基础教育可以保证师资质量。但是,效果并不太好。教辅人员兼职:在高校中有不少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或者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处于其他非一线教学单位,例如,图书馆管理员,教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评职称的压力下,需要相应的课时量支撑,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课程。成立专门的基础教育部门:这种方式也分为两种模式,1)独立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部门,如,有些高校成立信息中心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2)一套人马,两套班子,这个与第一类计算机教师兼职有点类似。总体来说,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还可能受到个人的观念影响,也不一定能够把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专业教学、科研和工作压力下,导致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很有限。

二促进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高校信息技术基础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教学效果,进而提升非计算专业学生的数据素养,为其日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一)加强推进信息化基础教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是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基础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从根源上打破信息化教育就是计算机软件工具教育的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把课程内容限定在office等相关软件的操作。其次,要深入剖析计算机专业教育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育之间的异同,不能采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高校教学决策层和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是一种赋能的教育,赋予学生用信息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某种具体的工具。从思想源头上为信息化基础教育奠定了基础,可以在决策和实施层面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避免由于理解偏差导致策略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在教学实施层面进一步偏移的问题。

(二)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经历了从覆盖计算机专业扩展到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也经历了从专业性强到基础性强的转变,课程内涵逐步丰富。但是,受到传统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课堂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完全以教材为中心,不利于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的培养[6]。总之,多年以来,主要是以“教”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学”没有过多的关注。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课程内涵建设进行调整。调整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切实让学生体会到信息基础教育不是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翻版,更不是内容加强版。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从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让学生普遍参与,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带来的好处。

(三)引进技术人才,提升基础教育专业化水平

信息技术基础性课程教育注重的是教学知识的基础性和泛化性,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广度。期望通过教学为学生打开信息化技术的窗户,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对信息化教育所能获得的技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们很难把握学习深入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从目前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采用专业教师兼职或者是行政人员兼职的方式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很难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引入专业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教师,成立相应的教学机构潜心从事基础教育,从而提升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运兵,朱丹红,余小燕.《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129-131.

[2]高艳芬,张江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93-194.

[3]罗艺,魏志春.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与管理支持——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4):36-43.

[4]金莹,陶先平,张莉,等.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8(10):125-128.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管理信息系统,2001(02):3-5.

[6]周桂桐,张伯礼.关于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医教育,2013,32(02):8-10+19.

作者:李瑞昌 廖? 朱红磊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