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一环。当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还面临着思想理念存在误区、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师资力量单一匮乏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0引言

近来年,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作为双创教育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创新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当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专业素质的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目标,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具有一致性[1]。探索和尝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新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二者融合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从简单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

1.2二者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如今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实践应用水平以及自身的发展潜力都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考核因素。传统的知识本位取向的教学理念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新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动态的融合过程给学生持续性地更新创新创业理念、提升人才培养的内驱动力、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3]。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为专业课程建设注入创新的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合理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提供有效保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创业。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2.1理念存在误区,认识存在偏差专业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4]。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相混淆,将双创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陪衬,认为只需要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即可;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解决学生就业的形式之一,认为双创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创业。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依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开展双创教育,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传授,对创新创业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对人才培养内涵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二者的融合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2.2融合度不足,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而专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过程,是发挥创新性的重要平台。因此,创新创业课程需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需要有效融入专业教育中,并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着创新创业课程仅作为在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基础上的简单叠加而不是互相支撑的情况,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师资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与绩效管理等各个模块相融合。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局限于开设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举办讲座、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衔接,存在脱节等现象。未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作为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实际需求脱节严重。

2.3双创教育师资力量单一,缺少政企参与

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所实行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机制的特点是可以同时实现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方之间的沟通联系,保障学生可以在政策的支持下,实现和企业的对接,并完成在高职院校的学习[4]。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更全面、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相比较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政企人士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如何将政企人士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专业建议纳入课程设计,成为二者融合的关键。然而,在高职院校中,聘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授课的情况较少,学校对于企业资源、平台等方面的引入不足。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短板问题是师资力量匮乏、队伍参差不齐且稳定性差。高职院校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虽然这些教师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需求,与行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

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

3.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各有侧重,因此二者的融合应是“创新+创业+专业”[5]。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传授的理念,分析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上的异同,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主线,融合双创能力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可以在培养方案中确定若干个阶段,从初级到高级,从理论传授到实践体验逐层级实施,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渗透和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主动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应关注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是两类课程的简单叠加,而应在专业教育中深化创新创业的内容,将双创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地构建符合当代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突出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立足专业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例如IT服务外包与创业指导、创业营销技能等课程,面对大一学生开设创业启蒙课,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关注未来职业发展所面临的真实问题,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深度融入双创教育。其次,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可以由校政企三方共同开发新课程,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课程教学,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实践、专业调研、行业发展案例分析等,课程形式可以包括学术研讨、创新竞赛h、创业讲座、案例教学等。最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环节,让课堂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教学和产品研发、营销任务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依托专业的实训基地,形成“专业技能+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的融合模式[6]。

3.3整合校政企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的合理化分配是双创教育的关键因素,学校可以结合现有的师资团队,鼓励专业教师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行业的发展动态、创新创业元素,整合前沿的创新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有机结合。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精英构成的师资队伍,不仅需要专业领域的师资,还需要擅长创新研究和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前者侧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后者将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在课堂中,做到“引企入教”和“引政入教”,来自企业的人士与行业、市场的联系更紧密,拥有实战经验的同时对创业也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而政府人员对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更为具体详细,可将此角度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切入点。高职院校通过选拔可以真正为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起到作用的政企人才,进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实现双创教育的目标。

作者:王卫霞 翟黎明 李天顺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大数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