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培养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在线比赛和思政教育等方面探究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的建设路径,为提升高职院校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

1建设意义

农业物联网课程以培养学生农业物联网应用能力为目标,包括物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行与维护能力,对我国数字农业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物联网课程具有“工农融合”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关注课程的农业化特征,还要注重学生工科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人才缺口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考验,精品在线课程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促进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面对数字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精品在线课程通过融入数字化、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重构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涉农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深化产教融合和提升农业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数字农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设现状

2.1建设目标不清晰

当前在线课程种类繁多,包括中国慕课、职教云、泛雅、智慧树等平台有很多精品在线课程。但从现有的网站资源看,很多精品在线课程都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课程资源趋于模板化。在线课程在建设中没有分清具体的地位,不清楚在线课程是用于学生自学还是辅助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在线课程的应用效果,导致很多课程资源出现建而不用或者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教师建设在线课程的积极性,还严重制约了在线课程的发展推广。

2.2课程资源内容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农业物联网在线开放课程还无法体现课程的“精品”特性,多是将原有的课堂内容采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呈现,存在理论性较强、全而不精、学科课程模式固定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课程资源内容不能对接农业物联网技术技能岗位,多注重理论教学,无法实现学生农业物联网运行与维护能力的培养。很多课程资源没有融入真实的企业生产案例,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在线课程虽然突破了时空限制,但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内容陈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应用型技能培养。

2.3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当前大部分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仍然延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相比于线下课程教学,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直接与学生接触,更多的依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控制,但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师生互动缺乏导致教师不易于实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根据学情分析动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课程利用率有待增强

精品在线课程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当前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但当前很多在线课程访问率较低,课程资源没有真正融入教学实践中。同时,有些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师对在线课程的使用积极性不高,有些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进行建设。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制约了在线课程的使用效率。

2.5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精品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技术手段是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当前很多在线课程中教师专注于讲解PPT,对动画、案例视频、虚拟仿真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重难点讲解不够形象生动,且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践训练的情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

2.6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课程评价机制是精品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体现。当前有些依托于职教云、泛雅等教学平台的在线课程已经建立了基于课堂活动、课程资源学习、章节测验、作业和考试等的综合评价系统,但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农业物联网课程来说,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真正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建立更为精细的实践过程评价体系,包括技能点的评价和反馈,才能真正对接农业物联网岗位和技能标准。

3建设路径

3.1课程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为满足农业物联网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课程内容上,应该以“互联网+”等环境下的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对接岗位技能需求。我院在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结合农业物联网运维岗位技能及传感网应用开发“1+X”(中级)考证需求,确定农业物联网运维岗位的核心技能以及人才培养路径,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探索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创新,提高在线课程的“精品”特性,满足现代农业环境下的农业物联网技能型人才需求。

3.2教学模式对接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在线课程设计方案的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产学研”教学实践模式,利用情景任务、微课视频、在线测试等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课程活动设计和内容设计,完善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中心的精品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我院在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通过学情图谱分析学生学情,充分运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虚拟仿真软件,以成果为导向,重现真实生产场景,通过难易程度和项目规范程度,将项目分成初识、加强、巩固、创新4个类别,难度阶梯式上升,实现知技点实践循环训练,并采用智慧农业虚拟仿真技术,形成每个教学任务的物化成果,零距离实现农业物联网工程实践。

3.3课程资源对接现场实践

课程资源上,应基于企业职业技能需求对接企业现场实践,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企业项目实践演示等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在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现代农林仿真资源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发数字化农业设施三维模型等一系列虚拟仿真素材库,并自主开发了智慧农业虚实耦合仿真软件。仿真软件1∶1模拟实际的温室草莓大棚生长环境,并与实验室的实物设备实现信息耦合和数据共享,让学生在线仿真中体验到实际农业物联网温室的生长环境。课程资源依托智慧农业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建设,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软件锤炼农业物联网实践技能。同时,学生课后可以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完成课外创新实践项目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3.4课程评价对接技能标准

现有的精品在线课程大都存在“重建设、轻评价”的问题,课程建设结束后缺乏课程反馈评价和后续更新。农业物联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物联网运行与维护技能培养,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我院在农业物联网课程建设中,采用四维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考核、素质考核、结果考核和创新考核。通过自主开发虚拟仿真软件实时记录学生的技能完成情况,并将任务实施情况技能竞排结果作为过程考核成绩,课后创新实践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任务获得附加分。通过建立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为基础的四维综合评价机制,突出精品在线课程对高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在线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3.5在线比赛对接创新能力

我院在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中,坚持“以赛促创”,依托在线课程资源,由我院和南京柯姆威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全国智慧农业虚拟仿真创新设计大赛—农业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大赛顺利举行,近50所学校参与,997名学生报名参赛,加强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慧农业行业的实践应用,强化了学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开发与维护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在线课程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6课程思政对接“一懂两爱”

虽然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之中,但很多学生对农业的印象仍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对投身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我院在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托亚夫实践教学基地,借助智慧农业领域省级劳模现身讲解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的职业理想,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型人才。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精品在线课程成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满足我国数字农业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的质量提升对培养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我院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分析当前农业物联网在线课程建设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农业物联网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路径,进一步提升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崔明 蒋其友 李娜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