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思政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将PPT或WPS与微信相连接的雨课堂运用于线上与线下、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优势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深化认识、强化协同、完善制度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慕课、雨课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也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发展主流。尤其在当前疫情背景和“停课不停学”号召下,高校思政课积极借鉴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形式与方法更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鲜明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高校思政课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高校思政课的认识误区

就教师而言,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课是“假、大、空”,没有科技含量;有的教师则认为思政课是说“套话”,上课非常简单容易。就学生而言,有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知识就足够了;有些认为中学阶段已学过思政课,大学阶段没必要重复学习;还有极少数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政课纯粹是“洗脑”,无任何实际作用。为何造成这些认识误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如何树立关于高校思政课的正确认知,除了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和开展科学管理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与方法不完善

当前,一些高校大学生出现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到课率不高、听课效率低下等情况,甚至还产生厌倦情绪。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认知偏差外,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方法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学形式单一。由于教学理念因素,有些教师仍旧习惯于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自始至终“唱单簧”、埋头苦干却造成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严重打击自身教学热情,也引发教师感慨“吃力不讨好”;其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常见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略显单调和空洞,师生交流也非常少,易造成教与学的互动不足甚至脱节。而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与形式不仅能活跃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其三,教学考评手段粗糙。以课堂作业、考勤和提问为内容的教学考评,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显然无法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全面、客观评定,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造成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足。

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

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由学堂在线MOOC平台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将常用办公软件PPT或WPS与微信相连接实现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契合对接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优势特点。

(一)顺应时展潮流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互式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优势,具有“实现多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以科学的理念方法和多种优点吸引了众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者的关注研究和广泛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突出:“混合式教学与混合式学习的有机融合和升华,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整体重构”,彰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据此来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也响应了对传统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顺应了时展潮流。

(二)贴切大学生现实生活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化,QQ、微博、微信等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与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具有聊天、支付、视频等强大实用功能的微信则受到几乎所有大学生的青睐。这在笔者开展关于每天手机使用时长及其内容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也得到印证:近八成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大约5小时左右,而这其中九成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长高达3小时以上。从这方面来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也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优势特点。

(三)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安装雨课堂插件后,教师在PPT或WPS上雨课堂界面编辑的教学视频、语音、课件、习题试卷等资料上传至平台后,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弹幕”、标识“不懂”等实时学习讨论或师生互动,也可以推送至学生手机微信端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在整个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中,雨课堂动态记录学生所有学习行为形成数据。教师通过分析整合这些数据可以对教学效果开展量化分析,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从以上具体操作过程来看,雨课堂既“实现‘课前—课上—课后’三者的有机联系”、涵盖学习全过程,又易于操作;既有互动及时性,又能反馈动态化;既有资料丰富化,又能数据量化分析,具有功能强大的优势特点,完全契合教育教学要求。

三、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在近两年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笔者在不同专业、班级、课程中开展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在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自身运用心得基础上,笔者对构建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深化认识,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是实践的向导,认识是行动的前提。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深化对雨课堂的认知。在关于雨课堂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师生对雨课堂“完全没听过和用过”的占比却高达近一半。对雨课堂认知度严重偏低,势必阻滞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和积极运用。为此,必须大力宣传雨课堂的优势与优点,着力深化雨课堂的重要性认识。对学生而言,雨课堂既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作用;对教师而言,雨课堂不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深化雨课堂认知,是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前提和思想基础。

(二)强化协同,夯实外在保障

建立健全学校、思政课教学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多方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营造良好氛围,为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坚实的外在保障。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是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部门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牵涉学校多个职能部门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助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此,需要学校职能部门与思政课教学机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联动格局,促进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运用和长效发展。

(三)完善制度,增强内驱动力

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涉及到技术服务、人才投入、经费保障、政策扶持等各方面内容,涵盖诸如管理、培训、考核评价等各项制度。在这其中,考核评价制度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为高校思政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内驱动力。就教师而言,积极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广泛开展雨课堂运用,既按照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给予适当工作补贴,也可以设置成为评优评先的参照指标,从而激发教师运用、探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学生而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雨课堂的运用次数、互动频率、完成结果以及使用效率等纳入课程平时成绩,并适当扩大所占平时成绩的比例,激发学生使用雨课堂的兴趣、参与雨课堂的主动性,在增进对雨课堂的认识的同时也提高对高校思政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水平,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奠定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

[3]柳丹.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8).

[4]杨志超.建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

作者:陈文林 单位:韶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