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作为与经济、产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应把握“五大理念”的基本精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理念的大背景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高职教育模式、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多元协同育人、夯实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作环节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并初见成效。

关键词:

五大理念;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可谓一脉相承,是在充分汲取以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总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作为与经济、产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理应把握这一重大发展趋势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冷静审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应当看到,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高,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说,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着如何解决服务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以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助推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创新理念位居“五大理念”之首,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30余年的探索,正处于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期,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动力不足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体系、制度、政策、标准等宏观方面的创新;二是行业、企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发挥办学主体作用,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多元办学体制机制等中观方面的创新;三是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等微观方面的创新。本文仅涉足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微观层面的内容。

(一)高职创新发展切入点

众所周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高职教育模式相对陈旧是制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强化合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阐明:“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式。”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均明确强调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上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别是在2014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做出了重要批示,明确指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这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一般认为,高职教育模式通常是指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而采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体系,涉及办学理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教学组织、评价考核等诸多要素。以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开展工作,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助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教育模式创新实践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工职院)在推进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抓住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职业教育模式。一是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实施办学模式改革。与特大型央企东风汽车公司采取“双牵头人”模式,联合300余家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湖北省汽车服务职教集团,着力解决职业教育相关者利益平衡问题,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完善政、校、行、企协同办学体制机制,逐步推进校企合作由目前以用工为主的浅层次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深层次转化。二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形态,而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工与学结合最为紧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现代学徒制法治化与师徒化的本质特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结合不同产业和专业特点,开展多样化试点工作,如机电系的“双师傅制”、汽车系的“双元制”、艺术系的“工作室制”、建工系的“竞赛引导制”、环化系的“系企互融制”等,这些实践活动均基于课程基础,通过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有效带动其他教育教学要素同步发展。三是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为有效克服高职教育“学术本位”倾向,学校逐步强化职业导向和能力导向指导思想,不断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标准,根据课程性质不同,灵活采用行动导向式、项目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关注“教师要教什么”变为关注“学生要学什么”,从学生被动听课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学习评价从只注重结果变为同时注重教学过程,学生从被动受评到主动自评;师生关系从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教师逐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四是以校内评价为重点实施评价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其中校内评价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评价对象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训以及教师、学生等,学校秉承评价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方针,注重校内常规性和周期性评价工作,坚持多元办学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1]。

二、以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助推协调发展

人们对于协调理念的认识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兼容并包”等相关思想。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协调理念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自由发展、市场化、均衡发展、可持续性等思想逐步成为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重要内容。而基于一般系统论观点,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并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协调主要涉及系统要素和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协调问题。因此本文以为,高职院校的协调发展主要涉及多元办学主体间协调问题和自身职能协调问题。

(一)多元办学主体协调发展

多元主体协同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从广义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既包括学校的举办者、管理者也包括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涵盖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等。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并受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左右,同时要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别主体的利益[2]。各办学主体利益实现共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利益张力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平衡,高等职业院校才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湖工职院为协调各方利益,秉承“他方中心”理念,通过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湖北省汽车服务职教集团、十堰市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教集团等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体制机制平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关系,以有效提高区域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效益。

(二)高职教育职能协调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高等院校三大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履行三大职能不可偏废,必须遵循均衡、协调的办学规律,才有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然而,缘于种种原因,大学职能发挥不均衡、不协调现象十分普遍,其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职能“短板”问题尤为突出,似乎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难题,湖工职院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实施科技工作“以横带纵”战略。摒弃偏重纵向课题研究的传统观念,注重服务产业企业技术开发实效,不以课题层级和经费数量论英雄;坚持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思想,走科技活动、生产活动、教学活动三融合的道路,在生产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研究技术问题,无论小改革、小创新还是大项目、大课题,始终关注技术技能的不断积累,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实施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实践表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的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产品供给种类错位于市场需求,即培训课程品种不能完全满足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二是教育产品质量失位于市场要求,即培训课程质量不能完全达到职业岗位的规格要求。鉴于此,湖工职院启动了第二轮课程建设工程,协同有关政府、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实施校内专业课程与社会培训课程融通相长,逐步打造了汽车企业职工培训、转业军人培训、妇女再就业培训、保安培训、消防培训、电商精准扶贫培训等社会培训品牌。

三、以建设节约型校园助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通常是指一种以和谐、效率、可持续等为价值取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几乎与所有社会主体利益息息相关。绿色发展理念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极富指导意义,一是绿色发展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低碳排放成为必然要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应当满足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二是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价值,高职院校在不断培育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是绿色发展要求降低资源损耗,高职院校应逐步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

(一)专业建设满足绿色产业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统筹社会总体需求和学校自身长远发展,同时适度超前建设[3]。湖工职院地处闻名中外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为满足地方“国际商用车之都”的发展战略以及汽车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学校根据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与延伸,适时调整专业布局,专业结构逐步从“制造类专业为主、服务类专业为辅”向“制造类专业与服务类专业并重”转变,在夯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传统制造类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工业机器人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新兴服务类专业。此外,为契合十堰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战略,学校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专业建设,助推地方经济绿色崛起。

(二)高职育人倡导全面发展理念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般认为,学术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衡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两者不可偏废。湖工职院早在1976年就开始举办高等师范教育,在学术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后于1998年开始进行技术技能教育探索,稳步实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较好地兼顾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要求。同时,学校在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共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素质拓展课平台建设,灵活运用项目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持续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

应当承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行政化倾向相对严重、大学治理经验积淀不够、管理队伍素质偏低等“硬伤”,极易导致资源消耗偏大,从而减损学校整体办学效益。为此,湖工职院以推进依法治校为抓手,一是努力在思想上解决问题,促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逐步养成合法性、程序性和权力制约性等思维习惯;二是着力在管理制度上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相关内部规章制度,大力推进人事、科技等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以及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三是大力在运行机制上解决问题,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提高治理水平,强化依法办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升化解风险能力,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增强管理透明度等。通过高职办学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建设,特别是重点加强对“三重一大”问题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降低办学成本,逐步打造节约型校园。

四、以促进多元协同育人助推开放发展

系统论认为,所有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内外需要有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也毫无例外应是开放的,在强调自身学术性、自治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其开放性。实践证明,开放是一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亦如此。本文以为,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开放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引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对内,以互利共赢为原则,积极推进政、校、行、企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协同办学模式;对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层次,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对内协同开放办学

湖工职院始终秉承高职教育社会开放思想,在政校、行校、企校、校校协同办学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体建构初现端倪,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相关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例如,在政校协同方面,由十堰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湖工职院承办的“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在招生计划、新生录取、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市政府相关部门直至村一级组织共同参与办学,在智力扶贫工作方面收获了不少有益经验;在行校协同方面,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2014年十堰市电商协会成立并入驻湖工职院,一年多来电商协会利用其资源和信息优势,组织、引导电商相关企业参与办学,在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社会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企业专门人才储备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对汽车零部件、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企校协同方面,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大中小微各类汽车企业广泛开展定向培养、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各种形式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深度合作中,企业参与招生遴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组织与管理、实习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办学主体;在校校协同方面,湖工职院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于2014年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启动了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二)对外深化国际合作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深度不够、水平不高是普遍现象,大多仅限于校际互访、教师进修交流、学生出国留学等活动。湖工职院于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德汽车机电实验班试点学校,基于德国模式本土化改造,形成了以下教育教学特点:一是教学组织创新,构建了“五个专门化”,即经过培训认证教师组成的专门化教学团队、经过中德共同认定的专门化教学计划、符合理实一体教学标准的专门化教学区域、根据工作任务开发的专门化任务工单、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专门化管理制度;二是课程体系创新,设置了八大学习领域课程,采取同时推进、逐层递进的方法,形成了一整套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三是教学模式创新,推行“一引二导”理实一体化教学,即任务引领、工单导向、问题导向,有效落实了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训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通过深度、高水平国际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2015年该试点班首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此外,为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与东南亚、台湾等地区的高职教育国际合作。

五、以夯实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意欲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本文以为,具体到高等职业教育应主要包括高职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大学生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等内容。

(一)高职教育资源社会共享

近几年,湖工职院积极发挥区域职教龙头作用,大力发展职教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着力打造汽车行业人才、研发、培训共享平台,通过有效推进“校中厂”和“厂中校”办学模式,建立公共性技术技能实训平台,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其他中小汽车企业生产经营资源和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汽车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专门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服务活动和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活动;二是着力打造校际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与本地区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签订共建协议,实现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科研机构、教师、课程等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办学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着力打造继续教育共享平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校成立了社会培训中心,该中心囊括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市中小企业家培训基地、转业军人安置培训定点机构、保安员资格培训指定机构、武当山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市税务系统干部培训基地、市妇女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等社会服务培训平台。此外,学校主动承担地域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任务,使之成为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倡导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

(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努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价值理念。一方面,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在学校层面设立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领导小组,系部层面设置思政课教研室、素质教育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拓展教育中心等实体机构;在教育教学上将素质教育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体系和项目活动体系建设,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在保障措施上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团队、教育研究、校内外基地和网络平台建设,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需要。另一方面,重视学生多路径成才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中职、高职、本科职业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单独招生、中高衔接、专本衔接等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拓展职业教育多样化成才渠道,以满足学生不同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

(三)高职教育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国家战略,也是各类社会组织应尽之责。广大农民应当共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理应在精准扶贫特别是智力扶贫方面有所作为。近几年来,湖工职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扶贫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在电商扶贫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学校协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电商协会、电商企业共同拟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与地区性知名电商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扶贫对象提供运营平台;在县、市区一级组织,大力开展电商创业培训,为扶贫对象讲授电商运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乡镇一级组织,建立电商扶贫服务站,整合农副土特产资源;通过与农村干部座谈研讨、一对一结穷亲等方式,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种植和绿色养殖等致富途径;在村一级组织,借助“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遴选高职大学生作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组织、服务、指导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学校牵头组建农科和电商专家服务团队,解决电商服务站和电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运营问题;适时总结扶贫工作经验,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复制工作成果并广泛推广。

作者:陈海峰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海峰.探索以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助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44-49.

[2]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章永刚.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框架与运行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