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实践

摘要:

分析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及模式,针对学生艺术专业特点,初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艺术专业;心理健康课;教学

一、引言

目前针对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探索已有不少,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学设置及实践探讨确罕见。然而高职院校中艺术类高职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使得针对他们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需要贴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必须研究分析学生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尤显重要。

二、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第一,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活跃,理性思维缺乏。跟教师的交往与交流更多的建立在对这个教师情感上的认可多于对专业能力的认可。情感易冲动,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因为一些小问题引起心理波动。第二,乐于表现自己的艺术专业特长。对专业课积极性远远高于文化课,乐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艺术专业技能。一旦调动其专业特长,课程氛围就会立即活跃起来。第三,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思考,缺乏人文素养,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低。对社会现实及热点有关注,范围狭窄且停留表面,不会深入思考。

三、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内容与模式

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专题授课的方式,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为此,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艺术专业特点,强调自我体验。第一,引发讨论:根据每节课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引发思考和讨论。这个部分可以由案例、问卷调查、课堂小游戏展开讨论。第二,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学生自我体验越多,知识越容易内化。第三,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分享感受加深对自我的认识。第四,教师总结与提升,课堂内容应结合学生体验及分享,引发学生产生共鸣。

四、对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以专业为媒介,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充分了解当前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及其艺术专业特点,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就越有说服力。在课堂上引发话题讨论,例如:“音乐是否可以影响人的心情、绘画或字体是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等都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热烈讨论的话题。第二,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以自我意识课堂为例:先让学生画下“自己眼中的我”,然后随机发放带有姓名的白纸给其他同学画下“别人眼中的我”,通过比较两个“我”,感受其中的差别,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以“情绪管理”为例:设置几个学生中常见的情绪或内心冲突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挖掘情绪的根本来源,深入了解情绪,学会处理情绪问题。以“人格”发展为例:就“人的性格是受环境影响多还是遗传影响多?”问题,让学生按回答分为正反两组,展开自由辩论,最后总结正反两方的结论及心理学相关研究。有学生在课后反应认为两者对人性格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见辩论使学生对性格的理解更深刻。以人际关系为例:两人一组,朝同一方向站立,间隔1米左右,让站在前面的学生向后倒下,后面学生接住。观察不同学生的反应,有的同学很容易自然向后倒下,有的迟迟不敢,由此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可通过“同舟共济”、“热座”和“图画接力赛”等团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第三,将表达性艺术技巧引入课堂,引发自我体验。根据不同艺术专业,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表达性体验方法。以“情绪管理”为,例在给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采取用绘画和色彩来体验情绪、分析情绪,将不同的情绪用绘画的方式表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分享画中情绪,以达到情绪的充分表达和相互理解;在给音乐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可采用音乐欣赏或演奏的方式来找到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在给影视表演相关专业学生授课时,可采用角色扮来体验,利用设置的某种情境或角色体验各种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发心理思考等。第四,多元化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考核不仅仅是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应扩展平时成绩加分项目:①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并乐于分享;②有积极参与到帮助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如协助教师、关注或开导心理问题学生;③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思考、提问;④尝试并学会利用艺术专业特长促进身心健康。考核方式多元化可以更好促进学生课堂的自主性良性发展,营造学生全面参与课程的积极氛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证明,在课堂中引入学生艺术专业内容时,会明显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性,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本文暂只以部分艺术专业为例试行、探索,使课堂效果得到了改善。艺术专业包罗万象,艺术类高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学习兴趣弱,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待教师们更深入地探索与实践。

作者:谢婷 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爱莲.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67-170.

[3]韩丹.团体咨询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4):154-155.

[4]王延.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活动课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3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