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德育工作面临困境与对策

高职生德育工作面临困境与对策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与知识传播速度飞速增长,不良信息与虚假信息充斥,对于辨别是非黑白能力及自控能力较差的高职生来说是巨大的刺激以及挑战,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刺激出现过度反应,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受害者。因此加强高职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思想及应变能力将成为德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德育工作;困境;应对措施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型方式,它以数字信息为基础,通过网络传播,以手机、电脑等为接收端。新媒体的范围非常广,与传统媒体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相区别。比如目前用户基数非常大,传播量惊人的微信、微博、qq、博客等互动社区媒体,最近两年开始飞速增长的快手、抖音短视频网站,以及经常被整改的各类视屏直播软件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对高职生生活、学习的改变

新媒体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传播成本,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丰富了人们通讯的工具。在即时通讯软件还没出现之前大家通过书信联络,即时通讯软件及其他新媒体软件出现之后快速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广大高职生的影响同样非常大。

(一)新媒体对于广大高职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据统计2013年时中国的网民数量已逾6亿人次,近5年网名数据更是飞速增长。目前在网民群体中学生数量不可小视,该群体数量已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同时学生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软件方面的使用率非常频繁,远高于普通网民平均水平,“每日一刷”已成为学生群体的常态,新媒体在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活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家长及该领域的从业者不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第一选择,更多学生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及知识,比如百度、网络课程、知乎上知名人士等,但由于本身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无法判别信息的真伪以及该信息是否适用于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对自己造成时间、金钱方面的损失。

(二)新媒体对于广大高职生生活习惯的改变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生均有个人专用的电脑、iPad,手机更是人手一部甚至更多,大部分同学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打游戏度过,甚至课堂上看小说,使用手机聊天。对手机依赖性已经非常严重,出门不带手机甚至会缺乏安全感,上课的时候时不时的掏出手机看看是否有人联系自己,已经形成了“手机依赖症”。相较以前课余生后的丰富多彩,学生的课余生活已经变得相对贫瘠,手机和电脑占据了太多时间。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对学校集体活动参与度减少、不再愿意呆在图书馆学习,甚至不愿意和三五好友相聚一处。

(三)新媒体对于广大高职生人际交往的改变

高职生正处于向社会人转变阶段,这段时期他们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心里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但不再向以往愿意跟身边人倾诉,他们表现出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正式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更愿意结交不同朋友,认识各式各样的人,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而新媒体为他们的需求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他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新媒体认识和了解陌生人的日常生活等。“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职生群体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是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主力军。”通过网络的方式面对陌生人,大家彼此不认识,不了解,高职生更能解放自我畅所欲言,获得他人的认可引发共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得到的满足感。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生沟通与交流的主要方式及手段,他们更依赖于网络的交际方式,甚至部分学生出现面对面交流障碍。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的德育理念不被高职生接受

在网络时代高职生接收大量国内外信息,部分德育理念不再被高职生认可和接受。受西方思想及部分潮流影响,传统道德美不再被他们认可,比如勤俭节约的精神不再被他们认可。现今网络上充斥着炫富行为,长期接受这样的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职生的价值观,对物质的追求会逐渐侵蚀他们的思想。勤俭节约不是特例,比如雷锋精神,比如勤劳,比如谦让等等这些传统优良品德,逐渐不再被他们认可,甚至认为拥有这些品格的人是傻子。

(二)传统的德育方式较难触达高职生

在校园里教师主要通过面谈、电话、邮件、座谈会及讲座等方式开始德育工作,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沟通交流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习惯及依赖网络沟通及获取信息,以往的德育工作开展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今高职生的需求。学生们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习惯通过朋友圈、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去抒发自己的情绪,吸引朋友及陌生的关注以获得宽慰或满足感。课堂宣传、座谈会这些教育方式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不是他们认可的接受信息及观点的方式。

(三)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导致德育工作效果降低

信息变革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人际交流方式,新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书本及老师的教育已经不再是高职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高职生对于教师不再如以往推崇,教师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降低。以往高职生的道德观念的建立源于父母、师长言传身教,课本知识汲取,而在新媒体时代度娘、陌生网友都可能成为他们请教的对象,由于网友自身道德观的良莠不齐对高职生的道德观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削弱高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成果。

(四)新媒体自身环境对于德育工作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一环,充当着制造者、传播者或辟谣者的角色,躲在键盘背后,每个人都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支持的言论大范围传播,对于自己不认可的事物,无下限诋毁成为很多键盘侠的常态。高职生由于自身知识、阅历及情绪管理薄弱的限制,更容易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中追捧偏激或错误的事物,偏离主流价值观,使得高校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改变传统德育方式,营造优良德育环境

网络信息具有量大、传播速度快、煽动性强的特点,传播的说教教育、填鸭教育方式明显对于学生不再如之前有效,德育方式也应该根据信息传播特点及高职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调整。采取多元化、创新性的方式对高职生进行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华文明道德标准为纲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德育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

引进德育方面人才补充德育队伍,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利用新媒体对高职生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高校教师应直视新媒体环境对德育工作的挑战,提升自身素质及道德观的,积极主动掌握新媒体工具。接受学生的改变,接近他们的习惯,通过网络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干预,为高职生道德建设提供多方位指引。

(三)开拓新媒体教育阵地,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了解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抓住学生心理,以新媒体为阵地,对高职生开展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行隐性的道德教育。通过网络课程、微课、微博话题讨论、微视频拍摄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四)积极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校外联合力量,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收获自豪感,加强自我认识。校内鼓励学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帮助他们组建社团,指导和支持他们的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逐步脱离虚幻的网络世界,花更多的时间在现实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戒掉网瘾,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赛事,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增强耐力及意志力。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力是高职生学习和生活最根本的保障。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支持及指导

传统德育方式教师太过权威,对学生展开一体化教育,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工作应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高职生的话语权,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积极培养和参与他们的特长发展,鼓励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升成就感和对自己的认可,塑造健康的人格。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根据高职生价值观的变化作一定调整。将信息传播,将新媒体作为一个有利的工具,充分利用其特性引导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

参考文献

[1]王若.自媒体时代下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96.

[2]周洋.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3).

[3]易菲,陈方辉.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3.

作者:茹先古丽·牙生江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高等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德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