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教学问题及转型

高校地理教学问题及转型

摘要: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地理学的教育在高中和大学阶段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学与实践脱节。在延续地理学基础教育地位的同时,加强地理学实践分量,增加地理教育内容的外延拓展对于促进地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具体分析地理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3点对策:(1)加强顶层设计;(2)以科普为抓手推进地理学学科文化建设;(3)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地理教育;改革;拓展;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学是具有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属性的古老学科[1,2]。地理学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人所特有的发展性和能动性决定了地理学所包括的内容日新月异,既有古老的地球公转、自转和地方时等问题,还有现代的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和旅游问题等等。目前,地理教学内容主要依托于地理课本和教材。地理课本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知识支撑框架,这一框架主要服务于各种考试和评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多讲考试的“重点内容”,跳过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内容。这就造成了三个后果:第一,地理教学的程式化。重点的内容年年讲,烫馊饭。对地理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降低,有的学校甚至用其他学科的老师去兼职地理老师,甚至以此来标榜师资的节约和老师的无所不能;第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不到位,兴趣不高。在我的父辈中都流传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导致地理学过渡地被忽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钱学森先生提出了我国需要加强研究的11个研究部门,其中认为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汇合科学,其从整个科学体系中提出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3],是11个研究部门的重中之重。地理科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系列的科学。现在的地理学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和无新鲜感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普遍不高,经常学生讲地理学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语数外学好才是根本等等。而且这种潜意识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很多高中生认为城市规划是学建筑和土木工程学科的人做的,这都是对地理学的理解不到位的后果。第三,地理学的科学性降低。地理学是一门科学(Science),既包括自然地理学(Physicalgeography)也包括人文地理学(Humangeography),甚至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GIS、RS)。在大学学科门类中属于理学的范畴,而在高中,地理学则被划为文科的范畴。其实,地理学的科学性在于解决人地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核心思路特别重要,比如我们通过地理课本知道城市有明显的热岛效应,这是由于城乡之间的热排放差异造成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城市热岛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城市热岛产生的城市风对城市生态有什么样的影响?该怎么去利用?这些掌握知识后的应用和拓展部分基本上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这一趋势在逐渐降低地理学科学性的同时,也在逐渐降低地理学后背人才的储备和社会认知。地理学的科学性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解决我国2010年以后出现的,由于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和资源流失的问题,即农村的“空心化”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变的更加落后与脆弱。我们的地理学者通过地理学中最基本的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ofChrisatler),对空心化严重的村落用地进行重新整治和布局,以达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村生产活力恢复的目的。为此,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与刘彦随研究员专门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做相关的汇报。基于此认识,党的报告也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并实施。这是我们地理学人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想要提升地理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提升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与社会认可度,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对策与思路

(一)加强顶层设计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众多:农户地理、交通地理、旅游地理等等,是已知学科门类分支最为复杂的学科,这也反映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紧密联系。这样既复杂又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的学科,其人才培养离不开地理学的顶层设计与规划。通过顶层设计与规划,对未来地理学需要重点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同时分析未来地理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和重点领域方向,进而对地理学的教育提出符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培养方式和内容。正基于此,美国国家研究院在1993年就专门发起成立了“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其主要针对在此前十年来地理学这门学科在美国经历的一场复兴,首次对近1960s年以后的美国地理学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于1997年出版研究报告《RediscoveringGeography:NewRelevanceforScienceandSociety》[4]。我国在2002年12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2010年,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又正出版了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UnderstandingtheChangingPlanet:StrategicDirectionsfortheGeographicalSciences》[5]。2011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翻译的报告中文版《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另外,我国的地理学教育发展最核心的制度设计就是高考的考试与录取制度。加快高考考试与录取制度改革,提升地理学的重要性是其中的一条核心思路。

(二)以科普为抓手推进地理学学科文化建设

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与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医学并列的重要科普门类[6,7]。就比如现在最热门的全球气候变化、南北极冰盖消融、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化等等问题都与地理学紧密相关。开展地理学相关的科学普及既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科学文化氛围的必要要求,更是促进地理学科科学价值实现,提升公众地理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地理文化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地理学的科普既要发挥现场讲座、报告和课堂的形式,也要突出网络科普的巨大传播能力,借助融媒体平台进行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的相互结合,提高地理科学在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地位,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的热情[8]。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组成较为复杂,地理学人的肚是杂货铺。俗语常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包罗万象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掌握必备的地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地理教学的必然要求[9]。同时,地理学也是用于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生产生活的重要科学工具。这一工具的属性需要我们时刻谨记要将地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我们在地理学的学习中知道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却不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进行自救和逃生;我们在地理学的学习中熟悉了城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却不知道如何去规划一座城市的空间和未来。这些现象警醒着我们要在地理学的教学中时刻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当讲到岩石的时候,需要带学生到当地最典型的岩石出露区去实地观察;当讲到土壤的时候,需要带学生到周边的耕地去实地看看土壤类型,并对当地轮作模式及其土壤发生与分类等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因此,地理学的教育不应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要体现这门学科发展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科学价值,用更多地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来引领地理学的教学,重基础教学更重外延拓展,才能将地理学的科学素养和学科文化扎根于年轻一代[10]。

三结论

高校地理教育应该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地理实践的应用能力。加强地理学习的实践指导作用必须首先从地理学科的顶层设计进行抓起,强化地理教学大纲和专业分类教学的灵活性;其次,必须通过地理知识的大众化普及,激发民众对于地理学的学习热情和科学性认识;最后,多以现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思路逐步完善高校地理教学的科学性。

作者:李建国 刘丽丽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